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還楚留香 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二)

作者 ︰ 諸葛靈霞

當時,農民軍還強迫那些投降的臣交錢,魏藻德也不例外,而且屬閣臣,交錢不少于十萬金,在酷刑之下,魏藻德拿出了一萬金,而當初倡議朝臣捐錢的時候他僅僅捐出100金。浪客中文網

劉宗敏嫌魏藻德出的錢太少,仍然把它夾著不放,整整五天,魏藻德腦裂而死,農民軍又把他的兒子抓了起來繼續索要錢財,其子說,家里啥也沒有了,如果父親活著,通過門生故吏也許還能籌到一點錢,現在死了,到哪弄錢去呀?

沒錢,拿命來!其子也被農民軍殺掉。

魏藻德是明朝倒數第二個狀元,崇禎十六年,廷進行了最後一次科舉,選出的狀元叫楊廷鑒,國變,先降李自成,後降清,任松江府學教授,可惜,也許是官職太小,在《清史列傳》里這個人連個「貳臣」也沒混上,當屬庸碌無為之輩吧!

明朝時期的浙江省平陽縣,因為管轄範圍過大,縣官管不過來,就在全縣設了幾個巡檢司,幫助縣官處理各地民事和治安。蒼南縣(原屬平陽縣,1981年分出)靈溪壩頭山附近就設有一個巡檢司。關于這個巡檢司,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有一次,巡檢司帶領一班人馬到瀆浦等地巡查,隊伍浩浩蕩蕩,鑼鼓齊鳴,好不威武。瀆浦賑饑狀元章士昌家奴看見,慌忙稟報狀元夫人,說外面不知什麼大官到此,十分威風。

狀元夫人曉得此事,心生妒嫉,當晚就對狀元耳邊講︰「你當什麼狀元?還不如別人一個巡檢司!」

狀元連想都沒想一下,打著鼻哼講︰「巡檢司算什麼官!我的一只靴,就可以叫他三步一跪,不信你試試看。」

過了一陣子,听說巡檢司又來瀆浦巡查,狀元夫人就把狀元轎扛到巡檢司路過的地方,里面放著一只狀元靴。巡檢司路過此地,遠遠看見路中心放著一頂狀元轎。巡檢司趕緊落馬,三步一跪,一直跪到狀元轎,大聲驚呼︰「狀元在上,受小人一拜!」一連叫了三聲,里面無人答應。

巡檢司上前,掀開轎簾,發現里面僅僅放著一只靴子,其他什麼都沒有。巡檢司又氣又惱,心想︰你這狀元也欺人太甚了。

巡檢司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治一治這個欺人狀元。

過了半年光景,巡檢司偷偷命人收集了很多刀槍劍戟之類的兵器,派人運送到狀元府附近山邊,把這些兵器偷偷埋到小河里,狀元府大小家丁無人知曉這事。干完此事後,巡檢司找人連夜快馬密報朝廷,稱溫州平陽賑饑狀元謀反,已經制造了大量兵器,藏在狀元府附近小河里。

皇帝听說有人謀反,派人火速到現場查證。果然,狀元府附近小河里查獲大量兵器。皇帝大怒,下了一道聖旨,要將平陽賑饑狀元就地正法。

溫州太府曉得此事,覺得事有蹊蹺。他想,賑饑狀元因賑饑濟貧出名,被朝廷封為狀元,怎麼會謀反呢?太府到京都稟報皇帝,要求再次進行查實。皇帝覺得溫州太府想法有道理,就下了一道緩斬聖旨,派了另一隊人馬快速趕到平陽,當第二隊人馬趕到離斬首現場僅剩下五里路的時候,听到鑒斬場炮響,狀元已經人頭落地。

事情查清以後,皇帝覺得冤枉了狀元,就下詔厚葬賑饑狀元,賜金頭一個。為防止有人劫棺,皇帝還賜給狀元棺木36柩,外人根本不曉得金頭在哪一柩棺木里面。

後世的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屈死的狀元,就在官兵听到炮響的離狀元斬首之處五里的地方立了一個牌子,叫做五里牌。

