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鮮花要收藏,大伙使勁砸吧,嘎……
特別推薦偶兄弟的作品《向誰要純潔》,書號︰21891,很不錯哦——
(2)蕭何月夜追韓信
蕭何月夜追韓信這個故事很出名,在民間廣為流傳。
我小的時候倚在外婆的懷里,那同樣是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就听外公講過這個故事,我那時候听的津津有味,小小的心靈第一次被外公的正義凜然的故事所吸引。
蕭何是什麼樣的人,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
當年劉邦還是整天無所適事東打西鬧的流氓時,蕭何就因為他一臉「龍相」而非常器重他,先是給他弄了個小小的干部來當(推薦為泗水亭的亭長),後來又根據形式判斷追隨他參加了革命(斬白蛇起義)。
一個小小的鄉級干部(亭長)後面總是跟著一個身份和地位都高很多的縣級干部(縣衙門官吏),這讓當時很多人不理解。
其實這個世上很多事你不必去理解,你只要奈心看其後面的發展就是。
從一個小混混的流氓到小小的亭長,再到扯大旗拿大刀參加革命,然後因勢單力孤寄人籬下(項梁),再西征入關,最後成為一個實力僅次于項羽的漢王。
劉邦用自己的實力證明,隨追他的人沒錯。
一個人被發跡後再去追隨,和這個人還沒有發跡前就能看出他巨有不凡的氣質和潛力然後才去追隨,這是有很大差別的。
正是因為蕭何的慧眼與眾不同,他入了關後,地位和身份也與眾不同。
他成了丞相,漢中大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漢中大丞相。
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所有的行正官吏都是由他來委派。
投之以梨報之以桃,蕭何當年的投資換回了豐厚的回報。
而蕭何也不負丞相一職。劉邦在破咸陽城時,別人都是去搶金銀珠寶錦羅綢緞,唯他對皇室里的那些破書爛籍情有獨鐘,他的眼光就是不同啊,太高瞻遠矚了,似乎料定自己以後就是當丞相的料。
此時,他在咸陽收集的幾大筐典章薄籍發揮作用了,引章摘句參照舊法,他辦起事來,胸有成竹有條不紊,根本就不用劉邦再插手了。
蕭何雖然為劉邦分了不少憂,但劉邦的日子並不好過。
因為到了漢中不久,他手下的士兵已經開始逃離。
士兵們之所以逃離並不是因為項羽或是誰打過來了不得不逃命,而是因為忍受不了在這窮鄉僻壤異地它鄉的孤獨和寂寞。
是啊,月是故鄉明,水是故鄉甜,人是故鄉好,連mm也是故鄉美。
士兵們背井離鄉來到這里人不見人鬼不見鬼的地方,本來以為劉邦這只是劉邦的權宜之計,馬就要打回去。但幾個月過去了,劉邦雖然命樊噲、周勃、夏侯嬰等將領招兵買馬日夜操夜軍隊,卻絲毫沒有東歸之意。
思鄉之情很快就象瘟疫一樣傳遍開來。夜里常常能听到士兵們淒涼的思鄉曲︰「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經過他的窗前都要忍不住回頭望一望。」
思父母,思朋友,思情人,種種思戀之情揮之不去。
面對士兵們的成群逃離,劉邦無計可施,只得听之任之。
當然,如果我們從大浪淘沙,剩下的是金子(提練金子的沙石)的角度來看,能夠忍住寂寞留下來同甘共苦的士兵都是精英中的精英,這無疑又算是件好事。
逃的是士兵,劉邦心里雖然多少有點急,但還是能夠理解士兵們的心情,人各有志,不能強求嘛。但如果逃的是良臣猛將,對于求賢若渴的劉邦來說,無疑象割了塊心頭的肉般難受。
而如果告訴劉邦他最為信任最為器重最為尊敬的蕭丞相逃了,只怕比要了他的命還要難受吧。
當然,這種可能性很小,幾乎為0.0001%。我們按常理來推算,以當時蕭何對劉邦的忠心,他是不可能在劉邦最危急的時候逃離的。
但就是這看似不可能的事居然發生了。
一天早上,劉邦剛剛從美人的溫柔懷抱里掙扎出來,一個衛士上氣不接下氣的闖進來︰報告漢王,蕭丞相不見了!」
「你說丞相怎麼了?不見了!」劉邦簡直懷疑自己的耳朵听錯了,雙眼睜的比銅鑼還要大。
「有人見丞相天還沒亮就一人一騎匆匆跑了,他……他會不會……」衛士的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
「快派人去找。」劉邦說完這句話,身子一軟,便癱倒在地。
如果連蕭丞相也逃了,那他就真的完了,還能指望誰來幫自己東山再起呢。
第一天晚上,尋找的人都回來了,他們個個垂頭喪氣,他們的表情已經告訴劉邦︰沒戲。
這一天,劉邦有如隔三秋之感。
第二天晚上,尋找的人都回來了,他們個個還是垂頭喪氣,他們的表情依然告訴劉邦︰還是沒戲。
這一天,劉邦有度日如年之感。
第三天黃昏到了,尋找的人還是沒有消息,眼看又要沒戲了,劉邦差不多要絕望了。
這時丞相出現了,他不但來了,還帶了一個人來了。
這個人的名字叫韓信。
這就是蕭何月夜追韓信的故事。
史書記載明明蕭何是一大清早(或許天還沒亮)就知道了韓信逃離的事,大驚之下,連劉邦也來不及通報就去追了。至于為什麼歷史典故上記載說是「月夜」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從蕭何追了兩天後在一顆大棗樹下發現了韓信,在得到蕭何「回去再不重用你悉听尊便」時,韓信這才跟他回去了,這一來一去整整三天三夜來看,肯定經過了幾個「月夜」了,取名「月夜追韓信」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我們從後面看到韓信在日後的楚漢爭霸中,確實起到了用兵如神扭轉乾坤的作用,就不得不對蕭何豎起大姆指,他的眼光沒錯,韓信確實是他值得去追的人。
這里我們不防來看看蕭何的成長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