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國 第一百一十五節、武力的妥協

作者 ︰ 夢里掙扎

按照規矩,姜田在交接了差事之後,本來能休息幾天的,可是第二天正好是農歷八月初一,屬于大朝會的日子。所以沒怎麼休息好的姜田只能揉著惺忪的睡眼起個大早趕往紫禁城。按照他的職務來說,就算平時也不用必須上朝,可今天卻不得不穿好朝服站在滿朝文武中間,邁著四平八穩的步子向前挪動。別看他的動作和穿戴挺標準,但是在當值的御史眼中,卻像是某種無聲的挑釁,所以干脆就扭過頭不去看他。至于其他官員眼神就復雜多了,又羨慕的也有嫉妒的,更有無所謂的,畢竟以前一個副主考的職務還算是美差,現在就說不清楚好壞了,而且天下人還都在瞪大眼楮盯著你,稍有不慎可就會被問候祖宗十八代。

與此相對應的是某些新派官員暗中竊喜的表情,雖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可以前無非是聖人門徒里勾心斗角。如今可是真真正正的改朝換代,不僅換了皇帝和國號,連治國理念都要大變。這還不算,以前那些靠壟斷科考而立足的豪門,可是真的迎來了末日,除非家中的子佷有人研習科學,否則早晚都會被社會所淘汰。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可能崛起一些新的家族,這其中尤以宋家最為搶眼,除了宋應星這老頭備受皇帝賞識之外,宋家還出了一個高材生,宋懿別看尚無功名,卻已經在科學界名聲大噪,僅僅是這姜田第一助手的身份,便已經成為了新式官員所公認的儲相人選。至于他的老師姜田,人們很自然的將其劃入了勛戚的行列,早就不在文官體系之內。

不管姜田願意不願意,他都已經成為了官場上的一個特殊存在。眾人也對他今天會上朝感到奇怪,最近官場上鬧的最凶的就是兩項改革,那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幾乎全部的官員都被卷進了無休止的爭吵之中,關鍵是皇帝對于這種無休止的口水戰非但沒有厭煩和制止,反倒是老神在在的听著各路人馬罵來罵去,尤其是這大朝日,你們就是不想吵都不行,皇帝會主動的挑起各種話頭讓你們繼續吵。原先那些沿襲前明光榮傳統的御史言官們,都已經吵到了不想再說話的地步。以前無論他們罵誰,哪怕是指著皇帝的鼻子罵昏君,至少還有個對手與對象,現在他們才發現張皇帝不僅不嫌煩,而且似乎很喜歡他們這種只為了反對而反對的罵戰傳統,反正軍權在手你們就算能把死人說活了都沒關系,听你們吵架又不需要花錢,多好的娛樂活動啊!于是今天的大殿靜悄悄……

張韜看見姜田之後也感到奇怪,心想我不是放這小子幾天假準備開學嗎?怎麼來這湊熱鬧了?這幾次朝會沒有我說散朝可是誰都不能走,上個月還讓大臣們在這里熬了個通宵,要不是自己弟弟出面求情恨不得讓他們耗死在這里就完了。本想著今天繼續照方抓藥,可你小子一出現就只能跟著一起陪綁了。有這個心思的不只是張韜一個人,其實自打上朝以來別看百官默不作聲,其實大伙的眼楮全都瞥著姜田,這位消失了倆月的一品大員,總算是站在了這里,他能否為膠著的局面帶來轉機?哪怕是改革派的全面勝利也好,保守派的官員實在是沒有精力再吵下去了。

姜田當然知道自己正處在風口浪尖之上,也正是因為明白才起個大早來這里受罪,因為他知道這場中國歷史上空前的鬧劇該收場了。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里,皇帝頒發的詔書數不勝數,而地方上為了對抗中央也是各種花招盡出,從上書抗旨到陽奉陰違,從「為民情願」到危言聳听,總之能想到的招數除了造反之外都試了一遍,可皇帝呢卻油鹽不進就好像和自己毫無關系一般,一直都是一群改革派在毫無組織的,同團結一心的守舊派展開斗爭。中國的歷史上因為政見不合或者利益沖突而導致的爭吵數不勝數,尤其是前明更是各種政治嘴炮的集大成者,讓那些官員們郁悶的是如今這個新朝廷似乎天生不怕朝爭,哪怕皇帝的敕令並沒有被認真執行都沒有關系,就好像一群人在皇帝面前撒潑打滾極盡無賴之能事,對方卻無動于衷,所以姜田才將此看成是一出鬧劇。事到如今有些聰明人已經幡然醒悟不在言語了,還有力氣吵架的也就剩下了那些不太聰明的,這個朝代和以往的情況不同,中國是在沒有完全混亂且破敗的情況下完成的復興,新舊兩批利益集團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爭搶著同一把椅子,所以張韜不能像歷史上許多開國之君那樣隨心所欲的設計自己的國家。但是有一點可能是那些阻撓改革的人所沒有注意到的,那就是在這場鬧劇之中,軍方究竟持什麼樣的立場。

