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大豪李存義 166、風飄雨搖清王朝

作者 ︰ 寫意朋友

4月初,革命軍在馬篤山一戰獲得大捷,以後轉戰欽州、廉州、上思一帶。舒 隊伍擴大到原來的數倍,後因彈盡援絕失利。郭人漳因部下多次接濟彈藥時,誤受革命軍攻擊,對革命軍頓生惡感,不但不再接濟反懷敵意。當革命軍準備向廣州宣化縣進發時,因彈藥不濟,不能再戰,只好令隊伍分途解散,潛入十萬大山,黃興、黎仲實等先後回到河內。

1908年4月孫中山又發動了雲南河口起義。孫中山任黃明堂主持軍事,由王和順和關仁甫協助。4月29日夜2點,黃明堂、王和順、關仁甫率百余人襲取河口,清軍防營一隊全體士兵四百人反正,合並起來約五百人,向城里發起進攻。夜4點,佔領河口城,城內警兵也相繼反正。清防務處督辦官王玉帆率兩營人據半山的炮台死守,並派人密赴老街向法國防營統領求援,借兵兩哨平亂。法軍統領答復︰「此次起事,乃革命黨,並非盜賊,不能如命。」革命軍奮力攻山,清軍有的投降,有的反戈助戰;黨軍派王槐廷帶兵二名,還有在河口的法國商人同往勸王玉帆歸降,王不應,並將王槐廷擊斃。已與革命軍有聯系的守備熊通急舉槍,將王玉帆打死,率所部全體官兵反正。

河口4座炮台都被革命軍佔領,得槍千余支,子彈20萬發。革命軍士兵將王玉帆首級懸于河口橋頭示眾。依革命方略規定,以中華國民軍南軍都督黃明堂名義出安民布告。「居民悅服,遠近歸附者絡繹不絕,數日內增加至千余人,聲勢大振。」革命軍又先後佔領南溪、新街等地。

孫中山在新加坡聞訊後,即電委黃興為雲南國民軍總司令前往指揮。5月7日早,黃興和李彬堂乘車到老街赴前敵督師,計劃沿鐵路督軍進攻昆明。到了河口,見士兵疲憊不堪,又于5月11日返回河內,計劃召集欽、廉黨軍二百人赴河口參加戰斗。黃興和李彬堂到了老街,因黃興自1902年赴日留學,慈禧太後七十歲生辰時又準備乘機起義而事泄又被迫流.亡日本,所以言行舉止很有日本人德性樣兒,被法警懷疑是名日本人,要控制他。黃興不服從,被戴上了手銬。繼而法警懷疑與黃興親密相隨的李彬堂也是日本人,李彬堂生氣地罵︰

「老子寧可被當成豬狗,也不願被當成侵略我國土的**的日本人!邃」

但法警听不懂他的粗話,也把手銬給他戴上了。如是抓捋,李彬堂憑條件反射就能化解,可他從沒被戴過手銬,又正情緒激昂地罵髒話,竟被銬住了雙手才反應過來。

李彬堂想抬腿把銬他的法警踢飛,可見「膽小識短,易受小人之欺」(袁世凱語)的黃興對警察叔叔恭順的樣兒,便未起腿。

他倆被倆遣送西貢轉到新加坡。河口黨軍因失其統帥,難于堅持再戰竽。

雲南總督錫良見革命軍聲勢日盛,大為恐慌。調臨安道增厚、開廣鎮總兵白金桂督兵南下救援,並電奏清廷告急。清帝令廣西左江道龍濟光率南寧防軍第七營前往助戰。「黃明堂守候月余,人自為戰,散漫無紀。而虜四集,其數約十倍于我新集之眾,河口遂不守。」黃明堂、王和順等首領先赴越南,部將何護廷、韋雲卿、馬大率余眾也退入越南。到5月下旬,河口起義又告失敗。革命軍進入越南後,因駐防法軍強令繳械,革命軍進行反抗,又與法兵開戰。革命軍由寶勝老街一直到太原左州出沒游擊,使法兵疲于奔命。當地法方只好請著名土豪梁正禮(又號巴頭梁)調停,由法方將命六百余人「保護出境」,送往南洋。抵新加坡時,英國當局又不準登岸,孫中山向英國當局聲明︰「革命黨人為政治.犯,並非亂民。」並派同盟會新加坡分會副會長張永福進行保釋,才得入境。同時,令正會長陳楚楠在蔡厝港創辦中興石山公司,安***境人員,並介紹到檳榔嶼、吉隆坡、 叻文島各礦場、農場就業。

這次雲南河口起義,是孫中山的第八次起義失敗。

孫中山親自發動的為時一年的西南邊境武裝斗爭,由于連續失敗和章太炎、陶成章的分裂活動,以及保皇黨的蠱惑,革命黨人斗志低落,悲觀失望,但孫中山對革命勝利的信念毫不動搖。他堅信︰「折而愈勁,逆阻且長,期以必達,則黨力庶有充實之時,歷觀前事,足以氣壯,以固我黨之士所宜以自策勵。」他在失敗中看到成功的因素︰「吾黨經一次失敗即多一次進步,然則失敗者,進步之原因也。」孫中山不只見到革命斗爭正由失敗向成功轉化,而且更看到「革命之風潮已盛」的社會力量,他繼續發動、鼓勵並領導革命黨人堅持斗爭。

河口起義失敗後,孫中山移居新加坡。同年夏秋之際,李彬堂隨同盟會主要成員黃興、胡漢民、鄧子瑜、汪精衛、林時塽、田桐等也先後到了新加坡,東京《民報》成員也聯翩而至。孫中山在百忙之中抽出許多時間跟李彬堂學習陳氏太極拳和形意刀。

