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節第五十回反賣國五四運動順潮流孫文復出(下)
第五十回反賣國五四運動順潮流孫文復出(下)
五四運動反映了全國人民的意願,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同情和支持。天津、上海等地學生和社會各階層紛紛發出通電,堅決支持北京學生的愛國行動,強烈要求北洋政府迅速釋放被捕的學生。以蔡元培為首的北京各大專院校校長,也組成團體,積極參加營救被捕學生的活動。
兩天後,在社會各界的強力支援下,北京各大專院校總罷課,迫使北洋政府釋放了被捕學生。但是,北洋政府卻同時下令︰「禁止召開國民大會,禁止學生干政,否則,將送交法庭審判。」
次日,北洋政府又威逼北大校長蔡元培辭職。消息傳開,全城嘩然。各大專院校教職員工成立聯合會,和學生們一起參加愛國斗爭,簽名要求挽留蔡元培。接著,各校校長一致行動,向政府提出辭呈。同時,全國各地要求挽留蔡元培的電報也紛至沓來。在廣大師生的團結斗爭和社會各界輿論的壓力下,北洋政府不得不下達了挽留蔡元培的命令。但同時又以大總統徐世昌的名義,下令慰留「請求辭職」的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並責成北京及各地方當局加緊鎮壓學生運動。
北洋政府的倒行逆施,再次激怒了廣大師生。5月19日,北京各高校再次舉行總罷課,並迅速波及到各中學,罷課總人數達二萬五千多人。學生們分頭行動,組成無數支「十人團」,紛紛走出校園,上街演講,宣傳反帝愛國,開展抵制日貨、提倡國貨活動,公開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
學生運動的矛頭直指日本帝國主義,又引起了日本侵略者的恐慌。日本駐華公使多次向北洋政府提出「警告」,要求其取締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運動。日本駐華艦隊頻繁調動,進行軍事恫嚇;北京、山東兩地的日本浪人也多方尋釁,妄圖制造事端。英、美、法等國駐華公使則聯合起來,向北洋政府施加壓力。
北洋政府順從帝國主義的旨意,加緊了對學生運動的鎮壓。6月1日,北洋政府發布命令,公然為賣國賊辯解,污蔑學生的愛國運動是「越軌行為」,要訴諸法律制裁。6月3日,數百名學生不怕威脅,繼續上街演講。反動軍警逮捕了一百七十余名學生。翌日,學生加倍行動,又有七百多人被逮捕。第三日,上街演講的學生猛增到五千多人,他們神情激憤,言辭激昂。許多人身背行李,做好了入獄的準備。面對波瀾壯闊的學生運動,北京政府束手無策,難以應對。
與此同時,上海、天津、長沙、南京、濟南、武漢、成都、廣州、杭州、西安等地學生也相繼舉行罷課和游行示威,支持北京學生的正義斗爭。各地學生勇敢地走上街頭,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先鋒;他們的愛國熱情,喚起了民眾,激勵了各階層的積極參與,匯聚成中國近代史上空前規模的革命洪流。
單說北京「六三大逮捕」的消息,傳到上海,立即引起了各界的極大反響。上海日資各棉紗廠工人、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的印刷工人率先舉行罷工。次日,上海商界宣布總罷市。而在此前,上海學生早已實行總罷課。于是,上海人民的罷工、罷市、罷課活動全面實現。至此,五四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到上海,運動的主力變成了工人階級。
上海人民的「三罷」斗爭受到了中外反動勢力的破壞和鎮壓。淞滬警察廳按照北洋政府司法部的緊急通知出示布告,聲稱要追究、查辦罷工工人。派出大批軍警肆意毆打、拘捕上街宣傳的學生;強迫商店開業。各帝國主義租界的巡捕也紛紛出動,驅趕愛國群眾。
風雷激蕩雲水怒,壓迫深處反抗強。6月10日,上海工人的罷工達到新**,繼紡織、造船、機器制造、卷煙、造紙等行業工人罷工後,海員、鐵路工人也開始大罷工;波及到五十多個行業,人數達十萬余眾;使整個上海陷于癱瘓狀態。在上海工人的帶動下,罷工浪潮迅速席卷全國。京奉鐵路、京漢鐵路工人舉行罷工和示威游行;九江、天津、南京、濟南、長沙、武漢、杭州等一百五十多個城市相繼罷工。五四運動發展成為有廣大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參加的全國範圍的革命運動。
空前規模的革命運動,嚴重威脅著北洋軍閥的統治。北洋政府被迫釋放了被捕的學生;下令免去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三個賣國賊的職務;接著,國務總理錢能訓宣布辭職。
然而,斗爭並未結束。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違背民意,電令參加巴黎和會的代表在和約上簽字。消息傳開,首先激怒了山東人民。山東各界代表組成請願團趕到北京,先後在總統府和國務院前集會、請願。他們義憤填膺、不屈不撓,頑強堅持了五晝夜,終于晉見了大總統徐世昌。代表們聲淚俱下,慷慨陳詞,表達了山東人民拒簽和約的強烈願望。山東代表的請願活動得到了全國各界的熱烈響應和支持。天津、長沙、武漢、陝西等地亦組成請願團趕到北京。全國學聯和上海各界人士召開拒簽和約的萬人大會,聲援山東代表的正義行動。
