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當王爺 第四十七章 阿斗也會變聰明

作者 ︰ 木瓜

聞雞起舞這個成語,現在可以用來形容李承乾暫時的境況.

每天早晨天未亮.李承乾就偷偷模下玉山.帶個防太陽的斗笠.穿作很順便.黑衣短打.干練精神.他打扮如農家小哥.腿兒依舊是瘸的.走路的樣子別扭,因為他的腿傷為此獲得不少人噓寒問暖.因為長期養成被人欺負的性格.不論大人小孩.都能叫得動李承乾幫忙.李承乾也樂意包攬髒活兒累活兒.所以李承乾很受玉山腳下農戶的熱愛.幾天時間已經和幾個莊戶的農戶打成一片.雖然不清楚.他現在的執拗勁兒能堅持好久.是否真因為陳華一句話就做出改變.想要立志成為一名有得的明君.讓天下的黎明不受苦.但改變總歸是好的.至少不像以前.李承乾啥生活目標都沒有.純行尸走肉一個.不務正業的紈褲浪蕩兒.不然老李不會打斷他的腿兒送玉山院來再教育.

玉山腳下的農戶.忙著春種的事情.無暇顧及灌溉農田的溝渠.所以玉山上的學生.就在院長大人的組織下拿著鐵鏟和竹簍.推著獨輪手推車.沿著溝渠一直干著清淤的工作.

溝渠引水源頭取自南山畔.那里有流過藍田縣的一條渭水支流.玉山院組織了幾十個年齡十五歲以上的壯勞力.以程處默和尉遲寶林領隊.嚴寬夫子現場監督,從南山開始.把溝渠里面因為淤泥或者前一年收割後扔在溝渠里面的農作物睫稈打撈起來.溝渠也就橫豎六尺寬.工程量不是很大.玉山院的學生干的非常賣力.因為每天到了中午會有人專門送飯.而且還是玉山院食堂的特色飯菜非常爽口.干活有飯吃,一來不用上課.二來那些干清淤的學生.以前都沒做過這種事兒.覺得新鮮.說說笑笑.工程進度頗快.十天左右.都已經完成了大半.頗受農戶的感恩戴德.

玉山腳下的幾十個莊子上的農戶,莊稼收成了,自然是要上交給侯府,而藍田侯是玉山院的院長,換句話說,玉山腳下的農田,都是種養活玉山院幾百人老師學生的糧食基地,陳華也給院的學生灌輸玉山院是山下農戶養起的這種思想,而且還準備讓嚴寬夫子帶隊,在玉山腳下弄出兩塊試驗田用來選優良的種子,一代代選下去,總能選出畝產高抗旱抗蟲強的種子.造福山下的農戶.就是造福院.不能有讀人眼高于頂.瞧不起農耕桑種的人.否則會受到院的責罰.

玉山院的學生幫忙清理溝渠的事.在農戶見的口碑傳的很好.

古往今來.讀人.不管是讀什麼類別.都有清高的念頭.農戶他們是看不起的.覺得干的活兒累.地位又低下.但玉山院此舉.完全打破了院學生高高在上的形象.非但玉山腳下幾十個莊戶上的農戶有此贊美的議論.就連長安城.躲在弘文館中天天研究學問的幾個儒家老學究.都對玉山院親民的行為深感詫異.

一來.他們覺得.玉山院去幫組農戶耕種.是一件助人為樂的事值得贊揚.二來想到玉山院的前身是格物院.一幫研究奇婬技巧的學徒.地位比農戶還低下.幫組農戶解決耕種問題.此舉談不上自降身份.只能說是互助.研究學問的.多少是看不起格物院能做出多大的貢獻.無非是專研世人不明白的怪力亂神現象.來蒙騙眼球罷了.

大儒,多少是看不慣現在風頭正火的玉山院,做出那些博取眼球的事和學問沾不上邊兒.充其量就是嘩眾取寵,尤其是國子監那種老牌的正統院,甚至有不少學子借著玉山院幫助農戶耕種的事,議論為借機炒作,其實是想壯大玉山院的招牌.

有關于外面的議論.陳華或多或少.還是從幾個人嘴里听到了風聲.

玉山院該怎麼管理.那是他自己的事.用不著外人來訓斥管理的方式是否想奪人眼球.玉山院的學生.絕對不會是國子監里面那幫坑貨.只知道明經、進士.寫文章,研究詩詞歌賦,典型的紙上談兵.當官或許需要這種思想固執的人維持社會的平穩.但要論發展.他們就有思想的局限.

