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演繹 【北斗七星君】【南斗六星君】【三茅真君】

作者 ︰ 紫薇大帝

北斗七星君

北斗七星君是道教崇奉的七位星神,即北斗七星。其名稱分別為為:

●北斗第一陽明貪狼星君(天樞)

●北斗第二**巨門星君(天璇)

●北斗第三真人祿存星君(天璣)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天權)

●北斗第五丹元廉貞星君(玉衡)

●北斗第六北極武曲星君(開陽)

●北斗第七天關破軍星君(搖光)

主命星

《尚書緯》說︰「七星在人為七瑞。北斗居天之中,當昆侖之上,運轉所指,隨二十四氣,正十二辰,建十二月,又州國分野、年命,莫不政之,故為七政。」道書承此說,除繼續論述其對自然界和社會的影響外,著重強調其對個人生命的決定作用。

《太上玄靈北斗本命長生妙經》雲︰「北斗司生司殺,養物濟人之都會也。凡諸有情之人,既稟天地之氣,陰陽之令,為男為女,可壽可夭,皆出其北斗之政命也。」一些道書又說,根據人的出生時辰,人們的生命被分屬于七個星君所掌管︰「貪狼太星君,子生人屬之;巨門元星君,丑亥生人屬之;祿存真星君,寅戌生人屬之;文曲紐星君,卯酉生人屬之;廉貞綱星君,辰申生人屬之;武曲紀星君,己未生人屬之,破軍關星君,午生人屬之。」

各人根據自己的生辰,即可找到自己的主命星。

據稱,「凡人性命五體,悉屬本命星官之所主掌」;「凡有男女于本命生辰及諸齋日,清淨身心,焚香持此真文,自認北極本命所屬星君,隨心禱祝,善無不應,災罪消除」。

相關記載

中國是世界上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對北斗七星的觀察早有記錄,但七星之名最完整的記載,始見于漢代緯書。最初有兩種名稱,一為《春秋運斗樞》所記。曰︰「第一天樞,第二旋,第三璣,第四權,第五衡,第六開陽,第七搖光。第一至第四為魁,第五至第七為標,合而為斗。」道教形成後,以北斗為天神加以崇拜,並對之作種種神學解釋。

《雲笈七簽》卷二十四《總說星》曰︰七星第一星「名曰天樞,魂神斗次;第二星名曰天璇,魂神斗次行;第三星名曰天機,魄精斗次行;第四星名曰天權,魄精斗次行;第五星名曰玉衡,魄靈斗次行;第六星名曰?陽,魄靈斗次行;第七星名曰搖光」。同時又稱北斗有九星,為九皇之神,謂「北斗九星,七見(現)二隱」。

《雲笈七簽》卷二十四《北斗九星職位總主》雲︰「《黃老經》曰︰北斗第一天樞星,則陽明星之魂神也;第二天璇星,則**星之魂神也;第三天機星,則真人星之魄精也;第四天權星,則玄冥星之魄精也;第五玉衡星,則丹元星之魄靈也;第六?陽星,則北極星之魄靈也;第七搖光星,則天關星之魂大明也。」

(下第八、九星略)其後又引《河圖寶錄》敘述九星之姓諱及職掌。以上《雲笈七簽》所述北斗七星之名,即據緯書《春秋運斗樞》。

二為《洛書》所記。它除記上述七名外,又記有另外七個名稱,曰︰「開陽重寶,故置輔翼,易斗中曰北斗︰第一曰破軍,第二曰武曲,第三曰廉貞,第四曰文曲,第五曰祿存,第六曰巨門,第七曰貪狼。」

另一批道書則據此以述北斗七星,只把次序作了顛倒。如《北斗治法武威經》所雲︰第一天樞,名魁,字貪狼,第二天任,名?,字巨門,第三天柱,名?,字祿存,第四天心,名?,字文曲,第五天禽,名?,字廉貞,第六天輔,名?,字武曲,第七天沖,名?,字破軍,……」並各有具體職掌。

《玉清無上靈寶自然北斗本生真經》《太上玄靈斗姆大聖元君本命延生心經》等,亦稱「貪狼」、「巨門」等為北斗七星之名,並有紫光夫人感蓮花化生北斗七星的故事流布民間。

略雲︰龍漢時有一國王名周御,其妃名紫光夫人。某日,夫人于蓮池中沐浴,忽感蓮花九朵化生九子。長為天皇大帝,次子為紫微大帝,其余七子為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七星。「二長帝君居紫微垣太虛宮中勾陳之位。」「紫光夫人亦號北斗九真聖德天後,道身玄天大聖真後,……

