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演繹 【東王公】【王母娘娘】【九天玄女】

作者 ︰ 紫薇大帝

東王公

與西王母共為道教尊神的東王公,又稱「木公」,究其源,可追溯到戰國時期,當時楚地信仰「東皇太一」神,又稱「東君」,即為神化了的太陽神(太陽星君),此為東王公之前身。原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男神,後經道教增飾奉為男仙領袖,南、北二宗則奉為始祖。

東王公一詞,始見于晉葛洪《枕中138看書網中稱之為扶桑大帝,文曰︰「元始君經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頭,治三萬六千歲,書為扶桑大帝東王公,號日元陽父扶桑大帝,住在碧海之中。」《仙傳抬遺》說他「冠三維之冠,服九色雲霞之服,亦號玉皇君。」《真靈位業圖》將其排在上清左位,號曰太微東霞扶桑丹林大帝上道君。顯示了其由日神演變而來。

對于東王公的來歷有諸多記載,《枕中書》稱他為元始天尊與太元聖母所生。《仙傳抬遺》又說他為青陽之元氣,百物之先也。《酉陽雜俎?前集》卷一和《列仙全傳》卷一皆稱其諱倪,安君明,鐘化于碧海之上,蒼靈之墟。

道教創立後,將東王公納入神系,稱其主陽和之氣,理于東方,亦號王公焉。與金母皆挺質太玄,毓神玄奧,于東方溟溟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氣而形成,與西王母共理二氣而育養天地、陶鈞萬物,凡天上、天下、三界、十方,男子登仙得道者悉所掌焉。《塵外記》所說與《列仙傳》略同,稱東王公居方諸山上,並說方諸山在東海之內,其諸司命三十五,所以錄天上人問罪福,帝君為大司命總統之。山上有東華台,帝君常以丁卯日登台四望學道之品者。凡仙有九品,一曰九天真皇,二日三天真皇,三曰太上真人,四曰飛天真人,五曰靈仙,六曰真人,七曰靈人,八曰飛仙,九曰仙人。凡此品次,升仙得道之時,得先拜木公(東王公),後謁金母(西王母),此後才得升入九天,入參三清,拜太上而觀元始。故漢初有小兒歌謠曰︰「著青裙,入天門,揖金母,拜木公。」時人皆不知道,只有張子房往而視之,並說︰「此東王公之童也。」聲稱從前元始天尊告十方天人曰︰「吾自造言混沌,化生二儀,役御陰陽,始封皇上元君。自東華扶桑大帝陽,始封皇上元君。自東華扶桑大帝稜量水火,定平劫數,中皇元年,太上于玉清瓊房金閥上宮授帝寶經花圈玉訣,使傳後學玉名合真之人。」故《玄綱》雲︰「東華不秘于真訣是也。」紫府為東華帝君校功行的地方。秦漢時,相傳海中有三島,而十洲位列其中︰上島三洲,為蓬萊、方丈、瀛洲;中島三洲,為美蓉、閬苑、瑤池;下島三洲,為赤城、玄關、桃源。三島九洲鼎峙洪蒙之中。三島之間有紫府州,為東華帝君別理統傳靈官職位,較量群仙功行,自地仙而至神仙,神仙而至天仙,天仙而轉真聖,入虛無洞天的地方。凡此三遷都是由東華帝君主管。據《三教授神大全》卷一釋曰︰「東華者,以帝君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也,分治東極,居東華之上也。紫府者,職居紫府,統三十五四司,遷轉洞虛宮較品真仙也。陽者主東方少陽之氣,生化萬匯也。帝君者,位東方諸天之尊,君牧眾聖,為生物之主。」故《易》曰︰「帝出乎震也。」因此有「東華紫府少陽帝君」之稱。又《真教元符經》雲︰「昔二儀未分,溟滓蒙洪如雞子,玄黃之中生自然。有盤古真人移古就今,是曰盤古,乃是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游行虛空之中。又有太元聖母化生天脊膂中,經百劫,天王行施,聖母連生天皇,號上皇元年,始世三萬六千歲,受元始上帝符命,為東目大帝扶桑大君東皇公,號曰元陽。

據諸道經記載,東王公又號青童君、東方諸、青提帝君,名號雖殊,但有一東華。後來又給他安排姓氏、配對(西王母)職能(掌管男性仙籍),並尊稱為「東華紫府少陽帝君」。其誕辰日為農歷的二月初六。

《漢尚方鏡銘》雖曾有其名,但無事跡記述;最早記其事者為《神異經》。此書托名漢東方朔撰。《四庫全書總目》卷142雲︰「此書既劉向《七略》所不載,則其為依托,更無疑義。《晉書》張華本傳,亦無注《神異經》之文,則並華注亦似屬假借。(陳)振孫所疑,誠為有見。然《隋志》載此書,已稱東方朔撰,張華注,則其偽在隋以前矣。觀其詞華縟麗,格近齊梁,當由六朝文士影撰而成,與《洞冥》《拾遺》諸記先後並出。」此書模仿《山海經》體例,分《東荒經》《東南荒經》等九個篇目,其《東荒經》雲︰「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長一丈,頭發皓白,人形鳥面而虎尾,載一黑熊,左右顧望。恆與一玉女投壺,

