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三國之縱橫 第一零三章 孟德提先手,文台藉世資 (二)

作者 ︰ 黃河大鯉魚

更新時間︰2012-10-31

皇甫嵩在到達洛陽之後,所帶的軍隊駐扎在了城外的西園之中。然後參加了第二天的朝會。

天子仍然可以參加朝會,但是已經完全成了一種擺設,對于朝會中討論的任何事情他都不會發表任何意見。他本來就不是什麼勤奮的皇帝,對于政事也沒有什麼興趣,只要能夠保證他奢華的生活,對于能夠掌握真正的權力他並不是十分在意。在此之前大漢的朝政也是由內侍、外戚和朝臣共同把持,天子一直沒有掌握過什麼真正的權力。如今失去了全部的權力,對他來說也不至于特別的失落。

朝會到現在已經變成了一種形式,關系到大漢的各種大事在朝會召開之前都會由議事院先討論出個結果出來。等到召開朝會的時候,往往就變成了只是公布他們議事的結果而已。

洛陽城中有資格參加朝會的官員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但是對于皇甫嵩來說卻有些不太習慣。不過他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現,只是按照慣例向天子簡單陳述了一下自己在擔任北地郡太守期間的工作總結,然後天子嘉勉幾句,皇甫嵩就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坐好。

郡太守的品秩是兩千石,在大漢也算得上是中高級的官員了,在這朝會之時是有資格坐下的。

然後太尉楊賜宣讀了一下目前各地鎮壓黃巾軍的情況。這是目前朝會的另一個主要的作用,洛陽城中的絕大多數百姓都是通過這個途徑得知目前各地的戰事情況的,不同于各地流傳回來的流言,楊賜每次在朝會中宣讀的戰事情況是絕對可信的。

和之前的三公只是榮譽性的虛職不同,公卿大臣掌握朝政之後,三公九卿以及尚書令、大將軍組成的議事院成為了大漢的最高權力機構,三公也重新掌握了大漢的真正權力,只是三公互相制肘,誰也沒能大權獨攬。

楊賜憑借著楊家卓絕的人望擔任了太尉,大將軍何進對于楊賜也頗為敬佩,加上何進經常領兵在外守衛洛陽,所以楊賜就成為了朝中威信最高的人,全面主持朝政。

宣讀完各地的戰事情況,司徒袁隗開始宣讀對各地抗擊黃巾軍的將領的封賞。之前袁家和十常侍走的很近,而且和楊家又存在著極大的矛盾,在十常侍被刺殺,楊賜掌握朝政之後人們原本以為袁家會被楊家壓制,在大漢政壇上的地位也將一落千丈。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楊賜掌握朝政之後竟然主動提名袁隗擔任司徒,加上袁家原有的門生故吏的支持,袁隗終于當上了司徒,成為地位僅次于楊賜的實權人物。

在誅殺了十常侍之後,議事院下令查抄了十常侍的府邸,得到了大量的財寶。而且天子也主動放開了自己的內庫,國庫一時之間十分充裕。經過議事院的討論,除了一部分交給何進用來招募鄉勇、保衛洛陽並且伺機反擊之外,大部分錢財都將用來賞賜各地在平定黃巾軍的過程中立下戰功的將領和士兵。

如今各地的戰事漢軍都已經進入到了反攻的階段,所以議事院也是不吝賞賜,對各地的漢軍和鄉勇都賜給了豐厚的錢物。

最後司空曹嵩宣布了議事院商議決定的下一步的對黃巾軍的作戰部署。皇甫嵩被任命為中郎將,官職和盧植相同,將帶領著自己從涼州帶回來的北地郡兵,負責平定兗州和青州的黃巾軍。而且議事院還特別授予了皇甫嵩節制兗州和青州涼州鄉勇的權力。

馬騰帶領著五千人的騎兵已經進入了陳留郡境內,他們在河南尹的管城一代和試圖從陳留郡向東進攻洛陽的黃巾軍遭遇,一番交戰之後,黃巾軍損失慘重,撤回到了陳留郡的境內。根據議事院掌握的情報,馬騰率領的騎兵已經追擊到陳留郡境內,正在浪湯渠一帶和黃巾軍對峙。

