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逗清光,出征(一)
當所有國內矛盾激化,又一時無法消解的情況下,打仗就是一個絕好的解決方法,無論古今都是同樣的道理。請使用訪問本站。1
打仗可以轉移公眾的注意力(看看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原因甚至是「莫須有」的核武器),打仗可以派生出很多需求(或者說是機會,有內需和外需),打仗可以將原來的格局打破了重新組建,打仗可以推動科技的進步,打仗可以將經濟矛盾轉移到政治至上的統一性下面(看看二戰時的德國和日本,就是活生生的實例)。
于是平定準噶爾的叛亂就提到議事日程上了。老康想再次御駕親征,但是年事已高,加上皇太後駕崩後又大病一場,體力不支。但是無論如何,皇室必須派人代表他出征。清八旗兵馬上得天下,這次能夠在危難之際代表皇室出征,當然意義非凡。
上一次的征戰還是二十幾年前老康的三次御駕親征,平定噶爾丹。當時眾多年長的皇子都隨軍出征過。現在看來,當時的主帥們大都年事已高、抑或已經去世,而當年隨軍的稚女敕皇子們,正是年富力強,的確到了「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時候了。
于是很多皇子都是要求掛帥出征,胤禛也上書要求出征,連廢太子、被圈禁的大阿哥都上書要求領兵
一時間朝廷上下一片摩拳擦掌崢。
不過叫囂得再凶,這次畢竟還是打仗。打仗可不是打架,打仗可是要看一個國家、國際間整體的體系,不僅僅是兵力、另外要涉及經濟、文化、國力等等因素,十分復雜的。當然以當時的農耕社會,沒有什麼現代軍事理論研究,于是一句「天時、地利、人和」就代替了所有的戰前、軍情分析
另外,「救國家于危難之際」,「力挽狂瀾、中流砥柱」這樣的彩頭,對出征的主帥會是一個空前的政治籌碼了,智囊還是那些智囊、軍隊還是那些軍隊、軍費還是那點軍費關鍵是這一切對于那個領頭的皇子,將是有非凡的象征意義的。愛夾答列
這一仗必須勝利,而且要以全國的國力擔保,可是,這麼個「橄欖枝」,應該拋給誰呢?各方面的勢力已經開始較勁了老康想到了再退一步,必須平衡各方面,也不能讓誰一枝獨秀。
于是老康任命十四做主帥,胤禛督辦軍務後勤
老康所有的兒子中,只有十四長于軍事,的確十四也有這個天賦。派十四出征,一定能夠得到老八他們的支持,另外胤禛這個胞兄當然也應該是鼎立支持。
于是沉寂一時的灰太郎和胤禛,政治生命被再次喚起老康再次撩撥起了他們敏感的神經,挑起這兩大陣營的決斗,他好坐收漁翁之利客。
自從灰太郎不計前嫌、不動聲色地解決了京畿的饑荒,他在朝臣們心目中的地位和人氣都再次飆升,簡直要被神化,很多朝臣、特別是老康器重的那幾個重臣,都上書說所有皇子中,八貝勒才是最最賢明睿智的。
不知道老康是怎麼想的,之前支持灰太郎的老臣們貶的貶,靠邊的靠邊,但是現在胤祀還是人心所向,而且追隨的人前僕後繼,老康總不見得將天下朝臣們都趕盡殺絕這一次匪夷所思的賑災,灰太郎的能力是不言而喻、有目共睹,若是老康再對付他,可能都要失信于眾臣、全國人民了
十四于是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用老康的御用軍旗、軍車、軍帳,代表老康出征。
清朝平時不設大將軍,只有在遇到重大戰事時臨時設立大將軍,統轄戰區全部軍政大權。他可以節制戰區內的總督、巡撫、提督、將軍,權利極大。因為這是一個臨時職位,等到戰事結束後就會撤掉,所以大將軍一職本身沒有品級。但是如果因為戰爭需要大將軍就是殺一個總督也可以先斬後奏的,可見他的職權有多大。當然一般的大將軍是不敢的(誰不怕秋後算賬)。而這麼重要的職位皇帝一般都是派自己的絕對親信或者自己信的過的兄弟兒子出任的。而親王或者郡王出任大將軍就被稱為大將軍王(之前裕親王福全就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去征討噶爾丹)。
老康這次還任命年羹堯在四川總督西北的後勤。這是個重要的差事,俗話說三軍未發,糧草先行,打仗沒有軍需怎麼可以。胤禛手中有了年羹堯的這張牌,重要性似乎不言而喻。而且這個位置的確可進可退,也許這就是老康當年搞平衡的本意,不能讓老八在那里獨自呼風喚雨,總要平衡各方勢力才是。
但是這次灰太郎爽快地讓出這一頭,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軍費。
因為老康這里國庫的銀子不多了。而且又有了前幾年鬧的饑荒,國民經濟果然不容樂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錢打什麼仗?這又不是現代,可以融資、而且可以在世界範圍的融資,當時可是封建社會,一切都靠真金白銀。
這個差事既不討好又太有難度,所以各路人馬樂得將這個差事順水人情讓給胤禛,他們圖個無事一身輕。另外,灰太郎估計也學乖了,這種事情不能太冒尖,一定要等待機會,一直等到一切危機迫在眉睫了,才能恰到好處地「力挽狂瀾」,而且最好還要「半推半就」,讓老康一而再、再而三地來求了他才好,否則,太容易、或者是太讓人感到容易的事情,就是沒有價值的事情馬上就可以遭到唾棄、抑或被理解成別有用心。
更何況,這次可真的不是「半推半就」,實在是「很有難度」
胤禛接了這個差事後(他似乎沒有拒絕、推辭的余地),和謀士們整日討論密談,但是效果並不容樂觀。當然老康這里是下了諭旨說要舉全國之力,但顯而易見的是這個「全國之力」是要有銀子作為保障的,否則就是一句空洞的口號。
胤禛又是三天兩頭的不見人影。據說很多積欠朝廷庫銀的官吏那里都去催過,但是收效不大。還有全國的稅收也翻過一遍,催繳來不少遺漏和偷逃的
饒是這樣,所有的銀子還是捉襟見肘,實在不能再有富裕的了。但是這一切又是很危險的,因為戰事千變萬化,一有什麼風吹草動的就要抓住機會全力而上,否則會是滿盤皆輸。但如果是因為後勤跟不上,那後果
總而言之,僅剩的三股勢力,灰太郎、老三誠親王、胤禛這里,灰太郎集團現在獨挑大梁,那個架勢好像是所有艱難困苦都不怕,豪情壯語喊得山響。誠親王徹底裝傻,兩手一攤、一臉無辜,並且說了他一力承擔宗室里面的事務,好讓弟弟們專心各自的差事。那麼費力不討好的就是胤禛這里了
十三聞听之後,立即趕來圓明園,和胤禛關上門討論了半天櫻兒從他們出來之後的臉色判斷,應該是踫到了非常棘手的問題,而且是嚴陣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