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攝政王 第二百四十七章 得賢

作者 ︰ 曉風

生態圈這個概念,在場的人怕是誰也沒听說過,但不妨礙陳公子繼續打听詳細的情形。

張守仁有心要拉攏他,也不隱瞞,將自己的打算和盤托出。

事實上在現在,有些地方也是有小型的生態圈的做法。

比如西南的一些夷人,水稻田里養鯉魚,一則除蟲,二來收獲時多一些收成,一舉兩得的事情。

這樣的事,只是一兩件的集合,而張守仁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個大型的生態圈。

水車翻水,手壓井,牧畜井,這是解決水利難題。

挖大量的池塘,養魚,這是為了蓄積水力和解決肥料的難題。雞糞用來喂魚,同時還能肥塘,積累肥力很足的肥泥,又是一舉兩得。

放養的雞鴨可以除蟲,羊能去除雜草,同時它們的糞便也可以用在地里和池塘,也是整個生態圈的一部份。

當然,這些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復雜。

任何一個環節出了錯,整個生態圈都有崩潰的危險。

如果張守仁只是想得到普通的田地和收成,他就不會冒這種險。

解決了灌溉不足的麻煩,再精耕細作,多配牧畜,產量最少加三五成上去。甚至翻一倍,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但畝產一石半和畝產兩石三石,解決不了大問題。

這麼興師動眾的屯田,也不是為了這麼一點收益。如果現在按張守仁的生態圈的法子來搞,一畝產量,平均四石,高產六石,一點問題也沒有。

還有一條好處,水蓄積的足夠了,可以種值稻米。不光是高粱和小麥等北方作物,稻米在山東這樣的地方一樣可以種值,而且一年幾熟,產量高,價格也貴,更加的合算。

也可以種值經濟作物,這也是張守仁把所有田主佃農都雇佣下來的真實用意。

這年頭,中國人都是一個個的小農莊,自成體系,幾千年來,一直就是這麼自顧自的小農經濟的形式,精耕細作,一家為單位,以生產自足為目的,這種方式,是十分落後的。

簡單勞動,在自然災害面前無能為力,單人獨戶,如何對抗天災。

所以一遇災害,一定倒霉,流離失所是輕的,象大明現在的情形,就是小農經濟對抗天災無能為力的真實寫照。

張守仁是見識過後世大農場,大農莊似的生產方式,自然不會再容忍自己的治下繼續這麼維持下去了。

浮山一帶,盡入掌握,而且多為軍戶,可以憑自己的心意進行改革,十分湊巧合宜。而且近來災害頻繁,很多大軍頭和田主對種地失去信心,正好給了他大量買入土地,進行自己大農莊配合生態圈計劃的進行。

如果一切順利,一年兩年之後,半個山東將成為北地江南。

以他的財力物力威望,統合全部力量,成為農莊式的經營模式,不僅可能,而且可行。

明末的江南地區,由于土地兼並,有些地主佔地萬畝,乃至幾十萬畝,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大農莊的另類體現。

加上明末時,江南商品經濟十分發達,所以有大量勞動力空閑出來,這就導致一些地主的經營生產方式也出現變化,注意大規模的合作式分工式的經營生產,使得原本的把土地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方法,漸漸變成了把佃農當成生產工人的方式,這樣一來,種值什麼,統一由地主安排,如何種,如何灌溉,如何引水,如何防災,都是統籌安排。

這樣的方法方式,肯定比農民自己種一小塊地要先進的多,對土地潛能的利用,也是更加容易發揮。

這些大農莊,以雇佣的農民勞動,從墾闢,到種值,管理,如何投放市場,如何利用空間,如何種值更迎合市場的作物,都是有專人精心研究,最終做出決斷,然後所有人按決斷進行巧妙的耕作,最終獲得最大化的利益。

萬歷年間,有一個叫潘允瑞的地主,他擁有兩千畝土地,他也是使用雇工的形式經營,種值的作物品種十分多樣,包括稻米,麥子、豆、菜子、棉花、蔬菜等等,這些是常規的農作物,同時他還種值西瓜,棗子、桃、柿子、櫻桃、桔、李、梅等果品,還有桂花,梅花、牡丹、薔薇、竹子、松、柏、冬青、檜、棕櫚等花木。

這種種值方法的好處,並不是張守仁自己的獨特發明,在同時期的歐洲也是一樣,大莊園主開始雇佣工人,大量兼並土地。

這樣做法,對農業革命有極大的好處,同時大量的失地農民只能進城當工人,這也使得同時期的歐洲工業開始蓬勃發展。

工業發展的壓力促使科學家開始研制相應的機器工具,珍妮機已經出現了,牛頓即將出世,西方已經有蒸汽機的概念,不到百年之後,蒸汽機已經開始運用在歐洲的礦區,用來帶動轉輪和升降機,並用來抽水,等蒸汽機用在紡織工業之後,整個西方就真正進入了蒸汽機時代,真正帶動了工業革命。

