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環水繞俺種田 第四章 辛苦的勞作(上)

作者 ︰ 夏天水清涼

日出日落,四季更替,時間已過了三年,又是一年中的秋天。恰逢一年中的第二次收獲。

烏山村地處大月國南部,氣候四季分明,春天溫和濕潤、夏日炎熱多雨、秋天涼爽干燥、冬季寒冷。地形屬丘陵,一群低矮且綿延的小山環抱著一大片平坦的田地,一條小河從田地中穿行而過,滋潤著這片土地。人們的屋舍就建在山腳下,沿著山腳圍成一圈。

烏山村人世代種植水稻,一年兩季。一般二月播種,二三月插秧苗,五六月收獲第一季,緊接著要趕在立秋前種上第二季,這一收一種被稱為「雙搶」,九十月份收獲第二季。第一季種植早稻,第二季種植晚稻,晚稻的成熟時間較長,且口感更好。

此時田里稻子的谷粒已經飽滿,稻穗似是不堪沉重而壓彎了腰,放眼望去,金燦燦的一片。

一陣清風襲來,田里頓時翻滾起了金黃的稻浪,伴隨著沙沙地聲響,一陣陣稻香飄進了每家每戶,訴說著在望的豐收。

這時,新一季的收獲才剛剛開始!

——

「喔喔喔——喔——」清晨的雞叫聲此起彼伏地響起,像個鬧鐘一樣,睡夢中的人們紛紛被喚醒,開始了一天的勞作!只有很小的孩子和特別老的老人還可以繼續趴在被窩里。曾巧巧就是這些幸運兒中的一個,因為她才四歲多一點,還是個被爹娘和兄姐呵護的寶貝。但今天她只多睡了一小會,也爬了起來準備去干活。廚房里,曾巧巧的三姐——八歲的曾小燕正在做早飯。

「巧兒,今天起這麼早!」看到曾巧巧進來,小燕問著,一邊趕緊給她舀熱水洗臉,還將巧巧專用的小臉帕放到小木盆里,又把木盆端到外面的地上,曾巧巧跟在後面,似乎還有些沒睡醒。

「快來洗臉,巧兒,待會跟三姐去田里不?」一邊問,一邊麻利地將小妹的衣袖擼上去一些。

「嗯,我也去。」巧巧說話不是很順,一字一頓的,聲音也還是女乃聲女乃氣的。說著還抱住小燕的腰蹭了蹭,「謝謝三姐。」

「謝什麼呀,趕緊洗,我去做飯了。」說著,轉身就去廚房了。

巧巧蹲在地上,撅著,左手扶著木盆,右手捧著小臉帕,趴在木盆上洗著臉。鄉下人家里習慣全家共用一塊臉帕,而洗澡和擦腳的帕子則是分男女各共一條,曾巧巧知道這個習慣後,非常不願意,纏著她娘給她做了新的小臉帕,還有洗澡、用水、擦腳的帕子,只讓她一個人用。而且看到她的帕子舊了或是破了,趙氏就會再給她做新的,這讓巧巧覺得非常幸福。說起來,在大月國都是婦女自己織布,自己動手做衣裳,賣的布和衣裳沒有自家做的劃得來,而且不織布做衣裳的婦女是不勤勞的,會被人恥笑。家境一般的人家都是自給自足,沒的做就沒的穿,有多余的倒可以拿去賣。烏山村就是如此,若是自家織的布不夠用,當家婦人就會被家人埋怨,實在沒的法子就只能去相熟的人家借。而織布的線則是用麻或者棉花去作坊里換,或是出錢以及麻、棉委托作坊代加工,因為紡線的工藝較復雜,自家做不來。而富人和達官顯貴的人家里是怎樣的呢?曾巧巧還特意問過趙氏,趙氏告訴她無論哪個婦人,除非是動不了的,都要動手織布、做衣裳,不織、不做就是不賢、不勤,是沒用的妻子,輕則被罵、被恥笑,重則被丈夫休棄。就是宮里的娘娘也要織布、做衣裳。當然,這些人里大多數都只是做做樣子,不一定非要做那麼多,她們家有女僕做這些,或是去商鋪里買,听說商鋪里的布和衣裳都非常漂亮,是專門供富貴的人穿的。曾巧巧又問有多漂亮時,趙氏說她也沒見過,只是听別人說起罷了。然後,曾巧巧又跑去問她爹,可她爹也不知道。他們雖然去過鎮上,但青山鎮的富人並不多,而且富人也不會在賣菜的地方轉悠,這些事都有僕人去做,所以他們並沒有見過所謂的漂亮衣裳。在他們見過的人里,大家穿的都是一樣的,里面是白色的棉布里衣,外面是褐色的麻布衣裳。

