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還楚留香 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四)

作者 ︰ 諸葛靈霞

但是,世宗渾然不以為意。群臣在勸諫齋醮活動的同時,還不斷地提及要皇帝"宮寢限制、進御有時"、"親幸有節",要節制。一個剛剛即位才一年多的17歲皇帝,竟然就開始迷上道教與,可想其精神是多麼的空虛。所以,世宗可能是明代皇帝中墮落得最快的一個。在世宗在位的45年中,他對于道教的痴迷從來就沒有改變過。嘉靖朝的不少政治事件,也與道教有關。比如說嘉靖朝嚴嵩的垮台,就是道士藍道行借扶乩(ji)之名指嚴嵩為奸臣而起。概括地說,世宗的信道活動中,前後有兩個人對他影響很大。一個是邵元節,一個是陶仲文。世宗所寵幸的道士中,唯二人恩寵日隆,始終不替。

邵元節︰江西貴溪人,龍虎山上清宮的道士。還在正德年間(1506∼1521)的時候,寧王朱宸濠就曾經禮聘他去寧王府,但遭到拒絕。因此,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的叛亂被平定後,邵元節非但沒有受牽連,反而被道人們認為"有識"而受到尊崇。嘉靖三年(1524),迷戀道教的世宗召邵元節入京,讓他居住在顯靈宮中,專門掌管禱祀之事。顯靈宮在宮城之西,修建于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嘉靖初年,皇帝還專門修建顯靈宮的昊極通明殿,用以祭祀道教神仙浮德王、寶月光後。邵元節的法術,很快就在不久的一次求雨中應驗了。這讓皇帝很高興,同時也增加了對邵元節的信任。他封邵元節為真人,讓他主管朝天、顯靈、靈濟三個道觀,總領天下道教。從嘉靖三年(1524)到嘉靖十八年(1539)病逝,邵元節無疑是世宗最寵幸的道士。皇帝還曾派人在邵元節的家鄉貴溪建造道院,名仙源宮。

陶仲文︰在邵元節之後,他的朋友陶仲文取代了邵元節的位置,專寵20年。陶仲文,初名典真,湖廣黃岡人,曾做過黃梅縣的縣吏、遼東庫大使。後來,他來京城,就住在邵元節的邸舍中。宮中有一些事情因邵元節年老不能去的,就讓陶仲文代替去辦。從嘉靖十八年(1539)到嘉靖三十九年(1560)去世,陶仲文成了世宗身邊最受寵的道士。嘉靖二十年(1541),陶仲文進少師,兼少傅、少保。在明代歷史中,兼領"三孤"的只有陶仲文一人。由此可以想像世宗對他的寵愛。據說,陶仲文其人雖然極受世宗的寵愛,但行事卻小心慎密,不敢恣肆。這也許是他長年能受寵于世宗的主要原因。世宗迷信道教,雖然也有因為道教的法術在解決一些求雨、祈嗣等問題上有所應驗的原因,但是,歸根結底是想要尋找長生之道。有學者指出世宗信道,前期主要是為了長生,後期主要是房中術。在道士的理論中,房中術正是養生術之一種。從道士那里,世宗學來的長生之道有二︰一是齋醮,二是采陰補陽。齋醮剛才說過,就是建道壇,齋沐之後,向神仙祈福。齋醮時必須向上帝呈奉祝詞,即青詞。青詞是道士齋醮時上奏天神的奏章,通常是用硃筆寫在青藤紙上,又稱為綠章。世宗晚年迷信道教,專意于齋醮之事。當時的大臣中,嚴嵩、袁煒、李春芳都善撰青詞,以討好皇帝。袁煒、李春芳後來還被人稱為"青詞宰相"。一些挨不上資格為皇帝寫青詞的人如高拱就請求皇帝允許為他的齋醮事效勞。第二項長生之道采陰補陽,實際上變成了世宗既想長生,又不想節欲的借口。根據邵元節、陶仲文等道士的理論,世宗養生除了主靜、主誠、主敬之外,不需要特別地節制自己的**,而只需要掌握一定的房中秘術並與童貞的處女交配,就可以達到采陰補陽、延年長壽的效果。為此,在嘉靖一朝,為皇帝煉制**成為道士們的一項主要任務。**有多種,其中以"紅鉛"(或叫"先天丹鉛")制成的小藥丸最為有名。

