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轟。
一座堅固的堡壘被清軍轟塌。血肉模糊的回軍戰士依靠在破敗的石牆邊上。他們還有勇氣。還有勝利的希望。一定要戰斗至生命的最後一刻。屹立不倒的飛鷹大旗牢牢插在城頭上。飛鷹戰旗已經在燃燒。正象征著回民**運動。勢不可擋的歷史潮流。
高舉軍旗的清軍沖鋒陷陣。喊殺聲四起。漫山遍野的清軍迎接血與火的洗禮。英勇的回軍戰士沖在最前面。不過他們現在高舉著雪山獅子旗。以實際行動證明。他們是最勇敢的戰士。
大刀片子亮出。砍向昔日的同胞。血肉交織在一起。硝煙彌漫中。只有殺殺殺。真實畫面。真正的殘酷。不可想象的殘忍。以夷制夷。在這片土地上。體現得淋灕盡致。一個勇敢單純的民族。最後還是分裂成勢不兩立的兩派。勢成水火的同胞都在為生存而戰。孰對孰錯。已經並不重要。
英雄盡風流。一場民族浩劫把一個個頂天立地男兒。推向歷史的舞台。
歷史銘記了這一刻。原本默默無名的人。在這里大放異彩。留下遺臭萬年的罵名。也許是忍辱負重的英雄。更有可能被人誤解了。不同的時代。詮釋完全不同。民族成分不同。更是讓這些人褒貶不一。
英雄、狗熊、叛徒。曾經的兄弟。一國的同胞。在這里殺得酣暢淋灕。不死不休。到底死了多少人。民族內部矛盾。沒必要記載。
一座小型堡壘的攻克。就能提升士氣。原本無精打采行軍的清軍。激動的擁抱在一起。慶賀來之不易的勝利。
率先沖上堡壘。展開刺刀肉搏戰的兩支清軍勝利大會師。好久沒見的老朋友。在這里終于相見了。
「哈哈。原來是你這個老狐狸。現在好嗎。」叛徒胡大貴惡狠狠捶打另一名叛徒赫明堂。萬沒想到哥老會香堂的堂主在這里相遇了。而且是東西夾擊的二支敢死隊隊長。
「哈哈。能不好嘛。痛快。跟隨高守備打仗。就圖個痛快。」赫明堂把大刀片子上的血。在尸體上擦拭干淨。快意恩仇。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
「我跟隨郭守備也不錯。代我問候楊大娃子。咱們勇陽府城相見。」胡大貴崇敬的向雪山獅子旗敬禮。漂泊在外的游子知道回頭是岸。
時代不同了。沒槍沒炮。光有人力資源。是推翻不了滿清政府的。還是蟄伏下來。等待天意改變的那一天。有著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思想的一大批漢人。痴心不改。等待天際變。
哥老會成員當初反清有理。如今反回同樣有理。反復無常的哥老會成員。他們的血液流淌著漢人的血。在回人手下飽受歧視和冷遇。想讓信仰關公忠義精神的漢人當炮灰。就要以門派幫規約束哥老會成員。這正是回民缺乏的信仰。回軍約束不了哥老會大哥帶領的漢軍行為。最後漢軍同樣成為回軍里面的一顆毒瘤。一支又一支守衛堡寨的漢軍向清軍繳械投降。也讓回軍幻想讓漢人和漢人拼消耗的戰略意圖徹底落空。
不給漢軍退路的結果。就是讓這些自詡忠義無雙的哥老會成員。自尋出路。重新為大清戰斗在第一線。把手中的屠刀砍向回軍。
副帥徐佔彪三路人馬一路西進。有投降派喊話。一路上漢軍守衛的堡寨大多數投降受撫。而回軍守衛的堡寨。需要一番血戰才能攻下。三路大軍離勇陽府城已經越來越近。那戰車上的旌旗連綿不絕。徐字帥旗在晨曦中發出耀眼奪目的光芒。
李字營的戰旗雖然挺進在隊伍最前面。但那些戰士並不是李國樓手下。爭先立功的叛軍。組成先遣隊。臨時扛著李字營戰旗。組成三個營的隊伍。
