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神捕 第424章 小日本制定刺殺計劃

作者 ︰ 喬尼小樣兒

()

李國樓帶領手下的十五名戈什哈,離開大沽口炮台,新武堂的近百名教官和學生還要在大沽口學習一段時間,他不喜歡講排場,一行人沒有攜帶回避、肅靜的牌子,也沒有鳴鑼開道,連欽差的黃龍大旗也收攏起來,沒有插在馬車之上,而只有三輛馬車,其中兩輛馬車放著隨身使用的物品,有些還是手下人的物品,以及提督裕祿送給他的一些海鮮、干貝、茶葉。百度搜索網會員登入網

李國樓對于官場上的禮尚往來,秉承下來,地方上的官員送給他貴重禮物,他一概不收,但土特產等吃的東西,只要不是珍貴的食品,他還是笑納,人之常情依然遵守,水清則無魚,不能辜負同僚的一番心意。

四匹馬拉動一輛馬車,一名車夫、一名護衛的編制,三輛馬車就是六名戈什哈,其他九名戈什哈騎著高頭大馬,器宇軒昂的護衛在馬車前後,每輛馬車後面還有三匹空鞍的戰馬,一共九匹戰馬,用來交替使用。

李國樓和謝麗雅、白蓮坐在一輛馬車里,軟榻而臥,舒服的擁在一起,旅途的勞頓,讓他們有些慵懶,盼望早點回到天津城的府衙,如今李國樓是欽差大臣的身份,連家也不能回,就算回京也是先要住賢良寺,見過皇上,交差之後,方能回家。

李國樓摟著兩位美嬌娘,張開嘴巴,一顆蜜餞進入他的口中,咀嚼著又酸又甜的零食,笑眯眯道︰「有你們倆伺候我,一路輕松不少,往常我還要騎馬吃灰呢?」

謝麗雅賞了李國樓一個吻,笑盈盈道︰「夫君這麼辛苦,我們倆當然要好生伺候你嘍。」

白蓮尚且不滿,瞥眼道︰「天底下沒有你這樣的欽差大臣,一點也不講排場,怪不得那些兵痞子不怕你,有威儀才有權勢,連戲文里的欽差大臣也知道搖八字步呢?」

李國樓一模下巴,哈哈一笑道︰「戲文里的欽差都是三縷胡須,你夫君還沒長胡須呢?天底下不靠萌陰做到我這個位子的人,只有我一個,讓我在幾十歲人面前擺架子,我還是拉不下這張臉皮。」

馬車搖動,白蓮順勢倒在李國樓懷里,嬌羞羞的說︰「小樓哥壞死了,又在取笑我自動送來門來,我不睬你了。」

李國樓捏一把白蓮的小臉,婬兮兮的說道︰「九女乃女乃臉皮最厚,晚上一起洗澡。」

三人在馬車上打情罵俏,消磨旅途的時光,沒有想到一個死亡的陷阱正等待著他們,有人要置李國樓于死地,而且是從未和李國樓有過恩怨的人。

這一切均是由于李國樓橫空出世,風風火火創建大清現代化改制,帶動大清帝國走向現代化所帶來的後果。

這要從大清帝國一個一衣帶水的鄰居日本說起,1871年12月,60多名琉球人乘船遭遇台風,漂流到台灣南部登陸,其中54人被台灣土著居民殺害,其他人被清政府送回國。

1872年,日本脅迫琉球成為其「內藩」:「冊封」尚泰為琉球藩王,日本以琉球漂流民在台灣被殺為借口,在美國駐廈門總領事查理斯•李仙得,自稱台灣通的李仙得的協助下,立即向清政府發難,向大清政府提出強烈抗議。

1873年11月,日本政府派外務卿副島種臣出使中國,隨員柳原前光到清政府總理衙門詢問琉球漂流民被殺事宜,以交換中日《修好規條》為幌子,刺探清廷對台灣主權認識的虛實,副使柳原前光欺總理衙門大臣毛昶熙不懂近代西方主權理念,言辭間賺得「生番化外,未便窮治」四字,遂曲解台灣東部「番社」非中國主權所有。

大清自鳴得意給自己挖坑而不自知,日本侵台的借口是「番地無主論」,即將清廷官員所表述的「生番化外,未便窮治」四字,曲解成「番地無主」,非中國領土,故日本可據而有之。

