晚清風雲 8.第四回 大將軍戰敗投降 小百姓智殺頑敵(下)

作者 ︰ 若愚

第8節第四回大將軍戰敗投降小百姓智殺頑敵(下)

第四回大將軍戰敗投降小百姓智勝頑敵(下)

按照《廣州和約》規定,清軍北撤,須由英軍監督;義律派臥烏古率一千名英軍進駐四方炮台,執行監督。浪客中文網四方炮台位于廣州城北六里處,原有一千名清兵常年駐守;現因奉命集結,讓位于英軍駐扎。英軍入駐四方炮台後,即以征服者自居,結伙成群的帶著武器在附近的村莊行凶作惡。他們到處殺人放火、婦女、搶劫財物、糧食、屠殺耕牛豬羊,甚至于盜掘墳墓,從棺材里劫取殉葬品,給當地老百姓帶來了種種災難;其中三元里、泥城、西村、蕭岡一帶村落受害最深。一日,一小股英軍又竄到三元里村搶劫騷擾,村民忍無可忍,群起反抗,紛紛拿起刀矛、棍棒與敵人搏斗,打死英軍七人,其余英軍倉皇逃回四方炮台。

為了防止英軍報復,村中的鄉紳聚集在社學——村北的三元古廟里商討對策。原來,廣州城郊早在明朝時就建立有不少「社學」,它本是封建士大夫教育、議事的場所。清朝中葉逐漸演變成被地主、士紳所控制,專門招募鄉勇、舉辦團練,維護地方、保衛家園的武裝機構。廣州城北一帶就存在著十多個這樣的社學,其範圍包括了近百個鄉村。英軍的暴行不僅給窮苦百姓帶來災難,也使地主、鄉紳深受其害。

是日,數位有名望的鄉紳會集古廟,共議自保之策。一位被英軍掘了祖墳的地主痛哭流涕地道︰「英夷禽獸不如,不殺不足以泄吾胸中之恨。」監生王韶光道︰「今已殺死英夷七人,須防其來日報復。」舉人何玉成道︰「單靠吾村,勢單力薄。應盡快發出柬帖,傳喚各鄉社學,集眾公盟,同心協力,共殺英夷。」眾人齊道︰「此法最好。」于是,很快寫成數十份柬帖,派人送往各社學、鄉村。至夜,附近各鄉的紳士、地主代表齊集三元里古廟開會,推舉何玉成為總指揮,林福祥為先鋒;議定以廟里的三星旗作為「令旗」,並立誓︰「旗進人進,旗退人退。」王韶光道︰「吾村西北邊的牛欄岡草深林密、曲徑盤旋,便于伏兵;若能誘敵至此,必能大獲全勝。」何玉成道︰「此計大妙。」林福祥道︰「我帶人誘敵。」經過眾人商討,擬定了一個「誘敵深入,在牛欄岡設伏,智殲英夷」的作戰計劃。議定後,眾人分頭行動,準備來日參戰。

次日清晨,林福祥帶領五百多名鄉勇,高舉三星旗,手持刀矛、棍棒、鋤頭、鐵鍬、魚叉等為武器,鬧哄哄地挺進到四方炮台前,故意制造氣勢,發起佯攻,吸引英軍開槍射擊。驕橫狂暴的臥烏古看清了進攻者是一群農民後,立即親率五百英軍殺出炮台。林福祥見敵人上當,即指揮鄉勇一邊撤退,一邊繼續挑逗,將英軍漸漸引到牛欄岡,鑽進了鄉民的埋伏圈內。站在高岡上的何玉成等鄉紳命左右吹響螺號、擂起戰鼓。霎時間,上萬名鄉民從密林草叢中沖出,把英軍截成數段,分割包圍起來。英軍瘋狂開槍射擊,不少鄉民中彈傷亡,但更多的鄉民則利用地形、樹木、草叢為掩護,悄悄接近英軍,突然發起襲擊,逐個斃傷敵人。英軍的槍炮聲傳向遠方,使戰斗的消息快速擴散,附近一百零三鄉的村民紛紛趕往戰場,就連婦女、兒童也來助陣吶喊,為參戰的農民軍送飯送水。斯時也,鄉民漫山遍野,重重疊疊,將英軍困在垓心。英軍幾次掙扎突圍,均遭失敗。

下午一時,天公發怒,忽然間電閃雷鳴,大雨滂沱。英軍的子彈淋濕,槍炮不能發射,士氣低落,膽顫心驚。臥烏古急忙指揮部下分兩路突圍。武裝群眾當即從兩翼包圍英軍後隊,並趁敵人渡河和單列行進的有利時機,沖上前去展開肉搏。暴雨給了英軍一個喘息的機會,他們結成方陣,互相掩護,逐漸突出牛欄岡。暴雨也給英軍造成了極大的災難,鄉間小路被雨水淹沒,四野一片汪洋。英軍慌不擇路,連滾帶爬,倉皇逃命,又陷進了一片片稻田之中,爛泥沒踝,舉步艱難。追擊上來的鄉民揮起刀矛、農具四面圍剿,殺得敵軍趴在泥水中連連求饒。一位名叫畢霞的英軍少校,持指揮刀頑抗,被數名手持長矛的鄉勇四面夾擊,捅成「馬蜂窩」,死在爛泥中。