其實這個問題也是個偽命題,此刻的中華軍隊,也並不是其他開國之君那樣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的軍隊,這支軍隊中還包含著不少前明遺留下來的地方部隊,和各類投奔、反正、招降的前偽軍與軍閥,張韜又沒能同自己老家那樣建立起高效的政委制度,所以除了直系的那幾支百戰雄兵之外,大多數守備部隊只是被張韜的赫赫威名所懾服,在改革的風口浪尖之上,地方軍官本來就屬于地主階級的一份子,可又不敢真的和皇帝對著干,所以這群人才是打破現有平衡的關鍵,而這個問題也早就在張韜的算計之中,他之所以能眼看著全國上下為了改革爭吵不休,其實就是等著那些敢冒頭的家伙自己暴露的差不多了,最後好一網打盡。現在網撒的也差不多了,該釣的魚也基本跑不了了,該是收網的時候了。

就在這暴風雨前的寧靜之中,姜田左右看了看文武群臣,見沒人打算先開口便站出隊列幡然跪倒︰「啟稟陛下,臣領命整飭船廠並建立研究院所,現已有小成特來復命。」

這時才有人想起來,姜田的本職是去造船,運古籍回來只是附帶的事情。張韜在龍椅上也點點頭︰「賢弟辦事朕還是放心的,短短兩個月就已經卓有成效,此行你勞苦功高,但是今後的工作不可停頓,直到那些學生們能自行思考、自行設計不再依賴于你。」

皇帝的期望很高,但是這個期望听在別人的耳朵里就有點諷刺了,他們不知道姜田究竟設計了什麼船,可听皇上的口風,好像那個船舶設計院還是離不開姜田,那麼也就是說這位姜大人又在新的領域展現出了自己的價值,換句話說今後姜田會在海軍里擁有無法撼動的地位。

「陛下,依臣所見,若想讓學子獨當一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若是不能提高他們現有的科學知識,恐怕百年之後也無法完成陛下的囑托!」

這句話說出來大有小看天下英雄的意思,本來裝聾作啞的朝堂上也是議論聲不斷,但是不僅皇帝听明白了這里邊的話外之音,就連一些聰明人也是暗自感嘆,看來這全面普及科學教育是勢在必行了。只有一些看不見天下大勢的瞎子,才會認為這是師兄弟二人一唱一和的表演。

張韜當然明白姜田心中所想,于是他故作驚訝的問到︰「賢弟何處此言?難道是有人敢陽奉陰違不履行自己的職責?」

皇帝這麼一說,不少人心里都咯 一下,難道說大清洗的借口這就來了?可是造船本來和地方上就沒什麼交集,能找什麼借口呢?

姜田不急不緩的說到︰「非是有人陽奉陰違,而是我朝的工匠、官員知識貧乏底子太差,一件很簡單的事情臣要反復講解才會有那麼一兩個聰穎的听明白,說明一個淺顯的道理更是需要不惜口舌,臣苦思冥想發覺都是我朝學子以前輕視自然科學所致,使得本來聰穎的學生們被教成蠢牛木馬,只知鑽研八股而不分五谷,只會吟詩答對卻不懂得衣食住行,若長此以往國家暮氣深沉若遇外敵如何保家衛國?前朝亡國之禍不遠矣……」

如果放在平時,自然會有一大票的人站出來反對他的發言,並且指責其為危言聳听妖言惑眾。可是這倆月讓那些以吵架為生的官員都懶得再張嘴,更何況現在傻子都看明白皇帝的意圖了,誰還會站出來自討沒趣?再說姜田也是惡名在外,當初指責別人六藝不全皆是偽君子,如今若是在朝堂上被他罵豈不是更沒面子?

預想中的朝爭沒有出現,張韜心里有一絲遺憾。但是這也證明前面的策略見效了,至少現在是沒人再聒噪了︰「賢弟言之有理,依你之見當如何處置?」

姜田也是成竹在胸,他畢竟也是個穿越者,知道張韜任由人們爭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讓那些頑固派自己現行,現在目的也達到了,只要國家亂不了,該怎麼改革就就趕緊施行,即便出了什麼問題也好及時糾正。

「啟奏陛下,依臣之見雖然四書五經不可全廢,然時移勢遷僅憑半部論語已難治天下,正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若想我朝百年後依然安泰,這教育改革乃必行之路,且重中之重就是科學知識的教育。」

說來說去最後還是說到了教改上來,大多數人都認為這就是皇帝和姜田商量好的,只要今天一上朝就趁著百官疲乏的機會徹底推動改革。其實他們不知道,張韜雖然同姜田說過這方面的事情,但絕不是這麼快的施行,按照張韜的想法,至少還要將一些隱藏在犄角旮旯的髒東西掃出來之後,才會順順當當的開始改革。但是姜田听了宋懿他們的講解之後,也明白張韜的想法雖然吸引人,但是最終施行起來卻沒有那麼美好,極有可能會被一些有心人利用,變成打擊政敵甚至是挾私報復的手段,到時候哪怕張韜不想大清洗,也要血流成河了。對于這個教訓,無論是以前還是未來,都能找出不少。

