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三國之縱橫 第九十四章 冀州飛檄傲英雄,盧植平賊顯英名(十二)

作者 ︰ 黃河大鯉魚

更新時間︰2012-10-26

王猛,字景略,東晉北海郡劇縣人,後移家魏郡。前秦丞相、大將軍,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輔佐苻堅掃平群雄,統一北方,被稱作「功蓋諸葛第一人」。

王猛曾經在桓溫北伐至青州時和桓溫暢談過天下大事,被桓溫譽為「江東無人能出其右者!」桓溫北伐失敗撤退時,賜給王猛華車良馬,又授予高級官職都護,請王猛一起南下。王猛卻先回到華山請教自己的老師,王猛的老師只說了一句︰「江南可容二雄乎?」就是王猛打消了追隨桓溫前往東晉的念頭。

對于王猛的老師的這番話,其實是有兩層的意思,一是把桓溫和王猛比作二雄,認為王猛到了東晉也會被桓溫壓制,很難出人頭地,第二層意思則是說桓溫已經有了反心,東晉很難同時容得下桓溫和東晉皇帝,兩人之間必定爆發矛盾。而王猛只要到了東晉就一定會被認為是桓溫的心月復,未來必然將會面對這種沖突,而在這場沖突中無論是誰獲勝對王猛都是不利的。如果桓溫獲勝,篡位成功,也必然會被打上逆臣的標簽,而王猛也將被打上助紂為虐的標簽,雖說能夠獲得較高的地位,但是一世的名聲就徹底毀了。

而如果桓溫失敗,王猛作為桓溫的心月復也必然得到悲慘的下場。

後來王猛出山輔佐苻堅,不僅在國家的治理上給了苻堅很大的幫助,還親自帶兵消滅北方的軍閥,是中國的北方經過數十年的戰亂之後又重新恢復了統一。苻堅對王猛極其信任,在王猛生病時苻堅親自前往各處山川為王猛祈福,中國歷史上能這樣對待臣子的君王可謂屈指可數。

不過王猛對于前秦的建立和發展也的確起到了無與倫比的作用,無論在軍功上還是內政治理的功勞上,王猛都可以稱得上是前秦第一人,如果不是王猛英年早逝,苻堅不听王猛的遺命而在國家內部矛盾沒有完全處理完的情況下執意進攻東晉,最終落了個兵敗國滅的下場。

王猛的綜合評價達到了驚人的二十二星半,其中個人武力四顆星,統兵能力五顆星,進攻指揮四星半,防守指揮四顆星,個人智謀五顆星,其中生產安排四星半,後勤安排四星半,人才使用四星半,外交能力四星半,文書處理四星半。(前面將王猛列為了歷史名臣,而且已經招募,今天重新看了王猛的傳記,發現他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在各種牛人輩出的五胡亂中華的亂世之中也是毫不遜色的,而「功蓋諸葛第一人」的評價更是可以顯示出後世對他的推崇。)

在招募了王猛之後,剩下的民心值只夠招募一名歷史名臣了,而閻明的選擇則是在歷史上頗受爭議的東方朔。

東方朔在正史中一直以弄臣的身份出現,《史記》甚至將他編入了滑稽列傳之中,而在民間的傳說中又將他列為神仙中人,將他神化。在百度百科中,對他的定義卻是辭賦家。足可顯示他的傳奇經歷。

但是事實上,東方朔卻是一位難得的人才,智腦對他的綜合評價達到了二十一顆星,其中生產安排四星半,後勤安排四顆星,人才使用四顆星,外交能力四星半,文書處理四顆星。

在安排完了這些歷史名臣和名將的克隆工作之後,這一階段的克隆工作就算結束了。閻明又開始安排軍隊的調動工作。

在此之前,他已經得到了關于盧植平定冀州黃巾軍的確切消息——

冀州,巨鹿城下。

在呂布一箭射死管亥之後,張梁立即對死守城池失去了信心,加上嚴政不停的在一邊鼓動張梁棄城逃跑,最終終于使張梁下定了突圍的決心。並且決定當晚就趁著夜色進行突圍。

而呂布帶領著數千名漢軍在將管亥帶領的五千名黃巾軍消滅之後也有了新的打算,他打算趁著夜色對巨鹿城發動強襲,趁著白天大勝的軍威,城內的黃巾軍應該已經人心惶惶,攻佔城池的難度應該不大。

