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轉眼間半年過去了,如今已是康熙十二年的四月,自從按察使大人派人下來徹查蕭俊遇害一事後,蕭俊感覺似乎日子風平浪靜了許多,但他心中卻也並不輕松,這徹查一事,不可能永遠查下去,仇家必定是隱于暗處,等待著下手的良機。浪客中文網
進入四月,天氣漸漸暖了起來,此時的縣學之內,蕭俊正在和其他的秀才們討論朝廷最新的邸報,今天的邸報上載錄了一樁重大的消息,廣東平南王尚可喜裁請歸老遼東,朝廷詔令平南王撤藩,別的生員听到這則消息,倒也沒表現出太過異樣的神色。
但蕭俊的心中卻是猛得一驚,雖然他對三藩之亂了解的不是十分詳細,但多少也是知道一點兒的,從邸報上來看,分明就是三藩之亂將至,自己才過上了幾天的太平安穩日子,這戰亂就要到來了?
他努力的搜腸刮肚的尋找于夢境中得到的關于三藩之亂的點滴記憶,看樣子,似乎不久之後,駐守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駐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駐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三個藩王,就要聯合起來發動叛亂了。好象叛亂了很久,最後吳三桂應該是敗了(廢話)。似乎在某部電視劇里看到過吳三桂的兵馬曾經打到湖北,不過電視劇中的東西,胡說八道的居多,當不得歷史,但是歷史上吳三桂及其盟友確實佔據了很大很大的一片地盤,將清朝逼得手忙腳亂,這一點他倒是可以肯定的。
只可惜,一旦進入夢境之後,他便完全忘記了現實的存在,不然的話,倒是可以利用夢境會好好查一查藩亂的資料。還有個問題,那便是按照夢境中學到的知識推斷,這個世界應該是個平行世界,社會的發展應該是略有差異的,若是按照原來世界的歷史去作為判斷依據,細節上有可能是不準確的。
在趙無極送的那部明史中,對吳三桂記載得也是極詳盡的,這部明史的作者,顯然對吳三桂的感覺是極其矛盾的,這位作者認為,雖然表面上吳三桂看起來反復無常了些,先降大順,後降大清,最後親手滅了南明故主,但實際上幾次重大的決定卻都是為勢所迫,出于無奈,畢竟身居高位,其一舉一動,皆干系天下,以及手下數萬將士,其內心真實的想法究竟如何,別人自然是無法知曉。
這部明史在最後的結語中,也只是按儒家的忠孝節義為標桿,給了吳三桂以「愛命惜身,見利忘義」的評價。
「平西王勢大,現在大江以南,只知有平西王,不知有朝廷,這撤藩一事,怕是有敲山震虎之嫌啊?」就在此時,一名姓吳的秀才手捧著邸報,頗有些憂心沖沖的說道,同時也打斷了蕭俊的思緒。這位吳秀才平時議論時政還是頗有些遠見卓識的,在縣學中也是小有名氣。
「朝廷如今只讓平南王撤藩,平西王勢大,朝廷雖有撤藩之意,但應該不會讓平西王撤藩的。」另一名姓張的秀才發表著不同的見解說道。
縣學教喻李大人對蕭俊十分看重,見蕭俊一直在微微搖頭,便詢問道︰「子玄,你一直在搖頭,對這件事情可是有什麼看法?」這個時代的人都是有表字和名號的,蕭俊中了秀才,便按照文人士子的規矩,給自己起了個表字,叫子玄,因他是道家高徒,又給自己起了個康樂散人的名號。
蕭俊心中正憂慮著戰亂將至的事情,嘆了口氣說道︰「現在平西王已成尾大不掉之勢,朝廷和平西王之間必有一仗,今上年輕氣盛,怕是不僅撤了平南王的藩,連平西王他們的藩也會一並撤了,三藩坐擁強大的實力,肯定不會坐以待斃,叛亂是必然的。現如今八旗兵承平已久,雖然武力猶在,但卻失了銳氣,戰力下降嚴重,朝廷又將綠營兵分得極散,幾十人甚至幾人分守一處,建制混亂,互有統屬,倉促集中到一起,疏于訓練又配合生疏,兵不知將,將不知兵,極易潰散,不打上幾次敗仗,很難將這些綠營兵磨煉出來,再加上江南賦稅重地烽煙四起,這軍餉也是個大問題,因此這綠營兵在開戰之初也必定會敗多勝少,吳部勢必襲卷半個中原,就算是一直攻到直隸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過吳三桂有個致使的弱點,就是此人量小,目光短淺,又優柔寡斷,和今上相比,這吳三桂相差十萬八千里都不止。以子玄之見,這動亂至少會持續數年,朝庭才會慢慢扭轉劣勢,將平西王擊敗。」
蕭俊一番「高論」侃侃而談說完,卻忽然發現周圍寂靜的可怕,所有的人都張大著嘴巴看著自己。
半晌之後,李教喻這才面露一絲心悸之色、神情嚴肅的說道︰「子玄還是年輕氣盛啊,竟敢私議藩王,妄議八旗王師,這可是大不敬之罪啊,我朝律法誣陷必反坐,子玄竟然敢直言藩王謀逆,此言若是傳出,那可是凌遲之罪啊,今日之事,到此為止,任何人不得透露出去,我們今日的言論一旦傳播開去,定會引起本城的動蕩,若是傳入它地,造成它縣的動蕩,到時侯,局勢便難以收拾了。我等也會受到連累,有妖言惑眾之嫌。輕者革去功名,重則有牢獄之災。子玄今後切記約束自己的言行,須知禍從口出。」
眾秀才此時也都從呆若木雞的狀態中緩了過來,紛紛神情凝重的連聲稱是,蕭俊則是暗自擦了擦冷汗︰「一時性起,差點忘了,這可不是言論相對自由的後世,以後說話可得謹慎些。」
第二天,蕭俊一改往日的作息習慣,除了例行的養氣之外,開始將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習練武藝,並且開始習練龍門十三槍,八卦刀和武當鏢拳這些功夫,以前只是習練木劍,現在卻是將趙無極當初留給自己的精鋼長劍取了出來,並且按照自己的身材打造出數口精鋼長刀、長槍、和飛鏢之類的器械,冷兵器時代,對兵器的要求是極高的,一把優質的長刀,造價低些也得十數兩,為了節省銀子,蕭俊只花了二兩銀子弄了把普通軍士用的那種差一些的長刀,長槍也只是用細竹條捆在一起,外包一層麻布做桿,上邊安一個鐵頭的那種最差的軍用長槍,對于飛鏢,他倒是不敢降低要求。好在這東西體積小,花費的銀錢也少些。當初他從那兩名入室的刺客身上搜出了十幾兩銀子,因此倒也沒有動用燕氏的積蓄,置辦完了刀槍之後,余下十幾兩,蕭俊則是置辦了一把質量上乘的硬弓,在縣學分習「射」科的時候,蕭俊發現自己居然射擊天賦極佳,第一次模箭,便是箭箭中耙,隨著這些日子時常習箭,這箭術也是大有長進,如今置辦了這張硬弓,便可以對付本事高出自己一大截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