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待改進?東家,我們哪里做得不好,您~吩咐,老漢馬上修改。」鄭老頭楞了一下,不過很快又擺低了自己的姿態。
開始尊重他,因為劉遠是東家,自己的米飯班主,可是得知劉遠是名振揚州的才子,文曲星下凡,更從內心發出尊敬,現在又想出那麼一個點石成金的鬼主意,對他佩服得簡直五體投地,聞言連忙請教。
劉遠指著紙上的字說︰「紙沒問題,字也很清楚,但是一眼望去,有點難理解,段句之間的含義,還要自己用心啄磨,太費勁了,一個不好,那字里行間的意思全變了,這樣印刷,不好。」
「可是,東家,自古以來都是這樣的啊。」老古師傅有點委屈地說。
「這不怪你,來,我有個主意。」劉完說完,從一邊隨意拿過一支毛筆,在墨汁點了一下,在上面點了幾下,然後再遞給一旁的二人說道︰「你們讀一下,在我作記號哪里就停一下,看看有什麼效果。」
鄭老頭還有老古師傅聞言,就按劉遠所說的那種方法試了一下,大吃一驚,讀起來非常通暢,一點也不費勁。
「東~~東家,你又是點,又是小圓圈的,這些是什麼來的?」老古師傅有點結結巴巴地說。
「這是逗號,就是一句話沒有說完,需要停頓一下的標記,那就是用這個符號,那個小圓圈,我稱它為句號,說明一句話己經說完、表達完了,比如說,剛才你看到我第一句話就是說︰東家,不知你來了。東家這里停頓了一下,說完後面那句,這句話才結束,如果你沒有停頓,那意思就變成︰東家不知你來了。」
「這樣一來,那意思就完全變了,同樣的字,可是一個理解不好,就會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意思」劉遠得意地說︰可是有了那兩個符號,就不會有什麼誤會了。」
老古負責燒窯的時候,平時也需要在瓷器上舞文畫字什麼的,有一定的文字功底,而身為陳家窯的管理者,鄭老頭也是能寫會算之輩,劉遠說得通俗易懂,他們一下子就明白了,稍稍一啄磨,他們馬上就體會到這種貌不驚人符號的特別之處。
這一下,他們真的震驚了,就是這麼一點,那對天下讀書人來說,它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最起碼,以後少很多邪論歪義出現,讀起書來,肯定也沒那麼吃力了。
兩人的震撼還沒完,劉遠繼續說道︰「除了逗號、句號,我們可以用問號、感嘆號、分號……」
等劉遠一一介紹完,鄭老頭還有老古師傅都呆住了,那嘴巴張成一個「O」形,半天沒合攏,好半天才反應過來。
看著劉遠的眼楮,就像進廟里看到那些神明的雕像一樣,就差沒燒香上供了。
「東~~東家,你真是太厲害了,你果真是文曲星下凡,小老全听你的,你說怎麼辦就怎麼辦,這可是一件大功德的事,好啊,好啊。」
「就是,就是,這樣印刷的話,那些童子、秀才一了解以後,那還不都得買我們的書用來啊。」
「那這樣,我們可真的就要發財了。」
「對對對~~~」
鄭老頭還有老古師傅一想到那書的前景,你一言我一語,都在興奮地討論著。
現在那些書的傳播,絕大部分是靠人工抄寫,一來工價高,二來容易出差錯,特別是最後一項,有的時候就是差一個字,那意義就差遠了,請人抄書,就是檢對幾次,還是有錯誤出現,自己排版這里,只要多校對幾次,那質量肯定是越來越好。
至于成本?泥值多少錢?到時買幾個奴隸回來,就是費點紙張還有墨汁,那財源滾滾來啊。
還是東家j ng明啊,剛開始一下子把自己的工錢翻了一番,還說逢年過節都有紅包收,當時吃驚極了,不是以為踫上一個敗家子,就是祖墳冒青煙,誠惶誠恐慌的,現在一看,和東家那座「金山」相比,那點工錢簡直就是九牛一毛了。
