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神捕 第375章 籌建新武堂

作者 ︰ 喬尼小樣兒

小站鎮總面積50多平方公里,人口不過四千多人的小鎮,位于天津東南部,地跨馬廠減河、月牙河,以盛產優質水稻「小站稻」而著稱,地勢空曠,田野里金黃的麥浪,晨風里散發出一股清香。李國樓身邊跟隨戴罪的前任天津知縣劉杰,視察這里的地形。

查看一番地形之後,李國樓甩了甩馬鞭,說道︰「劉杰,不想充軍發配,以後就跟我干。男兒建功立業,就要靠槍桿子,你和洋人講什麼理啊!迂腐透頂!」

四十開外的劉杰畏畏縮縮,雖然知道李國樓在天津附近找練兵的地點,他也盡到地主之誼,給李國樓尋找合適的地方。難得離開家里,出來散散心。沒想到李國樓突然來一句,「以後就跟我干!」讓他改任武職。劉杰當然清楚「天津教案」罪魁禍首就是他,仕途已經結束了,能保住一條命就不錯了,做好了充軍發配的思想準備。

劉杰詢問道︰「李大人,要不要讓我改名字啊?」

李國樓撇嘴道︰「劉杰,你很有名嗎?本官怎麼不知道呢?」

劉杰又道︰「那李大人,洋人那里怎麼說?」

李國樓極為不滿,怒道︰「劉杰,你這個人迂腐,判決書下來了,罪行也公布了,朝廷重新啟用你不行嗎?」

「這麼快啊!」劉杰有些不敢相信李國樓的話。

「哎,你倒是願意不願意,若是不願意,當我沒說,老死客鄉也和我相關系。」李國樓有些不耐煩,他是新科探花郎,如今這些進士及第的官員,看見他尊敬得不得了,把他當做長袖善舞的文人領袖一樣崇拜。

「下官願意,請問李大人,改任武官幾品官餃啊?」做過七品文官的劉杰,對于官職的品級是很看重的。俗話說士可殺不可辱,讓他做一名侍衛官,那還不如流配到邊疆,得以保持一世的清名。

李國樓上下打量一番劉杰,四十出頭的人,方面大耳,三縷長須飄飄,符合官場上標準的縣官形象。朝廷贖罪銀子的議項就讓劉杰瀕臨破產,如今倒還關心將來的官職。這就是文人所謂的尊嚴、風骨。

「劉杰,本官先保舉你一個新武堂僉事,七品武官不委屈你,我也只有五品官職。」

「哦!降二級使用啊!」劉杰稍許有些失落,須臾之間,翻身大拜道︰「下官劉杰多謝李大人抬舉,屬下願意重新開始。」

「嗯!」李國樓擺足官威,贊許的點頭,模著下巴,可惜沒長出胡須炫耀,又道︰「劉杰,這新武堂依靠高薪養廉,以後沒多大油水,你保舉個後輩跟我夫人做生意去,這樣也不委屈你。給我一門心思放在辦學上,讓學生看到民族英雄應有的風骨。」

劉杰尷尬的一笑道︰「李大人,我做官兩袖清風,如今是有人故意往我臉上抹黑,你怎麼能相信呢。」

李國樓道︰「劉杰,我是神捕,民間傳說我辦的案子,只少不多。你到底有多清白,大家心照不宣。贖罪銀子若是還有難處,到時本官先替你墊著。」

劉杰大喜過望,這下不用賣宅子賣田地了,一家老小去的老本保住了,眼淚撲簌簌流下,哽咽道︰「多謝李大人抬舉。」趕緊用袖子擦拭一下眼角,緊跟在李國樓身後,走向茫茫的田地里。

侍衛官成昆從一個長的圓筒里,抽出一沓地圖,李國樓把地圖在青草地上展開,這是一套西方軍隊的軍營設施的標準地圖。有錢能使鬼推磨,他有英國上尉霍華德•尤金這個朋友,弄一套英**營設施的地圖,並不是難事。收買人心的事,李國樓信手拈來。

李國樓身邊圍攏著一群侍衛官,有十八人,都是他的家丁轉制的侍衛官,在「新武堂」他只用奴才,不用黑幫的兄弟。黑幫喜歡拉山頭,好勇斗狠,會把軍隊樸實嚴謹的作風帶壞。

李國樓指著廣闊的麥田,豪氣萬丈道︰「一座新式軍校,一個營的步兵的建制,一個營騎兵的建制,一個炮兵營的建制,一個輜重營的建制。四個營就是四根手指,再加上大拇指‘軍校’培養優秀的忠君愛國的軍官,就是一只拳頭,砸碎所有的敵人,改寫我們國家的屈辱。諸君共同努力!」

「是!」包括劉杰都改變原有的稱呼,立正行一個新式的軍禮,那是普魯士的標準軍禮,右手抬起,五指並攏,放在右耳邊上,手掌心面向前方。

李國樓同樣行了一個軍禮,看向他的一幫親信。廣博的田野將會炮火連天,小站將見證一個民族的崛起。

大清走的是精兵強將路線,八旗兵和綠營兵八旗兵為常備軍隊。以瓖黃、正黃、正白、正紅、瓖白、瓖紅、正藍、瓖藍等八種旗幟為標志。

「旗」本為滿族「兵民合一」的社會組織,兼有掌管軍事、政治、生產三個方面的職能。太宗時增設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至此共有24旗。入關以後,大清雖仍沿用以旗統兵的制度,但八旗兵已成為完全不事生產的軍事和政治組織,分為京營八旗和駐防八旗兩種,直屬于國家兵部,各領兵官也都依次使用佐領、參領、都統等漢語稱謂。

