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還楚留香 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

作者 ︰ 諸葛靈霞

另外,明字代表著光明,分開是日、月二字,是十分吉祥的詞匯,代表了大明王朝的神聖。值得注意的是,在朱元璋登基之後不久,為防止秘密教會危害自己的統治,他下旨禁止一切邪教,包括白蓮教、彌勒教、明教等。

《太祖實錄》所載北伐滅元戰略確立國號後,朱元璋加速了統一的進程。洪武元年五月,他視察開封,部署北伐的進一步軍事行動。七月,元順帝北遁。徐達勢如破竹,八月佔領元朝國都大都(今北京),元朝的統治結束,歷史進入了朱元璋的大明時代。隨即徐達平定山西,次年收復陝西。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命湯和、傅友德南北夾擊四川的夏政權明玉珍,于七月平定四川。朱元璋幾次招降雲南未得,于洪武十四年(1381)派傅友德、藍玉、沐英征討,親自制定進軍路線。平定雲南後,朱元璋留沐英世守雲南,直到明朝滅亡。洪武二十年(1387),他派傅友德、藍玉擊敗納哈出,逐步統一了東北。至此,朱元璋基本上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

成功秘訣。從朱元璋參加農民起義軍,到他在金陵稱帝,用了17年的時間。在當時所處的年代,群雄競起,逐鹿中原,先後出現了天完、龍鳳、大周、大漢、夏、吳等諸多政權,然而卻是後起的朱元璋完成了一統帝業。是什麼因素讓朱元璋笑到了最後,實現了天壤之別的巨大飛躍?

首先,這要歸功于朱元璋卓越的個人能力和堅毅果決的性格魅力。幼年艱辛的生活造就了他堅強剛毅的性格,雲游僧的經歷開拓了他的眼界,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了解。他投奔郭子興沒有太祖像

多久,因為英勇機敏,就被提升為九夫長,並被郭子興賞識,將養女馬氏嫁給他,由此在義軍中的地位不斷提升。當彭大、趙君用失利逃到濠州,鳩佔鵲巢,矛盾加劇,郭子興被趙君用囚禁時,郭子興的部將,甚至他的兒子都躲匿起來,沒有人敢站出來救郭子興。正是朱元璋從前線趕回來,利用彭大和趙君用之間的矛盾,夜訪彭大,陳說利害關系,勸說彭大出兵,才將郭子興解救出來,當時他參軍剛剛六個月。這種臨危不亂、果敢機智的素質,是他超出常人的地方,也是他終成大業的重要原因。後來,不斷壯大的朱元璋引起了郭子興的猜忌,逐漸被排擠,有時連一日三餐都無法保證。不過,這對于在貧困中成長起來的朱元璋不算什麼,他在忍耐中等待機會。不久,在強大敵人的壓迫下,郭子興不得不請朱元璋幫助他謀劃統籌。在郭子興病逝後,朱元璋掌握了這支隊伍。短短3年間,朱元璋就從普通一兵搖身一變成為擁兵10萬的大元帥。

朱元璋沒有讀過多少書,但他虛心好學,喜歡結納儒士。他先後網羅了馮勝、陶安、劉基、朱升等一大批儒雅之士,給予他們很高的待遇。他還經常與這些人一起討論,談古論今,分析時勢,請他們幫助出謀劃策。通過與儒士的交往討論,朱元璋的個人素質得到了提升,眼界更加開闊,對他最終奪得江山有很大的幫助。朱元璋勤奮好學,在打仗的間隙也不忘記讀書學習。這個習慣在立國後也沒有改變,特意命人在奉天門建文淵閣,收藏經史子集,設置若干名大學士,自己經常抽空去那里,"命諸儒進經史,躬自批閱,終日忘倦"。他特別喜南京李文忠墓歡讀史書,尤其留意歷代興亡的經驗教訓,時常引以為戒。經過多年的自學,朱元璋的文化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太祖高皇帝在軍中喜閱經史,操筆成文,雄渾如玄化自然"。朱元璋對此也頗為自詡,"我起草野,未嘗師授,然讀書成文,渙然理順,豈非天生耶?"天生恐怕未必,不過與他的後天努力是分不開的。在讀《尚書》時,他發現各家注釋不同,特意命宿儒訂正,著有《御注洪範》,這可以算作是他的學術成果。