這誠然是詭辯,但日本政府這一詭辯,卻有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1867年2月,美國商船「海盜號」在台灣東海岸洋面失事,登岸人員為當地「生番」所殺,美國駐廈門領事查理斯•李仙得找到閩浙總督衙門交涉,清廷地方官員為了推托責任,即提出了當地土番「非歸王化」的說法。

李仙得無法認可清廷地方官的推托之辭,責備道︰「兩百年來,中國人在台灣的活動地區,配合著中國政府施及台灣的行政權力,由西岸以至東岸,逐步擴張,事實上從未承認生番領有其現住土地的主權,西岸的居民,經常販購生番地區的物產,而生番地區出產的樟腦,且成為台灣官府的專賣品,不容外人自由采購輸出,違者則嚴行懲治,所謂生番地區不屬中國管轄的說法,實毫無依據。」

直接與李仙得交涉的福建台灣鎮總兵劉明燈、福建台灣道兼學政吳大廷,則在針對此事給朝廷的奏折里開頭即稱︰「生番之地鳥道羊腸,箐深林密,自來人跡所罕到,亦版圖所未收,我朝設土牛之禁,嚴出入之防,所以戢凶殘而重人命,用意固深遠也。」

這些深受中國傳統天下觀燻陶,而對近代世界領土主權概念一無所知的地方官們,自鳴得意地以為自己找到了一條極好的推托事件責任的理由。

于是在奏折里一廂情願地認為︰「特以人非華民,地非化內,克日圖功,萬難應手,準理度情,洋人亦當見諒。」

這種編民,熟番,,生番的分類治理的方式,及其所衍生出來的「化外」、「化內」的政治話語體系,所依據的都是教化禮儀所及的程度與界限,而與疆界無關,故而,在清廷看來,將台灣東部「番地」描述成「未歸王化」、「生番化外」,並無不妥,而且可算是一次很值得借鑒的成功交涉。

美國領事李仙得卻無法見諒,他理解不了清廷官員的天下觀,只能將番地未歸王化理解成清廷地方官的狡辯︰「番地非中國領土,故中國對番人殺害美國船員不負責任」。

在李仙得看來,這種推托責任的方式,簡直不可理喻。

心懷叵測的日本玩弄清廷陳舊的天下觀自然,這正是日本人所希望的清廷的反應,台灣地方官絲毫沒有意識到此事關乎中國在台灣東部番地的領土主權。

直到5月,清廷才洞悉日本的真正意圖,日軍討「番」統領西鄉從道將出兵台灣的照會送直閩浙總督李鶴年處,出乎意料地遭到了李的強硬反擊。

李于5月11日後連續照會西鄉從道,稱︰「本部堂查台灣全地,久隸我國版圖,雖其土著有生熟番之別,然同為食毛踐土已二百余年••••••查萬國公法雲︰凡疆內植物、動物、居民,無論生斯土者、自外來者,按理皆當歸地方律法管轄,••••••據此各條,則台灣為中國疆土,生番定歸中國隸屬,當以中國律法管轄,不得任听別國越俎代謀,茲日本國中將照會,以台灣生番戕殺遭風難民,奉命率兵深入番地,殛其凶首,以示懲戒,在生番迭逞悍暴,殺害無辜,即按以中國之法律,亦所必誅,惟是台灣全地素屬中國,日本國政府並未與總理衙門商允作何辦理,逕行命將統兵前赴,既與萬國公法違背,又與同治十年所換和約內第一、第二兩條不合。」

李鶴年態度的突然強硬,緣自西方國家對清廷的提點︰最先是英國駐華大使威妥瑪于4月18致函總理衙門,告知清廷日本出兵台灣一事,並在信中詢問「生番居住之地,是否隸入中國版圖」;稍後,英、法兩國使節以及總稅務司赫德也先後前往總理衙門,詢問台灣生番所居之地是否中國領土。

尤其重要的是,英國通過駐華使節,將來自英國駐日大使巴夏禮獲知的信息告知中國︰「內稱據東洋意見,台灣島自某處迪南,皆不隸中國版圖之內」。

威妥瑪強調,清廷對台灣番地主權等認定,與英國針對此事的外交態度密切相關,如果中國認為番地不屬于中國版圖,則英國政府對英國民眾協助日本出兵台灣不做任何限制;如果清廷認定台灣屬于中國版圖,則英國政府將明令禁止英國民眾參與日軍出兵台灣一事,法、美各國所持意見,與英國大致相似。