與此同時,各地群眾紛紛致電巴黎,要求出席和會的中國代表團拒絕簽字。一月之內,代表團就接到國內通電七千余份;通電一致警告中國代表團「如違民意,當以賣國賊論處」。旅居法國的留學生和華僑則包圍了中國代表團住所,中國代表團不能赴會,只得聲明︰「山東不保留,和約不簽字。」至此,五四運動大獲全勝。
五四運動後,廣大知識分子乘勢而進,積極探索。思想界出現了如何改造中國、改造社會的熱烈討論,各種社團和期刊、各種思潮和方案如同雨後春筍,層出不窮;形成了思想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生動活潑局面。在各種新思潮中,社會主義成為公認的、最時髦的思潮;許多刊物,幾乎每期都登載有宣傳社會主義的文章。先進的知識分子在實踐中提高認識、明辨是非,經過反復探索,最終確立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改造社會、改造中國而努力奮斗。何以見得,有詩為證。詩曰︰
五四運動綻奇葩,神州遍開愛國花。堅決反帝反封建,人心思建新中華。
再說孫中山自「護法運動」失敗後,回到上海,于彷徨、苦悶之中,埋頭著述。歷時一年有余,寫成《實業計劃》一書,精心編制了宏大而具體的經濟建設藍圖,規劃了一條中國工業化的道路。他認為:「交通為實業之母,鐵路又為交通之母。欲強國富民,就要大力開礦山、修鐵路、促貿易、辦銀行,而交通運輸實為振興實業之關鍵,必須放在近代工業的首位。」為此,他通過精心設計,將全國鐵路分為六大系統,對各系統的路線作了詳細規定。孫中山還提出建立北方、東方、南方三大海港,疏通內河水道,發展內地交通。同時,他又主張在不損害中國主權的前提下,引進外資和技術,以便在最短時間內趕超外國,從而改革中國落後的手工業生產方式。
閉門書齋坐,驚雷天上來。五四運動爆發後,孫中山大為興奮,立即放下著作,接見全國學聯代表,支持、鼓勵學生的愛國斗爭。他從學生、工人的愛國運動中看到了廣大群眾覺醒後的巨大威力,預感到過去的革命方式已不適應當前的新形勢。1919年10月,孫中山審時度勢,決定重新奮起。他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廢除了舊總章,公布了《中國國民黨規約》。規定「以鞏固共和,實行三民主義」為綱領,表示要「重新開始革命事業,以求根本改革,重新創造一個國民所有的國家」。新組建的中國國民黨實行總理制,「設總理一人,代表本黨,總攬黨務」;下設總務部、黨務部、財政部等機構。《規約》還詳細規定了黨員條件、入黨手續、黨員的權利和義務。雖然談不上徹底改造舊黨,但畢竟前進了一大步。
孫中山發表致《中國國民黨黨員公開信》,盛贊道︰「自五四運動以來,愛國青年挺身而出,不畏強暴,蓬蓬勃勃,實為將來新中國之希望。國內各界輿論,一致同倡;各種新書報刊,紛紛應時而出;揚葩吐艷,各極其致,社會遂蒙極大之影響。雖以頑劣之偽政府,猶且不敢攖其鋒。此種新文化運動,在我國今日,誠為思想界空前之大變動。推原其始,乃學術界之覺悟者從事提倡,遂至輿論大放異彩,學潮彌漫全國,人皆激發天良,誓死為愛國之運動;倘能繼長增高,其將來收效之偉大且久遠者,可無疑也。」他號召國民黨人以五四運動為契機,振奮精神,圖存救亡。
正當孫中山雄心勃勃、奮臂欲出之際,忽接陳炯明來電稱︰「粵軍已克復廣州,請總理速來穗主持大計。」原來,早在第一次護法運動期間,孫中山親自培植了一支粵軍,由陳炯明任總司令,奉命出師廣西,與北洋軍閥作戰。然而,陳炯明部在廣西卻受到了桂系軍閥的壓迫,不得已調往閩南駐防。不久,直皖戰爭爆發,桂系軍閥陸榮廷又以討伐福州的北洋軍為名,向粵軍發動突然襲擊。孫中山聞訊大怒,當即電令陳炯明回師廣東,討伐陸榮廷,粵桂戰爭爆發。經過兩個多月的戰斗,粵軍驅逐了岑春 、陸榮廷等桂系勢力,收復了廣東。于是,陳炯明電邀孫中山南下廣州主政。
1920年11月,孫中山重返廣州,恢復了軍政府,宣布繼續進行護法戰爭;是為「第二次護法戰爭」。次年四月,國會非常會議通過了《中華民國政府組織大綱》,並選舉孫中山為非常大總統。孫中山宣誓就職,發表對內對外宣言,重伸「維護民主政治,發展實業,保護平民,維護國際平等地位,保持遠東永久和平」等主張,再度舉起護法大旗。
桂系軍閥退出廣東後,陸榮廷等又集結重兵于梧州,並與北洋軍閥相勾結,準備反攻廣東。1921年6月,孫中山任命陳炯明為援桂軍總司令,率粵軍與李烈鈞部分路向桂林、柳州、南寧等地進攻。經過數月激戰,桂系大敗,陸榮廷僅帶少數親隨逃往越南。廣西平定,兩廣統一。鑒于陳炯明功勛卓著,孫中山任命他為廣東省省長兼粵軍總司令;不久,又兼任軍政府陸軍部長、內務部長,掌握廣東省軍政大權。
中國的政局再次形成「南北對立」的局面。孫中山安排好廣東的軍政事務後,又積極籌劃,提請非常國會通過了北伐案。隨後,孫中山親自掛帥,在桂林設立大本營,準備取道湖南,大舉北伐,統一全國。這才是︰總理屢次籌大業,文治武功繪宏圖。要知後事如何,請看續集《雄獅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