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威廉最為關心的還是波西米亞戰區,隨著第二師團被抽調加入美因河戰區,德紹的手下也就只有五個師團的兵力。盡管在前些時候,德紹取得了對卡爾的勝利,但是奧地利軍隊在波西米亞戰區依然佔據著兵力的優勢。
而眼下,普魯士部署在國內的軍隊,除了王室近衛軍和第五、第六師團之外幾乎已經沒有成建制的軍隊。第五師團需要駐守丹麥,雖說丹麥已經被普魯士佔領了兩年,但是兩年的時間並不足以讓普魯士在丹麥的統治深入人心,更何況以弗雷德里克六世為代表的丹麥王室依然還存在,因為一旦第五師團被抽調,那麼丹麥的局勢說不準便會在有心人的鼓動下大變。
至于第六師團依然駐守在薩克森,前段時間普魯士對薩克森選帝侯的抓捕造成了薩克森局勢在某種程度上的崩壞,而第六師團肩負著穩固整個薩克森局勢的重任,因此不到最後關頭,第六師團也必須牢牢的扎根在薩克森以震懾宵小之輩。
而王室近衛軍看似沒什麼任務,其實王室近衛軍身上的任務乃是最重的。王室近衛軍不僅需要肩負著保衛王室的重任,同時還需要守備大勃蘭登堡地區以及波茨坦等地區,可謂是普魯士心髒上的一把大鎖。
雖然在普魯士各地都有著一定數量的民兵和警察在維持治安,但是只有駐軍的存在才能夠讓野心份子們投鼠忌器,畢竟國土的安全指望民兵和警察是完全沒有前途的。
而這些日子里。普魯士所征召的士兵大多分別對各個戰區進行了補充,指望重新擴編軍隊的話,在短時間內看來並不是很現實。
擴編軍隊並不是光有人就可以的。編制一個新的師團需要大量的人力、武力同時對國力來說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損害,因此在戰局沒有到一定地步之前威廉並不準備進行大規模的征召青壯,因為那樣的話完全可以說是窮兵黷武。
而眼下唯一能夠調往波西米亞戰場的除了王室近衛軍之外只有正在趕往波蘭的第十六師團和正在趕往美因河的第二十師團。
征調第十六師團回援波西米亞顯然是有些不現實的,要知道第十六師團已經出發有一段時間了,即便現在沒有趕到波蘭估計也快了,如果此刻征調第十六師團回來的話,等到他們趕回來之後恐怕黃花菜都涼了。
因此現在最可能被指望的只有第二十師團。
雖然第二十師團和第十六、十九師團一起開始整編的。但是因為在整編之初,軍事部的側重問題,因此直到現在第二十師團也就才剛剛完成初步的整編工作。
而因為前些日子第一師團急需增援的緣故。因此原本打算調到波西米亞戰區的第二師團被劃歸到了美因河戰區,這樣一來波西米亞戰區便相當于少了一個強力的支援,畢竟第二師團乃是普魯士的老牌精銳師團。
這樣一來不管是出于平衡還是考慮到戰場的需要,再將第二十師團投放到美因河戰區便有些過猶不及的味道。畢竟現在美因河戰區已經有了五個師團再加上快要趕到的一萬漢諾威軍隊。威廉相信達菲利亞能夠率領軍隊取得下一步的勝利。
所以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既然如此,那麼第二十師團調往波西米亞戰區便順理成章了。
隨後威廉便立即向軍事部下達了調令,而後經過參謀部的預演,威廉的命令得到了執行,第二十師團正式收到了軍事部的命令前往波西米亞戰區。
之所以在威廉下達命令後還需要參謀部的預演,這正是出于威廉的命令。在威廉看來有的時候君主對戰局的某個想法很有可能並不太符合戰場上的實際情況,而一味的要求部下听從自己的調令完全是一種愚昧的行為。
所以威廉便給參謀部下達了命令。今後威廉對軍事部署方面有任何的變動都將由參謀部先進行預演,在方案切實可行的情況下再交由軍事部下達命令。而為了防止延誤時間,威廉給參謀部訂下的時間是在一天之內。
同時這一天也將被寫進軍事部和參謀部的規程之中,從今往後永遠執行
不得不說圖哈公爵不愧是奧地利在道恩和勞東元帥之後數得著的名將,在圖哈集合了麾下的軍隊對普軍展開進攻之後,德紹明顯感覺到自己的壓力徒然加大了。
為了在最大程度上減小自身的傷亡,德紹放棄了此前奪得的一些地區,但是一些有著重要戰略意義的要害之處還是被德紹牢牢的守在手中。
圖哈在統和軍隊之後,首先瞄準的目標便是再次被普軍佔領的布拉特納,而這次德紹和之前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那就是針鋒相對。
