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攝政王 第二百七十五章 相見

作者 ︰ 曉風

「國華將軍,不必多禮了。」

孫承宗是騎馬來的。

七十六的人了,腰板仍然十分硬朗,也怪不得老而彌堅,散盡家財時毫不猶豫,也根本沒把自己的性命當一回事。

不過看到英武不凡,氣宇過人的張守仁在自己面前半跪的時候,孫承宗的眼神中還是流露出一點脈脈溫情。

他用雙手將張守仁攙扶起來,溫言道︰「老夫已經削籍多年,早就只是一個普通百姓,國華將軍何必如此大禮呢。」

所謂消籍,就是致仕後只是一個普通百姓,而不是保有原本的級別,原本按孫承宗的資歷和功勞,他應該是冠帶閑住,但崇禎對孫承宗印象不好,孫老頭也很倔,在崇禎即位之初的短暫蜜月之後,孫承宗就直接被削籍趕回家去了。

「老大人雖然削籍,但在末將心中,永遠是帝師和遼東督師。」

這兩個稱呼,都沒有前大學士這個在民間更尊貴的官職,孫承宗一楞,接著就是爽朗大笑,點頭道︰「老夫心中,也是以此二職更為驕傲一些。」

「老大人在浮山幾天,未知所見如何?」

「這個先不談,容老夫揖謝國華盛情,特派兵馬營救,老夫一家近百口,賴將軍以全性命,此恩是要謝的。」

說著,孫承宗便是兜頭一揖,而在他身後,有十來個壯盛之年的孫府男丁,包括他的三個兒子和幾個孫輩,孫承宗揖,他們卻是跪了下去。

「閣老,不必如此,請起身吧。」

雖然是這樣回答,但張守仁也沒有完全避開,只是側著身子受了這一禮。

高陽城在孫家和百姓撤出後,不到一天就被大股清兵合圍,而孫承宗心中完全明白,若不是馬三標一伙詐開城門,用那種手段叫高陽城中的孫府家人和百姓們撤退,一兩天後,闔城上下就全部在城中做鬼了。

高陽被破後,四周的城池也陸續被攻破,清兵殺戮之狠,百姓遭遇之慘,消息也是陸續傳了過來,這使孫承宗明白,他曾經使家族在何等危險的地方做了何等危險的事情!

事實上也是如此,在真實的歷史中,孫府上下近百口,孫承宗自殺,子孫全部被殺,只有一個幾歲的女圭女圭和他的母親兩人逃出,整個家族,幾乎就算是被族誅了。

當國家被異族侵略,欺凌,殺戮的時候,個人和家族的力量已經完全無用,而很多優秀的人與他們的家族,在這一次天崩地裂般的大變局中,所遭遇的一切,又豈是他們個人或是某一個家族能抗拒的呢?

這樣一揖一跪,孫家算是在某種程度上償了所欠的張守仁的債,看著他們,張守仁也是無比的開心。

自己回到這個時空,目前為止,改變了一些東西。

比如浮山軍戶們的生存狀態,比如剿滅了一些海盜響馬,拯救了一些人的性命和財產。

同時,他使得這個時空的大明有了一支正在萌芽狀態的強悍軍隊,但這支軍隊能發揮多大作用,還猶未可知。

真真正正的叫他感覺自己介入歷史,改變了歷史原有軌道的,就是救了下眼前這個須發如銀的白發老人。

以孫承宗的貢獻和地位,絕不該死在高陽防御戰這樣微不足道的戰事中,也不該在七十六歲的年紀,遭遇家族被族滅,自己投環自殺的悲慘結局。

不該這樣。

絕不能這樣!

現在孫承宗就站在自己眼前,雖然做黔首打扮,但老頭子的那種睿智和洞徹一切的眼神,足以叫張守仁十分滿意和興奮。孫承宗這樣的大臣,在後世是被譽為明末僅有的幾個能臣之一,雖然攻不足,機變不足,但通曉天下大勢,深明滿清內情。鎮守遼東多年,對後金的那些親王郡王貝勒和固山額真等大將們都較為了解,有這老頭子在,最少對遼東的情形,張守仁覺得自己會了解的更多了。

對現在的「老憨王」皇太極,張守仁了解的比較多,但等而下之的,很多在歷史上出鏡率並不高,但在當時是很要緊人物的,這都要通曉遼東情形的高級官員才能了解,並且能夠給他指點的了。

「請閣老入營吧。」

張守仁是在軍營前迎候,所有的浮山軍官團也是奉命前來一起迎接,此時張守仁伸手肅客,孫承宗繼續騎行,在場的軍官們一踫皮靴,發出一陣巨大的用力關門般的巨響。

孫承宗剛想說什麼,不過他繼續向前時,一路上道路兩邊全部是穿著浮山軍常服的軍人們,所有人都是一個動作,都是啪的一下,兩只皮靴一並,昂首挺胸,雙手緊握手中的兵器或是自然下垂,貼在褲縫上。