每投千二百矯,設有入不出者,天為之?噓;矯出而月兌悟(誤)不接者,天為之笑。」「昆侖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圍如削。下有石室,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歲登翼,上之東王公也。」東王公之名的出現,可能與中國傳統文化密切相關。按照中國陰陽五行觀念,有了一個陰神,必然有一個陽神。女神稱西王母,西方屬金,又名金母;與之相對,男神就應稱東王公,東方屬木,故又稱木公。在這種文化意識支配下,西王母的對偶神東王公就出現了。從此以後,凡是描寫西王母的書,必然要相應提到東王公,且常常將他擺在西王母之前,這種後來居上的現象,恐怕又是中國文化中天尊地卑,男主女從意識在起作用。

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亦稱金母、瑤池金母、西王母,人名叫做瑤瓊;傳說中的女神。原是掌管刑罰和災疫的怪神,後于流傳過程中逐漸女性化與溫和化,而成為年老慈祥的女神。相傳王母住在昆侖山的瑤池,園里種有蟠桃,食之可長生不老。

歷史記載

根據古書《山海經》的描寫︰「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善嘯,蓬發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意思是說︰西王母的形狀「像人」,卻有豹子一樣的尾巴,老虎一般的牙齒,很善于長呼短嘯,頭發蓬松,頂戴盔甲,是替天展現威猛嚴厲及降臨五種災害的神祗)。她住在「昆侖之丘」的絕頂之上,有三只叫做「青鳥」的巨型猛禽,每天為她叼來食物和用品。

但是在《穆天子傳》里,西王母的言行卻又像是一位溫文儒雅的統治者。當周穆王乘坐由造父駕馭的八駿周游天下時,西巡到昆侖山區,他拿出白圭、玄壁等玉器去拜見西王母。第二天,穆王在瑤池宴請西王母,兩人都作了一些詩句相互祝福。

《漢武帝內傳》謂她是容貌絕世的女神,並賜漢武帝三千年結一次果的蟠桃。道教在每年的三月初三慶祝王母娘娘的誕辰,此日舉行的隆重盛會,俗稱為蟠桃盛會。

晉朝葛洪的《枕中書》中記載︰混沌未開之前,有天地之精,號「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後二儀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氣,俯飲地泉。又經數劫,與太元玉女通氣結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

神話演變

西王母的神話故事經歷了兩次演化。漢代是西王母神話傳說演化的第一個階段。這個時期,西王母居住在西方玉山(又稱昆侖山)的石洞中,是一個人面獸身的怪物形象,另外,山上有長著牛角、滿身豹紋、聲音如犬吠的怪獸狡,還有長著紅色羽毛、喜好食魚的三青鳥。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西王母神話傳說演化的第二個階段。此時,人們把西王母神話傳說和周穆王西征、漢武帝西巡的歷史事實聯系起來,西王母形象人格化、神化傳說故事化,其中周穆王和西王母在瑤池相會的故事廣為流傳,影響很大。神話傳說的西王母形象是逐漸完善起來的,並且與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山海經》中,她是一個穴居善嘯、似人非人、似獸非獸的天神。在《穆天子傳》中,變成了一個雍容平和、能唱歌謠、熟諳世情的婦女。在《漢武帝故事》中,又變成了一個年約三十、容貌絕世的女神。在後世的文學作品中,多有對西王母的描繪,稱她是「瑤池金母」,開種蟠桃,三千年一成熟,每逢蟠桃成熟,西王母大開壽宴,諸仙前來為她上壽,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回即有精彩描寫。

凡聖職責

住在瑤池,所以又叫瑤池娘娘。她在瑤池中開蟠桃盛會,宴請各路神仙,不料被齊天大聖孫悟空攪亂了蟠桃盛會。她種的蟠桃最為神奇,小桃樹三千年一熟,人吃了體健身輕,成仙得道;一般的桃樹六千年一熟,人吃了白日飛升,長生不老;最好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壽。她是天宮最受尊奉的女神仙,在天上掌管宴請各路神仙之職,在人間管婚姻和生兒育女之事。

玉帝王母

在正統道教神系中,玉皇大帝與西王母並非夫妻關系,西王母是先天陰氣凝聚而成,是所有女仙之首、掌管昆侖仙島。而所有男仙之首為先天陽氣凝聚而成的東王公,其掌管蓬萊仙島。而玉皇為群仙之首,眾神之主。西王母的出現比玉皇要早,所以他們不是夫妻。只有中國民間的故事和小說,才認為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是夫妻。

民間信仰

明清以降,王母娘娘在民間善男信女中的地位非常之高,影響遍及整個中國。清朝北京竹枝詞《都門雜詠》中有一首《蟠桃宮》曰︰「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里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北京的蟠桃宮本叫太平宮,在

東便門內,宮內主祀王母娘娘,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有著名的蟠桃會,屆時百戲競演,熱鬧非凡。泰山王母池道觀也是如此,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由240多名香客簽名刻勒的《合山會碑》(現存王母池院內)載︰「泰邑城東石碑莊有祭泰山之會,由來已久,飲和食德,咸獲神庥,靡有缺遺矣。……會中人恐世遠年湮之後,善事或有不繼者,故于道光十五年掛匾王母之上,……今又立石以志,以永建此會雲。」近年港台同胞也不斷向泰山王母池捐款維修、粉飾金身或刻碑送匾。王母娘娘之所以如此受到民間的信仰崇拜,是因為她操有不死之藥,能使人長生不老。

