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六年四月,漢靈帝劉宏在嘉德宮駕崩,少帝劉辯繼位。由于劉辯年幼不曉事,暫時由何太後臨朝主政,皇權更加衰微。宦官和外戚為了取得控制皇權的特殊權力,斗爭日趨激烈。雙方不惜采用一切手段,相互排擠,殊死斗爭。
深知朝廷派系之爭的董卓得知靈帝駕崩的消息後,心中竊喜,他密切注視朝廷各派動向,隨時準備相應措施,見機行事。不久,在河東伺機而動的董卓便收到大將軍何進的密令。何進是少帝的舅舅,代表外戚勢力。靈帝死後,他與司隸校尉袁紹共同謀計誅殺張讓,遭到何太後的反對。于是,何進便誘董卓以好處,以聖旨名義召他立即進京討伐張讓,並以此來脅迫何太後。董卓接到聖旨後,大喜過望,立即召集人馬,連日引軍進京,並按何進的意思,上書少帝,要求「逐君側之惡」,「收讓軍,以清奸穢」。可是,董卓卻萬萬沒有想到,在他還沒來得及趕到洛陽之前,何進就在爭斗中被張讓等人殺死。這時,虎賁中郎將袁術也在洛陽統兵,听到何進被殺的消息後,便放火燒毀了南宮,並追殺張讓等人。張讓和中常侍段 慌忙劫持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半夜出逃至黃河渡口小平津。董卓行進中的董卓遠遠望見京城一片火海,知道情況有變,打听到少帝在北芒,董卓又急忙率兵前往。少帝被蜂擁而至的大軍嚇得驚慌失措,淚流滿面。董卓威風凜凜,大搖大擺地走上前去參見少帝,並且向他詢問事變經過。少帝結結巴巴,語無倫次,倒是站立一旁的陳留王劉協主動上前向董卓講述了整個事變的經過,敘述毫不含糊,條理清楚。當時,劉協只有九歲,比少帝還小整整五歲。董卓大為歡喜,認為劉協要比劉辯強得多,而且又因他是董太後親自撫養的,于是,便有了罷黜劉辯、擁立劉協的最初念頭。
董卓把少帝奉迎至皇宮後,挾天子以令諸侯,開始干預整個東漢中央政權。長期統兵打仗的董卓深深體會到︰要想征服百官,控制朝廷,必須先得掌握強大的軍事後盾。大將軍何進被張讓伏殺後,他的部曲將領吳匡對何進的弟弟何苗怨恨很深,認為何苗存心不肯與何進合作,而且還懷疑他與張讓勾結,共同對付何進。吳匡念何進平日對自己有恩,發誓要殺死何苗,替何進報仇。他發動手下士兵,告訴他們說︰「是車騎將軍何苗勾結張讓殺死了大將軍,我們一定要替大將軍報仇!」于是,便聯合董卓的弟弟董敏,共同攻殺何苗。何苗死後,董卓坐收漁翁之利,不費一兵一卒收編了何進、何苗的部隊。
在一次會議上,董卓肆無忌憚地說︰「少帝愚昧懦弱,不能敬奉宗廟,沒有資格擔任天下的君主。為了國家和漢室江山著想,我想效法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的故事,廢掉少帝,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天子!」在場官員大多懾于董卓的婬威,對他獨斷專行、隨心所欲的行為敢怒不敢言。只有尚書盧植和並州刺史丁原當面提出反對意見,認為少帝只是年紀幼小,行為品性根本就不能與太甲和昌邑王相提並論。董卓大怒,沒想到盧植如此不敬,膽敢當眾反對自己,便立即命令士兵將他推出斬首,幸虧侍中蔡邕極力勸阻,盧植才免于一死。丁原義子呂布拔劍上前怒視董卓時李儒見丁原背後一人,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李儒急上前說道︰「今日飲宴之處,不可談國政;來日向都堂公論未遲。」眾人皆勸丁原上馬而去。次日,人報丁原引軍城外搦戰。董卓怒,引軍同李儒出城迎戰。兩陣對圓,只見呂布頂束發金冠,披百花戰袍,擐唐猊鎧甲,系獅蠻寶帶,縱馬挺戟,隨丁建陽出到陣前。建陽指卓罵道︰「國家不幸,閹官弄權,以致萬民涂炭。爾無尺寸之功,焉敢妄言廢立,欲亂朝廷!」董卓未及回言,呂布飛馬直殺過來。董卓慌走,建陽率軍掩殺。卓兵大敗,退三十余里下寨,聚眾商議。董卓︰「吾觀呂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慮天下哉!」帳前一人站出來說道︰「主公勿憂。屬下與呂布同鄉,知其勇而無謀,見利忘義。某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呂布拱手來降,可否?」董卓大喜,觀其人,乃是虎賁中郎將李肅。董卓說道︰「你打算用何物去說服他?」李肅說道︰「屬下听聞主公有名馬一匹,號曰‘赤兔’,日行千里。須得此馬,再用金珠,以利結其心。呂布必反丁原,來投主公矣。」第二天深夜二更時分呂布一刀砍下丁原首級,對左右大呼道︰「丁原不仁,吾已殺之。肯從吾者在此,不從者自去!」軍士散其大半。次日,布持丁原首級,往見李肅。肅遂引布見卓。卓大喜,置酒相待。
雷雲在得知丁原死後,立刻下令並進並州南部,佔領了把整個並州,並揚言要為丁原報仇。董卓害怕,下令毀掉並州和四周之間的黃河上的所有渡口。
之後,董卓廢掉少帝,將他貶為弘農王;另立陳留王劉協,即為漢獻帝。廢立皇帝之後,董卓又對何太後看不順眼,認為她有礙自己在朝廷上下自由行動和樹立威信。于是,董卓又大會群臣,向大臣們數落太後所謂的罪行,說她如何如何逼迫婆母永樂皇太後(靈帝劉宏的母親),以致皇太後憂慮而死。這種違背婆媳常理、不講孝順禮節的教法,應當受到嚴厲懲處。之後,董卓便責令何太後遷居永安宮,不久,董卓又借故殺死少帝劉辯,毒死何太後。通過對中央政權最高階層人員的更換和處理,整個東漢政府幾乎完全受制于董卓︰皇帝的廢立、朝臣的任免、重大政策的制定,都由董卓說了算。此時,野心極度膨脹的董卓,已經目空一切。改立獻帝之後,董卓將自己升遷為太尉,成為三公之一,掌管全**事和前將軍事務,後又自封郡侯,拜國相,躍居三公之首,掌宰相權。董卓雖然名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相,但實際上卻遠遠超越皇帝,享有「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等特權。
董卓的專權引發了和多人的不滿,一日,曹操向司徒王允那里借了一把寶刀,想要刺殺董卓。失敗之後逃到了老家陳留,並在商人衛弘的資助下招兵招兵買馬,並發矯詔討伐董卓。
天下群雄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紛紛響應,起兵討伐董卓。一九零年一月,各路諸侯會盟。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鈾。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第十八鎮,陳留曹操。第十九鎮,新興侯雷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