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義愛用「大白話」和日常能夠看見的現象來給兵士們解釋種種神奇的內勁效果,對內勁練法絕不私密其珍。舒蝤裻他講︰
「要出手如同鏈子錘。
「不要認為內家練法松柔無力,追求力量或硬度,殊不知南轅北轍,離內勁越來越遠。在向下劈拳時,要求上肢絲毫不用力,用腰背把手拿起來,再順著重力自然撂下去,動作順暢之後,再利用身體的運動給它加速。這麼說也許有的伙計還想象不出這種勁力的效果,那我試舉一例,有一種簡易暗器,就是用根繩子系個二兩沉的小鐵鎖,當甩手流星使——不少‘江湖打斗術’的研究者都很推崇它。前些日子有一天一個人來跟我比武,用的那個‘甩頭一子’也是這種玩藝兒。形意習練者經過內功鍛煉,日久功深,把胳膊練得像兩條老藤,手頭則沉甸甸的,象個鉛砣,這種力量甩出來,落在血肉之軀上,威力可想而知。此勁出自易筋易骨之功,一旦練出,終身不退。我師爺李洛能臨終前幾小時,給弟子們最後一次講拳試勁,一掌撂下,大弟子的胳膊當時就抬不起來了。向下之劈拳或劈掌修煉本極容易,只須牢記胳膊不使勁,一點點把沉勁摔出來既可。可惜習武之人往往好打,愛掄胳膊,總想發力。殊不知上肢三節有一點發僵之處,則如同用使木棍的力量去使流星錘,所練皆非,故此關反而最難過!
「再要後背起伏如蹭癢。
「後背是整體力傳遞之中很重要的一環,形意門里有句口訣︰‘前手打人,後背使勁’《內功四經》和太極拳訣里也提到貼背。從生理結構上講,乃是脊椎立柱之後,斜方肌、背闊肌均勻的向兩側展開,並向前束裹,厚實如熊膀,形成圓背,這種狀態可以稱之為間架圓整,保證了根節腰胯產生的力量可以順達梢節發力點。但這只是初步功夫,使用時還要保持抱圓之形,所發之力尚為沖撞力,方向性明顯,平直而缺乏變化,發力前還需要預留空間加速。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要進一步鍛煉背部筋肉俗稱兩膀扇兒、肋部筋肉的開合之功,使其具有極大的彈性,達到骨動肉不拘,開如弓崩弦斷,合如獸夾咬閉,為發驚彈冷炸之力打下基礎。發力時以腰胯為輪盤,脊椎為傳動軸,左右兩背上下相錯,帶動雙臂自由揮舞勢如浪翻,即太極所雲牽動往來氣貼背,到這時始可真正不受外形拘泥,任意發揮。
「再就是丹田抖擻如同金雞抖翎。
「丹田是人體總重心之所在,丹田抖絕之勁是各種力量之源,以丹田的抖擻催動後背翻浪,如滔滔浪涌,連綿不絕,又干脆利索得象金雞抖翎,猛虎宗身。這樣即使被對方纏抱得很死,也一樣能發出冷脆的爆發勁,少林拳講千金難買機靈顫就是此義。正因為丹田抖擻是內家拳看家的寶貝之一,所以歷來只見用法,不見練法,而且丹田一詞,源于道家,很多人把它與玄學相附會,編出各種奇妙的理論,于拳術實修毫無意義。其實構成拳術運動中所謂丹田的就是腰、月復、襠、胯。當具備了開合功、抖絕勁,在實戰中,才能發揮粘連綿隨,大膽進身,做到打人如親嘴,越進身則越得勢,若退至圈邊,就使他種拳術之長處得以發揮了。
「還有就是腰脊擰彈滾翻如同彈簧。
「要舉手投足都由腰軸的轉動和劃圓而產生,把腰脊使用好。不但要強壯似虎,更要變轉如龍。正如太極拳動作每一種開合即由卷放而成,卷放至于極點即是蓄發。蓄發之樞機在脊,非以脊做蓄發之領導,則不能全身均蓄發。所以腰椎要如彈簧發條般擰上勁。例如劈拳時,要勢如龍行浪中,蜿蜒游動而整勁不失,‘輾轉合身不停步,束展二字一命亡’,求句話把形意的龍形三折身練功、技擊之妙用體現得淋灕盡致
「還要勁走螺旋如同沖擊鑽。
「各局部功夫具備之後,還需明全身各大關節的接骨斗榫之法,在發勁時叫腰胯抖擻之力沒有多少損耗的傳至發力點,即常說的‘龜尾轉抖’之勁,又叫抖絕勁。大致過程是,腰胯的抖轉形成脊椎的擰轉蓄勁,脊椎一蓄即發,那種螺旋、彈抖的力量,沿著骨架傳遞到梢節,形成類似于沖擊鑽的穿透性殺傷力。」
