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難得一次雷厲風行,經過幾次修改之後,商稅的章程遞入了宮中,旋即由司禮監加印,聖旨出來,頒布天下.
稅監衙門建了起來,與此同時,一份份的公文分赴各省各府,商稅征收正式實施。
聖旨出來,自然是有人拍手叫好,有人一陣叫罵,叫罵的都是王學門人,在他們看來,朝廷這是**果的搶劫,所謂的稅監衙門,實則是和鎮守太監差不多。
只不過是鎮守太監乃是宮中委派,充實內帑,而稅監卻是內閣委派,充實國庫而已。
這件事鬧得沸沸騰騰,與此同時,在內閣里,兩個閣臣看著新遞來的一份奏書不由短嘆。
這份奏書來自于直浙,乃是直浙總督王道中親筆奏書。
奏書中俱言聖旨傳至直浙之後,直浙震動,一時之間,沸沸揚揚,莫說是尋常百姓,便是一些士紳和官員都極力反對。
如此重稅,可謂鮮見,大明朝一向沒有收取商稅的規矩,可是想不到這一征收,就收的如此狠,大士紳們大多都種植棉桑,原本徐謙在的時候,也是收取重稅,按理說這些銀子,只不過是變了個名目,從前是交給巡撫衙門,現在交給了國庫,雖然繳納的銀子又多了一些,但是他們的利益,理應不會受損太多。
可是不要忘了,在征收棉桑稅的同時,便是各處碼頭還有各家作坊也都另外開征稅賦。表面上好像大士紳們利益沒有受損,但是作坊的生產成本越來越高,使得不少工坊出現了難題,若是價格暴漲,必然消費下降,那些尋常人家,未必能承受的起這樣的沖擊,到時候不免要節衣縮食,而一旦節衣縮食,作坊生產的貨物就可能積壓,而且海路安撫使司那邊,許多番商見價格漲的厲害,許多貨物因為利潤劇減,自然也就沒有再大肆收購的**。
可要是維持價格,利潤就不免微薄,而利潤微博,一方面是有的作坊難以維持,索姓破產了事。還有一些勉強能夠負擔,只是市面上對棉桑的需求驟減,如此一來,這棉桑的價格,就少不得要死命的往下壓一壓。
棉桑的價格,如今已經下跌了兩成,而且不出意外的話,未來數月,隨著各地官府紛紛開始征稅之後,價格還要暴跌。
因此,大士紳們意識到,自己繳納的稅雖然沒有增加多少,可是他們的收益,卻是已經腰斬,可怕的是信心的喪失,人人都知道棉桑還要暴跌,誰還敢繼續采購棉桑?于是乎,這些大士紳們無數的土地,種植出來的棉桑竟是無人問津,再不復從前的熱鬧景象。
大士紳們的利益受到了嚴重損害,自然而然,要通過士林清議發出聲音來,直浙這邊,各種抨擊商稅的聲音陳出不窮,熱鬧程度可見一斑。
此外還有官員,按理說,地方官員雖然有了征取商稅的權利,可是這個做法,對他們未必是好事,一旦工坊難以為繼,他們自己私底下的許多工坊也都受到了極大的沖擊,這些可都是投入了數千數萬甚至數十萬兩銀子的金母雞,就指著它來下金蛋的東西,如今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官員的親戚做的木材、煤炭、絲棉的買賣,因為工坊的需求驟減,使得許多人手里壓著收購來的原料,卻幾乎難以兜售。
這樣的損失絕對不小,官員暗中從商在直浙已經形成了潛規則,有的人甚至是把家中老本都貼了進去,一旦玩砸,那就真正要變成窮光蛋了。
為此,直浙官場上鬧得很凶,甚至浙江巡撫直接放出了公告,說是浙江的商稅不會急于征收。
只是這樣的做法用處並不大,因為誰都曉得,聖旨都已經下了,今曰不征,明曰就會征,無論你如何拖延,大家的信心已經崩潰,以至于不少原本想要投身工坊的地主,此時不由開始緊張觀望起來,販貨的商賈,此時也不敢隨意到工坊收購貨物。便是船行生意也慘淡了許多,許多人愁眉苦臉,生怕將來,官府把稅收到自己頭上,而且由于商貿的急劇猥瑣,許多船行已經瀕臨倒閉。
船行當時擴張的實在厲害,由于供不應求,于是不斷的購船,只是真金白銀只有這麼多,于是不少船行都曾四處告貸,而現如今一下子手中的船不能生利,一旦還不上帳,只怕到時候,前景也是堪憂。
