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攝政王 第四百四十六章 浮山鹽

作者 ︰ 曉風

濟南城中,確實是已經如一座超大的火藥罐子,隨時都可能在爆炸的邊緣。

浮山車隊和炮隊等輜重隊已經撤走,動員了超過兩千輛的大車,除了自己一千多輔兵全部動員之外,還在濟南各地雇佣了四五千人的夫子相隨一起行動,雇佣的騾子和毛驢也有好幾千頭。

動身的時候,整個濟南城都轟動了,比張守仁率主力戰兵北上還要轟動的多。

畢竟是動員的人和騾馬太多,整個濟南的大車都被雇佣下來,到這時,大家才知道,浮山營在西門一戰,俘獲之多,實在是令人咋舌。

除了車隊和炮隊外,就是新入營的新軍也一起動員分批離開了濟南。

再加上往登萊方向屯田的流民佃農,這個隊伍,就別提有多熱鬧。

好在現在已經是一路太平,而浮山營光是俘獲的精糧就超過二十萬石,粗糧也有十三四萬石,糧食足夠,銀子也足夠,所有人都是滿懷信心,向著東方,秩序井然的前行。

站在濟南城頭俯瞰的話,就能看到車隊在正中,人流在兩側,剛入伍的流民新軍在極少數老兵的指揮下,以浮山營最慣常的哨縱隊,也就是一百多人為隊的方式,在車隊兩側整齊行進,他們尚且沒有軍服,也沒有武器,但儼然之間,也是有了一點軍人的影子。

執戟守備于城頭的,已經盡然換成了守備濟南期間的義勇大社的民壯們,他們也是站姿挺拔,雖是沒有整齊的軍服,但論起組織性和本事,還有對軍紀的服從,已經與當初一團散沙的情形截然不同。

現在巡撫標營尚且沒有建立,城中也沒有總兵官,守備濟南的主力也換成了這些民壯,他們也是按浮山編制,自覺組編了一番,從伍倒什,再到排、哨、隊,一層層向上,有一半多的民壯已經散去,還有這六千余人,由官府供給吃食,商會給餉銀,算是半官兵半義勇的身份留了下來。

高虎已經成為隊官,義勇最高層次的軍官也就是隊官。他在義勇中是赫赫有名的能打,也敢出頭,上一次和流民的對峙,山東這邊若不是高虎領頭,怕也聚集不出那麼多人出來。這樣的人被選為隊官,原本就是眾望所歸。

但此時高隊官絲毫沒有身為隊官的矜持和自覺,趴在堞雉之上,高虎看著漸行漸遠的流民隊伍,也是不停的流著哈拉子。

「看看,看看啊,他娘的我看到杜伏虎這混帳東西了。」

「杜伏虎雖然混帳,也是條漢子,浮山營要他是好眼光。」

「過幾個月,人家就是正經的浮山兵,沒準還能當上什長呢。」

高虎痛苦的捶打著堞雉,似乎浮山營的一個什長,就比自己的義勇隊官要強過一百倍。

這種心理,卻是明顯得到了認同,和他一起趴在城頭的那些義勇們,都是十分眼饞的模樣。

「唉!」

有個精壯的小伙子垂頭喪氣,臉上滿是沮喪︰「若不是浮山營的將爺們說流民沒法安置,所以招募以流民為主,濟南這邊也是以城外的人為主,說是他們家被毀的厲害,要優先照顧……要不是,要不是俺非得當這個兵不可。」

「但望有下一回吧。」

「也不知道浮山營還能留咱濟南多久?在一天,咱這心里頭安生一天,要是哪一天走了,就覺得心里空落落的。」

「天天上操下操,跑圈訓練,俺是已經習慣這種日子了,叫俺回頭再去當老百姓,給紳糧人家扛活去,俺,俺是不願干了。」

「要不然投別的營?或是有新總兵官來,咱去投新的山東鎮標?」

「戚,寧給好漢牽馬,不給賴漢子當祖宗。放眼看看,有哪個鎮能和浮山相比?咱們不當這個兵,還不是有父母在濟南,就算是浮山收咱,咱也不好遠離啊……」

「這說的是了……」

眾人議論紛紛,都是有點垂頭喪氣的樣子出來,一時間,倒是沒有注意,從城東方向,過來一隊車隊。

整個車隊,大約是二十來輛車,沒有棚子,只是車子上搭著一包又一包的麻包,如果眼尖的,還能看到麻包縫隙里透出來的白色亮光和麻繩縴維上沾著的白鹽晶花。

這是打東頭過來的運鹽隊伍,從青州府過來有膠水濟水等河流可以直通濟南,用船運到濟南城下後,再轉大車,這個車隊顯然就是從碼頭把鹽包接了過來。

每輛車都是用兩頭騾子拉車,車身都是重實實沉甸甸的樣子,最少都是一千五六百的重量了,以當時實木為輪的大車來說,實在是已經拉的不少。

整個車隊,拉的鹽大約是三四十石,大約是濟南城東四分之一居民一天的消耗量。

實在是不多,但車隊經過城門,向著城東一條鹽行林立的大街行進時,還是引發了足夠多的注意。

向來只有淮鹽能入濟南!

