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第三四回丁汝昌威海殉國李鴻章馬關簽約(下)
第三四回丁汝昌威海殉國李鴻章馬關簽約(下)
4月17日,李鴻章與伊藤博文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條約的主要內容是︰清政府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制;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全島及附屬各島嶼和澎湖列島給日本;中國賠償日本軍費二億兩白銀;中國開放重慶、沙市、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日本輪船可自由駛入,並可在各口岸設立工廠;日軍暫住威海衛等。《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一個賣國條約,其割地之多,賠款之巨,開近代歷史上之創舉。它的簽訂使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時期,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社會地位基本確立,給近代中國社會帶來了極其嚴重的惡果。
《馬關條約》,空前可恥。消息傳回,舉國震動。各界百姓強烈抗議,要求繼續抗日和懲治李鴻章父子的呼聲遍及全國各地。《申報》、《京報》、《滬報》等媒體刊文稱︰「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官可玩,而我民不可玩。」「元戎甘割地,上將竟投戈。向來無一策,富貴只求和。」這些正義的吶喊,矛頭直指大清王朝。與此同時,清朝統治集團內部也感到國力大損,人心盡失。眾多朝臣紛紛上奏,皆言地不可割,款不可賠,請求廢約再戰。許多奏章痛斥李鴻章父子賣國罪行;有的說︰李鴻章「挾洋人以自重,竊權柄而賣國」;有的說︰「此次戰爭實為李鴻章因循怠弛所釀成」;有的說︰「李鴻章志存和局,致諸將觀望不前」;有的說︰「倭寇之所以明目張膽、蠻橫入侵,皆因李鴻章與之狼狽為奸」。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似乎赴日本議和是李鴻章的個人行為;似乎沒有李鴻章,中國就能戰勝日本。此等見解,真是小兒見識。
更為荒誕的是,日本的野蠻行徑,激怒了沙皇俄國;而清政府卻認賊作父,感激涕零。本來,俄國一直想獨霸我國東北,而日本卻企圖通過《馬關條約》割佔遼東半島;致使俄國惱羞成怒,認為日本侵犯了其利益範圍。俄國財政大臣威特上書沙皇稱︰「我們應堅決聲明,不能允許日本佔領中國遼東。若日本置之不理,我國艦隊應立即開始敵對行動,並轟擊日本港口。這樣,我們就成了中國的救星;中國會尊重我們的效力,因而會同意用和平的方式修改與我國的邊界。」沙皇立即召開御前會議,做出決定︰不容許日本佔領中國大陸領土。但是,俄國當時在遠東沒有海軍基地,陸路運兵又不方便,單獨與日本開戰,並無必勝把握。于是,俄國又拉攏法國和德國,結成同盟,共同行動。
4月23日,俄、德、法三國駐日公使一起到日本外務省遞交照會,稱︰「茲特勸告日本政府,放棄佔有中國之遼東半島。」俄國公使還警告道︰「日本要是佔有遼東半島,必會招致與俄**隊的沖突。」德國公使也幫腔道︰「日本必須讓步。因為對俄、德、法三國同時開戰,將是非常愚蠢的。」法國公使宣稱︰「若日本不讓步,我們三國將同時采取軍事行動,立即切斷在中國大陸的日軍與本土的交通。」正在值班的日本外務省次官林董從沒見過這種架勢,頓時慌得手腳無措,不知如何應對。次日,俄、德、法三國出動大批艦隊,在東海、黃海和日本海游弋示威,炫耀武力,俄**隊出動六萬多人,集結在海參崴,給日本政府施壓。
