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風雲 9.第四五回 袁世凱北京組閣 孫中山南京就職(上)

作者 ︰ 若愚

第9節第四五回袁世凱北京組閣孫中山南京就職(上)

第四五回袁世凱北京組閣孫中山南京就職(上)

武昌起義的消息,如同閃電般傳遍世界,西方列強被驚得目瞪口呆。浪客中文網出于反革命的本能,他們首先想到的是武裝干涉。在短短的幾天內,英、美、法、德、日等國,便調集了十六艘軍艦,聚集在武漢江面,升火待命,嚴密監視著武漢軍政府的舉動。然而,隨著革命形勢的迅猛發展,十七個省宣布**,使帝國主義者不敢貿然動武。于是,他們在「嚴守中立」的偽裝下,積極尋求新的代理人,借以維護其在華利益。

俄國駐華公使向沙皇政府報告道︰「中國目前的主要危險在于叛亂可能延長,或具有敵視外國人的性質。清政府在無法平定叛亂的情況下,會把反清運動轉變成反對外國人的運動,正如當年利用義和團一樣。」日本公使稱︰「如果任其情勢繼續發展,不僅影響商務,恐將爆發類似拳匪之排外運動。」英國政府電告其駐華公使朱爾典道︰「清政府的滅亡,已經無法挽回。我們對袁世凱發生了極友好的感情和崇敬。」美國公使嘉樂恆召集各國公使商議,第一個提出「中國的政局非袁世凱不能收拾,我們應促使清政府起用袁世凱。」他的提議,得到了各國公使的一致贊同。

天下大亂,皇權危如累卵;為了應對危局,清廷張惶失措,驚恐萬狀;不斷地發出一道又一道上諭,采取一個又一個措施。然其舉措往往前後矛盾,互相否定。清廷下令從北洋六鎮新軍中,抽出兩鎮兵力,由陸軍大臣蔭昌統率經河南南下,全力剿滅湖北亂匪。然而,這支由袁世凱訓練起來的軍隊,根本就不听蔭昌的指揮。蔭昌如實奏報朝廷,攝政王載灃接電大懼;原以為北洋新軍是朝廷最可靠的兵力,現在竟然指揮不動,足見袁世凱影響之大。載灃不想起用袁世凱,但卻已到了山窮水盡,走投無路的地步。內閣總理奕劻,早已被袁世凱用賄賂買通,他鼓動朝中大臣紛紛上奏,要求盡快起用袁世凱,鬧得載灃六神無主、焦頭爛額。正在煩惱之時,奕劻忽然來報道︰「從東交民巷傳出消息,各外國公使會議認為,非袁世凱不能收拾亂局。」載灃聞報大怒道︰「袁世凱可惡,連洋人都為他撐腰。然而——」奕劻接口道︰「然而,北洋軍不听蔭昌指揮,只听袁世凱調遣。朝廷危如累卵,朝不保夕,望攝政王速決。」載灃抓耳撓腮,哀嘆道︰「我大清國衰落至此,滿人的江山,竟然要靠漢人來保。真是奇恥大辱。」奕劻道︰「起用袁世凱,一可救燃眉之急,二可獲得洋人的支持。」載灃如同泄了氣的皮球,渾身軟癱,無可奈何地道︰「也只好如此。」次日,清廷發出上諭,稱︰「著袁世凱任湖廣總督,並督辦剿撫事宜。」後人有詩議之曰︰

日落西山雲暗暗,大清王朝氣奄奄。誤認袁氏作稻草,誰料反比毒蛇殘。

隱居在彰德洹上村的袁世凱接到朝廷電諭,禁不住心中一陣狂喜。轉而一想︰「湖廣總督,官職太小。倉促接受,顯得我袁某人份量太輕。」于是,他回電清廷,以「足疾尚未痊愈,難以擔當重任」為理由,拒絕出任湖廣總督。同時,又密電指示前線將領馮國璋暗中刁難蔭昌,有意放慢軍事行動,只在河南信陽與湖北孝感之間徘徊不前。