其次,朱元璋善于網羅人才,在他身邊聚集了大批文臣武將,為他奪得江山立有赫赫功勛。他手下的李善長、徐達、湯和、耿君用、耿炳文、郭興、郭英、周德興等人都是他的同鄉,對他忠心耿耿,出生入死。朱元璋注重"文武相資",認為開創帝業好似構築大廈,武臣似"斧斤",剪伐砍削;文臣如"黝(you )",藻繪粉飾,二者偏廢則難以有成。因此,他很重視招攬儒士,听取他們的建議。正是在陶安、馮勝的建議下,朱元璋攻取金陵,東征西討,成就帝王之業。攻取徽州後,他親自上門拜訪朱升,得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並堅決加以執行,因此能夠在群雄先後稱帝時韜光養晦,保全實力,逐步發展壯大。

還有,朱元璋的夫人馬氏,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大腳馬皇後,是他完成帝業的堅強後盾和賢內助。馬皇後是安徽宿縣人,她的父親和郭子興友善,臨死前將她托付給郭子興,收為義女,郭子興將她許配給了朱元璋。後來郭子興听信讒言,猜忌朱元璋,將他關押起來,恰巧當年收成不好,朱元璋時常挨餓。為此馬氏曾偷偷將滾熱的燒餅藏在衣服內給他送去,結果燙傷了皮肉,可謂是患難夫妻見真情。她在二人中間調和,終使嫌隙得釋。連年激戰之時,馬氏帶領將士的妻子制軍鞋戰袍,鼓舞士氣。當陳友諒率軍猛撲而來的時候,她又將後宮的財物捐獻出來,獎賞前方作戰的將士。朱元璋後來殺戮漸重,無人敢勸,馬皇後時而勸諫,因此很多人得以保全。有人傳言參軍郭景祥的兒子想要殺父,朱元璋要殺掉他。馬皇後勸說道︰"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實,殺之恐絕其後。"這樣朱元璋才沒有下旨,後來經過調查,果然是冤枉。洪武十五年(1382)八月,馬皇後病重,自知難以治愈,對朱元璋說︰"死生,命也,禱祀何益!且醫何能活人?使服藥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諸醫乎?"擔心朱元璋遷怒于醫生,竟然執意不許太醫治療。當月,馬皇後就去世了,年僅51歲。朱元璋對于馬皇後的去世,非常悲痛,久久不能釋懷,從此再也沒有立後。朱元璋的晚年生活十分孤寂,脾氣很大,盛怒之下再也無人敢勸。假設馬皇後能多陪伴他一段時間,朱元璋也許就不會殺戮過重。

大權獨攬︰歷史上少有的強勢皇帝

朱元璋起自布衣,也許正是因為如此,使他比較了解社會的真實情況。朱元璋認為元朝滅亡正是由于權威下移,君主為臣下所蒙蔽,不了解民情,政策也得不到堅決貫徹。朱元璋常常思考如何建立一種政治體制,確保不會出現主荒臣專的局面。

改革政治體制。在明代以前,歷朝大體上沿用秦始皇所創立的君主之下設宰相輔政的政治體制框架,只是相權的形式和職權的大小略有不同。明朝初年,也基本沿用漢唐舊制,直接承太祖像襲元朝舊制,在中央設三大府︰中書省,下統六部,職掌行政事務;大都督府,統管軍事;御史台,職掌監察事務。地方設行中書省,置平章政事,總管地方事務。但朱元璋對此很不滿意,他親自設計、制定了幾項重要的政治制度,對以往政治制度進行了大膽的變革和創新。

他首先從地方機構改革著手。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下令撤銷行中書省,設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分掌行政、司法、軍事權力,三者地位平等,互不統攝洪武刻本《皇明祖訓》,向中央負責。全國分為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廣西、四川、山東、廣東、河南、陝西、湖廣、山西十二個布政使司,洪武十五年(1382)增設雲南布政使司。

而朱元璋更為關心的是中央機構的改革。洪武十三年(1380),他借口胡惟庸謀反,趁機宣布撤銷中書省,不設丞相,提高六部職權,分掌天下事務,直接向皇帝匯報。"罷宰相不設,析中書省之政歸六部,以尚書任天下事,侍郎貳之"。朱元璋惟恐後世子孫不理解自己的苦心,特意在《祖訓》中明文規定不許變亂舊章︰"以後子孫做皇帝時,並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將犯人凌遲,全家處死。"同時將掌管全**事的大都督府一分為五,改為前、後、左、右、中五軍都督府,分領所屬都司衛所部隊,但無權調兵,就如同咱們現在所說的「有名無實」一般。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夢還楚留香最新章節 | 夢還楚留香全文閱讀 | 夢還楚留香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