「哎!這該是有多閉塞啊!」曾巧巧當時感嘆道。她並不是覺得自己的衣服不好,相反,這樣的用植物縴維做成的又沒有染色的衣服沒有污染,她很是喜歡,她感嘆的是這里消息的不靈通。她自從來到這里,就勤學好問,努力學習這里的風俗習慣,因為她始終記得她那發家致富的目標,這里的風俗跟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文化肯定是不一樣的,而且除了語言和長相一樣,她真不知道這兒是不是古代的中國,因為歷史書上從沒見過「大月國」這個國家,地名也對不上,比如大月國的都城叫「月城」,既不是燕京,也不是長安、洛陽,或者金陵。對曾巧巧來說,這兒是個新的世界,秉著「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原則,她對于這里的一切都懷著濃厚的興趣,尤其喜歡听人嘮家常,那副津津有味地小模樣常常把人逗得捧月復大笑。

好了,言歸正傳。

曾巧巧洗完了臉,又把帕子擰了擰,拿著帕子去找小燕,小燕正踩著板凳在炒菜,就對巧巧道︰「巧兒,你等著,我一會就好了。」

「嗯,我不急。三姐真厲害!」居然能踩著凳子炒菜,才八歲就就開始煮飯了,還要照顧弟弟妹妹。曾巧巧崇拜這里的每一個小孩,因為他們都是如此的能干!

小燕把鍋里的辣椒炒茄子盛到灶台上的大碗里,又往鍋里加了一瓢水,就下了板凳,先就著巧巧洗臉的水洗好了手,又接過巧巧手中的帕子擰干,搭到廚房外懸著的麻繩上,然後拿來巧巧專用的喝水的杯子,倒了小半杯熱水,又摻了冷水,再遞給曾巧巧。巧巧捧著杯子就去外面漱口了,沒有牙膏,也沒有牙刷,先喝一口水,「咕嚕咕嚕」兩聲,再吐出來,然後重復兩遍,漱口就完成了。巧巧還伸出手哈了一口氣,聞了聞,嗯,沒有味道,然後又拿著杯子回去倒水喝去了。等她喝完了水,曾小燕的飯也做好了。

小燕把飯菜裝在兩個菜籃子里,準備一手拎一個,因為只做了兩碗菜,而她的力氣又大,路上再歇上兩回氣就能把東西拎過去了。

「三姐,我拿什麼?」巧巧看著那兩個籃子問。

「嗯?」還真不敢讓她拿什麼,力氣那麼小,而且在曾家兄妹眼里這個最小的妹妹是寶貝,是舍不得她干活的。「你拾稻穗的小籃子呢?」

「   」曾巧巧飛快地跑去堂屋拿來了她的小籃子,這個籃子用竹條編得很密,不用擔心谷子掉出來。

「給你筷子。」說著,往巧巧的籃子里放了一把筷子。

「還有碗。」巧巧說著。

「兩個碗,不能多了,快走。」說著就提著籃子出門,待把堂屋和廚房的門都鎖好後,就帶著巧巧往曾大樹他們割稻子的田里走去。曾大樹他們起床就去割稻子了,只帶了水,還沒有吃早飯,小燕把飯送到田里,大家吃完飯,休息一會就繼續干活,快到中午時,小燕再回去做午飯送過來,接著干到天黑,晚飯回家吃。農忙時的生活就是這樣的。

曾大樹家共有十二畝半的水田,分八塊。兩塊三畝的連在一起,離他們家最近。兩塊兩畝的也是連著的,在靠近田地中間的地方,是他們家最好的田。兩塊一畝的,一塊離打谷場很近,一塊離小河最近。還有一塊半畝的則是在路邊。烏山村沒有地主,田地大都是靠世代傳下來的,也有後來開墾的。田地多得種不來的人家也會把田租給別人種,承租的人給一部分收成給出租的人,但給的會比較公平合理。只有女兒的人家若是招婿或是終身不嫁,就可以繼承田地。絕戶的人家田地歸公,租給缺地的人種,收的租糧分給每家每戶。烏山村的田地是不租給村外人的,村內也是不買賣的。這里的人們既勤勞,又守本分,優渥的自然條件使他們在用稻谷交完人口稅後能夠養活一家子。而大月國的稅收也沒有沉重到壓垮農戶。人口稅除了稻谷,還有麻和棉花,不過後面兩樣稅負很輕。麻、棉花、還有蔬菜就種在屋子周圍,烏山村的房屋不會靠在一起,總是隔著一段既定的距離。那些還沒有建房的山腳就平均分到每戶,待到又有人要建房了,再收回。

在烏山村,可以保證每一個成家的男子都有像先人一樣寬的地來居住。為了有更多的地來種麻和棉花,兒子成親後就分出去過,不過家中只有一個兒子的就不能再得到建房的地。這些都是烏山村人世代傳下來的規矩。

------題外話------

大家過年好!多多收藏!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山環水繞俺種田最新章節 | 山環水繞俺種田全文閱讀 | 山環水繞俺種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