當時,新加坡的保皇黨人以起義失敗為借口,又向革命黨發動挑戰。保皇黨的第三號人物徐勤想乘同盟會起義失敗之機一舉戰敗革命黨,以壯大保皇黨的聲威,便在保皇黨機關報《南洋總匯報》上發表文章,鼓吹「革命必不能行于今日」、「革命足以召瓜分」的謬論。同盟會新加坡機關報《中興日報》當即召開編輯會議,研究反擊。于是,從1908年秋開始,在孫中山領導下又掀起了第三次與保皇黨的大論戰。

孫中山向黨人提出了「攻心為先,以至理服人」的方針,曾口授胡漢民等人,編印有關立憲和外交等方面問題的小冊子散發各地,駁斥保皇謬論。先後到達新加坡的黃興、田桐、汪精衛、林時塽等也都撰文參加論戰。革命黨以堂堂正正的言詞,不涉謾罵,不攻擊私人行詣,從理論上對保皇堂進行批駁。

徐勤恐保皇會員思想發生動搖,又以紀念禁鴉片煙為名,召集保皇會員和當地一些華僑商人開會,發表演說進行蠱惑。《中興日報》主筆田桐聞訊,便組織《中興日報》記者、工人、同盟會員潛入會場,當徐勤登台講到「康有為先生變法圖強,清帝親政」時,《中興日報》成員一聲喝喊,全體蜂擁而上,李彬堂一腳踢翻講台,並一拳劈在徐勤頭上,徐勤抱頭鼠竄。

孫中山佩服李彬堂的武功,李彬堂也佩服孫中山的文才。孫中山以「南洋小學生」的署名,在《中興日報》發表《論懼革命召瓜分者,乃不識時務者也》一文,批駁保皇黨的革命召瓜分謬論。他以土耳其和摩洛哥為例,說明帝國主義的瓜分問題只能「由革命而解決」,絕不會由革命反召瓜分。後又以同樣署名,在《中興日報》發表了《平實尚不肯認錯》一文,痛斥平實所謂「滿人侵奪中國,亦為天命之自然」的怪論。同時,揭穿其「人事天演」謬論的反動實質。還以「南洋小學生」的署名,在《中興日報》發表了《平實開口便錯》一文,批判了平實在《論革命不可強為》文章中宣揚的以天命反對革命的謬論。孫中山以「人事補天工,人事奪天工」,人可以改造客觀,推動社會進步的革命理論,駁斥了為維護清政府統治、麻痹人民的所謂「天命」邪說。他號召人們要「造成革命之時勢」,推翻清朝,改造中國。文章據理駁斥,雄勁明快,富有說服力。就連當地守舊的《叻報》也以第三者立場說︰「革命黨理長,保皇黨理短。」

李彬堂興奮于听到這場論戰把保皇黨批駁得體無完膚,人心大快,由此他初懂了一點革命理論。他清楚三場論戰的內容總括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是君主立憲還是共和立憲;第二,是改良,還是革命;第三,是維護還是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保皇黨認為,中國人民「學識幼稚」,「民智不逮」,不能實行共和立憲,甚至君主立憲也不能立刻實行。革命黨則認為,中國人民有能力在民.主政治實踐中行使自己的權力。保皇黨認為,革命會造成內亂,必引起外國干涉而召瓜分。革命黨認為,民.主革命不是爭權奪位,不會引起內亂,也不是排外,不會招致外國干涉。清朝**政府的腐朽和媚外,才是招致瓜分的原因。保皇黨對革命黨的「平均地權」主張尤其仇視,梁啟超認為革命黨是以此「博一般下等社會之同情」。他實際是站在維護封建土地制度的立場,害怕農民群眾投入這場社會革命運動之中。革命黨則認為,平均地權是實現平等社會,防止出現貧富懸殊的重要措施,而不是破壞社會秩序;土地國有可以促進民生的改善和社會生產的發展。對保皇黨的論戰是由孫中山開端並親自發動領導的。由于政治思想上的勝利,推動了革命形勢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而**說︰「紀念他在中國民.主革命準備時期,以鮮明的中國革命民.主派立場同中國改良派作了尖銳的斗爭」,並稱贊他「在這一場斗爭中是中國革命民.主派的旗幟」。

1908年,清朝政府正處于風雨飄搖之中,軟弱無能的傀儡光緒皇帝載湉于11月14日死于中南海瀛台的涵元殿。慈禧太後立載灃之子、3歲的溥儀為嗣皇帝,載灃以攝政王監國。第二天,統治中國48年的慈禧太後那拉氏也在革命的炮火中死于中南海儀鸞殿,終年74歲。12月2日,溥儀即帝位,定次年為宣統元年。

與中國鄰近的日本、越南,還有港英當局,先後應清政府的要求,下令禁止孫中山入境。

1909年5月19日,李彬堂護衛孫中山離開新加坡赴歐洲、美洲進行籌款。6月,抵法國巴黎,7月,抵比利時布魯塞爾。8月7日抵英國倫敦。旅英留學生看孫中山旅況窘迫,大家湊了些款,讓他改善生活,但中山先生卻用這些款子全部買了書。李彬堂問孫中山問何買這麼多書,孫中山說︰「書籍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是一刻不可缺少的。」李彬堂更加佩服他的好學精神,但又為他不注意身體而擔心,便注意督促孫中山勤練陳氏太極拳,說即使終生只練一個招式,比如金剛搗碓,或雲手,或如封似閉,只要意念對了,也健身作用非凡。

「我很關心你們形意拳有何特長。」孫中山說。

「」形意拳當然也很好了」,李彬堂說,「用我父親的話說,是‘覺形意拳長功快,發力整,用法深奧’。」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形意大豪李存義最新章節 | 形意大豪李存義全文閱讀 | 形意大豪李存義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