緣此,清廷于5月14日發上諭,聲明︰「生番地方,本系中國轄境,豈容日本窺伺。」

並派沈葆楨帶率領輪船軍隊,以巡閱為名,前往台灣生番一帶察看:「不動聲色,相機籌辦」,李鶴年5月11日的強硬照會,與稍後的上諭精神完全一致,英、法、美諸國也均照會清廷,表示對日本的行為不予支持。

但李鶴年顯然仍對領土主權為何物不甚了然,其稍後的一道奏章又回到了天下觀里「番地不屬界內」的老調︰「惟念邊釁易開不易弭,番地月復地,究有區分,如果倭兵擾入台灣月復地,自當督飭鎮道鼓勵兵團,合力堵剿,若僅以戕殺琉球難民為名,與生番復仇,惟當按約理論,不遽聲罪致討,以免釁開自我。」

這種「番地」、「月復地」的區分,難免又被日本曲解成番地無主,故而,總理衙門于6月5日再次發布上諭,嚴厲強調︰「番地雖居荒服,究隸中國版圖,其戕害日本難民,當听中國持平辦理,日本何得遽爾興兵,侵軼入境,若謂該國僅與生番尋仇,未擾月復地,遂听其蠻觸相爭,必為外國所輕視,更生覬覦,釁端固不可開,體制更不可失,該督惟當按約理論,阻令回兵,以敦和好,不得以番地異于月復地,听其肆意妄為也。」

天下觀里的「番地」、「月復地」概念必須服從于世界觀下的領土主權,這是清廷對台灣是中國領土的最清晰表述,對之後挫敗日軍侵台,起到了最關鍵的作用。

事情最終捅到總理衙門,會商之後,總理衙門並未否定閩浙地方的交涉措辭,但同時密函指示閩浙各相關官員,特意強調了台灣生番地區的版圖歸屬問題︰「告以生番雖非法律能繩,其地究系大清地面,與該國領事等辯論,仍不可露出非中國版圖之說,以致洋人生心」。

在總理衙門的政治話語體系里︰1、台灣「生番」地區屬于大清地面,是大清疆土無疑。

2、「生番」未歸「王化」,中國法律無法管轄「生番」,這兩者是可以並存不悖的,後者並不是對前者的否定,前者近似于近代西方的領土主權聲明,後者則是基于傳統中國的天下觀。

在傳統的天下觀體系中,總綱乃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歷代中央王朝自視為文明的中心,自中心向外輻射,依照開化程度的不同,存在著不同的層級。

依次包括︰世居其地,為國守疆的番、苗、夷及地方土司;

代守門戶、納貢稱臣的四裔藩屬;

藩屬之外,則是未知之地,其經典描述則是︰大清居天下之中,四夷居天下之偏,中國與夷蠻戎狄五方之民共為「天下」、同居「四海」,這種「天下觀」里沒有具體的領土主權界限,一切視「文明開化」程度而定。

柳原前光提出︰「貴國台灣之地,貴國所施治者僅及該島之半,其東部土番之地,貴國全未行使政權,番人仍保持**狀態,前年冬我國人民漂流至該地,遭其掠殺,故我國政府將遣使問罪。」

總理衙門大臣毛昶熙回答說︰「番民之殺琉民,既聞其事,夫二島俱我屬土,屬土之人相殺,裁決在我,我恤琉人,自有措置,何預貴國事而煩過問。」

柳原前光爭辯說,琉球已為日本的國土,清政府應懲罰殺害琉球人的番民。

毛昶熙說︰「殺人者皆生番,故且置化外,皆不服王化。」

柳原前光說︰「生番害人,貴國舍而不治,我卻將問罪島人。」

大清政府對于日本的抗議置之不理,理由很簡單,琉球和台灣均是大清的藩屬國,不需要日本來說三道四。

而日本一無所得便懷恨在心,想要報仇雪恨,日本內閣已制定入侵台灣的計劃,尚比大清早兩年購買英國建造的兩艘巡洋艦,建立起現代化海軍,日本正在厲兵秣馬,也在韜光養略蒙蔽大清帝國時刻,大清卻突然橫空出世一個理財能臣李國樓,全力打造新思想構築的大清帝國,這讓日本內閣驚恐,在柳原前光策劃之下,一場刺殺欽差大臣李國樓的行動已經悄然展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晚清神捕最新章節 | 晚清神捕全文閱讀 | 晚清神捕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