原本郭寶昌並不想用這些叛軍。一支叛變的軍隊是不願意舉起槍口對著昔日的戰友。他準備讓新收攏的一千多名漢軍和投降的三百多名回軍一起回荔家堡休整。可奇怪的事出現了。這些漢軍反而對昔日的戰友充滿仇恨。紛紛表態要以忠勇向清廷表明他們真的改過自新了。調轉槍口對準回軍。正是他們日夜期盼的事。
郭寶昌開會研究之後。認可了胡大貴、雷啟高、李恆三名營官的請求。把三支軍隊暫時編制到李字營。由李國樓統管。當然這也有他的私心。三支軍隊是他的人馬。但是軍費暫時由李國樓替他擔著。要知道這些投降的軍隊。軍餉可不能短缺。當初哥老會造反。能夠拉出一支支軍隊。就是因為餉銀短缺。讓清軍戰士活不下去了。連胡大貴等人投降時。重賞也是郭寶昌向李國樓借來的錢。要不他手下軍隊不要翻天了。
郭寶昌這個人看上去是一名大老粗。其實他屬于綿里藏針。小算盤誰也算不過他。
李國樓早已知道楚軍的實際困難。能夠幫一點。還是沒有怨言的承擔起。這三支軍隊的給養、開銷。李國樓臨時接手過來了。當然郭寶昌上報副帥徐佔彪時候。新的三個營編制的軍餉照樣申請。大家心照不宣的貪污了。至于向李國樓借的錢。國家可以欠薪不給軍隊。憑什麼他要還給李國樓。可以用白條打發白條。讓李國樓向兵部要錢去。
清軍知道李字營有錢。是一支新成立的皇家親衛軍。已經看見過李字營的戰斗力。所以這三支臨時加入李字營的軍隊。耀武揚威起來。自以為強軍。不把其他軍隊放在眼楮。又憑借對勇陽府城附近地理熟悉。率先出擊。月兌離大部隊。開始一路掃蕩。
等到李國樓經過路途的村落。只能看見殘牆斷壁。連一個投降的村民也看不見了。「李字營」的掃蕩工作出色完成。受到郭寶昌表彰。卻讓李國樓背黑鍋。心情開始低落。後悔把一個屎盆子扣在自己頭上。
不過這幫人還真的有用。有了這幫人開道。晚上再也听不見回軍游騎在遠處吹長號了。回軍游擊隊開冷槍騷擾戰士的前進的次數逐漸降低。這幫人放出去的游騎才不像李字營的游騎小心翼翼。而是一個沖鋒就沒影了。從這些漢軍身上。能體現出敢打敢拼的氣勢。一瞧就是不要命的主。
清軍原本還有預備方案。準備和回軍在野外展開大決戰。可一路上並沒有與回軍大部隊相遇。
黃土高坡上大部隊運動作戰很困難。回軍給清軍設下的套。因為清軍小心謹慎的行軍。伏擊戰沒能打成。回軍沒有能力策劃大規模的戰役。野外作戰對後勤運輸要求太高了。打仗就是打後勤。看似兩支軍隊在前方打仗。其實就是後勤運輸能力。熱兵器的出現。讓個人勇武降到低點。對于後勤保障能力。卻越來越高。
一座座堅固的堡壘被清軍佔領。更讓回軍失去野外作戰的信心。游擊隊一支支被清軍消滅。回軍游騎數次落入清軍的圈套。清軍多兵種協同作戰。消滅了一些馬背上的英雄。清軍對于回民的殘暴早已婦孺皆知。大軍路過雞犬不留。沒有人口就無從談游擊戰術。
殘暴也是一種戰術。很多軍隊加以利用。但都予以否認。但清軍敢說敢做。被歷史無情的書寫下來。誰叫他們是滿人的軍隊。御史是漢人。能夠記錄下來。當然冒死也要寫下滿人的殘暴。
回軍想用人民戰爭。把清軍拖入戰爭的泥潭。卻毫無用處。清軍太殘暴了。才不需要人民呢。故此清軍一路行軍比預料好一些。損失輕微。反而得到一些人員和物資的補充。三路大軍齊頭並進。好似一只猛虎撲向勇陽府城。凶惡的大嘴張開。兩只爪牙銳利無比。
回軍躲避後撤。不敢奪其鋒芒。挫其銳氣。回軍在野外沒有形成有效的牽制。便把主力縮回勇陽府城。準備和清軍打一場曠日持久的城防保衛戰。
五帥陳琳和七帥馮君福兩人帶領二萬余人固守勇陽府城。此時回軍抽調選兵。大致達到三抽一。女人、十歲以上的孩子都屬于可用之兵。窮兵黷武的不顧人民生活。走上與大清對抗到底的道路。他們對于守住勇陽府城充滿信心。手里有上萬敢戰之兵。漢兵只佔極少數。早已被打亂之後。劃歸于回軍里。回軍沒有隱患。時刻準備與清軍血戰。
