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
從平壤城內射出的拋石重重砸在新羅人的步兵方陣上,掀起一灘血霧。
平壤城下的塹壕,矮牆上,橫尸壘壘。
黑壓壓的新羅軍士卒排列成幾十個步兵方陣,跨過方才攻擊的缺口,向城下的高句麗士卒沖殺而去。
弩機和弓弦崩動的聲音又重新響作一片。據守在平壤城頭,居高臨下的高句麗人,對著新羅軍士卒施放著弓箭。
插著翎羽的傳令騎兵來回奔馳在後陣,向後陣休息的新羅軍喝令,排列成隊推進戰場。
戰場就猶如一個大的絞肉機,吞噬著無數新鮮的血肉,只看見進入的新羅士卒,沒有人見活著回來。
數列無甲弓手護衛下,一杠青鳥旗高高聳立。
旗幟之下,毗曇鐵青著臉站在城下,來回踱步,他不時眺望城頭,又望著後續沖上的新羅士卒,不斷咬牙切齒。
攻擊的喧囂聲越來越大,新加入的新羅軍的士卒,勇敢地又向高句麗軍陣地發動了沖擊。
翹首以望的毗曇看了許久,神色卻越來越淡,越來越冷。一旁的新羅名將閼川卻閉上了眼楮。
「停手吧,打不下去了。」
毗曇看向閼川狠狠地道︰「不行,一定要給我沖過去,今日日落前一定要看到戰果。」
閼川搖了搖頭道︰「你這是用血肉來填,戰沒有這麼打的。」
「那你要怎麼打?」
「乙支文德實在是擅守,硬攻不是辦法,除非將新羅人誘出城來。讓他們城頭上的弩炮,拋石不起作用。」
「廢話。乙支文德不是小孩,他怎麼會中計?」
閼川露出了絕望的神色道︰「有乙支文德在。我們是攻不下平壤的。乘著現在退吧,否則乙支文德反擊就糟糕了。」
「你。」毗曇漲紅了臉。
這時前方喧囂大作,毗曇,閼川吃驚地看去,他們沒有想到,新羅軍的戰線這麼快就崩了,新羅士卒如潮水一般,從平壤城下敗退而去,一片丟盔棄甲的情景。
在他們身後高句麗士卒開始追擊。對著新羅軍一面掩殺。
「守住,守住,不要退!」毗曇站到前方大喊。
但這時候恐慌已是蔓延了全軍,前方兵敗如山倒。毗曇左右雖然還有生力軍,但派上去支援,就立即被敗退下來的己方士卒沖散。新羅軍士卒沒有人听他的命令,士卒爭相後撤,後面高句麗人提著刀殺了過來。
這時候側面馬蹄聲響起,大股大股的赤鎧騎兵從側翼出現。
閼川松了一口氣道︰「趙軍出馬了!我軍有救了。」
這一路赤鎧騎兵出現後。平壤城內立即傳來了鳴金收兵的聲音。
「這狡詐的乙支文德,」閼川大罵一聲,「若是到平野上,高句麗人有被趙軍騎兵圍殲的危險。他竟然如此穩健,連這點風險都不冒。」
當夜毗曇,閼川二人灰頭土臉地回到趙軍大營。二人見了李重九都是一臉慚愧。
李重九溫言安撫二人道︰「二位今日已是盡力。新羅軍的勇猛頑強,朕已是看到。明日你們好好休息一日,就由我軍來破城吧!」
次日黎明到來。毗曇,閼川二人率領本部新羅人馬,駐扎在山上休整。
而浿水靜靜流淌,當雄壯鼓聲在城外隆隆響起時,乙支文德等高句麗大將盡數涌上了平壤城城頭。
昨日對于擊退新羅軍的攻勢,乙支文德並沒有太高興,因為他心知趙軍精銳沒有還出馬,以他從軍多年的經驗判斷,城外新羅趙國聯軍不會超過五萬,還要加上不善陸戰的水軍。趙軍真正攜來陸戰的人馬,大概只有兩萬人。
但就算只有兩萬人,乙支文德知道自己的對手,是已經橫掃河北,塞外,遼東的趙軍!
而今日乙支文德與高句麗眾將終于見識到這中原軍事強國的真實勢力。
趙軍陣勢的前方是十輛巢車,巢車高達三丈,望巢上可以容納十幾名士卒,除了站立著五六名手持強弩的弩手,其余人則是背上插著小旗,不知是作何用途。巢車四周都用厚實的牛皮緊裹,下方用巨木從不同角度橫架十分穩定。
而在巢車之後,則是一望無際的趙軍步兵方陣。
乙支文德見到這一幕,當下喝令城下的高句麗士卒,盡數入城,作城上據守。
乙支文德這一決定無疑是十分正確的。
因為在巢車後,是趙軍上百台的拋石機,在沒有城牆遮蔽下,拋石機就是步兵方陣的噩夢。何況這還是上百台拋石機,如果不是趙軍艦隊以大艦將拋石機,運輸而來,這百台拋石機就足夠攻城部隊打造上一個月的。
當年在遼東城下,因為山路崎嶇,後方的拋石機,床弩運輸不上,三十萬隋軍根本沒有大型拋石機用以攻城,只能用人命去填。
但是現在城下趙軍給高句麗人展示的就是這樣一幕,令乙支文德奇怪不已的,就是拋石機旁擺放著一桶桶好似油桶一般的東西。乙支文德奇怪了,難道趙軍是要用油罐裝入拋石機,來火燒平壤城嗎?但就憑這麼點油桶,又怎麼濟事,十倍也不夠火燒平壤城的。
乙支文德搖了搖頭。隨著趙軍步兵方陣推進,後方則是五十具伏牛弩。
伏牛弩是趙軍床弩的最高科技,除了擊殺徐圓朗外,從未在戰場展示過其真正威力。城頭上的乙支文德看到趙軍的床弩不由色變,床弩制作工藝復雜,以高句麗的國力物力,以及多山的地形,建造床弩的工藝一直十分落後。
但是乙支文德見趙軍抬出如此多床弩後,頓時色變。
看著城下的巢車,拋石機,床弩,以及伴隨著攻城武器前進的趙軍士卒,這些來自燕趙之地的精兵,看向平壤城城頭,滿臉都是躍躍欲試,渴望一展身手的神情。這些趙軍士卒武裝到了牙齒,全身鎧甲披掛,高句麗士卒一般的弓箭根本射不透這種堅鎧。
看著這些乙支文德終于明白為何趙軍能橫掃天下至今了,趙軍所憑者就是在于堅甲利兵這四字啊。
有如此雄師,難怪趙國皇帝如此有底氣,千里渡海來攻打平壤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