王母娘娘(西王母)能使人長生不死之說甚早,據《穆天子傳》記載,西王母曾為周天子謠曰「將子無死」;《淮南子》講︰「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漢晉時期成書的《漢武帝故事》和《漢武帝內傳》中,明知這個不死之藥為「仙桃」(蟠桃)。此桃「大如鴨卵,形圓色青」,「桃味甘美,口有盈味」,「三千年一生實,中夏地薄,種之不生」。此仙桃因與西王母有關,故有稱之為「王母桃」者,如《洛陽伽藍記》卷一載︰「(華林園中)有仙人桃,其色赤,表里照徹,得霜即熟。亦出昆侖山。一曰王母桃。」吃王母仙桃可長生不死,不僅影響帝王(如漢武帝)、民間,就是古代較為嚴肅的科學家也這樣認為,如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卷十稱︰「仙玉桃,服之長生不死」。另外民間不僅認為王母娘娘握有不死之藥,而且還賜福、賜子、化險消災。如漢焦延壽的《易林》卷一載︰「稷為堯使,西見王母。拜請百福,賜我善子。引船牽頭,雖物無憂。王母善禱,禍不成災。」

泰山玉女

王母娘娘操有不死之藥、賜福、賜子及化險消災與泰山娘娘送生、保育、治病等有異途同歸之意,道教仙話中的黃帝七女說與王母娘娘有關,也與泰山娘娘(碧霞元君)有關。李諤的《瑤池記》載︰

「黃帝嘗建岱岳觀,遣女七,雲冠羽衣,焚修以迎西昆真人。玉女蓋七女之一,其修而得道者。」岱岳觀位于王母池(古稱「瑤池」或「群玉庵」)之西鄰(李諤或許將岱岳觀與王母池混了),李諤的《瑤池記》之瑤池,無疑是指王母池,而王母池供養的是王母娘娘,那麼這個玉女顯然就是王母娘娘了。一般說來,玉女是指泰山玉女(泰山娘娘),泰山娘娘也是黃帝七女之一。如謝肇?《登岱記》雲︰「元君者,黃帝七女之一也。」王思任《泰山記》載︰「考元君之始,黃帝封岱,遣七女雲冠羽衣,迎昆侖真人。元君其一也。」文翔鳳《登泰山記》亦有相同的看法︰「至碧霞之宮,相傳為黃帝時遣七女雲冠羽衣,于岱岳之上以迎西昆真人,而玉女其一有道術者。」從以上文獻記載不難看出,王母娘娘為黃帝七女之一者,也即泰山玉女娘娘。

有關傳說

在野三坡龍門天關小溪河東側,有一塊很大很大的石頭,叫立兒石。石面上方有長二尺、寬一尺、深一寸的石坑。離立兒石十五丈以外的崖壁上是一座石刻的如來佛像。

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天上的王母娘娘在宮中雖過得很舒服,卻整天悶悶不樂。為什麼呢?常言道︰「人人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她有件事兒一直不順心。想當初她生的第一個孩子是閨女,曾高興得了不得,生的第二個是閨女,也是娘的心頭肉。等再看到第三個、第四個都是女孩時,王母娘娘可就不高興了盼兒子啦。沒有兒子誰來繼皇位呀!為了要兒子,王母娘娘一賭氣一直生到七個,可七個都是丫頭,還是難得一子。為這事愁的她飯水不思,徹夜不眠,整天唉聲嘆氣。玉皇大帝也為這發愁。

一天,玉皇大帝陪著王母娘娘下凡到人間散心,來到龍門峽萬仞天關之上,站在山頂向下眺望,那真是「兩山壁立青霄近,一水中行白練飛」。玉皇贊到︰「好一個人間仙境啊!」王母娘娘哪里有心思賞景,撅著嘴站在一邊只是悶悶不語。玉皇大帝知道她的心事,忽然想起何不讓她去找如來佛求授生子之道呢。他把這個想法跟王母娘娘一說,王母娘娘也很同意,于是立刻駕起祥雲跑到西天,找到如來,說道︰「我屢生閨女,難得一子,還望大仙傳授生子之道。」如來想︰你已生七個女孩,還想要兒子,豈不亂了天規。他靈機一動︰我何不略施小計,讓她用投石法踫踫運氣,于是便對王母娘娘說︰「龍門天關小溪流東側一百步開外,有一塊立兒石,生男生女須向石孔擲三塊石子討問。如果三塊石子全都投中即是有男有女;如果有兩塊落入,就是只生男不生女;若是只有一塊投中,那就只生女不生男;如果一塊也不能投中,便是無男無女,為‘絕戶之命’。」王母娘娘求子心切,听了這話便急步返回。這時如來佛用手指一點,在野三坡的龍門天關景區的小溪河東側,就立刻突出了一塊幾千斤重的大石頭,在石上方凹下一個很淺很淺的長方形石坑。王母娘娘踮著腳後跟,按著如來佛的話向石坑投石。第一塊石子沒投中,第二塊石子連石坑邊也沒有踫著,幸好第三塊石子落入石坑。王母娘娘心情沉悶,站在龍門天關最高處的望兒領上,仰天哀嘆︰「我求兒不得,只好寄予女兒們身上了!」