一個大胖子士兵找一個細瘦子士兵交流理解到的拳理,胖家伙不安好心,突然雙手一晃搭在細瘦子的脖子上,往他懷里一給勁想扔細瘦子個嘴啃泥。細瘦子當時一驚,腦子一片空白,並沒有害怕甚至反擊的意識,只是身體不由自主的順著大胖子的勁往前一跟,腦門差一點就頂在大胖子的臉上,大胖子一下就仰跌在草地上,後腦勺著地,幸虧沒有傷到。起來後他倆都糊涂了半天,誰也不知道是怎麼一個動作就把偷襲給破了,便請教李教官。李存義對細瘦子說︰「這就是形意的先天性,因為後天恐懼意識沒有做成主,所以沒有跟他抗勁,而是順勢進步奪位,他的偷襲沒有找著勁本來就慌了,再加上你把身子和頭一下逼近來,他自己就仰跌出去了。很大程度上是他自己把自己給扔出去了。道理雖然不深,但這是一個打破後天本能的驗證,不是能想出來的招式,而是功夫到了,身體能松下來,自然的反應。所以很多老前輩們一生遭到過不少偷襲,卻很少有能得手的。」
李存義開始專門教習步法了。
他說步法是形意拳至關重要的功法,無此將空有功力而無法進行格斗,歷代拳家無不對步法推崇備至.手是刀槍,腿是站馬,不動不動,一動全到,上法定要先上身,手足齊到方為真,無本體現形意步法的竅要。
真正的格斗,只在進半步與退半步之間,勝負己判.形意拳的步法簡捷直接,以直線性進攻步法為主,兩點之間直線最短.進退也不是單純機械的移動,而是周身一致,整體協調,進中有退,似進而實退;退不僅是直線後退,向斜前運步和弧形運步的步法都屬退步,如三角步和繞環步,但最終一錘定音的臨門一腳便是最直接而有效的寸步。
一教寸步︰
左三體式站立,以脊柱催動後胯部,以胯催動膝,以膝催足節節而動,以後腿催動前腿向前進一步,後足隨之跟上,成三體式動作。
動作要領︰1,前腿不是先動,而是後腿先動,前腿打人後腿用力。2,不要撥跟掀腳,前栽後仰。
寸步在形意拳中至關重要,所謂不鑽不翻,一寸為先,練習寸步時上下齊動,節節相頂,渾身費勁,周身一致,破之而不開,撞之而不散,上欲動而不自隨之,下欲動而上自領之;上下動而中間應之,所謂一動百動無有不動,一動一靜合為混然,精神貴乎含蓄不可外露。
二教蓋步︰左三體式站立,右腳以身帶步過左腳前方進一步,腳尖向右,腳弓向前,左腳隨之跟進半步,足根微起,身略下蹲,兩膝微彎,上身成三體式動作。
要點︰進步時把重心倒換在前腿,前後腳在一點直線上,右腳跟與左腳尖,襠內夾緊,上身正直,坐在前腿上,其他要領同寸步。
三教跌步︰
左蓋步站立,前(右)腳過左腳,向後退一步成三體勢動作。
要點︰後退時要有身形的起落,向後跌落時要有落地生根的意念,一跌即起,隨機而進。
四教插步︰
左三體式站好,左腳過右腳向後插一步,腳尖向前,腳跟微起成右蓋步。
要點同上。
五復習三角步︰
左三體式站好,左腳拉回至右腳內側,隨之向自身左側橫跨一步,右腳隨之跟上停于左腳內側,隨之右腳向前方進半步,後腳隨之跟進半步,成右三體式動作。
要點同寸步。
六教繞環步︰左三體式站好,左腳拉至右腳內側,隨之向右斜前方上步,右腳過前腳向前進一步,左右腳依次弧形向右方繞動.換式時,當重心在右腿時,左腳向左方橫拉一步,右腳隨之跟上向左方繞動。
七教鳥鵲步︰
左三體式站好,兩腳在脊柱帶動下向前方跳動,步幅要小,像鳥鵲在地上行走故名鳥鵲步。
要點同寸步。
八教炸步︰三體式站好,前腿提膝,腳尖向右,上體前傾,以後腿催動自身向前方落下,後足隨之跟半步,成三體式動作。
在步法單練純熟之後,進行雙人的踩步訓練,結合形意拳各種手法,拳法,腿法進行互相的步法攻防,提高步法移動的實效性如雙方以三體式站好,甲方以三角步向乙方進攻,腳踏乙方之中門,練習數次後乙方再以三角步搶佔甲方之中門,雙方互相配合練習,隨後打亂程序,甲方搶攻乙之中門,乙則向後插步或繞環步避開,甲則再進,搶佔中門則甲步法成功,這是形意拳格斗時必須的基本功,通過以上訓練,可以提高雙方的反應能力和步法移動的準確性與距離感,最後在亂踩花中檢驗步法訓練的效果,也是發現不足的重要環節。
