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風雲 19.第四十回 廢科舉清廷變法 反侵略民眾爭權(上)

作者 ︰ 若愚

第19節第四十回廢科舉清廷變法反侵略民眾爭權(上)

第四十回廢科舉清廷變法反侵略民眾爭權(上)

話說清廷回鑾後,處處迎合洋人的旨意,不得不做出一種變法的姿態。各省督撫亦紛紛響應朝廷的號召,積極參與變法。洋務派官僚張之洞、劉坤一聯名上奏朝廷,認為變法的第一步要從「育才興學」做起,其辦法是開設「文武學堂」,廢除八股考試制度,獎勵出國留學;又提出了「整頓中法」和「采用西法」的各項措施。慈禧太後覽奏後大為欣賞,表示要「按照所陳,隨時設法,擇要舉辦」。

清政府把「興學堂,派游學」列在新政的首要地位,下令各省、府、州、縣,分別設立大小學堂和蒙養學堂;並頒布《欽定學堂章程》,初步建立了有關學堂的規章和管理體制,各地的新設學堂迅速興起。

其時,李鴻章已死,清廷命袁世凱擔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兼督辦政務大臣。袁世凱和張之洞聯名上奏,稱︰「近年來,各國盼我維新,勸我變法。然每疑我拘牽舊習,譏我首鼠兩端,群懷不信之心,未改輕侮之意。查科舉夙為外國人所詬病,學堂最為新政之大端。惟有毅然決然廢除科舉,才能使洋人刮目相看,推誠相與。」清廷為求得洋人之信任,終于痛下決心,明令廢除了科舉制度。

1902年初,清政府諭令各省速派學生出國留學。于是,大批青年知識分子成群結伙,如同唐僧取經一樣,懷著聖潔而嚴肅的心情,離開故鄉,紛紛東渡日本留學。時人以為日本向西方學習卓有成效,故中國欲圖富強,自應向日本學習。眾多的留學生或官費,或自費,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夫妻同行,有的父子相伴,赴日尋找富國救民之真理。亦有少量官費青年,遠赴歐美留學。

本來,清政府「興學堂、派游學」的目的,是為其「新政」培養人才。然而,其結果卻事與願違,學堂和留學所造就的已不再是封建士子,而是具有強烈反帝愛國思想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眾多的留學生,在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燻陶下,思想解放,眼界大開。他們迫不及待地介紹和宣傳新思想、新知識,從而迅速形成了一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新思潮。

中國留學生出洋或歸國,大多在上海集中,遂使東京和上海成為青年知識分子活動的兩大中心。在東京,各省留學生自辦了《游學譯編》、《漢聲》、《浙江潮》、《直說》、《江蘇》等刊物,大力宣傳民主革命思想,探討救亡圖存之道。在上海,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也大辦報紙,競出新書,諸如《新世界學報》、《國民日報》、《中國白話報》、《蘇報》、《黃帝魂》等,大量刊載鼓吹革命、推翻滿清政府的文章。有關介紹西方天賦人權、主權在民、自由平等思想的新書則層出不窮,極大地沖擊了封建**的舊思想,也涌現出一批著名的思想家和宣傳家。章炳麟、鄒容、陳天華等人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隨著民主革命思潮的廣泛傳播,引起了康有為、梁啟超等保皇派的忌恨。康有為帶頭發表謬論,鼓吹保皇,攻擊革命。他認為︰「中國今日之人心,公理未明,舊俗俱在。革命只會引起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卒不可救。」章炳麟立即撰文予以猛烈回擊。章炳麟,字枚叔,號太炎,浙江余杭人。早年曾參與維新變法活動,後拋棄了改良思想,走上民主革命道路。他在《蘇報》上發表了著名的《駁康有為書》,痛斥保皇謬論,大力宣揚革命,稱︰「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舊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黃之猛劑,而實補瀉兼備之良藥。」同時,他還為鄒容的《革命軍》一書作序,在《蘇報》上大加推薦介紹。

鄒容,字威丹,四川巴縣人。少時聰穎,性格叛逆;長大後好抨擊朝政,議論時局。自費赴日留學,喜參與集會,常爭先演說,其言辭犀利悲壯,扣人心弦。歸國後撰成新書《革命軍》,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旗幟鮮明地宣傳革命,主張實行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著作。

《革命軍》深刻地揭露和諷刺了清朝的反動統治。他寫道︰「奴才好!奴才好!勿管內政與外交,大家鼓里且睡覺。古人有句常言道︰‘臣當忠,子當孝’,大家且勿胡亂鬧。」他豪情奔放地鼓吹革命,號召人民以革命手段推翻滿清統治,道︰「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我中國今日欲月兌滿洲人之羈縛,不可不革命;我中國欲**,不可不革命;我中國欲與世界列強並雄,不可不革命。我今大聲疾呼,以宣布革命之旨于天下。」他號召人民奮起革命,「作十年血戰之期,磨吾劍,建吾旗,各出其九死一生之魄力,馳騁于槍林彈雨之中,以推翻滿清之統治。」他倡導建立「中華共和國」,使全國民眾不論男女老幼,皆一律平等,選舉議員,選舉總統。他在書中響亮地高呼︰「中華共和國萬歲!」「中華共和國四萬萬同胞的自由萬歲!」

《革命軍》以其明快、通俗、犀利之筆鋒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震動了整個中國社會。它旗幟鮮明、痛快淋灕地呼喚民族、民主革命的到來,使國人耳目為之一新,起到了振聾發聵的作用。時人目睹其書,耳聞其語,無不面紅耳熱,心跳肺張,把劍斫地,發沖眉豎。《革命軍》一版再版,短短數年內竟發行百萬冊以上,教育了整整一代資產階級革命者。