《河圖帝覽嬉》曰︰「斗七星,富貴之官也;其旁二星,主爵祿;其中一星,主壽夭。」「斗主歲時豐歉。」

南斗六星君

南斗六星君,正是管理世間一切人、妖、靈、神、仙等生靈的天官。南極長生大帝玉清真王,是南斗六星君的頂頭上司。因此南斗六星君的六宮都隸屬于南極長生大帝管轄。

宮殿所住神仙

第一天府宮︰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宮︰司祿星君

第三天梁宮︰延壽星君

第四天同宮︰益算星君

第五天樞宮︰度厄星君

第六天機宮︰上生星君

相關記載

《星經》雲︰「南斗六星,主天子壽命,也主宰相爵祿之位。」後民間流行「南斗主生,北斗主死」的說法,道教吸收後將南斗六星神格化,成為司命主壽的六位星君。《上清經》雲︰南斗六星,第一天府宮,為司命星君;第二天相宮,為司祿星君;第三天梁宮,為延壽星君;第四天同宮,為益算星君;第五天樞宮,為度厄星君;第六天機宮,為上生星君,總稱六司星君。專門奉祀南斗星君的廟宇稱南斗星君廟。因南斗專掌生存,故民間又稱為「延壽司」。

傳說

南斗星君度人長壽的故事

三國時魏國有個叫管輅的是個術士,最會相面。一天他見到顏超,一看他的臉上「主夭氣」,知道將不久于人世。顏超是個19歲的小伙子,其父一听很著急,忙叫管輅想辦法。管輅對顏超說︰「你回家後趕緊準備一壇好酒,一盤燒鹿肉。卯日那天,你到割麥地南頭的大桑樹下,那里有兩個人下棋,你千萬別說一句話,如此你就有救了。」顏超依言而往,果見二人下棋。顏超只斟酒添肉無語。一會兒北邊那人問道︰「你在干什麼?」顏忙跪下,不語。這二人剛才吃了他的酒肉,也得幫個忙。南邊的那個人拿文書看了看對顏超說︰「讓你活到90歲。」顏大喜叩拜而歸。傳說彭祖原名叫彭秀,南斗六星分別度壽,結果彭秀活到800多歲,人稱彭祖。

三茅真君

三茅真君,為漢代修道成仙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是道教茅山派的祖師。道教稱為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和三茅君茅衷。

據《梁書?陶弘景傳》載:"句容之句曲山,恆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名曰金壇華陽之天,周圍一百五十里。昔漢有咸陽三茅君得道,來此掌山,固謂之茅山。他們大約是漢景帝時候(前156-前140年)的人。

三茅真君原來是出生在咸陽南關的三兄弟。大茅君茅盈,字申叔,十八歲時就棄家赴北岳恆山讀老子書及《易》經,服餌內修積六年,後面見西王母,受玉佩金鐺之道、太極玄真之經,四十九歲時學成得道而歸。中茅君茅固,字季偉,漢景帝時舉孝廉,累遷至武威太守。三茅君茅衷,字思和,漢宣帝時遷洛陽令,後拜為五更大夫、西河太守。茅盈飛升後,兩兄弟均棄官還家,求兄于東山。茅盈乃授以延年不死之法。兩兄弟修道三年,佩服九轉還丹後,亦飛升成仙。茅氏三真得道後,來句容之句曲山(今江蘇省句容之茅山),掌管此山,故句曲山後名茅山。齊梁陶弘景編定之《真靈位業圖》,即稱大茅君茅盈為司命東岳上真卿太元真人茅君,列上清左位;稱中茅君為「句曲山真人定祿右禁師茅君」右禁郎定祿真君中茅君,列太清左位和第六中位;稱三茅君為三官保命小茅君,列第六左位。宋太宗和宋真宗、徽宗、理宗等屢有加封。茅盈被封為上茅九天上卿司命太元妙道沖虛聖佑真應真君,茅固被封為中茅地仙上真定祿右禁至道沖靜德佑妙應真君,茅衷被封為下茅地仙至真三官保命微妙沖慧神佑神應真君,總稱三茅真君。

歷史淵源

在江蘇省境內,有兩座茅山。一座在長江以南的句容市,稱南茅山;另一座在長江北岸的興化市,叫北茅山。清代乾隆年間,以考證考據而聞名天下的揚州學派代表人物任大椿在《過茅山碑記》中說︰北茅山為三茅真君初煉道之地。這就是說,西漢景帝時期,茅盈、茅固、茅衷弟兄三人最初在北茅山修道拯民,因而稱為茅山。後來他們受請往江南句曲山,這才有了南北茅山之分。