雖然依靠太平道的勢力鏟除了十常侍,使得公卿大臣把握了朝政,但是議事院中的諸位公卿很明顯對太平道十分不信任,只有何進在議事院的會議上表示了對太平道的支持,但是被楊賜一句︰「太平道只有區區五千人,難以對付兗州和青州兩州的黃巾軍,派遣其他軍隊過去只是為了更快的平定黃巾軍。」給堵住了嘴。

皇甫嵩對于這個任命欣然同意。

曹嵩說完之後,尚書令王允又進行了一番總結,宣告了這次朝會的結束。自從議事院掌權之後,每次朝會無論有無重要事宜,三公是都要出面一下的,以顯示他們的權力和地位。而目前議事院中的三公除了楊賜是眾望所歸之外,其余兩人都頗受爭議,但是給予袁隗和曹嵩如此高的地位也正顯示了楊賜的政治智商。

十常侍把持朝政多年,很多大臣和十常侍勾結也都是出于自保,在十常侍被鏟除之後他們也都在第一時間向楊賜這些一直和十常侍斗爭的大臣表達了善意。如果對這些大臣由于曾將和十常侍夠結果就一棒子打死,朝政一定會出現混亂。再加上現在大漢的主要精力還要放在平定黃巾軍上,所以楊賜決定對這些曾經和十常侍勾結,但是並沒有做過太多惡事的大臣繼續任用。

楊賜的這個決定很好的維護了朝局的穩定,使得大漢政府可以將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平定黃巾之亂上,而不會被無休止的內斗而耗費了精力。

漢軍被豫州黃巾軍阻擋在了汝南郡北段的汝陽、定潁、西平一線之後,曹操和朱之間發生了極大的矛盾。

問題的關鍵還是在之前對待潁川黃巾軍俘虜的問題上。當時曹操主張善待這些俘虜,甚至可以從中招募青壯編為鄉勇轉過頭去繼續和黃巾軍作戰。而且善待俘虜的名聲也可以瓦解剩余黃巾軍的斗志,使得接下的戰斗變得輕松很多。

但是朱斷然拒絕了曹操的建議,將十萬黃巾軍俘虜全部坑殺。朱的這個決定使得剩下的黃巾軍無路可退,只能全力抵抗,使得漢軍的進攻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最終被阻擋在了汝南郡的北部。

一個小小的汝陽縣城,城中只有五千多名黃巾軍,但是由于知道城破之後必然被殺,所以這些黃巾軍爆發出了驚人的戰斗力,朱率領著三萬漢軍連續八次攻城都沒能攻下來。

在汝南郡最西北端的西平縣,黃巾軍依靠著當地復雜的山地和漢軍不斷周旋,處處設伏,竟然消滅了三千多人的漢軍,而漢軍連西平縣的縣城都還沒有看到。

定潁縣處在兩個交接處,兩面臨水,再加上特意開挖的護城河,整個城池可謂四面臨水,易守難攻。曹操數次攻城甚至連城牆都沒能爬上,最後親自披掛上陣也沒有取得任何的進展。

對于漢軍目前所處的困境,曹操堅定的認為是朱濫殺俘虜所造成的,如果不是朱殺掉黃巾軍的俘虜的話,剩下的黃巾軍一定不會如此拼力抵抗,那麼漢軍也就不會遇到現在的這種局面。

朱自然是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的,更何況他一直不認為坑殺叛軍的俘虜是什麼錯事。于是曹操和朱的關系越來越差,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曹操主動帶領麾下的士兵離開了朱駐扎的大營,單獨駐扎了起來。

將帥不和,進攻自然更加不可能有什麼進展了。而趁著這個機會,汝南的黃巾軍竟然又開始了向外的擴張。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傲世三國之縱橫最新章節 | 傲世三國之縱橫全文閱讀 | 傲世三國之縱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