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凳是可供兩人坐用的一種凳子,古時民間用來作為出嫁女兒時,上置被褥,貼喜花,請人抬著送進夫家的嫁妝家具。舒蝤裻春凳可供嬰兒睡覺用,故舊制常與床同高。
元人入主中原後,將國人分為四等︰一等為元人,二等為色目人,三等為漢人,四等最下為南人。元人享有性特權,凡是看中哪家婦女,隨時都可以享用。為了方便,每戶人家的客堂里都必須備有長而寬的類似矮床的春凳,這就是春凳的由來。春凳後來也有做成方形的,猶如方凳,有些還配上小抽屜,但這已是春凳的變形了。
另有一種說法是春天來了,可以搬到室外去坐,所以叫春凳。
還有一種說法,說它過去跟畫有很多不解的關系,所以叫春凳。
在四腿八叉的加寬的春凳上放一麻袋(200斤)米,讓尚雲祥「崩」。尚雲祥揮臂出拳,一麻袋米瞬間飛(飄)出,眾人丈量、見證,距離為丈二,而加寬的春凳未動彈澹。
一考試功夫李存義也感到很意外,說︰
「你練得純。我真的是撿了個大寶貝疙瘩。」
從此李存義更加喜愛尚雲祥,傾囊教授,為尚雲祥的功夫畫龍點楮窀。
尚雲祥練功亦愈加痴迷刻苦,早已把馬蹬鋪的經營置之腦後,造成生活拮據,買雙鞋都很困難,他就赤腳練功。李存義買鞋送他他不要,說是為了練出鐵腳板。
李存義練八封掌時,尚雲祥也跟著學。李存義便也傳授,並帶他去程庭華那兒。
李存義與程庭華都是董海川門下弟子,二人既有同門同鄉之誼,又是金蘭兄弟,程庭華自然不把尚雲祥見外。尚雲祥于是兼得二位前輩八卦掌之精要。
沒錢買鞋的尚雲祥日日光腳練呀練呀,日久足掌堅硬如鐵,磚地被他踏壞一片一片。有人贈了他個雅號︰鐵腳佛。
尚雲祥不僅酷愛形意拳,也非常喜歡八封掌。他創新性地繞圓旋轉,擺扣蹚泥,起落鑽翻,動中發勁,迅猛剛實,出現了新特色。
李存義去拜見郭雲深時又特意來叫上他。在李存義的引薦下,尚雲祥又得到郭雲深的真傳。
尚雲祥因日夜苦練,得到李存義的贊賞,認為拳架得到他的真傳,于是將所學完全傳授給他。
尚雲祥的八卦掌,漸漸以動中發勁、剛猛迅捷聞名。在這期間,他與馬貴、張策、王茂齋成為好友。
尚雲祥練學八卦掌時也愛赤著腳,一個叫王茂齋的人認識他後,知道了他的貧困狀況,裝作無意詢問,問得了他的鞋號,便給他買了一雙鞋。卻見尚雲祥找鐵匠打了一雙鐵鞋穿上了,30多斤,練功時要麼光腳,要麼穿鐵鞋。一問,尚雲祥說是跟了一個叫張策的人學的。
尚雲祥把王茂齋送他的鞋收起來,出門作客時才穿上,遇到泥濘時就月兌下來抱著。
王茂齋少時來京,在磚灰鋪學徒,後經營店鋪,並有緣從全佑學太極拳。師弟吳鑒泉在德勝門當差,家境貧寒,王茂齋把折子給吳,沒有柴油錢糧可到櫃上去取,從而保證了師父和師弟一家的生活。
茂齋尊師重教,功底扎實,空松自如,深得全佑大師之真傳。與鑒泉師弟情義極深,在拳理認同上十分默契,深研太極拳藝,敢于突破前人。王茂齋大師為人忠厚老誠,熱心助人,凡南來北往路經北京的名士,多去拜訪交流拳藝,互相切磋。有從學者,也毫無保留,如腰中缺少盤纏,盡在他家中吃住。
常有投學試功者來給王茂齋解悶。有一位到鋪店來買筐,正當王茂齋在櫃內支應,給他幾個筐他都不滿意,一定要架頂上的。王蹬凳拿下,往櫃台一放,這位買家扶筐而入勁。王茂齋在瞬間松空後看他一眼,此人被飛身發放至門外跌于街上,此事在京城傳為佳話。
尚雲祥愛和好友王茂齋、張策、馬貴交流分享練拳心得和快樂,互相促進。
尚雲祥在北京看見凡打著郭雲深、劉奇蘭弟子及李存義傳人旗號的場子就踢,一天踢了12個。這其中也有確實屬于是郭雲深、劉奇蘭、李存義傳人撂的拳場,只不過是武藝練得還不到家。這些人被踢了場子不服氣,來劉快莊找李存義訴苦。李存義沒有責怪尚雲祥,令尚雲祥給被誤踢場子的人道歉。
有一個沒有武德、不懂拳術的「巫師」,搖身變成了武術教練,把授藝當成「飯票」,獅子口大開,吃得弟子心房顫抖。由于有一個徒弟轉向尚雲祥學武,那巫師不高興了,來找尚雲祥罵架。尚雲祥說︰「你罵,俺畫,畫得你家鍋里碗里淨巴巴。」說著用腳在一個碌碡上畫畫,就是用腳踢石頭。巫師看到石頭末掉了一地,又看到尚雲祥轉身向他走來,咱得掉頭瘋跑。有人問他跑啥呢,他說︰「不光要跑,跑慢了都了不得,那個人又矮又胖,原來是個鐵腳佛!」