整個浙江,一片沸騰,王道中的奏書里得意洋洋的道︰「直浙新政,不堪一擊,可見新政不過無根浮萍,必定不能長久。」接著他又不無擔憂的道︰「只是近來許多官員、士紳抨擊朝廷,甚至有人欲抗旨不尊,下官擔心,遲早有人狗急跳牆,釀出大禍。」
一方面,王道中對聖旨的影響很是滿意,這證實了新政的問題非常嚴重,正好可以借此鏟除新政。可是同時,他也清醒的認識到,有許多人心中不服,心中不服,就可能滋事,滋事倒也不怕,畢竟只要有軍馬在,不怕翻出浪來,眼下最重要的是直浙的地方官飽受新政燻陶,對他這總督還有朝廷都是陽奉陰違,就算是一些舊學的官員,此時也不免發出牢搔,說是朝廷這麼做,實在有些過份。
在這種情況下,王道中與其說是上書告知直浙的近況,倒不如說是來要權,他這直浙總督,必須得有足夠的權利,才能彈壓的住這些官員,才能讓這些官員乖乖的听從朝廷的旨意,乖乖的執行商稅征收。
楊一清短嘆一口氣之後,抖擻精神,道︰「熬了這麼久,今曰最是痛快,那徐謙吹噓新政,說什麼新政如何如何,你看,結果果然和王道中所說的一樣,不能長久。這樣也好,長痛不如短痛,眼下應當一鼓作氣,徹底將新政壓下去。」
楊廷和點點頭︰「王道中果然不負所望,而眼下,他說了許多難處,邃庵以為如何?」
楊一清沉吟道︰「其實這不算什麼難處,他調不動下頭的官吏,只是不能震懾而已,老夫听說,在直浙有許多官員命自己的親戚開辦作坊從中牟利,哼,堂堂朝廷命官,做出這樣的事,和貪贓又有什麼區別?所以老夫的意思,就是以肅清吏治的名義,讓吏部委派差員趕赴浙江,協助王道中穩住局勢。」
派出吏部的人去浙江,明面上是肅貪,可是實則卻是督陣,不听話的,統統清查下去,不怕你不沾腥,到時候直接法辦。如此一來,誰還敢不听話?
楊廷和似乎也覺得妥當,道︰「不錯,近來陛下對吏治亦是有諸多不滿,不如老夫上書一封,就說讓吏部、大理寺、都察院一起差官員巡查四方,糾察不法,至于這巡查的第一站就是直浙,如此一來,別人也挑剔不出什麼來,邃庵認為妥當嗎?」
楊一清點頭︰「這是釜底抽薪的辦法,有王道中在總督任上,又有軍馬在浙江,如今再派出吏部、都察院和大理寺的人員,不怕這些王黨的官員不老實,不老實,大不了直接查辦就是,誰做這出頭鳥,就先拿誰來殺雞儆猴,尤其是那個浙江巡撫趙明,此人是徐謙黨羽,索姓,就先從他查起,據聞這個人,有偌大家業,腰纏十萬以上。」
楊廷和慢悠悠的道︰「不必急,先不急著動手,查可以查,但是不要急著辦,刀懸在脖子上才能唬住人,把人殺了,于事無補,還會惹得狗急跳牆,只要這趙明曉得了厲害,到時候若是肯棄暗投明,對徐謙來說,這才是真正的要命。」
內閣里頭,兩個閣老的情緒都很激動,他們清理了思路之後,旋即一面命人往直浙遞條子,一面準備撰寫奏書。
……………………………………………………………………………………………………………………………………………………………………
相對徐謙來說,從直浙來的書信可謂排山倒海,這幾曰,幾乎每個時辰,就有幾封書信遞來,有一些官員,也有不少大商賈,更有不少士紳。
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哭告。
沒法活了,若是放任下去,大家都得完蛋,看朝廷這架勢,分明是要斬盡殺絕,是要把新政扼殺于襁褓之中,而對這些和新政息息相關的人來說,更是如此,他們將期望自然而然的放在了徐謙身上,徐謙本就是他們的主心骨,而且又是戶部尚書,大家早將徐謙看成了無所不能之人,此時一個個前來哭告,一個個請求徐謙想一想辦法。
便是徐福也找了來,說是聚寶樓現在的買賣一下子慘淡,甚至有商賈破產,直接在聚寶樓懸梁的事件。
「徐大人……許多人托我來問,到底有沒有辦法,若是再沒有辦法,只怕到時候,不知多少人要吊頸了,這可是要命的啊,便是聚寶樓這邊,用不了多久,怕也要受到很大的波及,這買賣,往後還做不做?」
徐福哭喪著臉,幾乎要哭出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