後來,野三坡一帶的人們每到正月十五,新婚夫婦便成雙結隊的來到立兒石前,投上三顆石子,求兒盼女,就這樣形成了一種風俗,一直傳到現在。

考古推斷

《山海經》中的西王母

有關西王母的記錄,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中。《山海經》是一部年代久遠的百科全書,它以傳奇般的筆法,記錄了遠古時代的山川、民族、物產、祭祀、神話等諸多內容。《山海經》曾對西王母做出過這樣的描述︰「豹尾,虎齒,善嘯,蓬發戴勝。」乍一看,西王母簡直是一個半人半獸、不倫不類的怪物,而在李曉偉看來,西王母是一個豐姿綽約的美人。

李曉偉說︰「當代人考察古籍時,往往忽略了語境轉移和喪失的因素,這就很容易引發不必要的困惑。」

李曉偉為我們還原了心目中西王母的形象。他認為西王母是一位長發披肩、面帶虎飾、頭戴玉器、身披豹皮、善于唱歌的部落女酋長。

如果李曉偉的假想成立的話,我們不難推斷,虎豹有可能就是西王母所在部落的圖騰,為了顯示自己威儀,西王母就把老虎作為了面部的裝飾,並將豹子的尾巴垂于胯下。

為了印證自己的說法,李曉偉讓記者觀看了上世紀在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孫家寨村出土的舞蹈彩陶盆的照片。這只陶盆距今已有5000年的歷史了。在李曉偉看來,彩盆中垂于5名舞蹈少女腰下類似飄帶的東西,就是一根豹尾。

「圖騰崇拜是原始社會普遍的社會文化標志,以當代人的眼光回望這種文化現象時,必然會感到迷惑,這或許正是人們難以理解《山海經》中西王母形象的一個主要原因。」李曉偉甚至還認為,流行于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的於菟就是西王母時代虎豹崇拜的一種延續。

西王母確有其人?

近年來,學術界對西王母是神話人物,還是確有其人一直爭論不休。

青海省著名學者趙宗福先生在他的《昆侖神話》一書中寫道︰「《山海經》里的西王母是一位會號叫而不說話的凶神。」中華書局編審陳虎博士和北京師範大學任長義博士則認為︰「西王母有可能是一位以虎、豹為圖騰的部落或部落聯盟的女性氏族首領。」李曉偉的觀點顯然趨同于後者。

對西王母的研究,無論如何也繞不過《穆天子傳》。

晉太康二年間,一個名叫不準的盜墓賊糾集幾個惡徒挖掘戰國時期魏襄王的陵墓時,在陪葬品中發現了一部用竹片寫成的書籍,這就是《穆天子傳》。《穆天子傳》以小說般的筆法,記錄了西周五世國君周穆王的生平,專家推斷,《穆天子傳》至少成書于戰國之前。

《穆天子傳》中清晰地記載了周穆王西征時,與西王母對歌,並向西王母敬獻禮物的情節。

趙宗福先生考證,周穆王是周武王曾孫、周昭王的兒子,名叫姬滿。這就意味著,《穆天子傳》記錄的相關情節有可能是真的。

而司馬遷在《史記》上的一段話,更加讓李曉偉堅信,歷史上西王母確有其人。《史記》《周本紀》中記載︰「穆王十七年,西巡狩,見西王母。」

東晉學者郭璞也曾斷言︰「所謂西王母者,不過西方一國君。」

李曉偉因此斷定,西王母不但是一個歷史人物,還是一位氏族部落或是部落聯盟的女首領。

西王母由人到神的轉化

從《山海經》中西王母在中國文化視野中的首次登場後,有關她的記載不勝枚舉。西王母不但與黃帝、堯、舜、大禹等遠古時代的帝王見過面,還在此後和漢武帝見過面(見《漢武帝內傳》),其間至少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時間跨越。難道西王母真的如傳說中的那樣長生不老嗎?

這顯然是種誤會。李曉偉認為,造成這種誤會的原因,完全是當代人對歷史的誤讀。他說,古今中外歷史和神話雜糅的現象經常發生,人類在歷史演變的過程中,常將歷史的功績附會給某個人,將他神化。上古時期,人們崇尚巫術,掌握巫術的人,往往就是氏族最高的統治者。西王母被神化的可能性很大。還有,歷代的西王母人選是在不斷更替的,但是西王母國的存在和西王母的封號卻沒有變,所以就造成了一個西王母長生不老的傳說,也就是說,西王母很可能是氏族或是氏族聯盟的代名詞。

李曉偉在他的著作《西王母故地》中寫道︰「崇拜是一種古老的擁戴方式,而崇拜到了極致,便會產生神化。」這或可看做是西王母從人到神演變過程的內在基因。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吳乾浩認為,雖然西王母由人到神轉化的假設還沒有被認定,但的確有可以豐富的地方。上世紀,考古工作人員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西王母石前一處佔地8畝的漢代遺址中,發現了兩塊保存完好的瓦當,瓦當上分別銘刻著「常樂萬億」和「長樂未央」的篆書銘文。我們知道,未央宮是漢朝皇帝辦公的地方,宮殿上的瓦當均有「長樂未央」的篆書銘文,這是一種皇權的象征。這樣等級的瓦當,出現在了離都城鎬京數千里之遙的天峻,實在是一件值得人們研究的事。據考證,遺址是一座祭祀西王母的祠堂,可見早在漢朝,祭祀西王母的活動就已經開始了,而且活動得到了官方的認可和支持。