李存義強調︰「形意拳的步法講究穩、準、疾、活,重心不丟,不僵不滯,富有彈性,一步一樁,以步法來催動樁架,全體齊動,整體而發,手臂是子彈頭,腰胯是來復線,後腿是機關(後座力)心意是扳機,後腿蹬出時,以腰催胯,以胯催膝,以膝催足,整個動作是一個爆發性的撞擊,絕非腿部的局部力量。
「練拳容易練步法難,知道了怎樣練習,就要按規矩下大辛苦去練,不可冒然而進,好高務遠,最終導致華而不實的惡果.手好好一半,步好好全身,所謂的剎車力,不過是步法帶動下的瞬間定格。
「要真愛惜步法,勝過身外一切之物,有暇即練,不要一曝十寒,天天練,才能有真功夫,還要有恆心,若無百折不回之真心,豈有萬變無窮之妙用。
「精是專,成是愛,不精不成是不喜愛,行家是玩出來的,成功是愛出來的,只有你愛它,你才會樂此不疲地玩下去,只有你樂此不疲地想玩它,你才能成為精通這個行當的專家。
「如果你僅是憑一時的熱情,壓根就不喜歡形意拳,那麼一經格斗的挫折,你心里產生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打退堂鼓,因此你就更不可能下大力氣把它玩精、玩透、玩成這個行當的專家了。
「拳雖末技,源自功夫,身無十年純功,絕無神來之手,拳術雖是高深,首重功夫修養,家無逗雞之米,豈敢舍魚奔珠!」
兵士們表現出敬服的神態。
這時听課的把總問︰「你總是出手不回是啥毛病?」說的兵士們哄一聲笑了。
李存義說︰「對,出手不回。一般武打和拳擊都是出手後,不論擊中與否立即撤回,稍事調整再出第二拳,形意拳認為,拳出之後一伸一縮,就是擊中敵方。其總效率充其量不過50%。如果未擊中,效率只好等于零了。我拳擊中與否都不撤回,而是就地變化刁、打、擒、拿連續進擊。敵方不倒我不回手。其效率最低也在50%以上。最高效率應在90%以上。」
把總手心癢癢起來,過來和李存義交手。
他知道李存義有出手不回的「毛病」,就對每一只進攻的手進行采捋,卻總被反捉。他急了,不再打捋而進行猛攻出擊,卻見李存義遇任何狠毒招法都只打不防,而自己的狠毒執法們都一概未曾見效,反倒挨了好多拳,只是李存義手下留情,或點到為止,或只是把他打個趔趄,讓他沒有倒地丟臉。
把總停下手後說︰「你攻的意識太強,你怎麼缺乏防守意識呀?」
李存義回答說︰「這是形意拳獨特的攻防意識。常規教練都要先訓練如何保護自己。怎樣格、擋、閃、退等。形意拳不培養這些意識。認為只有有效地打擊敵人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所有的套路設計每一個動作,舉手投足,攻防一體,一次完成,即防中有打、打中有防,寓攻防與一體之中。閃即進,進即閃,就是這麼個辯證關系。另外決不教兵士有退的意識,而是要求只進不退,只打不防,敵方一出手我迎手就進,敵若變化我再前進一寸進擊,把自己置于‘狹路相逢勇者生’的境地,反倒是最安全的。這是一個短、平、快!」
「別吹牛,來真的!」把總道,說著拉開了架式。李存義只好奉陪,擊出一右橫拳。
對方最怕形意拳的崩拳,見右拳崩向左胸擊來,利用自己善于閃側的長處,眼疾身快閃得很妙。可哪知這崩拳是假的,橫拳才是真的,于是轟然後仰倒地。
把總走後,士兵們剛才用的形意拳里的啥招。李存義說︰
「招是形意五行拳的橫拳,但技法符合八卦掌的邊打邊轉之原則。」
「八卦掌?您也會八卦掌?」
「會啊,我以後教授你們的樸刀就將是形意刀和八卦刀結合的刀技。
「邊轉邊打是八卦掌的特點,舉手投足不一定直擊敵方某一部位,而是向敵前進或閃避的空間發手。我手發到位,敵剛好迎個正著被擊中。這種打法敵不易警覺,或不明我之意圖。即為空處打、實處落,等于在大戰中奪取了制空權。總結起來叫做︰擊虛落實。」
劉坤一見軍士們自跟著李存義學練形意拳後,明顯地強壯了許多,便提拔李存義為正督標把總。
督標是總督所轄部隊的編制單位。一標有三營。
把總,按職位比知縣稍低。領兵幾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