象中國這樣,仍然是以小塊土地為主的小農經濟,固然維護著華夏文明不斷絕,但想擺月兌桎梏,真正騰飛,憑自身的力量是辦不到的。

小農經濟產生的保守的儒家文明,對科技和技術的發展是根本持否定態度,沒有科技就沒有工業革命的基礎,沒有大量的失地農民參與,工業騰飛也無從談起。

況且在中國,大量農民就意味著一件事︰革命。

張守仁現在做的,對華夏文明來說,是一件開天闢地的大事。

打破傳統,重新豎立一個新的生產生存的方式,以這個雄心來說,眼前的雞鴨豬牛羊,不過是過眼雲煙,無所謂的事情。

真的把大農莊模式豎立起來,把剩余的農民勞動力趕去務工,做活,形成良性循環,促進種種機器革新,出現工業革命的真正萌芽……到這種地步,中國才是如歷史教科書上寫的那樣,有了進入資本主義的可能。

如果能做到這一步,張守仁是死矣無憾了!

人固有一死,如果真的能在這樣的條件之下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死又何妨呢?

在這樣的大事面前,就算是軍事上在做著最後的準備,張守仁還是每天都會放很大精力在這個小生態圈的,因為這個初始萌動,可能是華夏千年下來改變根本的初始。

「下官松江陳子龍,拜見大人!」

「這我可不敢當!」

雖然早就有所預感,不過當長身玉立,身材氣質俱佳,一看就知道是世家大族出身的讀書人中的精英在自己面前做出被折服的樣子出來,張守仁還是笑的合不攏嘴……他十分的開心,高興!

對陳子龍,他神交久矣!

這里的很多舉措,包括一行農作物栽種的細節還是打陳子龍的書里看到的,雖然語焉不詳,但有所借鑒總比瞎子走路要好的多,到底手中有一支燈籠,可以獲得一些明亮的光源來照亮前路。

從這一點來說,眼前這個生態圈計劃,陳子龍也是有大功勞的!

雖然從後世人的記憶來說,陳子龍是湮滅在明末太多的才子里頭了!什麼黃宗羲,顧炎武,這兩個就是學術大拿,太出名了。

還有吳偉業的圓圓曲,更是一時風騷無兩。

再有什麼明末四公子,候朝宗世家公子,冒闢疆和董小宛一對壁人,秦淮諸艷就奪人眼球,還有柳如是河東君這樣的十分杰出的女中豪杰。

太耀眼了!

明末的文士,遠比將軍們出名。在北宋末年,是中興四將立下赫赫之功,誰也搶不得岳飛和韓世忠等大將的風頭。

到了明末,到處都是一曲悲歌,到處是爛糟糟的末世景像,將領麼投降後如虎似狼,投降前對百姓是如狼似虎,遇民則搶,遇敵則降,這樣的惡心巴拉的世界,才子佳人的故事當然更奪人眼球,更叫人唏噓感慨。

象陳子龍這樣,雖然詩詞天賦極高,被人稱評極佳,但似乎是在業內人士那里出名,在坊間傳聞,還是什麼公子名妓之類的更加出名,至于此人更醉心經濟之道,明亡後壯烈殉國,不象黃宗羲等人後來和清廷合作搞出浙江史學派等門派來,沒有弟子幫著薪火相傳,彼此頌揚,所以名頭就更加不顯了。

不過,這個在歷史上不是特別有名的人,在張守仁眼中,卻是一個無上至寶。

懂政務,懂經濟,懂制造,陳子龍的書中,學識十分廣博,從政府施政的公文,到判案的判例,再到工業,農業,商業,都有涉獵。從徐光啟的農書再到一些奇技巧類的制造類的書籍,都有記錄。

這個人,是一個大賢,是沒有被人發覺的寶貝!

當然,陳子龍的學問還沒有精純到**門戶的地步,對農業和工業,也沒有自己的獨創。但以此人的聰慧和肯于學習,如果不是後來國事日壞,把精力用在別的地方,而是一直堅持下去,就算比不上妖孽級的大師們,成為一個全面的頂級大拿,還是很有機會的。

這樣一個人在自己眼前,張守仁笑的眼楮都眯了起來,在場的人,還真是頭一回見到這位大人,笑的如此模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最新章節 |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全文閱讀 |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