從來都是打運河直入濟南,從南城方向鋪滿全城的大大小小的商行,最終到雜貨小店,然後到每家每戶的灶台之上。除了淮鹽之外,也就是西邊會過來一些井鹽,細白如雪的青鹽是上等人家用來涮牙清潔所用,一小罐子可能就是幾兩銀子的高價,就算是有錢人家也只是拿來潔齒,斷然舍不得用來當食鹽。

打從青州方向過來運鹽的車隊,這在濟南自是十分罕見,然而,這些天來,濟南城民也是見著不止一回了。

賣鹽的商行是心思各異,用復雜的眼神打量著這車隊行進的方向,但不少百姓,卻是滿懷欣喜。

「浮山鹽又來了!」

「當家的,趕緊把鹽罐子拿來,再拿些錢來,這一次不趕緊去買,又要等好幾天。」

「快快,買鹽了,浮山鹽到了!」

和浮山營響亮的名聲相比,浮山鹽的名頭也是在濟南城中漸漸打響。利豐行先賣,然後是三好行,泰豐行和慶余行等幾個參加了商會的大商行都是緊隨而上,只有那些向來依附于王府和孔府做生意,完全不是正經買賣人的商行才會拒絕這種明顯來錢的買賣。

一石浮山鹽從浮山到濟南是三兩的價格,比起淮鹽來要高上幾錢,但整個濟南城中都是踴躍買浮山鹽,只有買不到的人才會去買淮鹽。

兩種鹽的質量,相差實在是太大了!

淮鹽雖然也是有灘涂,但曬鹽不得法,是煮和曬結合的辦法來出鹽,鹽粒粗大,發黑,發青,而且奸商坑人,賣到百姓手中的時候,一石鹽里頭最少有一斗石子泥土細沙等雜物,買了鹽回家,還要用籮筐細細篩了才能食用。

有的鹽就干脆結成了塊,比石子還要硬,燒菜的時候把鹽塊仍進去再拿出來,那鹽還是好好的一動不動。

而浮山鹽的名聲和浮山營都是一樣的響亮,都是質量上乘的保證。

淮鹽和北方的長蘆鹽一樣,都是粗劣不堪,以前的細鹽只有來自青海一帶的井鹽,山西也有一些,都是幾兩一罐,只有有錢人和貴人才舍得買來用。而浮山營的細白程度卻是不在井鹽之下,捧一捧在手中,都是如捧了一捧細沙一般,不小心就是從指縫里完全漏出,這樣的柔軟,細膩,潔白,捧在鼻子下方,聞一下就是那種甜甜的腥咸味道,來自大海,不是巫術,不是戲法,而是實實在在的上等海鹽!

浮山鹽見城頭一天,就是全城轟動,此時進城已經是第六趟車隊了,每一趟車隊拉的鹽都是越來越多,而每一趟的鹽進來,就是引發全城搶鹽的風潮。

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

鹽到了利豐行商行的總號門前,就是出來幾十個**上身的壯實漢子,身上都是壯健的疙瘩肉,一百多斤重的麻包上身,也只是咧嘴一笑。

在他們搬扛鹽包到庫藏的時候,往利豐商的大街上,人流也是漸漸匯集起來。

其實利豐行是以批發為主,賣鹽零售只是照顧附近鄉親的一樁善舉,但這幾天來,在零售的柵欄前排隊的人群一眼看不到邊,進庫的鹽包,十袋有九袋倒是零賣了的。

看到這些同城的鄉親一臉喜氣的來買鹽,就算是那些扛麻包的漢子,也都是止不住在眼神中露出歡喜的笑意。

這一件事,是把利豐行的名頭,打的更加響亮,東家賺的銀子多,形象也更好,豈不就是大家伙的福利?

這些天,親戚朋友來托著買鹽的也不在少數,那種臉面尊榮,平時大家就是普通商行伙計,真是想也不敢去想。

鹽,在這個時代,絕對是最重要的商業物資,其重要程度,遠非後世人敢想象。

除了大明,包括漢唐宋元和清朝在內,鹽都是控制的極嚴的專賣物資,就算是清朝臨近滅亡之時,淮鹽仍然是重要的賦稅來源,可以抵押給外國銀行來換取貸款的優質抵押物!

「東主,開柵不開?人已經擠的不少了。」

在利豐行臨街鋪面的二層小樓上,秦東主也是瞧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只是他面色沉靜,也是瞧不出是心中是何盤算。

在秦東主身邊的幾個總號掌櫃卻是喜動顏色的模樣,利豐行是浮山那邊的最大的分銷商,濟南這邊局面已經打開了,全城人口接近百萬,日常也有好幾十萬人,加上四周的州縣肯定也是跟著省城的風向,一年最少七八十萬石的銷量就穩穩到手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最新章節 |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全文閱讀 |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