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明 第245章 拉鋸戰(六)

作者 ︰ 刀筆

西北路軍和東北路軍皆被擊退,分進合擊之策被粉碎,明軍主力——西路軍也不敢再冒進,掃北大將軍常升下令全軍屯守在保定府境內,一面向朝廷匯報軍情,一面派人去查探北平軍的分布情況。

中路軍不前進,後路軍很快也就前來與之匯合,明軍主力上升到十三萬人之多,連營近十里。明軍如此集中,北平軍暫時也不敢冒然進攻。北平軍倒是時常用火炮轟擊,不過明軍總是死守不出。兩軍對磊,戰局就陷入了僵持之中。

如此僵持了四天,明軍雖然被炸死炸傷數千人,不過常升卻還是十分能忍,即不攻也不退,似乎是在耗時間。而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由于火藥和炮彈都是十分難得,萬磊見轟擊數天都無大戰果,也就下令暫停炮擊。

二月末,明軍陣營中終于迎來了一個特殊的「使臣」,這個使臣是一個被俘的小千戶,從北平軍軍營里放回來的,並給明軍方面帶來一個消息︰北平軍願意用幾位侯爺和駙馬,跟明軍交換一些人。

常升乍一听到這個消息,不禁懷疑自己是在做夢,因為北平軍要的那些人都是一些小百姓,正確的說是原兵部職方司主事焦玉和原御使楊士奇兩人的家眷。而用于交接的卻是平西侯沐晟,駙馬都尉王寧等高級降將。

用侯爺和駙馬來換一些平頭小百姓,這跟拿黃金來換石頭沒啥區別了,這也難怪常升不敢相信。他仔細地盤問過那個小千戶,得知北平軍方面很有換人的誠意,並非開玩笑,這才信了七八分。

信歸信,不過戰場上換俘這種事不是常升可以做主的,他只能馬上向朝廷請旨,至于朝廷是否同意換人,他也沒法打包票。將在外,君令還得受,大事都要向皇帝匯報,聖旨下來了才能依旨辦事,這也是明軍與北平軍的差別之一。

其實,萬磊之所以提議以人換人,是因為明朝這一次學精了,派出很多錦衣衛去監視和保護那些從軍出征的文官和武將們的家眷,潛伏在明朝境內的精忠衛難以把人弄到手,所以不得不出此下策。

當然,在萬磊的眼中,這些侯爺駙馬之類的俘虜並不比平常人高貴,拿他們來換人,也算是廢物利用。不過明軍方面有回復,萬磊的心中更是冷笑不已,他看出來了︰朝廷不信任前線大將,不但派御使下來監軍,凡事都要上面指示,等到上面指示下來,直怕這支軍隊早就玩完了。

不過萬磊也不急,畢竟明軍屬于客場作戰,時間拖得越久,對他們越是不利。這一拖,就拖到了三月份,梅雨時節再次降臨江南,金陵城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之中,引人愁思不斷。

與這糟糕的天氣一樣,明朝上下各級官員的心情也是非常糟糕,因為北方屢屢傳來敗績,皇帝雷霆大怒,下面的官員個個人人自危,生怕被怒火殃及。最倒霉的莫過于兵部尚書齊泰,他這個國防部長當得實在是不稱職,所以天天被底下的言官彈劾,要不是建文帝保著,他早就滾回家種地了。

這天一早,例行的朝會在奉天殿上舉行,朝堂上依舊是吵個不停,卻吵不出一個對付北平軍的方略來。文官方面要求建文帝給前線的將士們施壓,要他們發揚不怕犧牲的精神,早點去跟北平軍玩命。而勛貴武將方面卻不樂意了,紛紛表示反對。

「你們這幫讀書人只會亂嚷嚷,上陣廝殺的又不是你們。」這是勛貴武將們集體的心聲,總之意思非常明顯了︰誰想送死誰去,老子不去。

武將們紛紛表示不能出戰,建文帝頭疼不已,他雖然是九五之尊,不過說白了就是孤家寡人,如果沒有小弟幫忙打下手,他也沒本事治理整個國家,現在武將集團「官怨」沸騰,若不加以安撫,恐怕他這個皇帝的位子也當快當到頭了。

除了武將們憤憤不平之外,文官集團內部也開始分裂,一派是以齊泰為首的主戰派,該派人數雖不多,卻都是重量級的,包括吏部尚書方孝孺,工部尚書黃子澄等高官。

另一派是以戶部侍中黃觀為首的主和派,這一派人多勢眾,多是各部的五六品堂官,還有科道言官。這些人主張暫時談和息兵,與民休養生息數年,待朝廷元氣恢復之後,再一舉興兵剿滅北平賊。