世宗所要服用的"紅鉛丸"中的主要成分,就是十三四歲少女初次月經的經血。因此,嘉靖一朝,多次在民間選宮女,每次數百人。這些宮女,一方面是為煉制紅鉛丸提供原料,另一方面則是充當世宗泄欲的工具。在"紅鉛丸"中,還有中草藥、礦物質及秋石等成分。秋石,據說也是用童男、童女尿煉制而成。據英國著名的中國科技史家李約瑟說,明代道士所煉的秋石,實際上即從大量的人尿中提取的性激素制劑。也就是說,秋石方的加入,即是使紅鉛丸具有**的功能。依靠著這些藥物,世宗再瘋狂地對少女們進行所謂的"采補"。中國古代的房中術,"采補"之術即是把少女當作煉內丹的"爐鼎"。這種交配態度,其實對于女方是一種變相的摧殘。此外,世宗命令宮中的宮女們每天日出時分就去御花園中采集"甘露",供他飲用。許多宮女因此累倒,病倒。暴戾、的世宗,漸漸引起了宮女們的怨恨。嘉靖二十一年(1542),宮中發生了一次宮女謀弒皇帝的宮變,史稱"壬寅宮變"。宮變的主角楊金英、邢翠蓮等糾集十余名宮女,在十月二十日晚上用黃綾布幾乎將世宗活活勒死。這件事情的最終後果,是十余名宮女連帶受皇後嫉妒的端妃曹氏被凌遲處死。而且,世宗從此對于冷森的宮城心懷怯意,干脆就搬出了宮城,住到了西苑的萬壽宮,專心地修起道來。

但是,無論是道士們的齋醮,還是甘露、丹藥、房中術,都沒能強健世宗那本就孱弱的身體。過度縱欲與濫服藥物,只能加速他的生命的逝去。嘉靖四十四年始,世宗就開始重病,次年十月,壽終正寢。此時,距邵元節死27年,距陶仲文死6年。道人既救不了自己的性命,又怎麼可能延續別人的生命呢?也許,世宗至死也沒有明白這樣的一個道理。他也許還夢想著自己即將真的成為"真君"或是"仙翁"呢!

嘉靖一朝,有寵臣,無權臣。世宗雖然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後就一直偏居西苑,但卻是乾綱獨斷,掌控著朝廷大權。這雖然是明代皇權前所未有地得到加強的結果,也是世宗自身的性格所決定的。世宗在大禮議事件中的勝利,讓他產生出極強的自負心理。有些學者說世宗是一個"自大狂"。這句話絲毫不錯。明末的黃景■說世宗"集眾美自居",即把自己看做是非常完美的人。實際上,世宗一直把自己當作是一個聖人。在有著這樣一種心態的帝王手下做大臣,自然是不能有一絲一毫的自夸。明代中葉有一位大臣叫做王守仁的,是一個大哲王守仁手札學家、軍事家(正德年間他平定了寧王叛亂),世稱陽明先生。嘉靖初年他在平定思、田二州的叛亂之後,給朝廷上了一道報捷的奏疏。疏中說了自己"永除百年來兩廣心月復之患"、"事半功倍"之類的話,結果招來了世宗一頓"近于夸詐,有失信義,恩威倒置,恐傷大體"的責罵。這件事說明,在世宗眼里,沒有能臣,只有听話辦事的奴才!嘉靖年間,皇帝比較信任的代表性的寵臣,前期有張璁(cong)、夏言,後期有嚴嵩、徐階。張璁、夏言皆以議禮而受寵;嚴嵩、徐階的特點,就是都很善于撰寫青詞。

張璁(1475∼1539)︰字秉用,號羅峰,浙江永嘉人,後改名孚敬,字茂恭。後來,皇帝在召對時好幾次叫他"張羅山",所以張璁干脆又號"羅山"。據說,張璁身材高大,相貌秀美。20歲左右,他就中了舉人。然而,他參加過7次會試,都沒有考上進士。于是,他就干脆想以舉人的身份向吏部謀一份差使。但是,一個名叫蕭鳴鳳的御史很會相人,看了張璁的生辰八字後就說︰"你還是別去參加吏部的選試了。再過三年,你就可以成進士了。一旦你成了進士,你就和皇帝好得像一個人,天下人沒有誰能比得上你了!"張璁勉勉強強地回家世宗出警圖(局部)了。3年之後的正德十六年(1521),張璁終于中了進士。張璁以新科進士的身份上疏要求尊奉皇帝的親生父親,使他後來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在議禮的過程中,兩個御史——段續和陳相——竟要求殺張璁、桂萼以正典刑。一時之間,張璁四面受敵,惟一的支持只剩下來自皇帝的慰問。當時,皇帝對張璁說︰"你們不是靠議論我父親的禮儀而受我的寵幸的,你們只是把該說的正確的話講了出來而已。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夢還楚留香最新章節 | 夢還楚留香全文閱讀 | 夢還楚留香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