陳華心里有個打算,全院放假十天,全體出動,幫助玉山腳下的農戶完成春種,不僅僅是玉山,玉山附近的莊戶也要親力親為.而且打出的口號是.死讀.只能把讀死.親近自然.才能明白格物的道理.才能想到更多簡單的辦法去解決實際的問題.

陳華通常都是心里怎樣想.行動上就付諸實踐的人.

玉山院春種放假十天.由他提議.院的幾位夫子都沒有反對.程丹陽老先生還親自承諾.九十高齡的人也和學生一起下地種田.院熱熱鬧鬧議論春種.事情就那麼定下來了.

但是.放假十天的事.此舉剛剛出爐.玉山院就面臨長安城一陣狂風暴雨的言論.

叫嚷最厲害的國子監笑談他們每年考上進士的人有多少多少.現在分布在全國做官的人有多少多少.他們是不屑玉山院這種讓學生變成一幫沒有約束的人.用古話來說就是欠管教.

朝堂上.也有人提出藍田侯如此管理格物院.是否會引來全大唐的跟風行為.

總之.玉山院.沒理由就給所有學生放假十天.參加春種.在長安是首無前例.後果會有多嚴重.估計評估不了.只知道.如此借口.以後肯定每到農忙季節.玉山院都要放假讓學生參與務農.

言論當頭.關于玉山院新型管理學生的模式.動不動就放假的規矩.處在風頭浪尖.大有為此爭吵一番的時候.那個一直表現的非常軟弱.也從來不問政事.不務正業的太子爺.這悶葫蘆.終于在一個非常重要的早朝上.說出了一句話.

李承乾是深有體會,並且引出了一首,從陳華哪兒偷听來的詩詞,在朝堂上念了一遍:「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听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以往上朝的時候.李承乾都是悶葫蘆.一句話也不曾說.也不會提出啥意見.反倒因為玉山院放假學生務農的事.在朝堂上念出了這麼一首詩出來.老李當時眼楮就亮.長孫胖子甚至馬屁隨棍而上.夸太子體恤民苦.

太子終于活的像一個太子了.不.是像一個人了.

李承乾對周圍的馬屁身置之不理.又補充道︰「農耕桑種.國之社稷.孤愧顏十九載.常不知父皇母後宮中開墾田地每年著素衣耕種春種.秋收,為何喜極而泣.孤懵懂.讀人四體不勤.不事農桑.空口社稷.從未挽起褲腿下地耕種過.那里知道平日里買**玉石絲綢便宜數倍的糧食.是要血汗才能種出來."

說道這里.李承乾拱了拱手.對著老李道︰「兒臣向父皇提議.懇請父皇和眾位尚省的官員商議.每年春種和秋收兩個季節.大唐所有院的學子放春種和秋收節令假各十天.以此讓讀人下地耕種.體驗農戶疾苦.方才能體會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一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讓滿朝的文武如同听見了一個爆炸在太極殿上空的驚雷.這聲驚雷,無孔不入地鑽入他們的心中,渾身發麻.

李承乾說完之後.繼續悶葫蘆似地站在老李正下方,但所有的人都清楚地知道,太子已經不是以前的太子了,太子李承乾有主見了.他甚至變了一個人.至少他會在朝堂上提出意見,甚至說出一些話來讓人無法反駁.

關于那天的早朝.陳華親身經歷.自然不會忘記瘸著腿兒的李承乾.壯著膽子站出來為玉山院說一句公道話.同時,他也在天下讀人的頭上,狠狠敲響一聲警鐘.

李承乾自打從第一次下山和農戶們混在一起後.以後的每天.他都一個人模著下去.究竟學到了什麼.陳華放養李承乾.自然不知道這位孤是不是一下子就悟性透徹.想明白了民為社稷之根本.

那天的早朝.陳華想笑.

因為他看見了許多人.看李承乾的眼光中.突然就想發現一個原本一無是處的傻子.有一天突然就變聰明了.而且這個傻子.還懂得反駁人一招致命.

扶不起的阿斗也會變聰明啊.

暗地里偷偷發笑.平地一聲雷.李承乾給人的驚喜太多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回到唐朝當王爺最新章節 | 回到唐朝當王爺全文閱讀 | 回到唐朝當王爺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