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前幾天,宋主任就一個勁兒地勸女兒正月半回家,若瑩早與鐘凱約好那天晚上去小竹看擺祭,如何肯答應,只是推說那天酒店忙,不肯回去。宋主任有些生氣,說︰「忙忙忙,總是說忙。別以為媽不知道啊,你是搞會務的,正月十五哪有那麼多會啊?」
若瑩說︰「怎麼沒有,你不也常說**黨就是會多嗎?爸爸哪年的正月半休息過,還不是大會小會照常開。再說了,我們酒店還有些私人公司也會租了去開聯歡會呢,就算是沒有會,餐廳那邊忙不過來,也要借了人手去幫忙的。跟你說了你也不懂。」
宋主任被她閨女一頓搶白,也自沒了轍,只好自己嘆一聲︰兒大不由娘啊,掛了電話。
其實正月半這天,酒店也好,鐘凱的廠里也好,都早早地下了班,鐘凱一下班就坐了車往玉陽趕,和若瑩隨便吃了點東西,就開了石頭的車子,直往南開去。
要到小竹村去就要過橋,三座橋都可通,鐘凱選了最寬的玉陽橋。過了橋不久就出城了,鐘凱不識路,需要若瑩在一旁指引他。
車子大約開出了四五公里的光景,一路上仍是人煙稠密,市井繁華,不過是高樓少了些,形態各異的小洋樓倒是多了起來。若瑩指了路旁的那些小樓房說︰「你不知道,這其實是一個村子,名字就叫大竹。這大竹和小竹,听說在古代的時候,還為了村名打過官司呢。」
鐘凱听她一說,來了興致,問她︰「怎麼還要為村名打官司呢?」
若瑩道︰「是一個民間的傳說,倒是非常有趣。說是兩個村子,都說自己的村子該叫大竹,對方的該叫小竹。為了這‘大’‘小’二字,兩個村鬧得不可開交,最後鬧到縣太爺的大堂上了。那時的玉陽區還叫玉陽縣,有縣官老爺,那天升堂就接了這個案子。小竹村的人就說自己村里的竹子長得又大又綠,遠近聞名,應該叫大竹。大竹村的人卻說是他們村的竹子大,兩個村子的人竟然在公堂上吵了起來。縣太爺見他們兩家各自說各自村子的竹子大,就讓他們回去背了村里最大的毛竹來比一比,誰家的竹子大,哪個村就叫大竹村。」
鐘凱就問︰「那到底誰家的大呢?」
若瑩接著說︰「兩家回去了,第二天一早,小竹村的人就背了一根老大的毛竹來到公堂,縣太爺一看,這毛竹真是大,從來沒見過這麼粗大的毛竹,就問大竹村的人︰‘你村里的竹子呢?’」大竹的人跪在地上說︰‘青天大老爺,我們村的毛竹實在太大,我們沒法背過來給您看,不過,我們倒是采了一張竹葉在這里,您看看就知道我們竹子有多大了。’說著拿出一張葉子來。老爺看時,只見這張葉子足足有兩尺多長,四寸多寬,嚇得連連說︰‘竹葉都這麼長,可見竹子果真大得嚇人。好,本老爺宣布,你村里叫大竹。’
小竹人一听,連忙說︰‘老爺,錯了,那個不是……’
老爺听小竹還要‘狡辯’,生氣地說︰‘不是什麼,本老爺說話還不能算數嗎?大膽刁民,還不快給我滾出去,難道還要在這里等本老爺打你們板子嗎?退堂!’
