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幾天,李世民便下達詔令,立晉王李治為太子,魏王李泰流放均州。我不知道一直自恃甚高的李泰听到這個消息心中會是個什麼滋味,自己一直最敬重的父親親手下令將自己流放。若是他知道其實他一直只是一顆棋子,一旦失去了利用價值,便只能棄之,有會做何感想?這便是皇家,這便是人人稱羨的皇家。我慶幸我的恪兒沒有卷入這次紛爭中,我慶幸李世民如我一樣愛著我的孩子們,他們終是放棄了。十幾年的努力與隱忍,要放棄真的不容易。連我都替他們感到難受。但放棄的另一原因,想必世民也未想到,萬事俱備的今天,卻遇到了從未想過的阻礙,長孫無忌。若是立李泰,地主集團和冠龍集團或許會拼個你死我活,但若是立恪兒,兩大集團會同時跳出來反對。世民與恪兒發展的燕德妃背後的勢力,還不足以成大器,而靜姝那邊畢竟是外族勢力,遠水救不得近火。如此想想,我心中至少稍微好受些,目前的形勢決定著,一直未在矛盾里的李治是最佳人選。
現在也到了我兌現承諾的時候了,雖然那時我心中已改變了主意,但是侯君集依然是成功的挑起了太子謀反。我除了要保全他的家人,還要將愔兒過繼到他的舊主李建成的府中。這或許對愔兒也是一種庇護,至少如果將來再在儲位上出什麼亂子,他便已失去了爭奪的資格。自然也不會有人害他,我所能做的也只有這些了。楊圭媚的孩子過繼給了李元吉,我的孩子過繼給了李建成。也許這樣做不足以讓地下的這兄弟兩人原諒李世民,但至少活著的人心中會好受一點。世民听我稟報後,也未說些什麼,過了幾日便頒布了聖旨。
這一切終歸是過去了。每個人的心中都松了一口氣,雖然結果是有喜有憂。至少李治即位對我們並無壞處。在他小時候,我便有意無意的多方照顧關心他,為的就是今日。希望以後,他能不忘舊恩。但不知什麼時候一些流言卻不知不覺的傳播開來,說李世民其實最中意的是吳王李恪,立李治只是緩兵之計。我不知道流言是從哪里來的,只知道越傳越凶,最後竟到了街頭巷尾人人談論的地步。
我派暗探去查,查出的結果卻讓我大吃一驚。沒想到竟是愔兒在背後搞的鬼,我听後差點沒氣的昏過去。懷疑了那麼多人也沒想到是他,這個孩子怎麼這樣沖動,這樣愚蠢。一切已成定局,他這樣做只會害了自己,害了他哥哥。
我立馬將他傳召進宮,二話不說,就給了他一個耳光,把他給打蒙了。打完後,我有點後悔,我怎麼也變得這麼沖動,從小到大,我還從來沒有打過他。
愔兒臉上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待反應過來,大聲質問我,「母妃,你瘋了,把我召進宮來,就是為了給我一個耳光?」
我心有點軟,但還是硬下心腸來,「你還好意思問我,我問你,流言是不是你散播的?」
我本以為他不會承認,卻沒想到他憤怒的盯著我說道,「是我又怎麼樣?那皇位本來父皇就是想傳給哥哥的,也不知道母妃你是怎麼想的,別人的母親都是千方百計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皇位,你卻說服父皇,阻止哥哥,你到底安的什麼心,哥哥老實听你的,兒臣可是咽不下這口氣,哼。」說完一拂袖轉身離去。
我氣的已經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只能看著他遠去的背影,心像是被人在用鈍刀子一刀刀的割著,連喊叫的力氣都沒有了。我自以為辛辛苦苦為他們鋪的路,難道在他們眼中全是在害他們嗎?我曾質問過李世民,為什麼要替我們選擇我們的生活?可是我又何嘗不是在替別人選擇他們的生活,可是我不想讓他們卷入危險之中難道也錯了嗎?
流言之事未能平息,我頭疼的很。覺得自己真的很失敗,竟然連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
李世民為平息此事也是煞費苦心。最後他不得已決定坐實謠言,提議立恪兒為太子,此提議在朝堂上引起軒然大波,更是反對聲一片。李世民當然料想到這樣的結果,最佳時機早已過去,現在提出來,不過是為了平息流言罷了。在一波又一波的反對聲中,李世民終于不再提此事,謠言自然而然也就慢慢平息了。我心中的一塊大石頭也隨之落地,這一年真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真的覺得自己有種心力交瘁,如坐針氈的感覺。
好在沒有太大的風波,前太子承乾如今雖被幽禁,但那日我去看他,他的眉間是我從未見過的舒適與安然。我決定,從此之後,有我一日,便要護他一日。他背負著那樣沉重的壓力活了那麼些年,以後的日子希望他可以輕輕松松,快快樂樂的活著。而那些在太子風波中喪命的人,我派暗探為他們的家人送上撫恤金。這些犧牲者最是可憐,人死了,誰都不會記住他們。做完所有的事情後,終是可以暫時的松一口氣了。
沒有下一章了,先看看別的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