早在漢代,陝西咸陽,有茅氏三兄弟,兄茅盈,二弟茅固,三弟茅衷,看破紅塵,寫下「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榮華終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的感嘆,遂尋山修道。他們披星戴月,餐風宿露,晝夜兼程,行至黃海之濱,見一高山,林木參天,綠蔭蔽日,芳草如茵,香茅遍地,便留山隱居,修道養性,采藥煉丹,濟世救人。日久,茅氏兄弟,終成正果,名列仙班。後人因此建三茅道觀,稱他們為三茅真人,稱山為三茅山。慕名來山學道者、求醫者,不絕于途。其時,江南句容一帶,瘟疫流行,聞江北茅山有三茅真人道法高超,醫術高明,能治百病,便來人求治,三茅真人欣然前往,居句曲山華陽洞。經真人救治,病愈者數百人。三茅真君仙逝後,人們感恩戴德,建廟山巔,塑像供祀。此後,句曲山改稱南茅山,江北三茅山改稱北茅山,簡稱茅山。

司命司祿

三茅真君以司命、保命、定祿為名,亦以司命、定祿為職。據《太元真人東岳上卿司命真君傳》稱,大茅君茅盈治宮在赤城玉洞之府,有玉童玉女各四十人,出入太微,受事太極,總括東岳,司命司祿。中茅君和三茅君僅為地仙。中茅君治茅山,兼統地真。三茅君治良常之山,總括岱宗,領生記生,位為地仙九宮之英,勸教童蒙,教訓女官,授諸妙靈,蒞治百鬼,鎮陰宮之門。

奉祀

相傳,大茅君茅盈出生于漢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十月初三日,于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三月十八日得道升天。今江蘇省茅山以奉祀三茅真君著稱于世,其進香之香期為農歷之正月至三月,當系大茅君得道之時日為進香之**期。

茅盈傳說

起初在魏晉民間傳說中,只有茅盈得道成仙,晉葛洪《神仙傳》說︰茅盈是幽卅人,在齊地學道二十年,回鄉後極有法術,能治病救災,起死目生,善于變化,外物莫能傷害。乘羽蓋升入仙界後,「遠近為之立廟奉祀之」。

南北朝時,民間則傳說三兄弟俱成神仙。《漢武帝內傳》說茅盈在漢宣帝地節(前69前65年)四年(公元前66年)受黃金九錫之命,為「東岳上卿司命真君」,他的二位弟弟也都列入仙班,分別被封為「定錄君」和「保命君」。宋時,太宗真宗封他們為「真應真君」、「妙應真君」和「神應真君」,統稱「九天司命三茅應化真君」,後世稱之為「三茅真君」。

茅固傳說

二茅君名固,字季偉。《茅山志》、《歷世真仙體道通鑒》載其曾官拜執金吾,听說兄長茅盈學仙得道,遂棄官渡江,從兄入句曲山學道,後得道仙成。《後漢書?郭太守傳》附有《茅季偉傳》,後漢流行《茅山父老歌》,又作《三茅歌謠》,即頌詠三茅事跡。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將茅固列為太清左位,名「句曲山真人定錄右禁師茅君」。

茅衷傳說

三茅君名衷,字思和。曾為五官大夫、西河太守。聞兄長茅盈得道,棄官渡江,從兄學道于句曲山,後治良常山,得仙道。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將茅衷列為第六中位,名「右禁郎定真君中茅君」,治華陽洞天。宋代敕封真君。

文獻記載

茅盈之名,始見于漢代緯138看書網帝驗期》雲︰"王母之國在西荒,凡得道受書者,皆朝王母于昆侖之闕。……茅盈從西城王君,詣白玉龜台,朝謁王母,求長生之道。王母授以玄真之經,又授寶書。"1葛洪《神仙傳》卷五《茅君》雲︰"茅君者,名盈,字叔申,咸陽人也,高祖父蒙字初成,學道于華山,丹成,乘赤龍而升天,即秦始皇時也。有童謠曰︰‘神仙得者盈初成,駕龍上天升太清,時下玄洲戲赤城,繼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平。‘"秦始皇聞之,"以為己姓符合謠讖,當得升天,遂詔改臘為‘嘉平‘。""茅君十八歲入恆山學道,積二十年,道成而歸,父母尚存,見之怒曰︰‘為子不孝,不親供養,而尋逐妖妄,流走四方,!舉杖欲擊之。君跪謝……父怒不已,操杖擊之,杖即摧折而成數十段,……父驚即止。"父問︰