事實證明,以說的不等于就是能干的。所謂因時制宜,形勢往往都會比人強。義憤填膺且慷慨激昂的主戰派不見得就是多麼愛明朝,而那些忍讓退縮的主和派也不見得就是賣國。

然而,朝廷內還是主戰派佔上風。主和派的頭頭們的上書剛送進宮,第二天就被叫出來領罵,怎麼難听怎麼罵,就差沒被罵成是秦檜了。被罵之後還被降職罰俸,說是「以為不忠之戒」。

即便是降職罰俸,還是沒能嚇怕主和派干將們,他們吃一塹長一智,不再明著上書要求息兵止爭,而是把槍口轉向了兵部,並集中火力彈劾兵部尚書齊泰,總之就是要把齊尚書趕回家才甘心。齊泰當然不甘心回家抱孫子,馬上組織反擊。

主和派罵主戰派喪師無能,主戰派罵主和派不忠不義,這樣一來,本來的意氣之爭就轉變為派別之爭,文官集團的兩大派系開始對咬,勛貴武將集團也來湊熱鬧,一時間,朝堂上的熱鬧程度跟菜市場有得一拼。

建文帝無奈地看著兩邊就這樣一直對掐,他一向是听帝師齊泰黃子澄等人的,可是在這幾位重臣的輔助下,帝國越來越不安定,他早就浮躁不安了,心底多少也對齊黃方等人心存不滿,只是他一時間還不知該如何抉擇。

與其說建文帝不知如何抉擇,倒不如說他是優柔寡斷,但是這也難怪,作為皇帝,他生在和平年代,長在深宮內院,根本就不知道人心險惡世道艱難。至于對朝政的了解程度,也就停留在奏疏之上,根本就不了解人心順效民生維艱。

早朝吵了一個早上,將近早朝結束時,一太監快步上了大殿,跪于殿下道︰「聖上,魏國公遣子徐欽回朝,現于宮外請求晉見。」

「快,快召。」建文帝一听到這個消息,本來如土灰色的臉上終于有了一些生氣。

關鍵時刻,還得信自己人,這就是建文帝的覺悟,而魏國公就是他最信得過的人。

很快,徐欽就被太監領上了大殿,一通三跪九叩之後,建文帝就急問道︰「安南戰事如何?魏國公何時可以班師回朝?」

沒辦法,朝廷上沒有良將坐鎮,建文帝只能寄希望與徐輝祖早日回朝,好派任掃北大將軍,去對付北平軍。

「家父奉聖上令旨領平南事宜,數日前于升龍與安南國叛軍大戰,一戰擊潰叛軍主力。今叛軍已逃往南部,需留兵征討,以防死灰復燃。家父著不才昨夜回朝,稟明一切。」徐欽朗聲道。

「魏國公掃平逆賊,功在社稷,請先生代朕擬旨嘉獎之。」建文帝听說安南國叛軍主力被滅,大喜過望,不過臉色隨即又是晴轉陰,對方孝孺道︰「聖旨上言明︰今北平賊又興兵謀叛,朝廷難制,還望國公早日歸朝,好替朕分憂。」

「臣領命,這就擬旨。」方孝孺叩頭行禮之後,就揮筆疾書,不一會的功夫,一道文采非凡的聖旨就出爐了,建文帝看完覺得非常滿意,就讓掌印太監蓋上玉璽。

徐欽跪在殿上,又是一通跪拜謝恩,卻沒有就次退下,而是高舉起一封奏折,朗聲道︰「家父听聞北平賊又興叛亂,日夜寢食難安,特擬定平賊方略一份,請聖上過目。」

「平賊方略?」建文帝一喜,對身邊的太監道︰「快,快取來與朕。」

太監馬上下階來取,不過徐欽卻死死地捉住奏折不松手,雙眼還左右看了看,意思非常明顯,這是密奏,旁人不可與聞。建文帝倒也看出來了,一揮手下令道︰「眾臣先行退下。」

等大臣們都離開了,不過徐欽還是沒松手,建文帝無奈,只得下令太監和侍衛都退出去,大殿上只剩下君臣二人,徐欽這才親自把奏折呈上來。建文帝打開奏折掃看了一遍,臉色卻是數變。

「這就是徐愛卿的方略?」建文帝臉色很不好看。

「這確是家父所書,不才臨行前,家父還曾細細叮囑︰北平賊勢已成,所謀者大,挖肉補瘡終難根治,唯有壯士斷腕方有一線生機。」

「壯士斷腕?!」建文帝的臉色更是難看,顫聲道︰「祖宗江山來之不易,安可棄之于非人。」

「聖上,此乃引虎吞狼之計,若依計而行,相機而動,定能收漁翁之利,所棄之地也可盡數收回。」

「這個」建文帝還是猶豫不決,道︰「若是眾臣聞知此事,那朕豈非成了棄國之君?」

「舍得,有舍方有得,家父定下此策,用是不用,听聖上裁量。」徐欽說完,跪稱萬歲,緩緩地退出了大殿,殿上只留下還是猶豫難決的建文帝。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玩明最新章節 | 玩明全文閱讀 | 玩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