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背景放在了大唐,但為免麻煩,此文為架空年代大周。浪客中文網
但是,各種風俗禮儀,還是唐朝大背景下。
現在先說一說唐朝的稱謂︰
男主人︰阿郎
少爺︰郎君
父親︰阿爺、爺爺(參見木蘭辭︰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母親︰阿母、阿娘
姐姐︰阿姊(再參照木蘭辭︰阿姊聞妹來,哈哈。)
兄弟︰大兄
婆婆︰阿家
公公︰阿翁
皇帝︰聖人,陛下
男子在家族中的排行加上郎字,譬如五郎。
女子在家族中的排行加上娘字,譬如女主裴妼在家中排行老五,人稱裴五娘。結婚後可以稱呼裴夫人。注︰唐代女子地位頗高,婚後不必從夫家姓,夫死可以改嫁,小時候可以學習詩詞歌賦,可以穿男裝騎馬出游,而且,貞操觀念比較單薄,婚前與他人OOXX很正常,所以,本書中不會出現一方元帕驗貞操的狗血情節。這個情節要記住哦,本書中的一大亮點。
皇帝除過正式場合稱呼朕外,一般多是自稱我。下人自稱是‘小的’。皇子一般封王的稱呼大王。
沒有分封的也可稱阿郎之類。太子親切的可稱呼郎君。
還有子女稱呼皇帝的父親為父親是書面的,一般和平常百姓一樣,稱呼阿爺(唐宋爺是指父親),叫阿爹也行。
父皇是想當然的稱呼,唐朝沒有的。
對于母親是皇後,自然是阿娘,有時也可叫娘娘。
而非指妃嬪。唐朝還有一稱呼,子女可以叫父親為哥哥,母親為姐姐(多用于生母,而非嫡母。當然有時也能叫嫡母姐姐。)
庶子女一般稱呼嫡母為阿娘,阿母等,生母用姨娘或者姨母的多。
在外出的時候,見到女子年紀大的稱呼一聲阿婆或者夫人,年輕的叫娘子便是,見到年齡小的叫小娘子。
如實見到熟悉的女子,按排行叫,如劉十一娘或者劉十一姐。
不要隨便叫小姐。唐朝沒有這一稱呼。此稱呼出現在宋代中葉以後,用于賤稱,最初指的宮婢,後來指妓女。
男子年紀大的稱呼一聲老丈或者丈人,青壯年叫大郎就是。見到熟悉的男子,可根據家里排行叫。例如李三郎。王七郎。
還有唐朝時候。兄弟姐妹之間的稱呼也不一樣。如果你在家中男子排行老大。而之後的弟弟妹妹。可以這樣叫。叫二弟不能叫二弟,而是叫二哥。三弟叫三哥。同樣,姊妹叫二姐,三姐。兄弟姐妹稱呼只算排序。
相公是稱呼宰相的,知縣等稱之為明公或者明府。
家中的奴僕,可以直呼其名,主人生氣的時候,或許會罵一聲︰狗奴,賤婢,那時候,沒有大清朝動不動就掛在嘴上的奴才。
女子的謙稱是婢或者妾,還有「兒」,自稱兒的時候,可以是對著父母,甚至是受尊重的長輩。
至于奴,男女上下尊卑都可以用,宋代以後,奴才是女子專用。
﹡﹡﹡﹡
然後我來說說唐朝的節日︰
許多時候,我還是挺羨慕生活在唐朝那個年代的人們。他們不僅僅也擁有三個黃金周,而且小黃金也相當多。
「諸內外官五月給田假,九月給授衣假,為兩番,各十五日。田假若風土異宜,種收不等,通隨給之。」唐朝的《假寧令》中的這條略顯殘缺的條令能讓我們略窺唐朝時期的假日體系制度。
唐朝作為我國古代各個方面發展最完善的一個朝代,其節假日的安排也有很明確的法律法規。比如我們現在春節放假是從除夕前一天開始放起的,總共七天。在唐朝,春節放假也是七天,但其卻是以除夕日為中心,前後各放三天,這樣顯然顯得更合理一些,當然即使提前三天,對于交通不便路途遙遠的古人還是顯得時間倉促。
