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胡沙 第八十五節 巴山獠人 上

作者 ︰ 楚江漢

()倏忽之間,那十余個以人為獵的匈奴斥候便被這數十個渾身涂抹得花里胡哨的山林怪人斬殺殆盡。山林怪人的殺伐手段極為酷烈,無一例外地刺死割首,取人頭顱懸在腰間,作為戰利品,渾然不顧那滴的鮮血洇濕了僅作遮羞的獸裙。

殺盡匈奴斥候後,其有兩個腰間懸掛了多個人頭的怪人復入林中,那頭顱隨著其步伐前後晃動。此二人大步走至張駿二人身前,大手一探,便將二人從草叢內提出。

這怪人身上的腥羶之氣直沖口鼻,聞之y 眩。且其力道奇大,將張駿二人提拎出後,扔于那沙場與密林交界之處的巨型石像之前。張駿倒也罷了,那清吟大腿中箭,箭矢尚未拔出,這一摔之下因箭觸及到了傷處,痛得汗出如漿,但清吟小小年紀,x ng格便很倔強,生忍此痛,咬緊牙關一聲不吭。

此番張駿方才注意到這褚紅沙場與密林交界處那一尊褐石,乃牛首人身的巨像,巨像頭頂雙角盤曲,面有三眼,兀立于界線之上,似山中怪人的守護之神。那三只巨眼眼球呈螺旋紋狀凸出臉面,極為威嚴,似乎正j ng示著貿然闖入者。在巨像之下,整整齊齊地疊放著數十個頭顱,最下緣一層已風化得只剩下了白骨,而最上一層卻毛發新鮮,顯然是剛剛被擺放不久。累累頭顱疊成京觀,使人不寒而栗。

張駿眼見此景,心中咯 一聲。他大致想通了這尊牛首人身巨像矗立于此的涵義︰界內莫入,凡越界者一律格殺,以頭獻祭!

那匈奴人因手執凶器,策馬聞入,成為最具威脅者的外來入侵者,因此成為山中怪人首先要消滅的對象。張駿二人雖為情勢所迫,但一旦闖入,也同樣犯了其禁忌,也是格殺的對象。

一個粗巨壯漢手持彎刀,大步向前,欺近張駿身前,一把抓起張駿的頭發,先用刀在他頸端比試幾番,似乎尋找下刀之處。張駿饒是膽壯,也被這一群神秘的山中怪人的行事方式嚇得不輕,他喉間一陣發干,沙啞著嗓子道︰「且慢!」

那巨漢一手提抓著張駿的頭發,使其下巴高高昂起,露出整個頸項,手中彎刀反sh 著陽光,晃得眩目。

張駿自不甘如此不明不白被人授首,使力掙扎,大聲吼道︰「且慢!住手!」

那邊清吟也被一壯漢提抓著頭發,因腿上受傷,動彈復痛,已為魚肉,月兌身不得,他身為道門子弟,臨刑前口中自然宣了一個道號︰「福生無上天尊!」

那壯漢下作的刀勢一滯,扭頭看向清吟,不僅是他,所有的山中怪人也直直地看著清吟,似乎正看著一個怪異之物。清吟見眾人皆望向他,以為天尊顯聖,連連宣號︰「福生無上天尊!福生無上天尊……」

那提抓張駿頭發正y 行刑的巨漢突然跪倒在清吟身前,口中道︰「福生無上苦厄,師尊……解救……」眾壯漢皆齊齊跪倒在地。

變起突然,清吟、張駿皆如墜雲霧,特別是清吟,諤然中又帶著一絲欣喜,原來天尊果然顯聖了,降服了這群化外之人,頓時忘記了腿上傷痛,將那句「福生無上天尊」誦得山響。

張駿自鬼門關上走了一遭,良久才回過神來。見眾山中怪人如此虔誠地拜服于清吟,腦門一亮︰莫非這郡怪人也是奉道宗天尊為主神之部落?!

