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大秦 第一二三回 不速之客提定國策

作者 ︰ 血染大秦

「末將安南將軍帳下典軍中郎趙佗,特來應大王之邀議事。使用138看書網閱138看書網,完全無廣告!」帳外這一聲高喝,中正平和,確又顯得大氣磅礡。

「哈哈……好……有請。」不想事到臨來,確還仍有如此變故,尚還有如此英才而埋沒于軍伍之中,此刻亦被他李顯給發覺而出,李顯不由得頗是開懷的哈哈大笑不已。

帳外虎賁得令,放這趙佗入內,諸人以目視之,確見得這趙佗,雖年不過二十三四,然確已是一高八尺余之壯漢,虎背熊腰,雙臂津肌條條粗壯如蛇舞,一看便知乃是熊虎之士也。

只光這外像,看得便讓李顯滿意不止,當下點頭輕笑道︰「趙將軍且先安坐,先听听黃將軍之言如何?」

「諾。」在听得李顯讓他入坐後,趙佗臉色平靜,腳步平穩而有力,確並不曾見得有幾分偶得賞識的喜悅之情。

「中正平和,不焦不燥,沉穩有度更謙喜怒不形于色,此大將之姿也。」見得這趙佗如此,李顯雙眸中更見得幾分欣喜。

不想今日一翻密議,確是讓他李顯識得這般一個大將,此誠可喜也。

「稟大王,末將以為,此番我大秦大勝一場,關外九路諸侯,實以名存而實亡,百萬大軍,當不足為慮也,乘此時,我大秦當盡起三關精兵並蜀中精銳,兵分三路,一路出蜀路三山關,一路出京畿虎牢關,一路出晉西北河。三路精兵,挾大勝之余威,同伐于趙,楚,齊。此天下必可一戰而定也。」黃羽此刻,意氣風發,談笑間,確若有那無窮自信于內。

正如黃羽所說那般,今日這虎牢關外這一場大勝,關外這九路諸侯,其實力已是被秦軍十去其七八之數,可謂是大傷了關外九路諸侯的元氣,再挾此等大勝之威,兵分三路,一路從蜀中之地,發精兵出三山關,過夷陵,巴山,直入荊襄之楚國月復地,以斷聯盟之後路,一路從魏,晉,韓,三國十州之地處,由蒙恬發精兵北渡大河而上,直抵燕,趙之地,燕居偏遠幽燕之地且不說,然世居趙地的趙國,從魏,晉處發兵,過大河,朝夕可至,趙國精銳大軍皆屯于這虎牢關外,趙國,當蒙恬兵至時,必可一戰而定。

一路兵出虎牢關,不求有功,但求能拖住關外九路聯盟之回援,如此足矣。

有此三路精兵,分發而定,天定盡可再得半數矣。

「此不然也。」黃羽言末落,邊上那楊齡確接口道︰「末將以為當此大勝之機,關外聯軍外無強援林立,內有內訌禍亂之嫌,當是時,當北聯蒙恬將軍陳兵于彼,合兵一處,一鼓作氣,盡破此百萬聯軍于一役,重挫眾路諸侯,至時,我大秦之國力,將獨傲于世,攻城拔寨,當如摧枯拉朽般,不費摧灰之力,大王大軍所指之處,無有不降也。」

楊齡的意思也很明白,關外九路諸侯齊聚于此,他們幾乎都是集結了國中大半以上的兵力至此的,都想著是能夠一舉而拿下秦國,好瓜分秦國的。

然而,因著這一戰,幾乎讓他們把帶來的兵馬死就死傷了過半之數,正如楊齡所說那般,此刻關外九路諸侯之間必然是兼隙重重,隔閡早生,所謂的內訌禍亂之嫌疑,當是指如此,再加上因著大敗了一場,而使得眾路諸侯聯軍的士氣低度低落,如此一來,只要北聯蒙恬,兵出洛城,與這虎牢關處的大軍,形成夾擊之勢,當可盡破此諸路聯盟,而重挫于諸路諸侯國,如此一來,秦國之國力,當是這天下眾路諸侯中之最,獨傲于世間,至時,只要秦王想要攻打哪里,哪里就必會舉城而降矣。

楊齡此計,比之黃羽亦是各有秋千,算是在伯仲之間,李顯暗自點了點頭算是作肯定之色,確並不吭聲指點,而是只把眼光瞟向了這新進來的這位速之客,安南將軍帳下典軍中郎將趙佗道︰「趙中郎以為當如何?」

確見得那趙佗躬身而起,以他那平穩的口氣,確是語不驚人死不休般道︰「稟大王,末將意以為,我大軍該當此時,致書于關外九路諸侯,罷兵言和而休生養息于民矣。」

「哦?」李顯對于趙佗這話,確是讓他大感意外,剛于夜宴之上,李顯就定下了調論,是繼續攣戰于虎牢關外,還是調轉兵峰而乘著關外九路諸侯無氣大傷之時,而平定塞外之亂。

畢竟,塞外之地,除了那已經被大秦所滅的烏恆,大宛二國外,其中比較強大的,尚還有北匈奴國,南匈奴國,以及樓蘭國,其它如烏丸,鮮卑,東夷,夜郎,邛乍,南越,東胡龜茲,于真,康居,烏孫,疏勒,夫餘,高句麗,車師,東西羌族,羝人,羯人等,雖皆是撮爾小國,但若不除,以這般兒化外蠻夷之狼性,比及三五八年之後,亦可為中原之大患也。

