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楓徑直走向了賽道起端的劉澄一行。(無彈窗閱讀)除了劉澄,共有七名侍衛參加了此場比賽,除了兩個在門口守衛的侍衛外,其余的全部十四名侍衛全部來到現場為自己的侍衛長加油。
此時,劉澄穿了一身輕便的勁裝,腰里還掛著腰刀。而其他幾名參賽侍衛也是身上零零碎碎不少。
林楓倒也不藏私,直接點了出來︰「至清兄,長途賽跑重在持久,不比較一時之長短,小弟建議你還是將腰刀卸下為好,免得成為累贅。」
「我帶著刀也照樣贏你!」劉澄小聲嘀噥了一句,還是听話地將腰刀卸下了。此人敢挑戰自己,必然有一定的依仗,自己如果因為好面子輸了,反而更丟面子。
林楓沒有接下去,直接面向了另外七名馬拉松選手︰「各位兄長,遠路無輕裝,我建議大家把身上的佩飾之類都去掉吧。還有你,我建議兄弟一定得換雙軟底結實的鞋。」林楓指向了一位還穿著硬底官鞋的侍衛說。
「謝謝!不用換,我一定能堅持到最後!」這位侍衛五大三粗,嗓子粗如鈍刀。他自幼練武,只不過出身沒有劉澄好,才沒有成為侍衛長,有意在今天顯露一下。
「看來,這位兄長是胸有成竹啊,不知兄長如何稱呼?」林楓倒也不惱,有本事的人才牛呢,沒本事的人裝牛,很容易被戳穿的。
「兄弟魏無缺,家中排行老三,人稱魏三。」這名漢子倒也直爽。
「好,快人快語,痛快。等會兒魏兄可要讓上一二啊。哈哈。」林楓又向其他幾個人詢問名字,得知高高瘦瘦的為陳力,矮而胖的為韓語,面色陰厲的為趙贊挺,面色紅潤的為陳愷,兩名面帶儒生相的分別是趙天霸和黃一山,都是從禁衛六軍中選拔出來的武功高手。
林楓也是有意交好這些敢于出賽的人。于是,他向大家一拱手︰「長跑比賽是對身體整體素質、持久力的一個大考驗,我們的身體必須熱起來,喚醒身體的活力,才可能不在比賽中受傷,才可能取得好成績,我學過一套熱身操。希望大家可以跟著我學一下,讓我們一起熱身吧。」
說完,林楓開始一板一眼地做起日常長跑前的熱身活動來,前後壓腿、原地跳躍、拉伸、往返跑,這一下子,圍觀的人就更加熱鬧啦,大家什麼時候見過這樣的賽前熱身啊,幾個半大的孩子也嘻笑著跟著做起來。
幾個侍衛有些猶豫,魏三倒不拿捏,直接跟著做起來。有人開始,就有人跟隨,幾個侍衛也開始做了起來,不過到底是非常陌生的「套路」,幾個人的動作看起來非常笨拙。只有面色陰厲的趙贊挺冷哼一聲,走到一邊,開始做起自己練功的熱身套路。劉澄也是一樣,自顧自地隨便甩了甩手腳。
作了仲裁者,李從謙還不滿足,非要從李煜手中搶過開賽的發號令——短促而有力的鼓聲一停止,比賽就將開始。李煜無奈地笑了笑,把鼓錘交給了自己的弟弟。
「殿下,辰時已到。」有觀察漏刻者上前稟告李煜。此人叫李福,是鄭王府管家,四十余歲左右,林楓來府中兩天,也見過他兩次,平常似乎看不見他,但只要李煜一喊,必定會瞬間出現在面前。
在中國古代,百刻計時法發明最早,使用時間也最長。大約西周之前(公元前十一世紀),古人就把一晝夜均分為一百刻(一刻等于14.4分)。漢代除使用百刻制外,還應用以太陽方位計時的方法,到隋唐時,太陽方位計時衍生為十二時辰計時,百刻制與十二時辰計時法並用。此前,古人先後采以圭表、日晷、漏刻、香篆、沙鐘、油燈鐘、蠟燭鐘等計時方式,在鐘表之前,漏刻則是我國使用最普遍的一種計時器。直到明末清初(十七世紀),西方機械鐘表傳入後,我國才改用一天二十四小時計時法,但十二時辰仍沿用,每個時辰兩小時。
十二時辰其實也正結合了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古人們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于世的。十二時辰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子時為夜半十一時至一時,辰時也即是每天的七時至九時,正是古人「朝食」(吃早飯)之時,也稱食時、早食、宴食、蚤食。
「大家請準備,比賽馬上開始。」李從謙走了過來,對林楓他們說。
馬拉松跑是孤獨的競賽,是自己與自己作斗爭。林楓開始前,突然想起這樣一句話。
林楓一直自豪于自己是一名真正的愛國憤青,可是,大學畢業後四年工作的磨礪和經歷,讓他深深知道,一個人想改變一個世界,特別是像中國這樣一個歷史文化濃厚積澱成大海或者說是偌大醬缸時,靠一個人的力量就像一掬清水想讓大海變淡,想讓醬缸變清一樣,何其難也。所以,他的目標一直很明確,讓更多的人真正動起來,讓更多的人心聚起來,集合眾人之力去帶動改變這個世界。
前途漫漫,就讓我以這次的馬拉松作為起點吧。林楓在心里想著,當鼓聲響起又停止時,他不緊不慢地開始了穿越後的馬拉松表演賽。
鼓聲一停,劉澄立刻就像箭一般地躥了出去。他不僅要贏,還要大勝特勝,讓鄭王和王府所有的人,以後看自己的眼光更多一份尊重和敬仰。
林楓搖搖頭,這種馬拉松的凱子,難道不知道「堅不可久,猛不可持」嗎?正好,可以借著身體持續疲憊時的腦海空靈狀態,集中精力對今後的路子進行一下梳理。
就這樣,一個著眼于人前顯擺,一個著眼于打持久戰,林楓和劉澄的距離慢慢地越拉越遠。第一圈下來,林楓已經落後了50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