「對了,到時開兩個版本,一個是原文加上標點,再弄一個豪華版,找一些名師注釋一下,對,讓那些人沒緣听名師講解的人,也能接受到名師的指導,有了,那個蘇老就是很合適的人選,這叫包裝,這個價錢嘛,嘿~~~」
劉遠在一旁一邊YY一邊自言自語,又是什麼豪華版、又是名師、又是包裝什麼的,听得鄭老頭還老古師傅一頭霧水,不知他說些什麼。
「好了,這些事都與你們無關,你們現在要做的,就是開始大量制作這這些字,用小一點的字的話,一張紙就能多印一點內容,鄭大叔,新印的字,是這字的二分之一就行,紙比泥巴貴多了,以後就用小字印刷吧,這樣把成本降到最低,排版什麼的不急,等我把標點符號什麼的先弄好,到時抄一份給你,然後再找一些大文豪來注釋一下,說出去都有面子,嗯,就這樣吧,關大叔,我們先印《詩經》。」
鄭老頭哪敢說個「不」字,聞言連連稱是。
劉遠想了想,然後又叮囑老古師傅道︰「老古師傅,我知道你在繪畫方面很有天賦,你自己啄磨一下,在書里加點插圖,如花、鳥獸、人物什麼的,最好和內容相配,就像關睢一樣,到時一首詩就是一頁,空白的地方多,我們為什麼不畫點什麼上去點綴一下,如畫個很有氣質的仕女什麼的,這個你好好啄磨、練習一下,我們要麼不做,要麼就做到最好。」
「是,東家,小的一定竭盡所能,小人就是不睡覺,也一定要做到你滿意為止。」
劉遠高興地說︰「那行,做得好的話,我會考慮在書的後面提一下你們的名字,說這書你們也有份印刷的。」
本來就喜歡追求美美的老古師傅聞言狂喜,那是青史留名的機會啊,馬上好像雞磕米一樣連連點頭,心想跟這個東家打工真是太劃算了,工錢高,待遇好,還有青史留名的機會。
不光老古師傅,連一旁的鄭老頭也呼吸加速,那張老臉也透著紅光,好像只等劉遠再說一句,他扛著一根木棒就敢一邊「嗷嗷」叫一邊敢一個人往千軍萬馬沖鋒一樣。
看到士氣高漲,劉遠又鼓勵了二句,把兩人原來高昂的斗起再撩高一點,這才滿意地轉身離去。
「張掌櫃,現在回金水街嗎?」趕馬車的殷勤拿了一張小板凳,讓劉遠踏著好上馬車。
劉遠搖了搖頭說︰「不了,去州學院,回去那車錢再一起算。」
「州學院?」
「州學院!」劉遠堅定地說。
「得咧,掌櫃的,你坐穩啦~~」車夫照例喝了一聲,手中的長鞭一甩,「啪」的一聲脆響,馬車就飛快往前趕。
唐朝對科舉還是挺重視的,唐高祖一進長安,天下未定,就下詔設立學校,安排宗室子弟和其它青年上學。唐朝從zh ngy ng到地方,都設有官辦的學校,用來勸導和獎掖青年人學習上進,謀求士宦。這些官辦學校都歸國子監(類同高教部)管,大約有這樣幾種︰
一、國子學,學員規定為三百人,專門招收高干和京城干部的子孫;
二、太學,學員規定為五百人,招收中、高級干部的子孫和近親;
三、四門學,學員規定為一千三百人,其中五百人是普通干部的孩子,另外八百個名額是專留給老百姓中優秀青年的;
四、此外有專科的律學(法律)、書學(書法)和算學(計算)等,招收小官和平民子弟;
五、京都及各都督、都護府(類同今天的軍區)、州(相當于我們今天的省)、縣都分別設立學校,招收學生,人數不等。
六、zh ngy ngzh ngf 中和太**中又設有弘文館和崇文館,各收學生三十名,都是皇親國戚、宰相、一品大官和大功臣的子弟。
一個地區的經濟是否繁榮,就看當地官立學校的規模還有招生人數就知道了,貧瘠的地區,官辦學校破舊不堪、請不起好的先生,也招不到好學員,一個學校也沒幾個學生,可是經濟好的地區就不同,官府用心、鄉紳名流等齊心協力,不斷的培養出好的學子,不僅官員受到嘉獎,也地方百姓為之對驕傲。
例如,繁榮似錦的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