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明 第136章 因勢利導(十三)

作者 ︰ 刀筆

在如火的夏日中,四月匆匆而過,眼看端午節就要到了,北方的天氣更加炎熱。由于近半個月沒有下雨,草木都有些枯黃了,天空灰蒙蒙的,滿目盡是灰塵,這讓人不禁想起沙塵暴天氣。

天時久旱,莊稼枯萎,北平城內的居民自然是坐不住的,在民兵團的帶領下,居民們組成抗旱隊,四處引水灌溉。好在北平城附近有一些用于給後海子和太液池注水的小型水庫,引水庫水灌溉,也不算是費什麼事,只是水泥磨坊的水磨機要停工了。

順天府這邊遭了災,北元那邊也好不到哪里去,由于雨水減少,牧草不豐,逐水草而牧的蒙古牧民受災更重,為了讓牛羊吃飽,只能南遷到長城附近,甚至冒險進入明邊境,邊境摩擦不斷。好在北元還算是守信約,只在河套大同等地鬧事,沒進入順天府地界。

不過這可苦了徐輝祖,他作為山東山西兩邊總制,要守的防線很長,不但東邊的山海關要守,四邊的大同也是他的防區之一。眼看著蒙古人來勢洶洶,他自然要抽調主力去大同駐防,這樣一來,就更沒有余力跟北平軍較勁了。

正當徐輝祖為四面受敵的殘局而頭疼之際,親兵來報,說朝廷派來傳旨的行人就要到了,請他馬上去接旨。所謂的行人,就是奉使官,直白的來說,就是跑腿的,不過他們跑腿的對像很特殊,是皇帝,所以也是怠慢不得的。

其實,明初對宦官的管理非常嚴格,非得聖旨是不能出宮的,而四處傳旨的多是行人,有數百人之多。這些人初舉自孝廉,後從進士中選用。行人在京官中地位雖低,而聲望甚高,升轉極快,初中之進士,以任此職為榮。

來傳旨的就是一個小進士,與他一同前來的,還有一大群文官武將,浩浩蕩蕩的很是壯觀,只是永平府城太過簡陋,與這支隊伍不太相稱。徐輝祖早早就派人出城去恭候,又領著一干文武在城內等著听旨。

一套繁瑣的見面禮議之後,帥府內升帳,百官叩拜,之後那行人才攤開聖旨,高聲讀道︰「聖諭,魏國公柱國太子太傅前軍都督徐輝祖,制軍有方,功高勞殊,特旨加恩俸一千石。今朝廷多事,急召歸朝,見詔即刻南歸,不得有誤。北邊軍事,交由武定侯郭英節制,欽此。」

徐輝祖連忙領旨謝恩,起身問道︰「不知此時聖上召本公回朝,所為何事?」

那行人道︰「輩職亦不甚明了,只听說是西南有事,要徐公爺速去坐鎮。」

「西南有事?有何事?」徐輝祖皺眉道。

「卑職不甚清楚,只知是雲南鎮守派人入朝,說是安南國發生了叛亂,叛軍與廣西雲南兩地的土司相勾結,企圖為亂。」

「居然發生了這等大事。」徐輝祖頓時急了,安南國位于西南邊陲,是明朝的屬國,現在居然公然勾結邊疆的土司勢力準備造反,這真是流年不利,一方有事,八方鬧鬼,北邊的燕叛軍還沒有平定,南邊又有人跳出來生事了。

「徐公爺,兵急如火,您還是盡快與郭侯爺交接完軍政之事,速速南歸吧。」那行人又道。

「好,請各位入大堂就座,本公已著人清點好民籍兵冊,各位細點就是。」徐輝祖一揮手,讓來人進入大堂,待眾人都分賓主坐好了,他才一拱手,沖一位五六十歲的老將道︰「郭候爺,能否借一步到內堂說話。」

「賢佷有什麼話就請直言,這里又沒有外人。」郭英正色道,按爵位他比不上徐輝祖,不過按輩分,他可是徐輝祖的長輩。

要知道,洪武帝曾屢興大獄,屠戮功臣,開國功臣死的死,殺的殺,只有兩位侯爵碩果僅存,一個當今皇上的親家——長興侯耿炳文,一個就是他武定侯郭英。能在數場血雨腥風中存活下來的人,他自然有過人之處。