圖哈之所以將目標定在布拉特納,誰都知道是為了什麼,畢竟卡爾那一敗對波西米亞一線的奧軍士氣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換句話說布拉特納已經成為了奧軍心中一根不大不小的刺,如果不將這根刺拔掉的話,盡管奧軍在兵力上對普軍形成優勢,但是在士氣上依然略遜普軍一頭。
而德紹的想法和圖哈也是一樣的,對卡爾所部的勝利造成了普軍士氣的上升,但是如果在圖哈援軍抵達之後,布拉特納便丟失的話,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對普軍士兵都會造成極大的打擊。
因此德紹將第四和第九整整兩個師團全都部署在了布拉特納一線,而第十九師團則部署在第七師團的防線旁,這樣便能對整個波西米亞一線的普軍進行有效的補充。
德紹親自坐鎮布拉特納城並多次對兩個師團的將士們進行了鼓勵,這種姿態不僅讓第四和第九師團上下產生了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感覺,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勵了整條戰線的普軍,畢竟作為普軍主帥的德紹都能夠將自己放在生死之地,而其他的人又有什麼好自私的。
雷奧哈德和尼奇勞兩人對德紹多次進行了勸說,但是對于兩人的勸說,德紹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
要知道為了攻克布拉特納城,圖哈公爵可是集結了整整五萬人的士兵,這兵力比布拉特納的普軍多出了一倍還多。
但是有的時候人多並不一定能成事,更何況第四和第九師團的士兵可不是那些新編師團,兩個老牌師團內部大多都是見過血打過硬仗的老兵,而老兵的價值卻是遠遠無法估算的。
新兵和老兵的差距是相當大的,一個老兵在戰場上甚至能夠抵到兩到三個新兵,這完全不是吹噓的。當然你不能將後世某國那些沒見血的自稱是精銳的士兵拿出來比,那樣一比的話顯然是拉低所有人的智商。
特別是眼下的戰斗方式還是「排隊槍斃」式,這種方式對于士兵心里素質以及身體素質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試想假如將你放在第一線而你對面就是和你一樣站著身舉槍瞄準的敵軍,在你們的身前完全沒有任何的遮擋物,這樣的情況下誰能夠不害怕!
當然圖哈公爵麾下的奧地利士兵也堪稱是奧地利的精銳,雖然在奧土邊境地區近些年並沒有發生什麼大規模的戰爭,但是奧土邊境上的小規模沖突卻是不斷的,甚至圖哈麾下大部分的奧地利軍官們都參加過對奧斯曼土耳其人的戰爭。
所以可以說,圖哈麾下士兵的戰斗力還是比較可靠的,起碼對于圖哈來說自己身下的這些士兵絕對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
最先發生戰斗的地方是位于布拉特納東南方向的塞德利采郊區,戰斗的雙方是普軍第四師團的一個步兵營和圖哈公爵麾下奧軍的兩個騎兵中隊。
因為普魯士的軍事編制在威廉的作用下發生了改變,但是現在歐洲主流的軍制依然是小隊、中隊、營、團、師、軍這樣的編制,而因為各個國家的情況不同,因此大隊的編制也都不同,在奧地利軍中,一個中隊的編制在七十到兩百人之間。
與兩個中隊近兩百人人的奧地利軍隊相比,一個營的普軍近五百人的兵力無疑佔據了一定的上風,但是奧軍的兩個中隊乃是騎兵。
這兩個中隊的騎兵其實是圖哈大軍的前鋒斥候而已,只不過這兩個中隊的騎兵因為天氣的原因所以誤打誤撞的來到了普軍的陣前。
因為德紹親自坐鎮布拉特納的緣故,因此普軍將戰線直接延伸到了塞德利采,而守衛塞德利采的正是尼奇勞的第九師團。
和兩個中隊的奧軍騎兵一樣,這一個步兵營的普軍也是剛剛被排到這里,普軍的目的便是趕在奧軍主力到來之前修築一個簡易的防御工事。當奧軍騎兵突然出現的時候,雙方都嚇了一跳。
原本寧靜的平原被馬蹄聲所打破,隨後一聲尖銳的敵襲聲刺破了天際,而這時奧軍騎兵們也反應了過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