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兒子是希望
「我不再打算去廣東打工了,想帶我家遠遠到縣城去讀書,順便在那里找點事做。如果能在那里安定下來,想把你們兩個老人也接過去。」陳大財說
「到縣城去讀書,沒必要吧?在這里過得好好的,我們這里也有學校,我和你爹把他帶得那麼好,我們還在計劃著你們出門再找點錢,回來把房子一弄周正點。」母親說。孫子已經在他懷里睡著了,陳大財試著從母親懷里把兒子抱過去,母親沒讓,說別把他弄醒了。晚上,一家人圍著烤火的日子他都有點陌生了,現在卻好像已經找回。
「我們這里的教學質量太差,他在這里讀書,是讀不出個東西來的。」
「這個不是問題,你家這個遠遠看來也不是讀書的料︰讀書點都不行,你看他,考試成績差得︰語文,數學科科不及格。有時,真懷疑他是不是陳家的孩子,記得你讀書那會,科科都考百分。」母親對陳大財說。
「這是正常不過的了,你看看教他們的老師吧,他才讀一年級,就換了三個老師,可是,換來換去都是些代課的,好多人自己讀書都沒讀好,怎麼教得了人?自己都沒明白,要教育好女圭女圭,哪有這麼容易。」
「就認兩個字,這些老師還是行的。」父親搭腔。
「光認得字就能教書已經跟不上時代步伐了,听說現在教書還需要老師懂得教學方法,就像我們學手藝教徒弟,有些木匠師傅,你叫他做,他會做得蠻好,但你要他說出個道道來,他卻說不了。這種人教徒弟就難,全靠徒弟眼巧,對那些賦差的徒弟就不行。然而,世界上賦高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都是平常人。」
「出去對娃二可能是好些,但對你們兩個大人卻有問題,你和刁春花可能因此要長期分開了,如果長時間不在一起,難保你們不會出亂子,你說她在外邊干得很好,不便回來,硬要回來對她來說也太不劃算,我認為,反正哪里都是找錢,倒不如你和她在一起,還可以求個家庭穩定,也許,你們應該再生個孩子,只有遠遠一個,他有時候也太孤單了,最好你們再生個女孩,有兒有女才是個完整的家。」父親的話有理有據。
「現在不能再添孩子了,我們現在只有了一個娃二,都成了我們嚴重的負擔,再添個,養活就更有困難。」
「你們這些年青人,一個女圭女圭就說是嚴重負擔難養活,你看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哪家不是有好幾個?那個年代生活還那麼艱難,哪象現在,要養個女圭女圭那還不是個簡單事?」母親說。
「你光是說養,你也沒想想,那個時候的女圭女圭是咋養的,就說吃飯,吃飽都不容易,更不用說吃好了,小的些白餓了,能找到的吃的東西,最多也只是點剩飯菜,山桃野果子,有些人家,據說連剩飯菜都不能夠讓孩子偷偷吃,怕糧食吃完了,接不上新的,一家人要跟著餓肚子。連現在多得不得了,豬都不願吃的紅苕、洋芋之類的東西也成了一家人不能亂拋灑的糧食。那個年頭哪是在養孩子,應該說是在用孩子養命,就因為生產隊分糧食是人七勞三,人多的家庭分糧食沾光點才多生孩子的。」
「那樣的時代,家家都這樣,也不靠哪一家。」
「現在不同了,我們這一代人的觀念變了,如果我們養不好孩子,不給孩子提供好的受教育的機會,倒願意不養,別讓孩子跟著個沒有本事的父母窮一輩子,受苦一輩子。」
一習話,听得父母親一臉茫然,思緒萬千。
剛剛過去的新年,他最終沒有等到刁春花的回來,因為他手上小靈通電話無法在異地撥打,他沒辦法得知她的下落,當時,他因為自己與發廊妹小施的那段糾葛,覺得也沒有臉面呆下去,便提前辭職回家,也和刁春花相約他先一步回家過年。現在看來,他感覺,她說想見孩子,可能是哄騙人的話,但他卻已經不能再理直氣壯的說她什麼,畢竟,自己有錯在先,只能听之任之了。更何況她也有可能是真的忙也不一定,搞銷售的,年底對客戶進行的打點,會佔很多時間。
由于孩子從小跟著爺爺女乃女乃,又是他記事以來,第一次看到父親的樣子,盡管他們相見時他沒少帶禮物給他,但他只是喜孜孜地接過禮物後,卻沒叫他一聲爸爸,沒說一聲謝謝,便把接到的東西一股腦兒拿起,塞到女乃女乃懷里,專心玩起了電動小車,不再理會女乃女乃要他叫爸爸的言語。哎,哪象個已經開始讀小學的孩子。
這讓他進一步感受到了自己應該孩子帶在身邊,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更讓他堅定了要在縣城去給孩子找學校的決心,他想,他這一代算是過去了,盡管他還年輕,不到三十歲,但已經沒有了什麼前景好說,他只能借助孩子實現自己的夢。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他得借助孩子了卻自己的遺憾。所以,他得讓孩子好好學習,將來考個好大學,跳出農門去,過城里人的生活。
于是,他顧不得老大正月的,又坐車去了闊別多時的縣城,他想那里自己應該還有些老關系,希望去找找他們,幫自己的孩子找個可以在那里讀書的機會,還听在那里打臨時工的堂兄陳大寶家兩口子回家過年講,那里有好幾個做家具賣的家具店,也許他們會請人幫忙,如果他去,憑借他的手藝,可能可以找到工作,現在的農村,變化可大了,給女兒置辦嫁妝時,已經把家具變成的電器和別的用動器具,打家具已經變成了男方家的事,男方家為了省事,多數人家都是上街買家具店做好的現貨,不再請木匠上家門。
幾轉下來,他深深地體會到了人走茶涼的滋味——反正他好不容易找到的過去的工友,都說沒可靠的關系,找不了可以幫忙說話的老師。他只能嘆息︰找人辦事真不容易呀。
過去木材加工廠那幫人,都不在廠區住了,除了有幾個老家在縣城的外,都去了鄉下,本來他是想找王清秋的,可惜他母親說他兩口子也已經在鄉鎮上安了家,很少回到這里,回來過年也沒呆幾就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