所以,早已串聯好的一群聰明人自然不會反對姜田的教改提案,或者說他們很清楚自己的身家性命與儒教興衰相比,還是舍棄所謂的聖人之學更好一點。這自然出乎那些守舊派的意料之外,本來最受抵觸的教改竟然獲得了通過,這可算是改革派一個階段性的勝利,因為在姜田看來,只要全民教育真的施展開來,用不了百年,積累提高的民眾素質必然會催生出其他政治改革,所以只要教改成功,就可以斷定中國絕不會繼續沉淪。至于其他人會不會看出這一點,他倒是不太擔心,畢竟誰有這個能耐,可以同穿越者一樣知道三百年後的歷史軌跡?

別看教改通過的挺順利,但是涉及到稅收、土地、商業等內容的東西,還是爭論了很長時間,一上午就在扯皮中度過了。眼看著一群大臣跟商人一樣錙銖必較的爭論不休,姜田也覺得甚是好笑。這些人口口聲聲的說商人逐利,不知禮義廉恥為何物。可是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時候,他們的表現也不比菜市場上的小販好多少,有時候甚至為了土地稅的後面零點幾的小數都要反復爭奪,至于官紳一體當差的條款更是大倒苦水。最終皇帝只好拋出了早已制定好的解決方案,不想當差也可以,只要繳納一定數額的罰金就行。嫌土地稅過高,或是認為公糧收的過多也沒關系,國家負責平價贖買你手中的土地,若是不想賣就乖乖交稅。總之讀書人的特權是徹底沒有了,今後凡是適齡兒童都要至少接受三年初小教育,六年小學畢業之後,有資格參與鄉試考取初中資格,也就是以前說的秀才。六年中學教育合格著才算是過去的舉人,這種人就有資格參加公務員考試了。不過考慮到全國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合理,除了前朝的南北分榜之外,從三年後開始,只要初小教育合格並年滿18歲就能考取低級公務員,六年後改為高小畢業並以此類推。並且明年的恩科錄取不變。這算是給了考生一定的緩沖時間,免得他們說朝廷有意阻擋其仕途。

爭吵了一上午,姜田餓的眼冒金星,不過今天的朝會還是很有成果的,本來毫無進展的改革被他和一些聰明人聯手推動起來,這還不算一直以來有些混亂的部委改革初見成效,至少以前那種一個大部門什麼都管的情況沒有了,很多政策都是全新的且沒有歷史經驗,那麼干脆就讓一群新設立的衙門專門管起來,等以後運行一段時間了,發現了問題再另行整改。反正最後這些散碎的部門還是會逐漸整合起來,這也算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

正想著事情已經告一段落,準備散朝回家的姜田卻听見一個太監高聲喊道︰「太子太保姜大人御書房見駕,其他人等退朝!」

得!又走不了,在滿朝文武復雜的眼神下,姜田只好厚著臉皮朝御書房走去,今天他本來是打亂了皇帝的計劃,按說被呵斥一頓也是應該的,不過張韜卻沒怪他,只是望著一張地圖愁眉苦臉。姜田湊近了一看,原來是一張關外的地圖,各種勢力犬牙交錯被標注的一清二楚。

姜田嘆了口氣︰「內憂還沒有解決,外患又來找麻煩了?」

張韜在地圖上標注了一通之後扔掉了手中的鉛筆︰「就算指點地圖時改用了鉛筆,可是咱們的總體態勢卻沒有多少改觀。」

姜田知道他這是發牢騷,鉛筆這東西也算是自己的發明之一,而且還是那種被迅速廣泛運用的重要發明,可是就算穿越者清楚鉛筆的重要性,卻無法改變中國北方游牧民族侵擾的現狀,至少是現在看不出任何改變。

「其實,這張圖比我第一次看的時候還是有所不同的。」姜田指著長城一線的幾個據點︰「這里因為咱們的通商政策而成為了貿易樞紐,過上幾年它們的輸血作用會使得周邊部落與中原的聯系加強,弱小的部落被壯大,平衡了草原上的勢力……」

張韜一揮手打斷了他︰「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關鍵是我們沒有這麼多的時間,若不對其進行一次重創,誰會規規矩矩的和你做生意。若是大軍出征……」

別看話沒說完,姜田卻理解了其中的意思,改革剛剛開始正是各種勢力蠢蠢欲動的時候,沒有得力的軍隊坐鎮,難免一些人會鋌而走險。可是再一想張韜一直以來的部署,為了押運古籍竟然動用了守山海關的邊軍,表面上看是重視這批文物,實際上暗示的很明顯,邊軍進京若有不臣者即刻擒拿!難道他已經連京營的禁衛軍都不信任了?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擎國最新章節 | 擎國全文閱讀 | 擎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