清廷接到袁世凱的回電,深感意外;這唯一的救命稻草,不能再丟掉。一番反復權衡後,清廷派出袁世凱的老友、內閣協理大臣徐世昌趕往彰德,敦促袁世凱出山,挽救朝廷。袁世凱從容不迫,與老友傾心會談。每日酒食征逐,喜笑顏開。談了三天,袁世凱提出了六個條件︰一、明年召開國會;二、組織責任內閣;三、開放黨禁;四、寬容武漢起事人員;五、授以指揮前方軍事全權;六、保證糧餉充分供應。六條的核心是要清廷交出政治、軍事全權。

徐世昌回朝復命,清廷接受了袁世凱的六項條件;立即下令召回蔭昌,改派袁世凱為欽差大臣,統帥水陸各軍。袁世凱接受了新的任命,但卻依然坐在彰德不動。他下令將開往湖北前線的部隊改為兩個軍,任命親信大將馮國璋為第一軍統領,段祺瑞為第二軍統領。同時電令第一軍向漢口發動猛烈的進攻。北洋軍是久經戰陣的勁旅,又裝備有大批的機關槍和野戰火炮,其攻勢異常迅猛。而漢口方面的民軍武器極為低劣,又錯誤的任用了舊軍官張景良為前敵指揮。張景良貪生怕死,且私下通敵,致使戰局一敗涂地。北洋軍炮如電閃雷鳴,彈似狂風暴雨;漢口城區頓成火海,無辜居民慘遭荼毒。民軍拼死抵抗,難以招架,死傷慘重,全線崩潰。北洋軍分區橫掃,步步推進,只用了三天時間,就完全佔領了漢口。民軍殘部敗退到漢陽。

與此同時,北京的朝廷被迫兌現諾言,立即實行立憲,企圖以此來擺月兌危機。攝政王載灃以皇帝的名義發出了一道罪己詔,稱︰「朕用人無方,施治寡術。政府多用親貴,明顯違背憲法。鐵路收歸國有,純系奸佞蒙蔽。致使輿論大嘩,國民尤為激憤;此皆朕之罪也。」「茲特布告天下,誓與我**民,維新更始,實行憲政。凡法制之損益,利病之興革,皆博采輿論,定其從違。以前舊政舊法,有不合于憲法者,悉皆除罷。」同日,又根據資政院提出的「速開黨禁,以示寬大而穩固人心」的請求,清廷公布大赦詔令︰「所有戊戌以來,因政變獲咎,與先後因犯政治革命而懼罪逃匿者,以及此次亂事被脅而自拔來歸者,悉皆赦其既往。」這就是說,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乃至黎元洪等人,均可赦其無罪。

次日,清廷宣布免去慶親王奕劻的總理職務,解散皇族內閣。同時,向袁世凱發出電諭,稱︰「全國糜爛,時勢日非。欲濟時艱而平國亂,只有改良立憲之一法。著袁世凱即行來京,組織完全內閣,迅即籌劃改良政治一切事宜。」袁世凱接到朝廷電諭,並不急于進京任職,而是采取了完全相反的行動。他一面電奏清廷,對總理大臣的任命表示「謙辭」;一面動身離開彰德,趕往漢口前線坐鎮指揮。他要用軍事實力向朝廷證明︰只有他袁世凱,才是朝廷的救星。

同日,武昌城中舉行了一個登台拜將儀式。原來,兩天前,著名革命黨人黃興到達武昌。黃興在湖南、湖北兩省享有崇高威望,他的到來在湖北軍政府中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軍務部長孫武提出,由黃興擔任民軍總司令,**于軍政府之外。此意立即遭到居正、湯化龍等人的堅決反對。湯化龍向黎元洪建議道︰「軍政府須有體系,總司令非由都督委任不可。為了慎重其事,請都督效仿漢高祖故事,登台拜將。」黎元洪連聲叫好。于是,經過一天準備,在武昌閱馬場,搭起了「拜將台」,舉行了由都督黎元洪任命黃興為總司令的儀式。此舉,名為拜將,其實是為了抬高黎元洪的地位。