「東方小妖精」正在得意忘形之際,忽被三位「西方老妖」找上門來,橫加干涉。日本政府毫無準備,既十分惱火,又非常恐慌;它自忖無力對抗三位「西方老妖」,便決定對俄、德、法三國全然讓步,但對中國則一步不讓。于是,日本與俄、德、法三國達成協議,迫使清政府交出三千萬兩白銀,作為「贖回」遼東半島的費用。此即「三國干涉還遼」事件。
沙俄帶頭干涉還遼,本是出于其妄圖獨霸中國東北之野心。然而,清政府不僅看不出俄國的險惡用心,反而對俄國感恩戴德,極力諂媚。眾多大臣爭相上書,公然認賊作父,提出「聯俄抗倭」的主張。兩江總督劉坤一上奏道︰「俄國此次爭還遼東,其德于我甚大。建議朝廷,今後凡與俄國交涉之事,須曲與維持,以敦睦好。」湖廣總督張之洞上奏稱︰「應盡力加強與俄國之聯絡,厚其交誼,與之訂立密約,懇其實力相助,問其所欲,許以重酬,絕不吝惜。」李鴻章上奏稱︰「俄國信義素敦,做事光明磊落,與我國友誼深厚;應盡力與之合作。」劉、張、李均屬實力派人物,他們的言論對清政府影響極大。于是,清政府的外交政策發生了巨大變化,由原來的親英外交變成了親俄外交。殊不知,這一親俄政策的變化,正中俄國的下懷。俄國政府乘機演戲,竭力打扮成中國的「恩人」和「朋友」,並尋機向清政府索取干涉還遼的報酬,為後來掠奪我國東北埋下了伏筆。後人有詩議之曰︰
日本割我遼東地,沙俄緣何干涉急?三千萬兩贖故土,反讓清廷倍感激。
再說馬關簽約的消息傳到台灣,全台同胞如同午夜驚聞暴雷,心顫肉跳,紛紛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繼日,哀痛之聲達于四野。各界百姓連日舉行集會,對清政府出賣台灣的罪行無比憤怒,互相激勵,要與日寇決一死戰,誓與台灣共存亡。鄉紳志士丘逢甲、徐驤、吳湯興、姜紹祖等積極組織義勇軍,並發出檄文稱︰「願人人戰死而失台,決不願拱手而讓台。李鴻章父子乃當代之秦檜,賣國之奸賊;與日寇勾結,割我台灣,罪在不赦。凡我台灣義民,無論何時何地,若遇到李賊父子,都應擒而殺之,以此酬謝天地祖宗。」當此群情洶涌,人心激憤之際,台灣巡撫唐景崧、軍務幫辦劉永福亦順從民意,當眾表示願與台民一起,共同守衛祖國寶島。
5月19日,清廷派李經方為「割台大臣」,偕同美國顧問科士達前往台灣,辦理交割手續。李經方抵達台灣附近海面,卻不敢登陸,偷偷溜上日本軍艦,將一紙割台清單交給日本駐台灣首任總督樺山資紀;紙上詳細開列「台灣全島、澎湖全島之各海口,並各府、廳、縣及所有軍事堡壘、兵工廠和公物財產」。就這樣,台灣和澎湖列島被清政府拱手送給了日本強盜。
清政府在派出割台大臣後,又對台灣省府頒發上諭稱︰「台灣巡撫唐景崧著即開缺來京陛見,其台灣大小文武各員,並著唐景崧飭令陸續內渡。」唐景崧接到上諭後,便想逃走。可是,台灣人民多方阻攔,使他無法月兌身。唐景崧隨之玩弄兩面手法,一面向台灣民眾表示願固守台灣,一面掩護文武官僚陸續逃跑。在他的安排下,台灣布政使顧肇熙、知府管元善、福建提督楊岐珍及其所屬官兵六千余人先後逃回大陸。不久,日寇在基隆登陸,開始了武裝侵佔台灣的戰爭。唐景崧趁著台北一片混亂之際,扔掉官服,換上便衣,偷偷溜出台北,搭乘一艘英國輪船逃往廈門。隨後,曾宣稱「要誓死守衛台灣」的丘逢甲認為大勢已去,攜帶全家離開台灣,逃往廣東。
唐景崧逃跑後,劉永福便成了留在台灣的最高官員;各界百姓和留在台灣的清軍公推劉永福為領袖,領導台灣軍民共同抗敵。在日軍佔領了基隆、台北後,劉永福發出布告表示,要和台灣人民一起堅持戰斗,並號召軍民積極參戰,共同保衛家園。
六月中旬,日軍自台北分三路進攻新竹,劉永福派部將楊紫雲率兵和吳湯興的義軍協同防守,與日軍相持一月有余,互有重大殺傷。日軍因久攻不克,便玩弄詭計,以重金收買漢奸抄襲新竹後路,兩面夾攻;楊紫雲苦戰陣亡,吳湯興帶領殘部敗退,新竹失陷。七月底,徐驤和黑旗軍聯合反攻新竹,在城外激戰數日,但因缺乏大炮無功而返,退守大甲溪;義軍首領姜紹祖在反攻中被俘遇害。日軍乘勢攻佔苗栗縣。