"汝言得道,能起死人否"?君曰︰"死人罪重惡積不可復生者,即不可起也,若橫受短折者,即可令起也。"《神仙傳》記其事,並稱有驗。後茅君與父母宗親辭別,登羽蓋車而去,至江南治于句曲山。山下之人,為立廟而奉事之。遠近之人,賴君之德,無水旱疾癘螟蝗之災,時人因呼此山為茅山。茅君弟名固,字季偉,次弟名衷,字思和,仕漢位至二千石。"後二弟年衰,各七八十歲,棄官棄家,過江尋兄,君使服四扇散,卻老還嬰,于山下洞中修煉四十余年,亦得成真。太上老君命五帝使者持節……加九錫之命,拜君為太元真人東岳上卿司命真君,主吳越生死之籍。……又使使者以紫素策文拜固為定錄君,衷為保命君,皆列上真,故號三茅君焉。"2《太平廣記》卷十三和《廣漢魏叢書》皆收《神仙傳》,但其《茅君傳》皆稱︰"茅君者,幽州人,學道于齊",則為舛錯之文。3《雲笈七簽》卷百零四有《太元真人東岳上卿司命真君傳》,署"弟子中候仙人李道字安林撰"。陳國符先生據《真誥》卷八、九、十一諸注考證,認定此傳即晉代所出之《茅三君傳》。據《真誥》卷八注︰"李中候,名遵,即撰《茅三君》者",其作者當為李遵,《雲笈七簽》傳所署之"李道",蓋誤。又據卷十一注考證,該傳似又"出自長史(指許謐--

引者注,故亦于晉代出世。"4總之,作者為上清派道士。該傳內容本葛洪《神仙傳》,但有增益。(一)增寫了三茅祖、父輩之履歷。謂︰"高祖父諱蒙,字初成,……知周之衰,不仕諸侯,乃師于北郭北阿鬼谷先生,遂隱遁華山。……曾祖父諱偃,字泰能,蒙之第四子也,仕秦昭王之世,位為舍人,稍遷車騎校尉長平恭侯。……祖父諱嘉,字正倫,仕秦莊王為廣信侯,始皇即位,嘉輔帝室,……以嘉為德信侯。"父"諱祚,字彥英,不仕不學,志願農巷"。(二)增寫了茅盈從師學道事跡。謂︰"盈年十八,遂棄家委親,入于恆山,讀老子《道德經》及《周易傳》采取山術而餌服之,……盈于恆山積六年,思念至道,誠感密應,(神告之)曰︰‘西城有王君得真道,可為君師‘……明辰……徑到西城……卒見王君。後二十年,從王君西至龜山見王母,……口告盈以玉佩金?之道,太極玄真之經。"5《茅山志》卷二十收載上清派道士張繹于梁普通三年(522)所立之《九錫真人三茅君碑》,所記三茅事較簡約,系年稍異。

約于唐代成書的《集仙傳?大茅君》稱,漢元壽二年八月己酉,南岳真人赤君、西城王君及諸青童並從王母降于盈室,頃之,天皇大帝、太微帝君、太上大道君、金闕聖君分別派使者賜茅盈以衣冠、玉璽、金鈴、神芝及爵位,並告盈曰︰"食四節隱芝者,位為真卿,食金闕玉芝者,位為司命,……子盡食之矣,壽齊天地,位為司命上真、東岳上卿,統吳越之神仙,綜江左之山源矣。……五帝君各以方面車服降于其庭,傳太帝之命,賜紫玉之版,黃金刻書九錫之文,拜盈為東岳上卿司命真君太元真人。"又說,在此之後,"王母命上元夫人授茅固、茅衷《太霄隱書》《丹景道精》等四部寶經,……事訖,西王母升天而去︰"6至此,三茅君的事跡也基本定型,此後元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十六《茅盈傳》、張雨《玄品錄》卷二《三茅君傳》、《茅山志》卷五《三神紀》等,皆據上述諸傳以成篇,無大增益。

三茅真君的地位

至宋代,三茅君始得皇帝封號,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封大茅君為"太元妙道真人東岳上卿司命神君",中茅君為"定錄右禁沖靜真人",小茅君為"三官保命沖惠真人"。宋理宗淳?九年(1249),加封大茅君為"太元妙道沖虛聖佑真君東岳上卿司命神君",中茅君為"定錄右禁至道沖靜德佑真君",小茅君為"三官保命微妙沖惠仁佑真君"。7總稱三茅真君。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神話演繹最新章節 | 神話演繹全文閱讀 | 神話演繹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