黃興受命後,即率領兩個旅的民軍趕到漢陽,與漢口的北洋軍隔河對峙。黃興計劃以全力渡過漢水,一舉收復漢口。黃興沒有料到下屬各營隊的軍官全是黎元洪的心月復,雖然沒人公開抗命,但卻個個陽奉陰違,不予配合。他也沒料到黎元洪、居正、湯化龍等人心存嫉妒,暗中刁難。他更沒料到北洋軍炮火強大,攻勢凌厲。黃興命令發動進攻,各路部隊卻彼此**行動,互不配合。有的營主動出擊,有的營畏縮不前,有的營干脆後退。黃興空有萬丈豪情,不斷發號施令,但很快就發現自己不過是個光桿司令而已。相反,北洋軍指揮得當,步調一致,迅速發起猛攻。炮彈傾瀉而下,硝煙騰空而起,戰地飛沙走石,街區一片狼藉。民軍不戰自亂,陣地全線崩潰,紛紛丟棄槍炮,四下倉皇逃跑。北洋軍乘勢越過漢水,以整排的機關槍開路,沿街橫掃,瘋狂推進。黃興本欲進攻,未作防守準備,眼見戰況急轉直下,急忙親率衛隊沖上街頭,冒著槍林彈雨,組織敗退民軍沿街抵抗,勒令各部死守。北洋軍大隊人馬紛紛過河,沿著街區滾滾向前推進。炸彈連連爆響,子彈陣陣橫飛,硝煙遮天蔽日,殺聲響徹雲霄。雙方經過七天激戰,漢陽民軍幾乎全軍覆沒,北洋軍逐步佔領漢陽。黃興帶領殘兵數百人逃回武昌。漢陽丟失,黎元洪大怒,揚言要把黃興「按軍法問斬」。黃興聞信,連夜離開武昌,逃往上海避難。

漢口、漢陽相繼失陷,武昌城里謠言紛起,人心惶惶,到處傳言北洋軍即將打過江來。次日,北洋軍在漢陽的龜山上架起大炮,轟擊武昌,進行威脅,就連湖北軍政府大院中亦落下數發炮彈。軍政府內一片慌亂,各機關中的投機分子大多逃散。黎元洪急忙任命蔣翊武為代理總司令,劉公為代理總督。隨後,為了躲避風險,保全性命,黎元洪帶領少數親信,偷偷溜出武昌城,跑到下游九十里外的葛店,靜觀其變。

打下了漢陽,袁世凱認為火候已到,命令北洋軍立即停止進攻。袁世凱深諳「養寇自重」之道,他要保留黎元洪的軍政府,借以挾制清廷。古人雲︰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敵對雙方,互為存在前提;失去了黎元洪,他自己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而保留黎元洪政權,他就可以據此抬高身價,向清廷索取更多的權力。袁世凱何其精明,他電奏清廷「停止用兵,實現雙方議和」。此時的載灃,早已是一具行尸走肉,毫無主見可言,對袁世凱的建議惟有「照準」。袁世凱探清了朝廷的虛實,立即致函黎元洪,建議雙方「和平了結」,並要求黎元洪承認君主立憲制。

剛逃到葛店的黎元洪,又返回武昌,接待了袁世凱派來的代表。此時的黎元洪早已看清了局勢,決心革命到底,保住自己「革命元勛」的地位。自武昌起義以來,各省紛紛響應,革命的聲勢愈來愈大,推翻清朝統治,實行民主共和,已成大勢所趨,不可逆轉。然首倡**者,便是湖北軍政府;而湖北軍政府都督,便是他黎元洪。這個「天下第一人」的感覺,真是太好了。因此,黎元洪明確表示︰「堅決反對君主立憲,誓死捍衛民主共和。」同時,他致信袁世凱,稱︰「袁公若能贊成民主共和,比支持清廷更為有利。袁公乃我漢族中之最有聲望、最有能力之人;推翻清廷,僅需舉手之勞,襄贊共和,必能名垂青史。將來民國總統選舉時,第一任中華共和國大總統,公固不難從容獵取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晚清風雲最新章節 | 晚清風雲全文閱讀 | 晚清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