西王母的主要活動區域在青海

青海天峻縣西王母石室坐落在關角吉日溝一座嶙峋的小山內,石室共有外室、內室和側室組成,內室中有一個天然的石炕,很適合居住。在時光的流逝中,石室被人們附會了各種傳說,石室主人的身份也就顯得撲朔迷離。

上世紀80年代,李曉偉在解放軍某部從事新聞宣傳工作,他奉命采訪修建青藏鐵路一期工程關角隧道的解放軍戰士。采訪期間,他對西王母石室及其周邊地區的地理環境做了詳細考察,並結合史書中的記載,大膽地對石室的功能、來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據《論衡?恢國篇》記載,漢王莽時期,「羌獻其魚鹽之地,仙海,西王母石室」等。李曉偉認為,史書上所說的「魚鹽之地」指的就是今天的茶卡鹽湖,仙海就是青海湖,西王母石室正好位于青海湖和茶卡鹽湖之間,地理位置和史書記載十分吻合。而這一看法得到了日後的考古印證。

當我們把西王母石室放在更大的地理背景下觀望時,會為有關西王母的地理考古發現暗自驚嘆。

《山海經》中對西王母主要活動區域的描述是︰「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這樣的描述與青海的地理環境也是相吻合的。

李曉偉認為,西海當指青海湖,流沙在柴達木盆地隨處可見,赤水指的是今天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內的恰卜恰河,黑水就是發源于祁連山南脈流入河西走廊的黑河。也就是說,西王母生活的核心區域就是青海省境內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過渡的區域。

西王聖母與王母娘娘的區別

西王聖母為盤古外甥女,玉帝、媽祖之女,夫玄龍,生有蚩尤,現?管天界。王母娘娘為四海龍王之女,玉帝之妃,因受寵曾管天界,有刁名,曾降世武則天,信佛。

傳說中普遍二者混淆。

文學作品中的王母娘娘

一《齊民要書》中說︰「仙玉桃,服之長生不死」。《西游記》中王母娘娘的仙桃威力更大︰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成道;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長生不老;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與日月同庚。王母娘娘舉辦盛大的蟠桃會,邀請各路神仙前來赴會,只單單遺漏了自稱是齊天大聖的孫悟空,孫悟空不僅偷吃了頂好的仙桃,一怒之下,他竟然視天規、天條如兒戲,大鬧蟠桃會,把王母娘娘精心策劃起來的盛會攪亂得一塌糊涂,從而惹怒了王母,驚怒了玉皇,使得天兵天將下凡,與孫猴子好一番大戰。

二牛郎、織女,原本是天上、人間,天各一方的天仙和凡人,織女因貪戀凡間的自由和多姿多彩,下到凡間與憨厚、勤勞的牛郎結親,兩人相親相愛,成為了一段美好的愛情童話。而當王母娘娘知道後,她認為這是大逆不道,是織女嚴重違反了天廷的清規戒律,盛怒之下,王母娘娘拔出頭上的金簪,憑空一劃,便出現了一道無邊無際的天河,生生地把一對恩愛夫妻拆開。後來,王母稍有憐憫之心,讓二人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也不失為一種補救措施,給人們對美麗愛情的一絲向往與追求。

三王母娘娘除了仙桃,還有一種不死藥,這種不死藥的原料就是月桂樹上的果實,它生長在月亮上。嫦娥是月亮上的仙女,她看不得人間的生死病老,于是,偷偷地把桂樹的果實撒向人間,使人間的人們延年益壽。至今,民間還流傳月亮落桂籽的說法。唐代詩人皮日休有詩贊︰「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嫦娥的行為,無疑觸犯了天條,被王母娘娘懲治,而把美麗的嫦娥貶作一只丑陋的蟾蜍。嫦娥盡管面容丑陋了,但她那顆撒向人間都是愛的善良的心靈,卻是最最美麗的,是最永恆的美。

王母娘娘在一些文學作品中,盡管以反面的形象展現出來,但她仍不失為天姿絕色、雍容華貴、儀態萬千、母儀天下的模樣。

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簡稱玄女,俗稱九天娘娘、九天玄女娘娘。原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神,後經道教增飾奉為女仙。傳說她是一位法力無邊的女神。因除暴安民有功,玉皇大帝才敕封她為九天玄女、九天聖母。雖然他在民俗信仰中的地位並不顯赫,但她是一個正義之神,形象經常出現在古典小說之中,成為扶助英雄鏟惡除暴的應命女仙,故而她在道教神仙中的地位亦常重要。

九天玄女的原形

說法一:

九天玄女的原始形象是玄鳥。《詩經?商頌?玄鳥》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這是殷商後代祭祀祖先的詩歌。意思是說天帝命令玄鳥生下商的始祖契,建立了強大的商王朝。玄鳥就是商的始祖。據《史記?殷本記》曰︰

