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行樂詞》,用在此處,真是再沒有這樣恰當。歌頌了太平盛世的繁華風流,吟詠了錦繡皇宮的歌舞升平。
瀾川的曲子,意境遠非尚才人所唱的這般,其中那樣若有所思的感覺,更是與宮中行樂詞的意象相去甚遠。只是尚才人唱的十分巧妙,而她用的歌詞放在這里也是十分恰當。所以人人只覺音樂之美。
一個小節悠悠唱完,人人都是屏息傾听。宴會上靜的一絲聲息也沒有,就連風動樹葉,也能听得清楚。
舒娥心中,更是忍不住地贊嘆,瀾川的琴技,若不是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又怎能將斷弦一事,這樣輕易地遮掩過去?雖然只有四弦彈奏,樂曲中也幾乎沒有什麼滯澀。至少,配上尚才人那婉轉悠揚的歌聲,舒娥已經听不到瀾川琴曲中的滯澀。
然而,就是在這眾人斂聲屏氣的一刻,瀾川指尖洋洋灑灑的音符,又伴著「錚」地一聲裂音,漏了一個。
方才斷弦的一瞬間,瀾川因為琴技純熟之故,用四弦彈奏五弦之音,尚能不被人所察覺。可是這一次,卻是要用三根弦去演奏五根弦的曲調了。
舒娥從不懷疑瀾川的琴技,知道他定能用三根琴弦去演奏五弦琴的調子,可是,舒娥也知道,不管瀾川的琴技再高超,琴弦剛斷的那一刻,四根琴弦又失其一的那一刻,那一聲裂音,終究是不能被隱瞞的。
最先發出驚呼的,便是楊婕妤。
楊婕妤的驚呼聲清晰地有些出乎舒娥的意料,好像,她並不擔心眾人听到了這一聲裂音會怎樣,而是,擔心眾人听不到這一聲裂音。
這一聲驚呼,果然也變成了最好的提醒,方才察覺琴聲有微妙差異的眾人,也都因為這一聲呼聲,而更加確信了自己听見的差異。
笑出花間語,嬌來竹下歌。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
不管瀾川的琴音是否又過變化,不管下面的眾人已經有了小聲的私語,尚才人的歌聲還是依照瀾川的琴曲節拍,一絲不苟地唱了出來。
尚才人的歌聲仿佛是一個手藝極好的匠人,一拍一按,都與手中的的土坯絲絲合拍,而隨手抹過,亦能輕易修補了土坯上的歪曲。歌聲與琴聲相和,宛然便是一件精雕細琢的瓷器。
舒娥一面在歌聲中放心,一面也在歌聲中憂心。
歌聲和樂曲愈是婉轉平順,就愈不能再有一點點瑕疵。
可是,舒娥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而且,來得那樣快。
尚才人最後一句歌聲尾音剛吐,瀾川指尖又是「錚」的一聲異響。
那樣分明。
舒娥不由得倒抽了一口涼氣,不敢看太後的臉色,不敢看一種貴賓的臉色,更不敢看楊婕妤的臉色。
舒娥害怕楊婕妤臉上此刻正帶著事不關己的淡漠,卻更害怕楊婕妤的臉上是那一絲若有若無的笑。
瀾川手中只剩下了兩根琴弦。
原本平和回環的曲調,亦變得有些高亢起來。
水綠南薰殿,花紅北闕樓。鶯歌聞太液,鳳吹繞瀛洲。
尚才人的應變亦是十分的迅捷,竟然順著瀾川的歌聲變了曲調,努力往下唱去。
**鳴珠佩,天人弄彩球。今夕明月好,團圞展歌喉。
若不是听到瀾川的琴弦又斷了一根,若不是看到眾人臉上都現出了錯愕的神情,舒娥便要稱贊尚才人將這詞句改得好了。
今朝風日好,宜入未央游。尚才人隨口唱出,變成了今夕明月好,團圞展歌喉,既是應景之作,也顯得不是照搬詩句,落了窠臼。
五弦琴的五根弦,對應金、木、水、火、土五行。五根琴弦中暗含著五行生克的道理,琴聲依序高低。
每少一根琴弦,都需巧妙利用另外的琴弦來奏出更多的變化,彈奏起來都會更加困難。如今在,只剩下了一根琴弦,要在這一根琴弦上演奏出曲子本身的曲調,彈出五弦琴的種種曲調,其難度可想而知。
尚才人的歌詞早已經唱完,此刻卻還伴著琴聲吟詠。
只听得尚才人口中吐出幾聲輕細的尾音,瀾川的琴聲也漸走漸低。舒娥也緩緩舒了一口氣,靜待安然曲終。
然而,最後一聲斷弦裂音,還是在余音繞梁不絕的時候,劃破了綿綿不盡的尾音,錚然斷絕。
瀾川白皙修長的手指停留在琴面上,還保留著將要撫琴的姿勢。
台上台下,忽然同時陷入了一陣死寂。
微風拂過,舒娥身上忽然一陣機伶伶的冷。
中秋團圓的大宴上,樂師彈琴而弦斷。
這不僅僅是在兩位大長公主和王妃的面前失了皇家的尊嚴那麼簡單。
這,可是極大的凶兆啊。
「大樂署和教坊的樂器如今是誰在管著?」皇後忽然說道。
舒娥領會了皇後的意思,只從樂器上查看著手,不過是想讓眾人忽略了凶兆這樣的事情,大事化小罷了。
圍坐在宴席四周伴樂的樂工們都悚然動容,齊齊垂首站了起來,總管宮廷樂坊雜事的楚公公站了戰戰兢兢地出來。
楚公公還未開口,楊婕妤卻忽然離席,對著上面跪下說道︰「此事實在是因為嬪妾照管不力。嬪妾既然負責大宴上的歌舞,就應該對這些器物上心查察的……」
听到此處,舒娥不由得緩緩站起了身來。
負責歌舞而照管不力。
這一句話委實厲害。
楊婕妤並未曾說舒娥的不是,可是舒娥卻明白,在瀾川開始演奏之前,楊婕妤忽然說的那些話,是何用意。
編排這首曲子,舒美人也是費了不少心的。舒美人回府之前,這琴曲一直是由她照管呢。說起來這首曲子到底如何,也只有舒美人一個人听過呢。
楊婕妤的話猶在耳畔,舒娥只覺得脊背發冷,好厲害的一招,可以一舉制死瀾川,更連帶上了自己。舒娥只是悔不該,自己自作聰明,卻又饒上了一個尚才人。
就在舒娥剛起身,準備謝罪的時候,忽然衣袖一緊,側首看時,卻是身後的什麼人遞給了自己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