所以,李顯打的主意其實就是要乘此中原諸路諸侯無力之時,而讓秦國騰出手來,再次北出塞外,征服塞外之民。

但是他確不知道這趙佗竟然為何會突然有如此一說,所以李顯才會大感意外。

然而,對于李顯的驚訝,趙佗確是並末有任何懼色,反倒是繼續道︰「末將本漢州商縣人,家有兄弟九人,但至今家中除末將外,只余一麼弟。周遭鄉里同末將家中者,亦捌,九不離十,家中雖因大王之國策而富足有余,確苦無人嗣矣。國中厭戰之輩,比比皆是,往昔乃國勢所至,不得不戰,而今吾大秦威凌于世,末將肯請大王三思而罷兵休生養息于民,如此不出三年,大王再起刀兵,吾大秦必可強盛于此時百倍不止。」

言罷,卻是以頭嗆地,磕頭不止。

「唔……」李顯雙目定定,確是久久而不語。

他畢竟是身居于高堂之上,所見者亦是軍中諸將士,平日里只見著諸將士們士氣澎湃,戰意高昂,只意以為軍中之輩皆善戰敢戰之輩,而咸陽城中百姓,個個富足,更是支持著李顯大戰。

所以,李顯就誤以為這大秦之百姓,確是全都支持著他征戰的。

然而,此刻,李顯才發現,原來他確是錯得離譜了,畢竟他常身居于高堂之上,確並不能夠去了解那些升斗小民們的思維,而平日里又末曾有誰與他說起這些。

輕嘆一口氣,李顯確是頗有些意興闌珊。也確實,大秦國,雖然因著李顯的以商業貿易為本而富國強民,但是,五年來的連番征戰,確亦是使得大秦之國民死傷無數。

雖然還談不上十室九空,但是正如這趙佗所說那般,一家九子,至如今已經是戰死七人矣,如此而來,百姓們又如何能不厭戰。

「汝之三人,意以為當如何?」讓那趙佗歸于一邊後,李顯確復又問起了白起,王翦,李斯三人。

畢竟,眼前這三人,才是李顯乃至于這整個大秦國的真正支柱所在。

略一思索後,那李斯確是當先開口道︰「斯意以為趙中郎之言甚善,大王當采納之,然與民休生養息當行,但征伐塞外樓蘭之勢亦不可停。」

「如今天下,關東唯剩九路諸侯于世,我大秦獨佔半壁河山以坐守西南,前有大河相隔于外,側有虎牢雄關于內,而今又有這虎牢之外一場大勝而大傷諸路諸侯元氣,吾大秦自當坐守山河北岸,行那離間挑拔之計,以亂諸侯,爾後,乘此時,盡起馬步軍,攻伐塞外,滅蠻夷東虜,以去其隱患,保我河山不失。」

自李斯在東城外招賢館處,被秦王李顯直接提為黃門侍郎,爾後轉而出任軍師祭酒,再到現在的吏部尚書,一步步爬上來,雖只三五年時間,但是李斯已經不再是當初的那個小小的上蔡胥矣,而是貴為一部尚書的人物,他的眼中,自然就會把升斗小民慢慢的淡去,轉而只存在著這若大的大好山河。

對于升斗小民之苦,李斯此時之體會,已是大不如當年。

然而,此刻,經得這趙佗提起,李斯方才霍然驚醒。

百姓,厭戰了。

然而,隨著這兩年的發展,在靠近于秦國邊境處的樓蘭王國,因為少了烏恆國和大宛國這兩個同處塞外強國的掣肘而變得更加的如魚得水,發展是頗為迅速,若是大秦再不予理會,再過得三五年時間,這樓蘭國,怕又會成為第二個匈奴國,而變成了尾大不掉之勢。

樓蘭國,確是到了不得不除的地步。

所以,李顯早在很久以前就想著要出兵去剿滅于這樓蘭國,可是一直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耽誤了,而直到最近,確又出了關外九路諸侯並伐于秦之事,李顯在狠心的掃滅了這一股威脅之後,樓蘭之事,確已經是變得不得不為。

當然,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如今只在五年時間內,大秦國已經是生吞了包括魏,晉,韓,蜀,大宛,烏恆,這六國千萬萬里的土地與百姓。

然而,大秦國當中,各戶吏刑部主官,確早有缺失,一直都是李顯自已在操持著,那又如何能操持得過來。前朝武昭王李思留下來的那些個尸位素餐之輩,又如何能幫得李顯?

然,比及呂不韋,百里奚,李斯,等治世之文臣而被秦王李顯提拔于微末之間,重視于朝堂之上,顯化于世後,方才算是稍微得讓這政令得以通達也,然而,他們上得朝堂之上才有多久?

大秦國,侵吞得太快了,快到已經快有些消化不良的地步了。

所以,大秦國,也是該好好的休整休整了。

「公勝,博平以為呢?」李顯又把眼看往白起,王翦。

白起,王翦二人相視一笑道︰「末將亦以為,與民休生養息之策,當行,然北征樓蘭之事,亦當迫在眉睫,當速行之,否則,以那樓蘭之發展速度,至時再行力剿之,怕是要多花十倍之兵力而不止。」

「唉……如此,孤且修書一封,致于關外言雙方罷兵而還,孤將親提大軍回師咸陽,以鎮國都,王翦,白起,汝之二人,可願為孤提十萬虎狼而掃平樓蘭?」

「末將願往,定不負大王所托。」見得李顯主意已定,白起,王翦二將轟然應諾。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血染大秦最新章節 | 血染大秦全文閱讀 | 血染大秦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