「殷契,母曰簡狄,有?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賜姓子氏。」又據《呂氏春秋?音初》記載︰「有?氏有二佚女,為之九成之台,飲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視之,鳴若隘隘,二女愛而爭搏之,覆以玉筐,少選,發而視之,燕遺二卵,北飛,遂不返。」東漢高誘注曰︰「帝,天也。天命降卵于有?氏,吞而生契。」契,讀作屑(xie,亦作楔。)傳說中為商的始祖,帝嚳之子。母親叫簡狄。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一說居于蕃(今山東騰縣)。傳說商族與玄鳥有血緣關系,應與商族崇拜玄鳥圖騰有密切關系。

早在隋朝之前,就有一部叫《黃帝問玄女兵法》的著作。書中詳細記載了玄女助黃帝戰勝蚩尤的故事。此中玄女為玄鳥所化,雖尚未月兌離鳥形,但到底還是進了一步,成了一位救助危難傳授兵法的半人半禽的女神。

說法二: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九天玄女由「天女魃」衍化而來。《山海經?大荒北經》曰︰「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卅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魃,雨止,遂殺蚩尤。」這個天女魃是由黃帝請下來的。專門對付蚩尤所請的風伯、雨師。原來大約屬于早期女魃神,後來就變成了人身鳥首的玄女。

據《雲笈七羲》和《墉城集仙錄》記載︰神農是一位有功于華夏民族的古帝王,但至其孫子榆治世時國政就連連失道,諸侯相互侵吞,戰火不斷。強盛者各據城邑,自僭五行而自為帝號者有太昊後裔青帝,神農後裔赤帝,共工氏後裔白帝,葛天氏後裔黑帝,有能氏部落首領黃帝。到了蚩尤時,不效先人之德,以安民心,反而依恃銅首鐵臂,興兵作亂,侵吞各邦,人民深受其害。蚩尤長相令人十分可怕,一般認為是「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或曰︰「牛蹄,四目六手,耳鬢如劊戟,頭有角。

時黃帝繼位二十二年,禮賢下士,修身積德。為了拯救人民,奮起討伐蚩尤,大戰于涿鹿之野。但蚩尤憑借妖術,黃帝雖得風後和力牧二聖賢幫助,但仍九戰而不勝。于是黃帝虔誠祈禱于泰山,終使西王母深受感動。西王母遣使先授真符給黃帝佩戴,再命玄女降臨,傳授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以及兵符印劍。且為黃帝制造夔牛鼓八十面,遂使黃帝與蚩尤決戰勝利而平定四方。故唐朝文學家王勃《乾元殿頌》說︰「帝座聞鼙,玄女薦龍庭之策。」至此玄女已完全月兌離了動物的痕跡,成為了一位扶助應命英雄的上界女仙。

春秋時,吳王無道,玉帝遣玄女降臨凡間助越亡吳。玄女化身為南山處女,受聘越國為國師,教練六千君子軍。在吳越戰爭中,六千猛士所向披靡,但南山處女功成身退,不知所終。越王統治江東後,思念玄女前功,遣使尋訪,毫無蹤跡,即建仙女祠于南山之上,歲時祭祀。是時玄女游雲夢之地,見山中有白雲洞,仙氣締繞,遂往暫息。洞中自猿化身袁公,向玄女虔恭朝拜,終日摘花獻果,加以供奉,玄女見他小心謹慎,修持養道,遂盡傳劍術予他。功成攜白猿同上天庭朝見天顏,玉帝見之甚喜,封袁公為白雲洞君,敕他掌九天秘書。

據《隋書》記載,玄女曾向黃帝解答男女俯仰升降盈虛之術,表明玄女還是頗精養生之道的女仙。

九天玄女的傳說

傳說之一

九天聖母乃上古之玄鳥,人頭鳥身,奉天命生于下契,事唐虞為司徒,封于商,傳十三代太乙為成湯,建立周朝。據史書及神話傳說記載︰她是西靈聖母元君之弟子,又是黃帝之軍師。鑒于她所造能出奇制勝的「天書」兵法,堪稱得是中國上古第一位杰出的女軍事家。

傳說古時,黃帝與蚩(音痴)尤,鏖戰于涿鹿(今河北省涿鹿縣)九戰而不勝。蚩尤之暴,他祭起法術,使三日三夜大霧冥冥,令軍士不見天日,難辨山川四野方向,困黃帝于太山之下。黃帝見軍士無法作戰,引兵退歸太山之阿,夜間昏然憂寢。西靈聖母遂遺使者,被玄狐之裘,以符授黃帝曰︰「太一在前,天一在後,得之者勝,戰則克矣。」西靈聖母所授神符,「廣三寸,長一尺,青瑩為玉,丹血為文。」授符既畢,西靈聖母又命弟子九天玄女向黃帝傳授「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一遁甲六壬步斗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為了戰勝蚩尤,九天玄女又為黃帝制作夔(音葵)牛皮巨鼓八十面,又再授予黃帝圖策,印劍之物,以戰備之用。

