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還楚留香 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三十八)

作者 ︰ 諸葛靈霞

朱允炆16歲時,他的父親太子朱標患有重病,身上有個大肉瘤,苦不堪言。朱允炆盡心伺候,日夜守在身邊。朱標去世後,朱允炆將三個年幼的弟弟接到一起,對他們的飲食起居照顧得十分周到,並沒有讓他們覺得孤獨。朱元璋病逝前,脾氣異常暴躁,許多人擔心因此遭到禍患,朱允炆親自服侍,常常整夜無法入睡,但他也沒有一句怨言。

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結束,作為皇帝他太過仁慈,有時甚至優柔寡斷,如果讓他作臣子,相信他可以愛民如子,兩袖清風,但做皇帝不一樣,皇帝注定與鮮血分不開,他要排除異己;他要樹立皇威,如果不能做到這些,皇帝也終將被歷史淘汰,建文帝就是這樣一個悲劇人物。

有很多人也認為,建文帝的新政,是符合作為一位守成之君的。例如朱元璋是一個陰沉、猜忌之主,刑法很嚴,到了建文帝的時候,刑法寬松了很多。如果朱棣不造反的話,那大家是不是會說他是一個好皇帝呢?歷史是全面的,不能因為他是一位仁柔之君,就說他注定失去江山。建文帝手下有方孝孺、黃子澄、齊泰等一班忠臣,相信是可以做開明仁德的好皇帝的。

一種說法認為建文帝是**而死的。據永樂年間修撰的《明太祖實錄》中記載,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經過四年的征戰,燕王獲得全勝,建文四年(1402年)6月13日,燕王統領大軍開進南京金川門。當燕王軍隊進入皇宮時,宮中已是一片火海,建文帝也沒了蹤影。與此同時,建文帝所使用的寶璽也毫無蹤影。正史記載建文帝死于宮中的大火中。《太宗實錄》卷九記載︰「上(即明成祖朱棣)望見宮中煙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還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耶!吾來為扶翼不為善,不意不諒而遽至此乎!’……壬申,備禮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輟朝三日。」仁宗朱高熾御制長陵後碑也說,建文帝歿後,成祖備以天子禮儀殮葬。成祖後來在給朝鮮國王的詔書中說︰沒想到建文帝在奸臣的威逼下縱火自殺。但是,太監在火後余燼中多次查找,只找到馬皇後與太子朱文奎的遺骸,建文帝是活是亡無從得知。燕王為讓天下知建文帝已**,曾作有祭文,但其墳墓在什麼地方,無人可知。明末崇禎帝就曾說過︰想給建文帝上墳,卻不知在何處。

另一種說法是在南京攻破之時,建文帝曾想自殺,但在其親信說服下,削發為僧,從地道逃出了皇宮,隱姓埋名,浪跡江湖。明成祖死後,他又回到京城,死後葬于京郊西山。朱棣登位後,感到生死未卜的建文帝對他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因此多次派心月復大臣到處訪問。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的陪同官員中,有不少錦衣衛士,這顯然就是用于暗中察訪建文帝的。明成祖曾向天下寺院頒布《僧道度牒疏》,將所有僧人名冊重新整理,對僧人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調查。從永樂五年(1407年)起,還派人以尋訪仙人張邋遢為名到處查找,涉及大江南北,前後共20余年。民間傳言中,在許多地方都有建文帝的蹤跡與傳說。有的說建文帝先逃到雲貴地區,後來又輾轉到了南洋一帶,直到現在,雲南大理仍有人以惠帝(建文帝)為鼻祖。也有現代學者認為,當年建文帝潛逃後,曾藏于江蘇吳縣黿山普濟寺內,接著隱匿于穹窿山皇駕庵,于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在此病亡,埋于庵後小山坡上。

明代宗朱祁鈺(景泰帝或景帝,1428年-1457年),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年-1457年在位)。

明代宗是明宣宗(宣德帝)次子,母親是賢妃吳氏,明英宗(正統帝)即位後封他為郕王。

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變」被瓦剌所俘後,郕王被擁立為帝,年號景泰,尊英宗為太上皇,英宗子朱見深為太子。

朱祁鈺即位後,用于謙為兵部尚書,粉碎了瓦剌對北京的進攻,迫使瓦剌放回英宗。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英宗返回北京,祁鈺害怕英宗復闢,故將其軟禁于宮中。

景泰三年,代宗廢去朱見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兒子朱見濟為太子,但朱見濟在次年去世。

景泰八年(1457年)一月,代宗病危,十六日曹吉祥、石亨、徐有貞等人陰謀擁立英宗,十七日清晨,起奪門之變,英宗復闢。代宗被降為郕王,軟禁在西苑,一個多月後去世,享年30歲。景帝死因不明,一說景帝是被謀害的[1]。景帝死後,葬于西郊金山(玉泉山北)的景泰陵,以其妃嬪殉之。

