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蠢欲動 122.5—33 何去何從?

作者 ︰ 砂礫

第122節5—33 何去何從?

5—33何去何從?

回到家,兒子已經開始珊珊學步,而我,則不知道從何處起步。固然,留在老家是不得已的辦法,但既然有了晉身的階梯,還是要嘗試一下。父親年老了,顯然對我的事情無能為力,只是要我去拜訪那個能拉上衣襟的親戚。當然這個親戚現在有了危機,我堂姐和他的婚姻已經出現裂痕,但是為了孩子還在湊合著。

我只好再次厚著臉皮拜訪了那位親戚,他現在洛水廣播電視局的副局長了。這兩年,雖然我偶爾到他家拜訪,逢年過節的還是寄上明信片問候一聲,維持著一點點的聯系。他現在有了另一套房子,就在廣電局的家屬院。我騎著自行車到了他家,我那堂姐不冷不熱地接待了我,告訴我他下鄉支隊去了,在我們臨汝縣七里塘鄉頂彎村時間是半年,幾乎半個月才回一次家。還告訴我現在本科生也不好進洛水了,我這還是調動,更不好辦。

雖然堂姐的話,在我的面前升騰起一團雲霧,但我還是努力想要試一試。于是我騎著自行車跑了近一百里路趕到七里塘鄉丁灣村。走到的時候已經黃昏了,我在村支書那里找到了堂姐夫,他一臉的驚訝。我向他說明了來意,首先向他提出能否進入洛水電視台當采編,又跟他說起新華社河南分社招聘的事情,但我除了幾首小詩,並沒有像樣的文章,他一口回絕了說,說電視台招聘很嚴格。但後來還是給我寫了信,讓我找我們縣電視台楊台長那里試一試。因為他也是借助村支書家,也沒有挽留我,我就拿著信告辭回家了。

回家依舊有六七十里的路程,到家已經九點多了,父母和宋麗都是一臉的擔心。我說了情況,他們都唏噓不已,這一天我騎著自行車跑了近三百里的路,即使常常出門在外的父親也感到驚訝不已。

第二天我拿著介紹信去縣電視台拜見了楊局長。縣里正在對縣廣播電視局正在查賬,楊局長正忙著應對他們。他看了我信,表示很為難,說他很快就要離任,實在無法照顧我。他即使讓我進來,也不知道新任的局長會不會接受,還請我向親戚表達這番歉意。我對他表示了感謝,只得告辭出來。我只好再次騎著自行車拜見了親戚,向他回復了楊局長的情況,他也表示在次情況下很難辦,而要等到新局長上任,他還需要幾個月的溝通時間。後來他建議我到臨汝一高去,他當在教育局的時候和王校長有一定的交往。于是再次給我寫了信,要我拿著信拜見王校長。王校長我曾經在教育局開會的時候見過他的面,雖然他不知道我,至少我不會認錯他。

我拿著信回到了家,向家人說明情況。家人感到即使不能當官,到縣一高去也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村里有一個人就在那里工作,在村子里很有聲望。父親當即表示要陪同我去,我認為有親戚寫個校長的介紹信,應該可以了。第二天,我再次到了縣城,因為連著跑了幾天,衣服比較破舊,我專門買了一身新衣當即換下來到臨汝一高。這兩年,臨汝一高聲望日隆,升學業績在洛水市一直領先,能在這里教學也是較好的選擇。但校長辦公室卻沒有,打探了一下,王校長到教育局開會去了。我就辦公室前耐心地等著,一上午都沒有等到王校長的歸來。中午的時候,我打探了王校長家的地址,但是敲了兩次門沒人應答,只好就在附近等著。很多老師都回家吃飯,依舊未見王校長的面。

正在心焦的時候,一個身材不高瘦瘦的人從此經過,打探我干什麼,我說明了來意。一聊竟然就是我的老鄉,他知道我父親的名字,很熱情地帶我再敲王校長家的門。門開了,王校長居然在家。我恭恭敬敬地呈上了書信,老鄉也在旁邊略做了說明。王校長帶著眼鏡看了信,告訴我三天後來學校試講。他並沒留我,讓老鄉帶我走了。我對老鄉非常感激,他讓我認真準備,他也會從中幫忙。他給我一本高一教材,讓我好好準備。

三天後試講的時候,我才知道老鄉是一個年級主任,也是教語文的。他組織了幾個老師,王校長親自听了課。試講時沒有學生,主要是對著老師空講。我選了是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因為沒有教參,我主要結合在大學的研究教材,分析了全文的要點,還分析了朱自清心理不平靜的原因。我認為朱自清的不平靜來自他的士大夫思想,他雖然是流血歐洲的人,但骨子里還是受傳統文化的浸染。「邦有道,貧賤亦恥之;邦無道,富貴亦恥之。」朱自清身在亂世,他很難獨享象牙塔寧靜的生活。

我當時對講課很自信,沒有上過高中的我竟然沒有找老師請教就登了台,實在有些冒險。不只有親戚的介紹信的作用,還有老鄉暗自組織的作用,當然也來自我較好的知識基礎。他們十分鐘討論後,王校長出來告訴我︰他們對我的試講很滿意,他決定錄用我。讓我立即回家辦手續。

我的心中立即充滿了巨大的喜悅。從畢業到正式跑工作,也就是十來天時間,可謂一帆風順,兩年進修沒有白費,終于可以進城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蠢蠢欲動最新章節 | 蠢蠢欲動全文閱讀 | 蠢蠢欲動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