據《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夔牛作為古時代神話奇獸,古時生于東海流波山,「其狀如牛,蒼色無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風雨,目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名曰夔。黃帝殺之,取皮以冒鼓,聲聞五百里。」《黃帝內經》載︰「黃帝伐蚩尤,玄女為帝制夔牛皮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連震三千八百里。」九天玄女令軍士宰夔牛制作八十面戰鼓,使黃帝在得到九天玄女輔助之後,帶兵與蚩尤大戰于中冀。當黃帝擺下「奇門遁甲」陣之後,即令軍士以雷獸之骨,大擊八十面夔牛皮巨鼓,一時鼓聲大作,一擊震五百里,連擊震三千八里,只見整個戰場地動山搖,天旋地轉,喊殺沖宵漢,使量蚩尤兵卒神魂顛倒,沖殺元門,敗倒如山。「蚩尤銅頭啖石」,即把石頭當飯食,且能「飛空走險。」但在夔牛鼓震聲中,「九擊止之,尤不能走,遂殺之。」爾後,黃帝又誅榆罔于阪泉,(今河北省涿鹿縣東南),經過這場大血戰,天下始得大定。

傳說「奇門遁甲」最早有四千三百二十局,流傳中逐漸減少為一千零八十局,七十二局,後來只剩下十八局。據《太平廣記》卷五十六記載;歷代各種玄理奇術「天書」,都與九天玄女治亂安國有關,歷代傳說中,每當天下由亂趨治之時,有時則是九天玄女親授,有時則是有道高人代行;如戰國時期,孫臏從鬼谷子那里得天書三卷,八門遁法,六甲靈文。

在《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在帶兵入川時,曾驅兵取亂石,在臨山傍江的魚月復浦沙灘上,布下石陣,名曰八陣圖;諸葛亮按奇門遁甲「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布陣。其陣反復八門,每日每時,變化無端。日暮,當東吳都督陸遜探陣誤入八陣圖死門時,霎時間狂風大作,飛沙走石,遮天蓋地,怪石磋峨,槎丫似劍,橫沙立土,重疊如山,江聲浪涌,有如劍鼓之聲,可比十萬精兵之勢,當東吳都督陸遜驚得進退無門,大喊︰「吾中諸葛之計也!」之際,好得諸葛亮老岳父黃承彥行善,親來往生門引出,不然定困死于八陣圖之中。唐代大詩人杜甫有詩詠之︰「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傳說薛仁貴出兵征服高麗,也得九天玄女授之白虎鞭、水火袍、震天弓、穿雲箭、無字天書五件寶物,從而東征大捷。在《水滸傳》中,說宋江被江州都頭帶人追得著急,逃到還道村一座古廟,藏身于神廚之中,經被幾番搜索。得神助而月兌險後,有青衣童子引見九天玄女,九天玄女授宋江三卷天書說︰「宋星主,傳汝三卷天書,汝可替天行道,為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勿忘勿泄。」傳說劉伯溫出山前,在處州羅山山洞中,也得天書四卷,後憑天書輔朱元璋打天下,功標第一。歷史上關于九天聖母的傳說玄之又玄,她給中國善男信女蒙上一道神秘的光環。在北京,就有三座祭祀九天聖母的廟宇,其廟宇遍及全國各地,成為歷代香火不斷,萬民參拜祈求平安納福的女神,九天玄女之名,始見于漢代之緯書。

《龍魚河圖》雲︰「黃帝攝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黃帝仁義,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敵,乃仰天而嘆。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又說︰「帝伐蚩尤,乃睡夢西王母,遣道人,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曰︰‘太乙在前,天乙備後,河出符信,戰則克矣。黃帝寤,……立壇祭以太牢,有玄龜餃符出水中,置壇中而去。黃帝再拜稽首受符,視之,乃夢所得符也。廣三寸,袤一尺。于是黃帝佩之以征,即日禽蚩尤。」其後,又有《黃帝問玄女戰法》一書,對上述故事進行演繹。《舊唐書?經籍志》兵家類著錄《黃帝問玄女法》三卷,蓋即此書,可能出于南北朝。其中有雲︰「黃帝與蚩尤九戰九不勝。黃帝歸于太山,三日三夜,天霧冥。有一婦人,人首鳥形,黃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婦人曰︰‘吾玄女也,子欲問何?’黃帝曰︰‘小子欲萬戰萬勝,萬隱萬匿,首當從何起?’遂得戰法焉。」明董斯張《廣博物志》卷九曾引《玄女兵法》文,亦記上述故事。文曰︰「蚩尤幻變多方,征風召雨,吹煙噴霧,黃帝師眾大迷。帝歸息太山之阿,昏然憂寢。

王母遣使者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符廣三寸,長一尺,青瑩如玉,丹血為文。佩符既畢,王母乃命一婦人,人首鳥身,謂帝曰︰‘我九天玄女也。’授帝以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遂克蚩尤于中冀。

又數年,王母遣使白虎之神,乘白鹿集于帝庭,授以地圖。」此文比《黃帝問玄女戰法》增益甚多,有較多的道教色彩,出書年代應在其後,或許出于隋唐。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將上述資料加以綜合,寫成《九天玄女傳》,收入《墉城集仙錄》卷六(又載《雲笈七簽》卷一百一十四)。該傳亦主述玄女向黃帝授符書以破蚩尤故事,但明確將玄女作為道教神仙加以敘寫。該傳首句即雲︰「九天玄女者,黃帝之師,聖母元君弟子也。」繼雲︰「王母遣使,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曰︰‘精思告天,必有太上之應。’」當玄女下降,帝再拜受命時,玄女曰︰「吾以太上之教,有疑可問也。」當黃帝告以求授戰法之願時,「玄女即授帝六甲六壬兵信之符,靈寶五符策使鬼神之書,制妖通靈五明之印」等,于是「遂滅蚩尤于絕轡之野,中冀之鄉,分四冢以葬之。」經過如此敘寫之後,九天玄女遂成為上古之女仙,而被納入道教神譜中。