與鄒容同時,陳天華亦成為宣傳反帝愛國思想的旗手。陳天華,字星台,湖南新化人。赴日留學歸來,目睹國土淪喪,倍感悲戚,以血淚交織之文字,撰寫了《猛回頭》、《警世鐘》等宣傳革命的小冊子。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鞭撻清政府的賣國本質。他寫道︰「你道今日中國還是滿洲政府的嗎?早已是各列強的了!那些財政權、鐵道權、用人權,一概拱手送與洋人。洋人全不用費力,要怎麼樣,只需下一個號令,滿洲政府就立刻奉行。」他把反帝與反封建聯系在一起,鼓勵人們團結起來,齊心奮斗,戰勝強敵。「何況我,四萬萬,齊心決死;任憑它,什麼國,也不敢擋。天下事,怕的是,不肯不做;斷沒有,做不到,有志莫償。」他的文章一字一血,沁人心脾,談復仇而色變,歌愛國而聲歔,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軍界、學界首先為之轟動,學生讀之如同著迷,兵士讀之即奉為至寶,散至民間,則用為唱本,遍行歌唱,其效力之大,勝似百萬雄兵。何以見得,有詩為證。詩曰︰

神州敲響警世鐘,革命春潮遍地涌。倡言反帝反封建,掃除陰霾盼新生。

1903年是民主革命思潮蓬勃興盛的一年。章炳麟、鄒容、陳天華等資產階級革命宣傳家的杰作相繼發表,在全國引起一次接一次的爆炸性反響。清政府十分恐懼,下令查抄進步書籍,抓捕革命黨人。浙江巡撫勾結上海租界工部局,公然逮捕章炳麟,查封《蘇報》。鄒容不願章炳麟一人承當,自動投案,後慘死獄中。《革命軍》、《猛回頭》、《警世鐘》等進步書籍被收繳、焚毀。然而,民主革命的思想卻早已深入人心,它所播灑的火種也難以撲滅了。

清政府在竭力剿殺民主革命思想的同時,還被迫實行了一些新政。一是成立商務部,提倡和獎勵私人資本辦工業。其辦法是給投資工商業的資本家授以大小不等的官餃,這種虛餃對保護私人資本雖無實際意義,但卻表明朝廷不再迫害民族資本,放寬了民族工商業的生存空間。二是改革軍制,逐漸裁撤舊式綠營、防勇,組成新式的軍隊。這些新政大多是表面文章,唯一大見成效的是袁世凱借機擴張勢力,練成了北洋新軍六鎮,兵力達到八萬余人;並從盛宣懷手中強行接收了輪船招商局、電報局、鐵路公司等企業的控制權,一躍而成為最大的官僚軍閥;權傾朝野,威震華夏。

《辛丑條約》簽訂後,各帝國主義國家加緊了對中國的資本輸出和經濟掠奪,短短的三年時間,列強便壟斷了中國礦產業的百分之九十二,鐵路業的百分之九十四,紡織業的百分之八十六,航運業的百分之九十一。各列強在中國境內勾心斗角,激烈爭奪,終于演變成一場狗咬狗式的戰爭。

早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時,俄國出兵佔領了東三省。按《辛丑條約》之規定,各**隊均應撤出中國領土。然而,俄**隊卻賴在東北,拒不撤軍。沙俄獨佔中國東北的事實,與日本的「大陸政策」發生了尖銳的矛盾。英、美兩國也站在日本一邊,堅決反對俄國獨佔東北。在日、英、美三國的壓力下,俄國與清政府簽訂了《交收東三省條約》,規定俄國將在一年半之內,分三次從東北撤出全部軍隊。然而,到1903年4月期滿後,俄軍不但不撤,反而重新增兵,並照會清政府提出了要永遠霸佔東三省,甚至還要把蒙古也劃歸其實力範圍之內。

消息傳開,全國各地迅速掀起了「拒俄運動」。在上海,以蔡元培為首的中國教育會和愛國學社舉行拒俄大會,通電全國倡議︰「一致起而抵御強俄」。他們致電清廷外務部,稱︰「聞俄人立約數款,迫我簽允。此約如允,內失主權,外召大釁,我全國人民萬難承認。」北京、湖北、江西等地學生也相繼集會抗議。留日的中國學生五百余人在東京召開大會,決定組織拒俄義勇隊,派人回國請願,要求清政府出兵東北,與義勇隊共同抗擊俄國侵略者,當場報名者二百余人。他們表示︰「寧為亡國鬼,不為亡國人。」但清政府對這些愛國行動不僅不支持,反而密令各地官府,殘酷鎮壓。如此舉動,使許多進步知識分子認清了清政府的反動本質,從而走上民主革命道路。

清政府不敢得罪俄國,只好向英、美、日三國公使乞求,要他們「為中國政府做主,設法斡旋」。英、美兩國當即表示︰「按照門戶開放、利益均沾的原則,將盡力制止俄國獨佔中國領土之行為。」日本政府表示︰「願意出兵教訓俄國,以保全中國之主權和土地完整。」就這樣,在英、美的大力支持下,日本決定發動對俄國的戰爭。

在日、俄大戰之前,清政府中有些官員主張聯合日本,對俄作戰。但慈禧太後根本就沒有這個膽量,反而公開發布上諭,無恥地宣稱︰「彼此均系友邦,我國惟有恪守局外中立。」並下令將遼河以東劃為交戰區,遼河以西劃為中立區,任憑日、俄兩個強盜在中國的土地上互相廝殺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晚清風雲最新章節 | 晚清風雲全文閱讀 | 晚清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