呂布帶領的漢軍是從巨鹿城的南門發動的攻擊,而張梁卻是帶領著屬下的數千名精銳打算從北門突圍,投奔自己的弟弟張寶。

夜色中,張梁率領的突圍軍隊沒有受到一點的阻礙,而呂布帶領的漢軍在進攻的過程中也麼有受到太多的阻力。

管亥憑借自己的能力在黃巾軍之中建立起了巨大的威望,城中的黃巾軍甚至將管亥看做了自己的主心骨,而不是貴為大賢良師張角弟弟的張梁。在管亥時候,城內的黃巾軍對守住巨鹿城已經不抱有了太大的希望,因此在漢軍攻城時,黃巾軍只是草草的進行了抵抗,就全部扔下了武器投降了呂布。

城內的將近十萬黃巾軍就成了呂布的俘虜,對于這些俘虜,呂布自然不敢擅自處置,而是要听從盧植的吩咐。而盧植畢竟是一名儒將,也肯定不會像朱一樣屠殺俘虜。

這次攻城的戰斗雖然時間很短,戰斗也不是很激烈,但是仍然涌現出了幾位表現的十分突出。其中就以柴廣、趙雲和張遼的表現最為突出。

張遼是在听說呂布將帶兵襲擊巨鹿城的時候親自向丁原請求前往呂布的手下的,雖然名義上是為了建功立業,早日為大漢除賊,但真正的原因卻是和柴廣和趙雲比試一番。

在柴廣達到並州之前,張遼一直都是並州軍中年輕人中最優秀的,無論是武技還是訓練士兵的水平,張遼都得到了軍中同僚的大力稱贊。

但是當柴廣到達並州之後,很快就憑借著突襲大陸澤這一條建議得到了丁原的賞識,並且得以跟隨張楊親自執行這一條計策。在成功突襲大陸澤並且迫使張角帶領著黃巾軍的核心領導四處逃竄的時候,柴廣在軍中的威望就開始逐漸升高。

而和柴廣相比,趙雲甚至只能用橫空出世來形容,英俊的外形,精妙的槍法,每戰都沖在最前面,自從加入並州軍之後已經立下了無數的功勛。而他帶領的那支由常山縣鄉勇訓練而成的輕騎兵部隊,更是成為並州軍中最活躍的一支軍隊,整只軍隊只用了極小的損失就獲得了非常豐厚的戰功。

這支騎兵的表現也從側面印證了趙雲的統兵能力,于是並州軍中討論的更多的就變成了柴廣和趙雲這兩個人。

張遼倒不是嫉妒柴廣和趙雲這兩人,而是覺得有些不服氣,覺得自己的能力絲毫不比這兩個人差,于是就主動要求前往呂布麾下,想用自己的表現證明自己的能力。

對于張遼的想法,呂布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不過對于這樣的競爭,呂布還是十分希望看到了,雖然年紀還不是很大,但是呂布在並州軍中的威望使得他一直是以看後倍的眼光看待張遼、柴廣、趙雲這些人的,對于後輩之間的競爭,呂布認為對于他們的提高還是很有好處的。

結果在攻佔巨鹿城的戰斗中,柴廣、呂布和張遼三人始終沖在第一線,在短短的戰斗中就各取得了斬首十余級的戰果。

張遼的穩重,柴廣的霸氣以及趙雲的輕靈,從此成為了戰場上經常見到的景象。

等到呂布攻進城中並且從俘虜口中得知張梁已經逃跑的消息的時候,張梁已經離開了巨鹿城十幾里,很難再追的上了,于是呂布也沒有下令追擊。

雖然沒能生擒張梁,但是對于這次戰斗的戰果盧植還是十分滿意的,畢竟能夠用如此小的傷亡攻下了一座有十萬黃巾軍防守的城池,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大功一件。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傲世三國之縱橫最新章節 | 傲世三國之縱橫全文閱讀 | 傲世三國之縱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