九天玄女對中國古代社會亦曾產生過影響。《水滸傳》第四十一回《還道村受三卷天書,宋公明遇九天玄女》,敘述宋江被官兵追趕時,躲進九天玄女廟,被九天玄女所救,並授其兵書三卷之故事。

傳說之二

道教傳說中善兵法戰勝之術的女神。原為古代神話中人物,後被道教列入其神系。杜光庭《墉城集仙錄》說,黃帝與蚩尤戰于涿鹿,蚩尤行法術,作大霧三日,內外皆迷,黃帝不能勝,因設齋于太山之下,西王母遣使以符授之,並告以精思禱天,必有太上之感應。後數日,玄女乘丹鳳,御景龍,著九色彩翠之衣,降臨黃帝齋所。授以六甲六壬兵信之符、策使鬼神之書、制妖通靈之印、九光玉節十絕靈幡命魔之劍等。黃帝率諸侯再戰蚩尤,遂滅蚩尤于絕轡之野,並用其神術誅榆岡于阪泉之野,平定天下四方。後黃帝于荊山下鑄鼎,得黃龍迎入天宮。道教稱,黃帝兵法戰勝及登仙之術,皆九天玄女所授符圖秘訣,九天玄女為黃帝之師、聖母元君之弟子。後世有托稱黃帝玄女的書文傳世,內容或為兵法,或為陰陽房中之術。

九天玄女助劉邦建都

漢高祖打敗項羽,建立漢朝王朝後,建都城時卻遇到了麻煩︰古都咸陽和秦朝的阿房宮被項羽一把火燒毀,劉邦不得不另選都址。他派方士張天罡(音︰岡)具體去操辦,張天罡首先選中了白鹿原。白鹿原右臨涇水,左接渭河,沃野千里,路通八極,是個建都的好住處。等到破土動工之日,突然地動山搖、天崩地裂,白鹿原頓時成為一片汪洋。張天罡在危機之時,大呼素有靈驗的九天玄女來拯救,只見一片五彩祥雲自西天而降,九天玄女向白鹿原撒下一把淨土,白鹿原立馬被恢復原狀,無數施工的民工得救了。

九天玄女告訴張天罡︰白鹿原下有一巨鯨,這里不適合建都,要另選都址。張天罡按照玄女的叮囑,最後將都城選定在長安,他按各方方位、距離,打了四十九個鑽孔,在打最後中央的鑽孔時,它被自動塌陷下去,變成一個深不可測的大洞穴,張天罡急忙懇求九天玄女前來救助。玄女駕雲而來,告訴他洞里有一條巨龍,只見她用手中的淨瓶倒扣于空中,把洞穴罩住,又讓張天罡派勇士進洞把巨龍捆綁起來,用鐵板澆鑄鐘樓,九天玄女再用淨瓶倒扣鐘樓上,永鎮住巨龍。從此以後,建都工程進展順利,一座偉岸的新都城很快落成。

玄女出生地扎麻隆鳳凰山

位于青海省湟中縣扎麻隆形似一只巨大的鳳凰展翅欲飛,是昆侖神話中華夏母親,戰神九天玄女的降生地,曾是西王聖母、九天玄女、黃帝時常光臨、居住的理想樂土。

近年來,經過搶救開放,弘揚昆侖文化內涵,這里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景色怡人。建設的昆侖文化龍頭景觀,華夏三祖紀念館以及昆侖神話藝術館規模宏大,巍巍壯觀、宇體雕梁畫棟,絢麗多彩,昆侖文的一種淵源于遠古的文明。九天玄女(女媧)、西化內涵豐富,成為紀念先祖、旅游、休閑、觀賞昆侖文化的理想去處。

九天玄女(女媧)、西王聖母,是東方民族的偉大母親,亦是東方美神、在戰神和萬聖至尊,自古以來深受萬民的敬仰和熱愛。湟中扎麻隆鳳凰山,就是九天玄女的降生地。

傳說女媧這位大神摶土造人、煉石補天後累倒了。她的一條腸子化作了十個神人。但女媧的天魂乘了雷車,駕了應龍,使白螭在前面開路,讓塍蛇在後面跟隨,黃雲簇擁著她的車子,天地鬼神都鬧哄哄地隨從在她車子的面,一直上升到了九重天頂。從此以後,就成為天香國色、美麗無比、神通廣大的戰神,即金鳥(火鳳凰),用無比溫暖的陽光普照天地萬物,用天鳳的美麗向人間播降吉祥。但是,人間邪惡橫行,尤其滋生于一些人心中的邪魔象洪水猛獸那樣侵害著別人及其它生靈,同時也毒害著自已,使之下沉、陷進苦海罪淵……為了驅趕邪惡,降伏一些人心中的邪惡,淨化人之靈魂,拯救和保護人類,九天玄女再次下凡人間,與西王母一道,演義昆侖神話,扶正抑邪,普渡眾生,加持善緣者,成為天上人間最偉大的女神、一代天尊和乾坤的真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神話演繹最新章節 | 神話演繹全文閱讀 | 神話演繹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