尚雲祥對師父後說︰「有的教習武術者根本不明白武藝的理、法,卻敢拼命爭名要利。使中華武術的德、藝嚴重失傳,並有惡性循環發展之趨勢,遇到這樣的武館,我定要踢!」
李存義听後高興地說︰「個頭不高,見識很高啊!」
受了表揚,尚雲祥便請師父喝名茶。尚雲祥年輕時好酒,常常豪飲,有一次老師李存義把他訓了一頓,說「打今天起,你不要到我這兒來了,功夫也不要練了。」尚當時就跪下來,向老師發誓再也不喝酒了。從此他滴酒不沾。
看到李存義和尚雲祥現在窮得連鞋都買不起,郭雲深建議李存義開個鏢局。
王五建議李存義開鏢局時到保定開。為讓李存義知道押鏢的活怎麼干,王五讓李存義押一趟鏢實習一回。
王五的源順鏢局活動範圍廣大,北自山海關,南到江蘇淮安市清江浦。
大刀王五最敬佩的武師是李存義,因為兩人交流刀法時,李存義百分之百地奉獻給朋友,別人都是保留絕招和重要秘訣的。
大刀王五在跟李存義聊天時,介紹了自己的身世。大刀王五1844年出生,京師武林名俠。本名王正誼,字子斌,祖籍河北滄州,回族。因他拜李鳳崗為師,排行第五,人稱「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純熟,德義高尚,故人人尊稱他為「大刀王五」。王五出生貧寒,三歲時父親又因疾去世。他只得與母親相依為命,很小便開始干各類雜活,後來又拜肖和成為師,為習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滄州當時最有名的武師當屬雙刀李鳳崗。為了修習更高的武藝,王五便想拜他為師,卻多次吃了閉門羹,他就長跪李門前以示誠心,李鳳崗為其精神打動,便收其為徒。王五不負師父重望,幾年下來功夫已不在師父之下。為了把他鍛煉成更加全面的人才,李把他推薦給自己的師兄劉仕龍,一起押鏢,行走江湖。經過幾年的鍛煉,王五告別了師父,周治十年,他先到天津,後又到北京,經人介紹到了一家鏢局當了鏢師。光緒三年,王五利用自己的積蓄,加上朋友的幫忙,在北京半壁街(崇文區)自開了順源鏢局(後來遷往廣安大街)。順源鏢局活動範圍廣大,北自山海關,南到江蘇淮安市清江浦。他規範從業,收費合理,德義高尚,生意十分紅火,很短時間內便聲名鵲起。王五不僅本行中受人尊敬,他的愛國義舉更是被人們廣泛傳頌。甲午戰爭失敗後,御史安維峻上疏,力陳議和之弊,要求嚴懲誤國者,卻遭到清廷的貶斥,被革職戍邊。王五出于義憤毅然擔負起了護送安維峻的責任。回京後,王五便在香廠籌開學堂街,名為「父武義學」。更為人們所稱道和廣為流傳的是王五與譚嗣同的交往。王五俠義心腸,與譚嗣同兄弟相稱,傳授譚武藝刀劍之法,二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李存義和李書文的感情也是這樣產生的,李書文的槍法中也吸收了來自李存義的形意槍技。
袁世凱因在天津南郊小站練兵,利用各種手段和關系籠絡武藝高強之士,並重金聘用日本空手道高手和德國的軍事教官來訓練他的精銳部隊。李書文的師傅黃士海收到袁世凱的聘書,因年事已高,特推薦弟子李書文去任教。李書文到兵營後,差人領他到演武大廳見袁世凱。袁世凱及眾教官見他貌不驚人、瘦小枯干,扛著一桿大槍,誤認為是大槍黃士海的僕人或家童。
當問明情況,知李書文是替師傅來任教官時,眾人哈哈大笑。袁世凱的衛隊武道教官伊藤太郎,蔑視地對李書文說︰「大大的東亞病夫。」並用小手指向下連續指點。剎那間,李書文以閃電般的速度,施槍刺壁蠅之絕技懲罰了他。眾人驚愕,伊藤大怒,揮起日本長刀以泰山壓頂之勢朝李書文頭頂猛力劈下。
李書文大槍一抖,將刀崩飛,再順勢一槍「泥鰍翻花」,刺穿伊藤的咽喉,又大槍一挑。伊藤太郎的死尸還會飛,宛如掏廁人杴中的軟屎鞭一樣飛出演武大廳外頭去。
眾人驚天動地高呼。日本武道教官秋野、井上、野田見同伴被李書文刺死,齊揮刀惡狠狠地朝李書文撲來。只見李書文進出如閃電,退守如矢箭,大槍一抖如蛟龍出水,左刺右挑,頓時血肉橫飛。頃刻間,三位日本武道高手的尸體都被甩出演武大廳之外。眾人驚愕之時,李書文大槍一擺,刺向廳柱之蠅,蠅落而廳柱無痕。廳內立鄧爆出雷鳴般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