「國華將軍,浮山營不愧傳聞中所說的那樣,是天下至強的精銳之師。」

當孫承宗在幾千人的注目禮中,來到張守仁的節堂上房安置下,喝了一口茶潤喉之後,也是正色夸贊起來。

「閣老過獎了。」

「老夫可不會過獎,」孫承宗原本一直很嚴肅,此時也忍不住開起玩笑來︰「雖然將軍救了老夫和舍下百口性命,但老夫秉性強直,可不會因為這個就曲意奉承的。」

「哪里敢這麼想閣老。」

張守仁也是笑起來,不過笑了一笑過後,又是正色道︰「雖然掃蕩海匪,響馬,本軍並不困難,然則成軍至今,未曾與強敵對抗,若與韃兵遭遇,情形如何,末將不敢逆料。」

「唔。」

孫承宗輕輕點頭,白眉之下的眼楮之中,也滿是贊許之色。他看著張守仁,微笑道︰「國朝用兵之將,所謂名將者,多半輕慢驕縱,庸將者,則一無所能。今看國華,未慮勝,先慮敗,雖為一方豪強,然而並沒有虛驕之氣,十分難得,老夫甚為歡喜。不過,你慮的也是,奴兵經過數十年征戰,其旗丁自少年時就騎馬,漁獵之事也就是練習射箭。要知道,我漢人懂制弓的不多,一張弓,從選木到選擇弓弦,再到制成,暴曬,最少須三年之功。平時的養護,也十分困難。所以我大明立國之初,一個百戶有十名火銃手,二十刀牌,四十長槍,三十弓箭,但行于永樂年間時,弓箭手就足三十之數,到老夫主持軍務,督師遼東時,諾大遼鎮,長于弓箭的好手,怕連數千人也沒有。皆因弓箭制作困難,而弓手要平時練習,日常不綴……除非是獵戶,漢民之中,誰能如此?在軍中,則多是虛應故事,能射中固靶就是好手,時間長久,民間無弓手,軍中亦缺,這一層,就與奴相差極遠。奴兵就算是跟役,輔丁,也多半背弓,能開強弓,能射利箭,每遇合戰,皆是用弓箭亂我陣腳,漫射之後,再以步卒破我軍陣,屢試不爽,雖我大明王師有火器,然而火器射程不如人,殺傷不如人,又屢屢炸膛,兵實不安心,火器不堪用,則只能任人壓制,遼東戰事,遇敵野戰吃虧,第一層就是在弓箭上頭。」

「听閣老一番話,末將心里敞亮多了。」

張守仁不得不承認,自己對清軍的弓箭是有輕視之意。不過看孫承宗的話,清軍的弓箭顯然並不是小孩子的玩具。

這年頭制造弓箭確實不容易,弓弦一般是用動物的筋,還要選用上好的牛角,不能用小牛或老牛,要壯年牛的角最好,還不能用病牛,要紋理清楚,色澤潤澤的為上佳。筋要選彈性佳,韌性也強的好筋,然後選取上等木塊,雕鑿弓身,掛弦,暴曬,制弓箭麻煩,訓練弓箭手一樣麻煩。

沒有三五年功夫,也不了一個能射中百步移動目標的弓箭手。

反觀清軍那邊,小孩子五六歲就使用小弓箭打獵,整個民族一年到頭不停的訓練弓箭手,不停的制造各種規格的弓箭,百步外射中人體就跟玩兒似的,每次與明軍全戰,清軍的弓箭手居前,用箭雨先把明軍洗一遍,這麼一來,弓箭倒也確實是這個遼東異族手中最強勁的武器了。

「至于奴騎戰馬眾多,騎術精良,來去如風,進兵迅猛,退去時追之不及,也是當時老夫督師時的情形。至于現在,听說他們也鑄有大炮,孔有德等部有大量火器,並且奴兵有大量鐵甲,當年老夫退職返京,老奴進兵遼西,一戰就得鎧甲一萬余領,到現在又是十年功夫,怕是他們鐵甲更多,兵器也更銳利。」

孫承宗緊鎖雙眉,提起遼東,這是他的一塊心病。

不過在他的話告一段落後,他的長孫孫之潔之前笑道︰「張將軍坐鎮膠東,距離有千里之遙,就算奴騎入山東,怕也不會至膠州這一帶,將軍思慮未免太多了。再者說,听說將軍武勇過人,可以一敵百,馬上誠然無敵,既然如此,又何必有所憂慮,喋喋不休,有若婦人呢?」

孫之潔是一個國子監的貢生,和當時的讀書世家的子弟一樣,有著一點讀書人的迂腐氣和世家子的傲氣,到浮山後,張守仁沒有第一時間去接他的祖父,並且派出的馬三標和朱王禮十分跋扈無禮,並不把孫家的人高高在上的捧著,這叫這個一直在祖父余蔭中被人高看一眼的年青人十分不悅,此時見張守仁喋喋不休問遼東,孫之潔心中十分不滿,忍不住就是上前譏刺起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最新章節 |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全文閱讀 |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