面對倚老賣老的郭英,徐輝祖也不好強請對方,只是一皺眉,問道︰「不知郭侯爺日後將持何種方略統理北邊戰局。」

「郭某已得聖諭,先與燕軍和談,許之以遼東封地,斷了遼東之憂之後,再徐圖他地。」郭英朝南一拱手,道。

「如此說來,朝廷是打算對順天府用兵了。」徐輝祖眉頭皺得更高了。

「順天府勾結北元,早有謀叛之心,自當早圖之,免生後患。」

「只是我軍現有兵力不足,恐怕無力平定北平軍,若是兩軍膠結,只怕會讓外敵從中漁利。」徐輝祖又道。

「這個本將自有區劃,在做好萬全準備之前,我軍定不會輕舉妄動,我軍不動則已,一動就要一鼓將北平拿下。」

「既然郭侯爺早有區劃,晚輩本不該多言,只是不得不提醒侯爺,知己知彼才可百戰百勝,用兵之前,先要弄清北平城虛實才好。」

「本侯南征北戰多年,用兵之法還是略通的。」郭英明顯是不耐煩了,畢竟他是長輩,要讓他倚老不賣老,虛心受後輩教,這恐怕有點困難。

徐輝祖自然看出了對方是忠言逆耳了,把該說的說了,也就識相地住了嘴。至于與燕叛軍議和一事,他更是不看好,畢竟人家發動叛亂目的可不是割據一方,而是要謀朝篡位,就算暫時歸安,以後還是會反的。不過這些事都不歸他管了,他也懶得多說討人嫌。

辦理完軍政交接,徐輝祖就帶著自己原班親信將領,在親兵隊的護衛下打馬南歸。雖說順天府此時在搞剿匪行動,不過官道上打著朝廷旗號的隊伍,北平軍一般是不會動的,所以官道上還算暢通。

回朝的路上,徐輝祖本想路過北平探一探北平軍的虛實,不過生怕被人誤以為是通敵,所以不敢去,直接就取道南下了。

朝廷這邊在大搞人事調動,順天府內部卻在開第一屆黨代會,二十幾名軍政議的代表組成第一批黨員,開會議定黨綱和黨章,之後集體盟誓,永不叛黨。接下來就是選出書記一人,常委五人,軍委五人,並從此定下黨軍一體的政策,軍隊由軍委直接領導。

立黨規黨紀的同時,還厘定了軍規軍紀,規定將官皆由軍功而升遷,不過政委由黨委指派,政委的工作就是保證軍隊的忠誠度的。軍委還下轄參謀總部,總部設有各級參謀,這些人也從將軍中提拔上來,平時或在軍校任教官,或在軍營指導軍訓,戰時作為參謀,輔助軍委擬定各種作戰計劃。

總而言之,就是要把北平軍從一支舊式農民軍向一支新式職業軍轉變,這支軍隊有組織有紀律,只服從軍委領導,而不盲從于主將。這支軍隊也有自上而下的嚴密的組織模式,一層領導一層,上級定下的作戰任務,下級堅決服從,真正做到指哪打哪。

萬磊還是當一名書記官,負責管理黨籍和名冊,至于常委,主要任務還是發展和審查黨員,而軍委也在發展大力發展黨內,很多營級以上的將領都被發展成了預備黨員,只要過半年沒有犯大過,就可轉正。

另外,黨員內部也是分三六九等的,總的來說,先入黨的就是元勛,後來加入的就按先後排定名位。而軍隊內部也好,政府內部也罷,都會有黨支部,設有書記,負責管理內部的黨員。總之,一層管一層,層層統屬,非有特殊情況,不得越級提升。

「各位,你我志同道合,還望他日以富貴相見!」萬磊沒有說什麼祝詞,只是一拱手,又道︰「今日在下請客,大家不醉不歸。」

「好,不醉不歸。」眾「黨魁」群起響應,因為他們已經可以料想到,這個被命名為祖龍黨的黨組織很快就會像滾雪球一般壯大,他們的好日子不遠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待得北平軍兵強馬壯之時,就是他們建功立業揚名立萬之時。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玩明最新章節 | 玩明全文閱讀 | 玩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