死後本無謚號,明憲宗成化時期上謚號恭仁康定景皇帝。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乙丑上廟號代宗,謚號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清朝復稱其謚號為恭仁康定景皇帝。明清史書多稱明代宗為景帝。

明景帝朱祁鈺,土木之變明英宗被瓦刺兵俘去後奉命監國。面臨瓦刺對京城威脅的情況下,于同年9月即皇帝位,遙尊英宗為太上皇,立英宗的長子朱見浚為太子。第二年改年號為「景泰」。

朱祁鈺的一生命運多劫。他的生母,本是漢王府邸的一位侍女,這位漢王就是著名的永樂皇帝的二子朱高煦,在明宣宗宣德年間,宣宗皇帝對叔父漢王朱高煦用兵,御架親征生擒朱高煦父子,並將漢王宮的女眷充入後宮為奴。在返京途中,宣宗皇帝邂逅了漢宮侍女吳氏,並深深被吳氏的美貌與聰靈所打動,于是吳氏得以陪伴宣宗皇帝直到回京。回京後,由于封建禮教的阻撓,身為罪人的吳氏是不能被封為嬪妃的,于是宣宗皇帝將她安排在了一個緊貼宮牆的大宅院中,並時常臨幸,終于,吳氏珠胎暗接,為宣宗生下了次子,取名朱祁鈺,這就是後來的景泰帝。吳氏也因此被封為賢妃,但繼續住在宮外。宣德八年,宣宗病重,派人將朱祁鈺母子召進宮,並托付自己的母後張太後善待朱祁鈺母子,托孤之後,一代明君架鶴西去,由于時逢皇帝的大喪,無人顧及吳氏母子的身世,他們就這樣被大家接受了。張太後也並沒有食言,不久就封朱祁鈺為成王,並為他們母子修建了王府,供他們母子居住。

本來朱祁鈺母子可以平靜地度過一生,但是土木堡的狼煙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先是朱祁鈺奉命在明英宗御架親征期間擔任監國,後來由于英宗被俘,太子朱見浚(即後來的明憲宗)才兩歲,國無長君,成王朱祁鈺就被推上了前台,在皇太後的受意下朱祁鈺繼承了皇位。

早在朱祁鈺擔任監國的時候,就爆發了關于「南遷」的爭論,翰林院侍講徐呈(即後來參與奪門之變的徐有貞)根據天象的變化首先提出了南遷,並得到一些膽小的大臣的支持,但是由于祖宗的宗廟,陵寢都在北京,兵部侍郎于謙當即否決了他的提議,並得到了朱祁鈺的支持,朱祁鈺非常欣賞于謙的能力與魄力,于謙也很欣賞眼前這位年輕人的當機立斷,兩人在自己的內心深處都產生了對對方的傾慕。緊接著發生的午門血案,更加深了兩人的這種感情。英宗皇帝寵信宦官王振,搞的整個朝廷烏煙瘴氣,大臣凡是有不利于王振者,非死即貶,群臣的心中早已醞釀著一股洪流,終于,英宗被俘,王振被殺,群臣的怨氣得以傾吐,眾大臣跪在午門哭諫,要求成王懲治王振的黨羽,這時王振的死黨錦衣衛指揮馬順出來阻擋,當即被憤怒的群臣打死,成王見狀唯恐發生嘩變,準備逃走,這時于謙站了出來,他拉住成王的衣袖,對成王解釋群臣並不是沖著成王來的,只要成王能夠懲治王振的黨羽,群臣願意輔佐成王供圖大業。于是,朱祁鈺下令將宮內的兩個王振的死黨帶出來,交給群臣,這兩人也被群臣當場打死,由此可見王振積怨之深。

朱祁鈺在位期間,許多被王振排擠的忠志之士得以重歸廟堂,吏制為之一新,他升兵部侍郎于謙為兵部尚書組織京城保衛戰。通州的糧食被搶運進京,京城以及京城周圍的防御工事都被加固,于謙還親自遍練了新軍,並放出了石亨參加戰斗。同時景泰帝下明詔,各邊守將不得私自與也先接觸,這樣,也先妄圖利用英宗騙取明朝財物,城池的計劃失敗,于是氣急敗壞的也先率軍鋪天蓋地向京城涌來。由于于謙戰前準備非常充分,北京軍民的空前團結,領兵將帥作戰勇猛,終于在北京城外給瓦剌軍以沉重打擊,也先不得已退回草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夢還楚留香最新章節 | 夢還楚留香全文閱讀 | 夢還楚留香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