天上,雷聲陣陣,大雨滔滔。地上,三元里鄉勇冒雨追殺,越戰越勇,在爛泥中與英軍展開了激烈地格斗。和鄉勇手中的長矛相比,英軍來福槍上的刺刀僅可防御,毫無進攻之能。英軍困在泥濘里,難以快速撤離,只好互相策應,一面拼死頑抗,一面步步後退。

戰到傍晚,雷聲停息,雨點漸疏。四方炮台里的英軍趕來接應,被圍的英軍才扔下一具具尸體,狼狽不堪地逃回四方炮台。臥烏古急忙下令關閉炮台寨門,組織英軍利用炮台負隅頑抗。隨後追擊而來的鄉民,計四、五萬人之多,把四方炮台團團圍住;但見︰旌旗遍野,刀矛如林,人如潮涌,殺聲震天。

正在英軍拼命死守之際,一隊全副武裝的清軍從廣州城向四方炮台開來。臥烏古見狀,連連驚呼︰「完了,這下徹底完了。」然而,出乎臥烏古意料之外的是,這支數千人的清軍,對身旁的戰事熟視無睹,偃旗息鼓,匆匆穿過。原來,這是奉命北撤的廣州駐軍,面對陷入絕境的英軍,竟然絲毫沒有進攻之意。

至夜,雨停風息,繁星滿天。四周的鄉民燃起火把,彼此呼應,依舊圍住四方炮台。臥烏古驚魂落魄,苦思對策,情急之下派出兩名奸細,化裝成當地農民模樣,趁著天黑溜出炮台,竄到城中向義律求援。義律聞訊,立即帶人闖入廣州知府衙門,捉住余春寶威脅道︰「四方炮台被圍,你們又挑起了戰爭。」余春寶道︰「誤會,誤會。此乃四鄉刁民所為,與政府無干。」義律道︰「刁民必須立即散開;否則我們將解除和約,繼續攻城,燒掉附近每個村鎮。」余春寶急忙報告奕山。奕山聞報,魂不附體,急令余春寶︰「火速出城;驅散四鄉刁民,解救英軍回城。」

天亮後,余春寶、包懷忠帶領一批廣府官員、衙役趕到四方炮台。余春寶打躬作揖,央求鄉民撤圍。可是,老百姓恨透了他,紛紛唾罵道︰「通夷賣國。」「漢奸。」「英夷之走狗。」包懷忠厚著臉皮,帶著衙役找來何玉成及眾鄉紳、地主,向他們威脅道︰「如果鄉民不退,將來萬一有事,要由你們負責。」鄉紳們猶豫了。余春寶惡狠狠地恫嚇道︰「如不解圍,此次贖城費六百多萬元要爾等承擔。」眾鄉紳一陣動搖、慌亂,終于害怕了。有的轉身勸鄉民撤離,有的趁亂偷偷溜走。余春寶見恫嚇生效,立即命衙役抓住何玉成,進一步威脅、利誘道︰「爾身為舉人,帶頭鬧事,破壞中英和約。事後要革去爾之前程,緝拿問罪。若爾能勸散鄉民,即算有立功表現;尚可奏明奕大將軍,保爾盡快升官。」何玉成經不起這一嚇一拉,立即表示︰「願遵大人鈞命,即刻解圍。」轉身命左右︰「鳴鑼收兵。」一陣鑼聲響起,鄉民撤開包圍,讓出一條通道。余春寶、包懷忠等護送著臥烏古及其敗兵,在民眾的一片唾罵聲中狼狽而逃。這場即將大獲全勝的戰斗,被賣國的清朝官員和動搖的地主、鄉紳破壞掉了。

三元里一仗,斃傷英軍二百余人,繳獲大炮兩門,洋槍洋刀九百余件。和清政府及其官軍的投降、賣國行為相比,三元里人民自發的組織起來,反抗侵略,保衛家園的正義行動,不愧為愛國主義的英勇壯舉;極大的鼓舞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抗擊侵略者的斗爭勇氣。後人有詩贊三元里抗英之戰,詩曰︰

長歌盛贊三元里,鄉民奮臂殺夷敵。堪笑奕山昏聵輩,數萬官軍無此績。

戰後數日,侵略者見廣東民氣日益旺盛,遂不敢報復。為掩蓋其失敗之丑行,義律派漢奸在三元里村口貼出一張告示,稱︰「百姓此次刁抗,蒙大英官憲寬容,後勿再犯。」三元里群眾立即予以駁斥,在廣州城內四處張貼《廣東義民告英人說帖》等文告,其文略曰︰

其時,我們義民,約齊數百鄉村,同時奮勇,意在滅盡爾等畜類。爾如果有能,就不該轉求廣府,苦勸我們義民使之罷戰。今各鄉義民既饒爾等之命,爾又妄自尊大,出此不通告示。爾妄言寬容,試思誰寬容誰?爾等若有不服,可以約期再戰。我們義民,不用官兵,不用國帑,自己出力,殺盡爾等豬狗,方消我各鄉義民慘毒之恨也!

這正是︰敵酋撒謊厚顏無恥,人民愛國正氣凜然。要知後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晚清風雲最新章節 | 晚清風雲全文閱讀 | 晚清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