京營八旗亦稱禁旅八旗,分為郎衛和兵衛。郎衛是從正黃、正白、瓖黃等所謂上三旗的滿、蒙族人中挑選組成的親軍營,負責侍衛皇帝和宮廷,歸領侍衛內大臣統轄。兵衛負責拱衛京師,主力有驍騎、前鋒、護軍、步軍等營,還有選自各營、裝備精良的士兵組成的健銳營、火器營、虎槍營、神機營等。除驍騎營歸八旗都統直轄外,其余分置總統和統領統率。駐防八旗,由瓖白、正紅、正藍、瓖藍、瓖紅等所謂下五旗擔任,分駐全國沖要城鎮,以畿輔、東北、內蒙古為最多,作為鎮懾地方的武力,分由各地將軍、都統、城守尉統率。

八旗兵為世兵制,在16歲以上的八旗男性子弟中挑選。余丁和不滿16歲的幼丁,可以挑補為養育兵,即預備兵。綠營兵是參照明朝軍衛制度改編和新招的漢兵。以綠旗為標志,以營為建制單位,因而得名。有騎兵、步兵、守兵之分。騎兵、步兵亦稱戰兵。沿江、海設有水師。綠營兵籍,皆注於冊,由兵部管理。「騎兵拔於步戰兵,步戰兵拔於守兵,守兵拔於余丁,無余丁乃募於民」將官歸兵部選任,「凡直省武職副將以上,列名具疏請補,參將以下,按月升選」。綠營僅有極少數駐京師,稱巡捕營,隸屬八旗步軍營統領。其余分屯各省,依所轄地域之大小、遠近、險要和人口的多少確定兵額,列汛分營,「以慎巡守,備徵調」。綠營兵以「鎮」為基本單位,作為全國各大鎮戍區的基礎,設總兵1員,為鎮的主將。在總兵之上設有提督,用以節制一省或數省區域內的各鎮總兵;又有巡撫,其兼提督者有權節制各鎮。在巡撫提督之上,又設總督,用以節制一省或數省區域內的巡撫、提督和總兵,為該區域的最高軍事長官。

各鎮綠營兵按協、標、營、汛編制。總督、巡撫、提督和總兵,都各有直屬親兵,統稱本標,分稱總督標、巡撫標、提督標、總兵標。標轄2∼5營,分稱中、左、右、前、後營,居中鎮守,以備徵調。凡副將所屬之兵稱協,是協守要地的部隊,按防守地的重要程度編配數十至千余人規模不等的營,以守備地名命名,由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分別統領。次要地區設汛。每汛數人至數十人不等,由千總、把總統帶。自提督以下,僅有統兵權,而無調兵權,其軍令寄於總督和巡撫,兵權歸於中央。遇有征伐,皇帝另簡經略、參贊大臣統兵,調集各地綠營出戰,事畢即解大臣兵柄。八旗兵和綠營兵都實行薪給制,按年或月發一定的銀餉和米糧,八旗兵的薪餉和武器裝備均優於綠營兵。鄉勇營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八旗兵與綠營兵已**不堪用。1851年太平天國革命爆發,清廷諭令各省舉辦團練「助剿」。曾國藩在湖南募團丁為官勇,訂營哨之制,糧餉取自公家,稱湘勇或湘軍,是鄉團改勇營之始。繼之,又有仿湘軍制度建立的淮軍和各省勇營。及戰事既畢,除曾國藩直轄的湘軍和其他一部分勇營遣散外,各省險要處仍以勇營留屯,稱為防軍。防軍之外,又有練軍。它從綠營選練而來,其營制餉章也全仿湘軍,任務與防軍同。這樣防軍與練軍成為清朝的主要武裝力量,它們的營制皆源自湘軍。湘軍以營為基本建制單位,500人為營,營轄4哨,哨轄8隊,分由營官、哨官、什長率領,從兩營至數十營設統領。兵必自召,將必自選,訓練、指揮自主,糧秣薪餉自籌。每營只服從營官一人,每軍只服從統將一人,營、軍彼此**,互不統屬。

湘軍制度之盛行,成為大清兵制的一大變革。從此,「兵為將有」,中央兵權移于將帥。

這個時期軍隊的武器裝備和訓練制度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洋務派開始學習西方軍隊的建制,李國樓所組建的「新武堂」就是以湘軍制度為基準,再次改制軍隊的建制,把「督隊官」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督隊官權力高于營官、哨官,有戰時人事豁免權以及監督平時軍隊的訓練。

督隊官由新武堂直接管理和派遣,隱藏著險惡用心,就是要控制軍隊,而且是以皇帝的名義,讓朝廷挑不出毛病。看似皇帝的親衛軍,其實就是想把一大批門生,安插進軍隊的基層。只要他坐在「新武堂」的首席學政的寶座上夠長,一大幫死心塌地的門生,就能居于軍隊的高位,軍權的無形中,就會成為他的囊中之物。

f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晚清神捕最新章節 | 晚清神捕全文閱讀 | 晚清神捕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