在豐滿區朱雀山經濟開發區阿什村的懸崖上,有兩處摩崖石刻。據考證,此處摩崖石刻是迄今為止吉林省內發現的唯一明代石刻,它是研究明代經略東北的重要歷史遺跡,1961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阿什哈達為滿語,意為「一山忽然分為二」為斷崖峭壁之意。明朝建國之初,為加強對東北地區的統治,首先于洪武八年(1375年)成立了遼東都指揮使司,並廣設衛所,明永樂九年(1411)為有效管理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流域的女真等族,明成祖派太監亦失哈率千人乘大船到黑龍江下游東岸特林正式建立了管轄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機構奴爾干都指揮使司。由于當地氣候寒冷,不產糧食,居民主要以捕魚打獵為生。而明朝駐軍所需糧食,全靠遼東和中原地區供給,所以,明朝皇帝多次派遼東都指揮使劉清來松花江設立船廠領軍造船。500多年前的吉林市是東北水陸交通的重要樞紐,明永樂七年(1409)四月,明朝政府在吉林設置造船基地,把吉林當作加強遼東都司與奴爾干都司之間聯系的紐帶,專司建造運載官兵,糧草賞賜品和貢品的船只,同時也把這里作為官兵、糧草的轉運站。在當時,這一舉措直接推動了黑龍江、松花江流域的經濟開發。

遺址現存的兩處摩崖石刻詳細記載了明代驃騎將軍、遼東都指揮使劉清三次率領數千官兵、工匠來吉林造船的具體時間。

第一處石刻刻于明永樂十九年(1421),雖歷經風雨,石刻上字跡清晰可辨,上有三行陰刻楷書,碑文是︰驃騎將軍遼東都司指揮使劉。第二處石刻刻于明宣德九年(1432),在崖壁上有一條上圓下方的碑形線,中間高122厘米,寬62厘米,刻線內有七行文字,陰刻楷書,字體大小不等。由于久經風雨剝蝕,花崗岩面風化較重,字跡多模糊不清,經認真仔細辨認,碑文為︰

欽委造船總兵官驃騎將軍遼東都指揮使劉清

永樂十八年領軍至此

洪熙元年領軍至此

宣德七年領軍至此

本處設立龍王廟宇永樂十八年創立

宣德七年重建

宣德七年二月三十日

這個碑文明確記載了劉清三次率軍來吉林造船和兼任造船總兵以及修建龍王廟,重建龍王廟的具體時間。

阿什哈達摩崖石刻距今已近六百年的歷史,為保護這一古跡,1984年,省、市、區文物部門在此地修建兩亭,分別冠名「摩崖閣」和「阿什亭」。在摩崖碑建立了展覽館。

現在,阿什哈達明代摩崖遺址已經成為吉林市重要旅游景點之一。

新華網武漢1月19日電(記者**翔)日前,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了明代梁莊王墓考古發掘成果,專家指出,這是繼明定陵發掘後明朝考古的最大發現。

在北京郊縣昌平,安葬有明代的十三皇帝及其皇後的陵墓,俗稱十三陵,而明定陵是十三陵中唯一進行考古發掘的陵墓,于1956年出土了大批珍貴文物。

2001年4月中旬至5月初,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湖北省文化廳、省文物局與荊門市政府、鐘祥市政府聯合組織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考古工作者,對位于鐘祥市長灘鎮外的明代梁莊王墓進行了發掘,直至當年年底發掘工作基本結束。

距離武漢市200余公里的鐘祥市,地處長江與其最大支流漢江之間的江漢平原,戰國時就稱為郊郢,是楚國國都的陪都,享有「天下糧倉」的美譽。在明朝嘉靖年間,鐘祥成為當時與北京、南京齊名的全國三大直屬藩府。1994年,鐘祥被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2000年,鐘祥明顯陵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清單。

據省文化廳廳長蔣昌忠介紹,被發掘的梁莊王墓據考證是梁莊王與王妃魏氏的合葬墓。梁莊王系明仁宗第九子朱瞻(土旁加自),1441年病死後安葬。下葬時,只將墓門封堵而沒有封牆和回填土。相隔十年後,王妃魏氏過世,再將原先封堵墓門打開,將王妃與梁莊王合葬。

明代親王墓是高等級墓葬,通常建有排水系統,而該墓沒有排水系統,相反卻將墓室建在可以見到地下水之處,應當與當時的某種迷信有關,有「不達黃泉不罷休」之意。墓內隨葬品十分豐富,出有金、銀、玉、寶石、瓷器等共計5100余件,其中金、銀、玉器有1400余件,僅金器的重量就達10余公斤,珠飾寶石則多達3400余件。隨葬如此大量的金銀珠寶,在已發現的明代親王墓中尚屬首次,僅次于明代皇陵——定陵。隨葬的金、銀、玉器和珠飾珠寶種類繁多,制作精美,保存完好,至今仍璀璨生輝,雍容華貴,令人驚嘆不已。

隨葬的重要出土器物精品迭出,出土的嵌寶金冠頂5個。

備注︰今天為一年一度的國慶佳節,余在此特祝福祖國更加強大的同時,也祝願各位讀者朋友們事業學業更上一層樓。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夢還楚留香最新章節 | 夢還楚留香全文閱讀 | 夢還楚留香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