根據現有的資料來看,《假寧令》有十八條關于各種假期的規定,婚慶、喪葬、忌日、出行等等方面,幾乎貫穿了人們所有的生活。《假寧令》里的第一條能讓我們看出唐朝節假日的大致情況︰諸元日、冬至並給假七日(節前三日、節後三日),寒食通清明給假四日,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臘各三日(節前一日、節後一日),正月七日、十五日、晦日、春秋二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三伏、七月七日、十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及每月旬,並給休假一日。內外官五月給田假,九月給授衣假,分為兩番,各十五日。田假,若風土異宜,種收不等,通隨給之。由此可見,唐朝的假期還是挺豐富的。三伏會放假,旬假也會放一日,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這樣的節氣也都會放假一日,一月一日、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這些節日幾乎涵蓋了七夕端午這樣的傳統節日。
唐朝這些關于節假日的規定,其實都是對傳統的繼承和發展。比如唐朝的旬假,其實就是對漢朝時期五日一休沐的繼承和發展。除了以上這樣的假日外,如果皇帝哪天心情好或者遇上喜得貴子等高興的事情,也會放假。
唐朝各種各樣的假期極大豐富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每至旬假,許不視事」,意思是到了旬假這天,可以允許不辦公事。十天一次的旬假,唐人一般都出去吃飯喝酒,游山玩水,好不自在,這在白居易《蘇州郡齋旬假命宴》一詩中有細膩而生動的記載。「萍醅若溪醑,水鱠松江鱗。侑食樂懸動,佐歡妓席陳。風流吳地客,佳麗江南人。歌節點隨袂,舞香遺在茵。」讀來令人神往。
相比于現代工業生活的重壓,我還是挺向往唐人的生活。
﹡﹡﹡﹡﹡
下面再說說茶︰
唐代已是我國種茶、飲茶以及茶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茶葉逐漸從皇宮內院走入了尋常百姓的家庭,因此無論是宮廷茶藝、宗教茶藝、文士茶藝和民間茶藝,不論在茶藝內涵的理解上還是在操作程序上都已趨于成熟,形成了多種多樣各具特色的飲茶之道。
大唐君臣清平茶說的是唐明皇李隆基邀請大學士李白品嘗全國各地進貢的新茶貢品之事。李白詩性大發,揮毫寫下了千古名篇《清平調三首》。大唐君臣清平茶程序繁多,分為備器、鑒賞茶餅、炙茶、碾茶、篩茶、候湯、投鹽、舀湯、置茶兌湯、分茶、敬茶、聞茶、觀色、品茶、謝茶等十六個步驟,是盛唐時期的宮廷茶藝。
長安匯萃了大唐的茶界名流文人雅士,他們辦茶會、寫茶詩、著茶文、品茶論道、以茶會友。高僧皎然在《飲茶歌誚崔世使君》一詩中就寫道︰「……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唐代飲茶詩中最著名的要算是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中所論述的七碗茶了︰「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章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輕。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腑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喝了七碗茶就能變成神仙。
文士茶道分為備器、淨手、焚香、禮拜、賞茶鑒茶、鑒水、烹茶、聞茶、觀色、謝茶等。受邀參加茶會的文士用彈琴、吹笛、舞劍烘托茶會氣氛和答謝主人。
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大唐宮廷茶具,證明唐代佛門禪茶已經非常興旺。錢易曾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唐宣宗曾問一位130多歲老僧,吃了什麼藥能這麼長壽?