日本強盜見台灣人民英勇抵抗,又從國內增調二萬兵力前來助戰,大舉進犯大甲溪。徐驤和黑旗軍部將吳彭年同守大甲溪,設伏兵于大甲溪旁之叢林中,乘日軍不備,猝起攻擊,日軍大敗,潰退渡溪。趁日軍半渡之際,徐驤之伏兵自兩岸躍出,排槍齊射,刀矛揮舞,喊殺之聲響徹山谷。日軍突遭襲擊,行伍大亂,紛紛中彈,溺水掙扎,死傷二千多人,溪水為之不流。日軍敗後,又故伎重演,收買漢奸土匪襲擊徐、吳二軍後路。義軍前隊聞後路被襲,自相驚擾,軍心大亂。徐、吳無奈,急率軍突圍,退守彰化,大甲溪陷入敵手。
日軍乘勢進攻彰化,義軍奮勇抵抗,三日之內,戰死一千多人。義軍首領吳湯興率敢死隊沖擊敵陣,不幸中炮,壯烈犧牲,日軍逼近城垣。吳彭年率三百勇士死守八卦山,屏障縣城。日軍集中大炮終日猛轟八卦山,吳彭年與三百勇士全部戰死。日軍攻入彰化城,徐驤率殘部且戰且退,逃往台南山區。同時,雲林縣亦被敵襲陷。
徐驤退到台南,又從山區募集高山族義軍七百余人。同時,又有簡精華、林義成、黃榮邦等率義民數千人應募抗戰,頓時軍威復振。八月底,劉永福親臨前線指揮抗敵,命部將楊泗洪率領諸軍舉行反攻。楊泗洪督軍夜襲大蒲林敵營,經過一夜激戰,斃敵一千余人;楊泗洪在戰斗中不幸陣亡。劉永福又命部將肖三發統領黑旗軍和義軍乘勝追擊,沿途趕殺殘敗日軍,數日內收復雲林、苗栗兩縣。日軍龜縮在彰化城中固守,不敢出戰。各路抗日軍隊聯合圍攻彰化,月余未能攻克。日寇因在彰化長期被困,又從台北調來援軍反攻,並派海軍猛攻台南,使抗日軍民月復背受敵。圍攻彰化的各路義軍因長期連續作戰,極度疲勞,且糧彈匱乏,難以持久,只得冒死攻城,以圖打破被動局面。不料,敵人援軍大隊趕到,內外夾攻,彈雨鋪天蓋地,殺聲震耳欲聾。抗日聯軍拼力肉搏,勇猛沖擊,黃榮邦、肖三發、林義成等將領相繼戰死。激戰兩日,三千多名義軍全部壯烈犧牲。
日軍隨後向嘉義進犯,嘉義志士林昆岡和徐驤率義軍奮起抗敵,與守將王德標大擺地雷陣,炸死炸傷日軍七百余人。次日,日軍調集重炮,轟塌城牆,攻入城內;林昆岡、王德標戰至彈盡糧絕,復以短刀與敵肉搏,終因寡不敵眾而全軍覆沒。徐驤率部分義軍退守台南城北面的曾文溪;在激戰中,徐驤中彈倒下,仍高呼︰「大丈夫為國捐軀,死而無憾。」屬下義軍倍受鼓舞,拼力沖鋒陷陣,全部戰死沙場。
嘉義陷落,困守台南的劉永福徹底絕望。此時的劉永福已不再是當年越南戰場時的英雄,十多年的官場廝混,使其富貴功名之願已遂,室家妻子之戀難舍;早已蛻變成一名庸碌圓滑的封建官僚,喪失了與敵人血戰到底的斗志。劉永福感到敗局已定,便派人給日軍統帥送信,表示︰「本幫辦意欲免使百姓死亡受累,願將台灣讓與貴國。」他向日軍提出兩條要求,一求日軍厚待百姓,不可踐辱;二求日軍用船將他和部下送回大陸。尤其可恥的是,劉永福在信中竟說︰他的部隊都住在台南,「決無由我動兵攻擊日軍之行動。台中各地之戰事,均系台灣土人所為,與本幫辦無關」。日軍統帥在回信中傲慢地拒絕了劉永福提出的要求,並要他親自到日軍中來乞降。劉永福接到回信渾身打顫,癱坐在地。當天夜晚,劉永福拋棄了台灣人民,拋棄了祖國的寶島,化裝逃上一艘英國輪船,以重金賄賂船主,把他送到了廈門。劉永福逃跑後,敵人出動海、陸軍夾攻台南,城中百姓奮戰旬日,終因彈盡糧絕,守軍潰散,台南失陷。至此,台灣全部淪陷。
台灣抗戰歷時四個多月,台灣人民不畏強敵,奮起抗爭,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一部光輝壯烈的反侵略歷史。他們在外絕救援,內缺糧餉,彈藥不足的條件下,舍生忘死,保衛家園;大小百余仗,先後打死打傷日軍三萬余人,日軍的主力部隊近衛師團有一半被消滅。日軍少將山根信成、中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等軍官被擊斃。此後,在日本統治台灣的五十年間,台灣人民爭取回歸祖國的斗爭,一直沒有停止過。這才是︰清廷苟且割國土,人民永遠不屈服。要知後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