張駿挪步至清吟身邊,問道︰「你們是何方部落,竟在此地安身?」

那群山中怪人見張駿發話,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似乎不懂漢話。但剛才那行刑巨漢口中所道「福生無上苦厄」卻是字正腔圓,這就令張駿心中疑惑不解了。

張駿手指剛才提抓其發的壯漢,道︰「你可听得懂我們的話?」

那壯漢點點頭,復又搖搖頭,令張駿也分不清他到底是能听得懂還是不能听懂。此處距河水谷地僅十來里,緊鄰河西漢人駐地,居然有听不懂漢話的部落存在,也太過匪夷所思了。

張駿道︰「你們部落之中,可有人能听懂漢話的?」

那巨漢眨了眨眼,搖搖頭,突用手指指頭頂,又指指林內,接著又點了點頭。

見張駿良久也沒有弄懂他所比劃出來的意思,那巨漢嗚哇嗚哇地說了一通,數十個山中怪人立即動作起來,十來個怪人牽過匈奴斥候遺下的馬匹,數個怪人將二人舉過頭頂,如風般往密林內奔入。

林木深深深,山勢越來越陡,也不知奔了多久,張駿听到了前方一陣潺潺水聲,林間突然一亮,一處如垛如城型的巨型山峰出現在眼前,整個山崖皆是褐紅s 的砂岩,幾乎寸草不生,但卻有一道瀑布自峰頂飛瀉之下,流入峰腳的深潭中。

深潭邊搭建著寥寥數間石屋,余外就在那褐紅砂崖斷面上,人工挖掘出了橫橫直直上百個山洞,遠遠望去似燕子窩一般,每洞之間似有暗路相通,不時可見有孩童自此處洞口一沒,眨眼間便在彼處洞口出現,數個孩童在洞內穿梭,似乎正地玩著某種游戲。

想來那山洞才是人居之所,突听一聲呼喊,大多山洞口上,片刻間黑壓壓地站了一群以獸皮裹身的婦人小孩,見這些同族勇士歸來,皆大聲歡呼。

牽馬的山林怪人直接將馬送至瀑布潭邊的石房之中,那托舉著張駿與清吟二人的壯漢,則沿著瀑布邊緣以粗木搭成的天梯,蜿蜒奔向峰頂。

待到山頂,眼界一闊,這山頂乃一處內凹的台地,方言數畝,正中乃一處水潭,幾股噴泉自水底噴涌而出,直出水面數尺之高,泉水漫過潭堤,匯成瀑布奔瀉而下。

此山峰居高臨下,一覽眾山小,卻有如此水脈,大自然造化果然神奇。

更奇的是潭zh ngy ng小島之上,築了一間泥屋,以泥土草筋為牆,以芭茅草為頂,穹頂方身,造型粗樸,卻象征著天圓地方。

那托舉大漢將張駿二人送至潭邊,伏地下跪,口中大呼有聲,其語類乎在呼喊著「度度師君」。

那泥屋草門應聲而開,從屋內走出一個臉上同樣涂抹著褐紅白粉,頭頂著牛頭面具的人來,遠觀不知其年紀大小,但見其上身以獸皮纏裹,胸部高高鼓起,兩腿修長健美,身似正值青壯的女子。

張駿暗道︰「莫非此女人便是什麼度度師君?」

卻見那女子啟動屋間的一處 轆,兩道粗繩從水中升起,帶出了一架繩橋,從潭邊直通泥屋。那幾個大漢向張駿二人作手示意,意要二人走過浮橋,入屋內去見某人。

此屋無窗,室內昏暗,良久張駿才適應室中光線,見到屋中之人,豁然一驚。

只見泥屋之內一副用粗木做成的擔架之上,半躺著一個身穿道袍,頭發花白,面容枯稿的老者,此老者重度殘疾,雙腿自大腿根處其沒,其中右手僅剩下了大拇指和小指,只有左手還算完好。

那老者見攙扶而進的張駿二人,渾濁的眼中閃過一點光亮,張開無牙的嘴巴,聲音極為蒼老地道︰「本道寂關多年,終見有同門中人了!」

清吟見這老者衣扮乃道門中人,忙行了個道稽。張駿雖未入門,但得凝真子所授種道心法,也算是道門善信,也忙作了一揖,道︰「見過道長!」

那老道概因寂關時長,久不開言,一口漢話也不地道,加之其口中無齒,說話漏風,如不仔細傾听,還真听不真切。

那老道目視二人,道︰「後生可是東南雁蕩山鄭道兄座下子弟?緣何出落于此?」

那凝真子道仙本名鄭隱,師從于天師葛玄,清吟自不敢妄稱師尊本名,因此張駿也未能得知。听老道所言,方知凝真子本姓鄭。

那清吟听這老道對師尊以道兄相稱,想來昔年定與師尊相熟,忙恭恭敬敬地道︰「小道清吟,正是師尊座下弟子,請教師伯道名。」

那老道道︰「本道寂關多年,已忘記了道名本姓,巴山獠人皆稱本道為度度師君。」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靜胡沙最新章節 | 靜胡沙全文閱讀 | 靜胡沙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