老僧說沒吃什麼藥,唯一的嗜好是飲茶。法門禪茶是佛教中的一種茶道,是禪師茶藝、佛門品茗的高雅藝術。茶道程序繁多,分為禮佛、淨手、焚香、備器、放鹽、置料、投茶、煮茶、分茶、敬茶、聞茶、吃茶、謝茶等。
所謂「吃茶」是將茶與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等熬成粥吃,在唐代已經非常流行。陸羽在《茶經》中就記載了這種吃法。
大唐時期「茶道」的出現表明,飲茶已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還是一種境界,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綜上所述在唐朝喝茶也是非常有講究的,同時也說明茶在我國歷史上是有著很大的用處的。
﹡﹡﹡﹡﹡
說完茶我們再說酒︰
翻開《全唐詩》,可以發現其中直接與酒相關的詩篇約12000余首,約佔《全唐詩》總數的22%,依據這些飲酒詩,可以比較深入地了解唐代豐富的酒文化。唐代釀酒技術已經較先進,許多皇帝也親自參與釀造,唐太宗就曾釀出「芳香濃烈,味兼醍醐」的綠色葡萄酒,因而釀酒業極其繁榮,酒的種類也很多。從釀造工藝看,唐代多為水酒,但一些地區已有燒酒,韋莊曾言「卓女燒春濃美」,燒春即劍南酒,亦即今之劍南春。從原料看,當時多為糧食酒,也有葡萄酒,椰子酒,而且有女乃酒,杜甫《謝嚴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可為證。從顏色看,主要有白酒、紅酒、黃酒、綠酒。從產地看,主要有新豐酒、長安酒、長沙酒、臨川酒、金陵酒、成都酒等16種,王維稱「新豐美酒斗十千」,李白贊「蘭陵美酒郁金香」。為了達到某種功效,唐人釀酒時愛往酒中添加具有藥用價值的花草,命名時即以這些花草為名,主要有李花酒、菊花酒、松花酒、藤花酒、梨花酒、石榴花酒、百花酒等。《全唐詩》中還有新酒、舊酒、清酒、濁酒、綠蟻酒、浮蛆酒等名稱,新舊是就時間而言,清濁則是就是否濾去渣滓而言。此外唐人愛以春名酒,劍南酒名為燒春、金陵酒名為金陵春、江陵酒名為拋青春、郢州酒名為富水春、宣城酒名為老春等等。唐人所用酒器可分為四類︰盛酒器、舀酒器、飲酒器、煮酒器。盛酒器有缸、壺、樽(尊)、瓶、罌、罍。壺有金壺、銀壺、玉壺。舀酒器主要是杓,《全唐詩》**出現22次,精致的有鸕鶿杓,舒州杓,粗樸的有葫蘆杓,椰榆杓。飲酒器主要有杯、觴、盞、卮、碗、瓢、觥、甌、鐘、叵羅。杯是最常用的飲酒器,種類較多。唐人煮酒用鐺,三足,用金屬或陶瓷做成,唐詩中出現了兩種︰一為力士鐺,一為金鐺。中國酒器發展到唐代,已經高度精致化,不僅材質昂貴,而且做工精細,形狀優美;當然村野中的酒器並不講究。唐人飲酒風氣甚濃,上起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雅有文人學士,俗有農夫漁夫,閨內婦人妓女,途中游子征人,方內凡夫俗子,方外和尚道士,無人不貪杯中之物。唐玄宗天寶年間舉辦曲江宴,君民同樂,長安城中人人均可參加,萬人齊集,聲勢驚人。皇帝爭先,其他人更不敢落後︰文人「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妓女則「玳瑁筵中懷里醉」,道士「蓬瀛三島至,天地一壺通」,僧人更是逍遙,「人人送酒不曾沽,終日松間掛一壺」。飲酒形式更是五花八門,有離別酒︰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相聚酒︰于焉偶閑暇,鳴轡忽相聚……行廚出盤飧,擔甕倒芳醑;團圓酒︰門邊兩相見,笑樂不可當……陳金罍,酌滿觴;慶賀酒︰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壽酒︰梅花浮壽酒,莫笑又移巡;婚喜酒︰雙杯行酒六親喜,我家新婦宜拜堂;澆愁酒︰不如高枕枕,時取醉消愁;消閑酒︰楚客共閑飲,靜坐金管闋。唐人嗜酒是有錢要喝,無錢更要喝,于是留下了許多賒酒的佳話。酒對于唐詩的興盛可謂功不可沒。唐人嗜酒,詩人們尤其如此,可以說他們根本離不開酒,酒已經成為他們進行創作的基本條件。王績「夜夜遣人沽」,李白「日日醉如泥」,杜甫「得醉即為家」,白居易「但遇詩與酒,便忘寢與餐」。酒能激發詩人的創作激情和靈感,這一點很多詩人都深有體會︰李白「斗酒詩百篇」,杜甫「醉里從為客,詩成覺有神」,寒山「此時吸兩甌,吟詩五百首」,白居易「酒狂又引詩魔發」。因而為後人留下了許多飲酒名篇,如李白的《將進酒》、杜甫的《飲中八仙歌》、王翰的《涼州詞》、李賀的《致酒行》等。唐人將酒的地位捧得很高。王績將醉鄉描寫成為了一個大同世界,一個理想國,唐玄宗認為醉可以養德,李白則認為「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這樣就把酒的地位提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通過詩人的一再吟詠,酒的品位得到了全面提升,並獲得了深厚的文化內涵,飲酒活動也具有了審美價值,成為詩歌內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之所以寫這麼多,就是想說明一點,穿越女雖然比重生女多一千多年的歷史經驗,也不是萬能的,重要的是,別因為一己之私,覬覦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從而毀掉別人的家庭,當一個為人不齒的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