縣太爺走了,這事兒也就定了,可小竹人就納了悶兒了,這縣太爺怎麼連竹葉和箬葉都分不出來呢?」
听到最後,鐘凱禁不住哈哈地大笑起來,說︰「這個縣太爺一定是北方人,連竹子都沒見過吧。哈哈哈!」
車子拐了個彎兒,路漸漸窄了起來。水泥公路也換了柏油的,左邊的小山上,又濃又密的竹林在寒風中,搖擺著裊娜的身姿。右邊是一帶小溪,冬日里,水流並不充沛,溪底的巨石一塊塊地臥著,任身子底下的溪水活潑潑地圍著自己打個轉兒,又跳躍著往前沖去。山路有些彎,卻並不是很急,坡也並不顯得陡,車子順著緩坡繞過一個彎又一個彎。遠遠地似可見前面飄來忽遠忽近的燈光,也似可听見一陣陣夾雜著笑聲的說話聲,卻又似海市蜃樓一般地看不真也听不切。若瑩說︰「就快到了。」果然,車前就現出一些房子來,不是城區里到處可見的樓房,是那種在山區常見的木頭磚瓦混建的房子,都建在半高的山坡上。再開過去些,房子就更密集了,人聲也真切起來,來來往往的村民也多了起來,手上好像還都提了各式各樣的彩燈,也都忙忙地往前方趕去。
車子隨了眾人一直往前開,燈火忽然輝煌起來。原來這個小竹村是依山而建,房子都建在公路左邊靠山一側,公路右邊沿溪修建了一帶長長的水泥欄桿,卻是仿古的式樣,欄桿上都雕了各式的花卉圖案,倒也別致。車子到此時已不能再往前行進了,因為沿公路一直往前擺滿了村民的桌子。小竹村是個行政村,村內又按地域方位分為兩個自然村,村子最西頭地勢最高,稱上村,以村大會堂為界,東邊的村子地勢較低稱下村。每年到得正月十五日,不管是上村還是下村,家家戶戶都要將家中的八仙桌搬將出來,沿著公路一張接一張地連接成一條長龍。各家都在各自的桌上擺上各式祭品,祭拜本村祖先,祈求今年風調雨順,家家平安。
鐘凱將車子停在村子最東頭的停車場里。這個停車場很是簡易,就是把一個山坳拓平,填上些黃土,看上去有些開闊也就算個場地了。這還是近年來到小竹村看擺祭的城里人漸漸多起來後,村民們才自己出錢整出來的一塊平地。
兩個人下得車來,天已完全黑透,山風吹過來,倆人都不覺緊了緊身上的衣服,整了整圍巾,方才邁步向前行去。
進得村來,人聲鼎沸,燈火如潮。供桌已一張一張的直接到上村村頭。因為上村地勢高,從下往上看去,遠遠地燈光恍然,宛若仙境。倆人好奇地往一張張桌上看去,每張桌上都擺了一對巨大的蠟燭,一個香案上,插著三支清香。一桌子滿滿的供品,卻是每家各有不同。有的擺了雞鴨魚肉,有的擺著豬頭豬肝各種水果,有的更是將各種祭品擺出各色的造型︰有擺成壽星獻桃的,有擺成金龍現瑞的,還有的竟擺出姜太公釣魚來,真是家家斗寶,戶戶爭奇,唯恐自家輸于別家,倒看得兩個人瞠目結舌,嘖嘖稱奇。更妙的是家家都在自家房檐上掛了各種奇巧的燈籠,照得整條公路流光溢彩,分外妖嬈。
正在倆人看得目不暇接之間,忽听得前面人聲響成一片,很多人提了燈忙忙地盡往上村奔去,一路跑一路叫著︰「太尉老爺來了!太尉老爺來了!」兩個人不免也好奇起來,鐘凱忙拉了若瑩的手,也隨了大家往前跑去。跑不多遠,村民們都齊齊地避在路邊。只見前頭一聲喊,‘光光’兩聲響震屋宇的鑼聲敲起來,又是一陣鞭炮聲,鬧得四周圍騰起一陣藍煙,大人小孩紛紛堵了耳朵背過身去。若瑩就把整個身子藏在鐘凱寬大的胸懷里,待得這一陣聲響過去,煙霧里現出一對對扛了牌匾的村民,又有鼓樂手在其間敲著鑼打著鼓。後頭跟出了八個村民,抬著一頂高高的香龕,香龕里似隱隱可見里面端坐著一尊神像。香龕後又跟出一隊村民來,一個個手里拿著各色的樂器,有吹著竹笛的,有拉著胡琴的,一時間鼓樂喧天,煞是熱鬧。人群中就有一些上了年紀的老頭老太,雙手合十,向著神像,口中念念有詞地祝禱起來。
隊伍漸漸地往下村過去,小孩子們就嘻鬧起來。有跟著隊伍跑著喊著的,有彎著腰到處撿鞭炮頭兒的,人群也漸漸四散開來。鐘凱牽了若瑩的手,又到處閑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