對于回民來講。**比生命更重要。董志原周邊地區。都被回軍掃蕩的破敗不堪。許多被回軍搶掠來的貧民百姓。在大義「反清。反壓迫。」的感召下也紛紛拿起武器。加入回民起義的行列。
造反派都是這樣擴充隊伍的。大多數加入造反行列的百姓都是被逼的。滿清用苛捐雜稅逼迫百姓賣兒賣女。讓窮苦百姓有了理由造反。同樣造反派用槍桿子頂著人腦袋。讓人造反。壯丁在現實面前和巧舌如簧的人鼓動下。絕大多數人會走上造反的不歸路。少部分壯丁會瞅準機會逃跑。
當然自覺自願的造反行列的人也有。但絕對不會超過二成。人都有惰性。把大義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只佔極少數。要不關公就不會成為關帝了。
困擾中國幾千年的人**炸就來一次***。而後自我消化。殺死一批人。通過開疆闢土。來突破極限。幾千年中國歷史就是這麼循環往復。戰爭就是人**炸的衍生品。大清朝因生產力的進步。紅薯的產量突破極限。每畝可以達到上千斤。紅薯和土豆兩種高產農作物讓貧民百姓在大災面前也還是能活下來。所以從太平天國起義開始。十幾年國家動亂不止。但老百姓也能活下來。沒有形成大規模的饑荒。若是沒有這兩種高產農作物。大清早就完蛋了。貧苦人民雖然困苦。飽嘗戰亂之苦。但沒有形成明末時那種餓殍遍地。湖南一個省皆反的盛況。
那種老百姓簞食壺漿迎接王師。是大清政府蒙騙世人的花招。同樣人民載道歡迎回軍。迎來解放也是吹出來的意婬。三晉地區。城頭變幻大王旗。回軍、哥老會義軍、流民軍、清軍誰都不是好鳥。當然清軍相比較而言還是算好的了。特別是左宗棠親帥的楚軍。要知道救濟地方百姓。只有大清政府會做。
回軍開倉放糧。只是大甩賣。帶不走就送人。甚至燒毀。不事建設的回軍。把地方設施毀壞殆盡。把大清佔領的地區當做獵場。名曰︰打糧。
打糧可不是替敵佔區老百姓收割糧食。人丁也是一種糧草。非常殘暴。歷史上遼國人叫打谷草。
老百姓只要有口飯吃。誰會提著腦袋過日子。認了一百多年的君父突然變成反動派了。變成人人喊打的老鼠。是人都轉不過彎來。接受造反有理。也要有個過程。只要下苦功夫。鐵杵磨成針。慢慢的這些被抓來的壯丁。就變成死心塌地的民族主義者。循環往復。這些壯丁變成老兵。也會加入抓壯丁的行列。造反派就是這麼變成全民皆兵。
戰爭無所不用其極。敵我雙方為了贏得勝利。使出各種手段。有卑劣、有惡毒、有大義、有感召、有收買。最多就是殺戮。一般只需以一種眼光看就行。敵人就是卑鄙無恥。我方當然是正義的象征。戰爭就是殺人游戲。哪來的好人。只能矮子里拔長子。比較而言。認可一方是正義的象征。只看結果即可。若是打破沙鍋探尋到底。血腥的戰爭。讓人變成殺人犯。誰都不是好鳥。
對于五帥陳琳和七帥馮君福來講。他們是在為民族**而戰。他們給予其他民族的苦難。正是千百年以來。其他民族給他們烙上的傷痕。千百年來的仇恨。今朝還予昔日的主子。這就是民族主義的情結。想要發泄時就能從歷史上找出根源。就像漢人痛批滿人一模一樣。
在這個民族生死關頭。他們絕不會後退。更不會投降。勇陽府城的百姓。得到五帥陳琳和七帥馮君福的恩惠。這才在動亂的年代活到現在。整座府城同仇敵愾。就算清軍是蝗蟲一樣飛來。回軍也要把清軍徹底消滅。這塊土地是屬于回民的。領土保衛戰。守衛家鄉讓回軍充滿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