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2-08-17
慶祝點擊超過2000,加更一章。希望大家繼續支持。求收藏,求推薦。
立春這天,劉宏照例要帶領三公九卿、文武百官祭祀天地,祈求上天保護大漢帝來年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由于皇帝被認為是上天之子,能夠和上天進行溝通,所以每年的祭天大典都必須由皇帝親自主持。另外由于這一年是甲子年,是一個干支輪回的開端,被認為是最容易與上天溝通的年份,所以舉行的祭祀儀式是比往年更加繁雜和隆重的甲子大祭。由于甲子祭每六十年才有一次,並不是每個皇帝在位期間都能踫上甲子大祭,所以一般情況下當皇帝踫到甲子大祭的時候往往都十分重視,至少提前三天就開始齋戒,大祭開始前更是要沐浴燻香,祭天儀式的每一步更是小心翼翼,戰戰兢兢,希望能從上天哪里得到更多的信息,唯恐哪里出現差錯惹怒了上天。朝中的公卿大臣對這場甲子大祭也是十分重視,為了得到一個參加祭祀的名額而想盡一切辦法,動用一切關系,為的就是在這六十年一次離上天最近的時刻里得到上天更多的保佑。而得到參加祭祀名額的人更是提前十多天就開始齋戒,大祭開始前一遍又一遍的在放滿了香料的浴湯里清洗著自己的身體。
可是劉宏對這場甲子大祭卻顯得明顯沒有什麼興趣,不僅沒有提前齋戒,大祭開始前一天晚上還連續寵幸了三名宮女,天不亮又被人簇擁著離開了皇宮,來到洛陽城南的祭天壇。
沒能得到充足休息的劉宏顯得無精打采,在祭天的儀式上不停地打著哈欠,讓朝中的一干老臣看的是連連搖頭,卻又無能為力。
祭天儀式按照幾千年來流傳下來的程序按部就班的進行著,劉宏像個木偶一樣在內侍的吩咐下一步步的完成著每到程序,可是他臉上的不耐煩卻是越來越明顯,終于在劉宏精力即將支撐不住的時候,繁雜的祭天儀式終于完成了。
剛剛舉行完典禮,劉宏便匆匆趕回了自己的皇宮,那里還有無數佳麗按照他的吩咐光著等著他的寵幸。
劉宏對這場難得一遇的甲子大祭毫不在乎,有人卻是十分認真地利用著這難得一見的機會。
冀州,巨鹿郡,廣宗縣,近十萬人聚集在縣城外的清河岸邊一座巨大祭壇的周圍,等待著太平道大賢良師張角的出現,帶領他們舉行祭天儀式。
由于太平道教人向善,各級官員對其並沒有太多的關注,因此這次甲子大祭舉行的十分成功,幾天過程中神跡不斷顯現,教眾對張角的崇拜也在不斷加深。張角對此也十分滿意,對三個月的起義充滿了信心。
都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王室東遷以降,四百年的亂世被當年西北那個從撮爾小國發展起來的大秦的始皇帝終結,秦始皇東巡的時候大漢帝國的創立者劉邦還只能混在人群中仰視這位天下之主,並在發出「大丈夫生當如此」的感慨後被周圍的人嘲笑。只是嘲笑他的人中沒有人會想到這名小混混能滅亡秦國打敗項羽,成為一國之君。
這座龐大的帝國建立至今已經將近四百年,距離光武帝劉秀從王莽手中重新奪取天下遷都洛陽也已經過了將近兩百年。在很多「聰明人」的眼中,這天下,也許又到了合久必分的時候了。
當天晚上,閻明和小文小武就基地近期的發展建設又展開了討論,最終決定除了之前修建的一座城池之外,將再修建三座城池,其中將在湟中羌的駐地修建一座城池,在基地東南二十多公里處的一個谷地和基地正西而是公里處的湟水河谷中各修建一座城池。這次皈依太平道的二十多個部落總計大概有十萬人,每座城池能夠居住三萬人,這樣四座城池才基本夠用。
同時閻明和小文小武商議後對這幾座城池分別起了名字。基地所在的城池整體被命名為太平城,而四個內城城池也被分別命名。東北方向的城池作為行政中心被命名為乾元城,西南方向的城池作為生活中心被命名為坤厚城,西北方向的城池作為生產中心被命名為坎水城,東南方向的城池作為軍事中心被命名為離火城。
為第一批皈依的羌人修建的第一座城池被命名為護教城,修建在湟中羌駐地的城池命名為湟中城,修建在基地東南方向的城池被命名為敬天城,修建在基地正西方向的城池被命名為法祖城,這三座新修建的城池規模及制式與護教城相同。閻明同時任命了句就羌的頭人滇吾為護教城的城主,任命了北宮伯玉為湟中城的城主。其余兩座城池要等到正是有人入住再確定城主。由于已經決定進攻護羌校尉部,所有的防御設施必須盡快建設,閻明已經命令小文盡可能的抽調人手保證護教城、湟中城、敬天城和法祖城的城牆、箭塔及城內軍堡的建設,還有太平城的外城那長達四萬米的城牆的建設。
除了基地防御設施的建設,還有食物作坊和兵器作坊的生產也十分重要。為了保證護教軍的兵器和裝備的供應,四座兵器作坊每天滿負荷運轉,而食物作坊也開足馬力生產,進行著軍糧和酒水的儲備。軍糧是克隆人士兵的標準口糧,由糧食和豬肉這兩種基本資源生產,每名克隆人士兵每天消耗一單位的軍糧,而且軍糧口味甚好,對于普通人來說也非常適用于食用,這就為護教軍的後勤補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而酒水只是宴席了游戲中的叫法,也是由糧食和豬肉兩種基本資源生產而成,更加類似于一種輕微的興奮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克隆人士兵的作戰效率。
閻明為基地未來短期內的發展定下了基調,而幾百里外的閻家也正在對家族未來的發展進行著辯論。
經過七天的行程,金城郡西部都尉閻渙回到了自己位于漢陽郡西縣的家中。
董卓已經走了好幾天,但是閻家的族長閻忠還在思索著董卓說過的那些話,閻忠對董卓說的那些話還是十分認可的,只是對于如何說服涼州境內的其他大族與自己合作卻是傷透了腦筋,一只正規的軍隊耗費十分巨大,其他家族未必願意承擔這份錢糧。
就在閻忠正在煩惱之時閻渙回到了家中,他把金城郡的具體情況告訴了自己的父親,閻忠也把董卓的一番話轉述給了閻渙,不過閻渙對于董卓的話卻並不感冒。
「父親,陳太守提供的那批物資差不多可以支持半個月的消耗,可以大大緩解物資的緊張,而且我已經找到了幾條可以快速發財的途徑,支持西部都尉部,甚至將軍隊規模再擴大一些也不成問題。只是將西海的食鹽運進涼州之後銷售反而是更重要的問題,希望父親可以幫忙建設銷售的渠道。」閻渙將自己的想法向閻忠進行了說明。
如果能靠自己家族的實力供養起這支軍隊,閻忠自然不想讓別的家族牽扯其中,只是和別的家族合作得到的好處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幫助,閻家現在在朝中畢竟沒有什麼影響,自己蓄養軍隊的事實雖然很多家族都已經看了出來,但是大家嘴上不說也就沒有大礙,但是萬一哪個家族心生嫉妒將此事捅到朝中,以閻家現在的實力恐怕是無法應付的,如果可以將幾個在朝中更具影響的家族綁上自己的戰車,恐怕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