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還是不殺。說.b.新
景帝始終下不了這個決定,在他心里,已然明白,這場仗,不好打啊!457924
「家樂,你怎麼看?」劉啟問道。
跟在劉啟身旁已有幾十年,自然知道景帝說的是什麼事,他吐了吐舌頭,說道︰「依小人愚見,這場仗,不好打啊!」
「朕知道不好打,朕才想問一下你的意見。」劉啟蹙了一下眉,說道︰「這朝堂上,每天都是彈劾晁錯的竹簡,都放滿了朕的書桌,唉。」
「小的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家樂一副凝重的表情。
「但說無妨,朕赦你無罪。」
「能不打就不打,這些個藩王,哪有一個省油的燈,大漢朝可經不起這樣折騰。」
望著書桌上堆得老高的竹簡,景帝說道︰「你的意思是……」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啊!」
「容我再想想……」景帝陷入了沉思,家樂也不打擾,就安靜呆在一邊,靜靜等著。
長安此時,又是連綿不絕的陰雨天氣,打著傘,景帝漫無目的的在宮里漫步。近日,有太多的事讓他焦頭爛額,讓他分身乏術,前線傳來的消息一天比一天嚴峻,景帝皺眉的次數也是越來越多。
「陶青,你這是什麼意思?當初削藩策你可是同意了的,怎麼,現在想要反悔?」
陶青此時正往殿外走去,見是晁錯,急于和他撇清關系,說道︰「削藩策可是沒錯,可是你頻頻向皇上進言削藩,搞得藩王各個造反,現在長安城中人心惶惶,景帝也是提心吊膽,我說你啊,安分點不行?非得搞得自己里外不是人,把自己的親爹逼死才高興。」
自己親爹因自己而死,這已經成為晁錯的一塊心病,在這眾目睽睽之下陶青又舊事重提,晁錯的臉色自然不好看。
「我一心為國,卻遭你們誤解,罷了罷了,一群只顧自己的人,怎麼能撐起大漢朝的未來。」
這一句話就犯了眾怒,中尉陳嘉第一個站了出來,反駁道︰「如今搞的名不聊生的可是你,要是大漢朝多出幾個你這樣的忠臣,難保大漢朝不會立刻分崩離析。」
「是啊,都是晁大夫惹出來的,現在難道想要推卸責任?」
「是啊,我們都是奸臣,只有他是忠臣。」
「我們這些燕雀怕是不了解晁大夫的鴻鵠之志啊。」
看反對的聲音越來越高,晁錯只是嘆了一口氣,匆匆往宮門外走去。
景帝就站在不遠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難道,非得要……
忽然,迎面跑來一個小公公,對景帝說道︰「皇上,太後有請移駕長樂宮。」
景帝暫時把身旁的事拋開,後面跟著李公公,就往長樂宮方向走去。
太後正在長樂宮和幾個大臣小聲交談著什麼,時而點頭贊同,時而又眉頭緊皺。
年紀漸大的竇太後,在文帝時期大病後視力下降,逐漸失寵,被另一個寵妃慎夫人比下。對此,當時還是竇皇後的她自然也是無可奈何,只能暗自悲嘆而已。不過受寵的慎夫人也不敢怎樣,因為竇太後的勢力盤根錯節,在朝中影響深遠,最後自然還是竇太後佔了上風。在劉啟當上皇上之後,竇皇後也正式變成了竇太後,不敢說文帝和竇太後的關系最好,但是文帝最不能離開的女人就只有一個竇太後而已。
公公高呼了一聲︰「皇上駕到。」景帝就急急忙忙感到竇太後身邊,攙著竇太後的手,說道︰「孩兒幾日沒有看望母親,竟勞煩母親差遣,孩兒不孝。」
竇太後用手模了模景帝的臉,說道︰「知道你最近煩心,哪里還怪你什麼?來來來,來我身邊坐下,我有事和你商量一下。」說完就牽著劉啟的手往里走去。
「晁錯的事我都听說了,現在這幾個藩王都說要造反,你可知道,漢朝建國可沒多久,可不要毀在你手里啊。」
景帝往里一看,竟然有十幾個大臣在這里,不由得眉頭一皺︰「這是怎麼回事?有什麼大事要麻煩太後娘娘?」
「你就不要再怪他們了,他們是怕你下不了決心,才到我這里來的。我就問你一句準話,晁錯此人,你要如何處置?」
「母親,晁大人忠心為國……」
竇太後打斷了劉啟的話︰「或許吧,晁大夫或許是一個忠臣,可是劉濞呢?劉濞我們都知道他是一個大大的奸臣,可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奸臣,現在正率領著他的大軍,對著長安虎視眈眈,你又如何?你是打算為了一個忠臣,棄百姓于不顧,棄祖宗的基業于不顧?」
劉啟終于說出了真心話︰「晁錯畢竟是我的老師啊,在我作為太子的時候就是他悉心教導,之後又一直輔佐我二十余年,我又怎麼下得了手,怎麼下得去手?」
說完這句話,劉啟像是老了十歲,在江山和老師面前,他不願意做選擇,雖然都說帝王無情,可是是個人,怎麼能做到真的無情!
「為娘的也知道你舍不得,可是,為了平息諸侯的怒火,晁錯必須死,為了避免生靈涂炭,也為了高祖皇帝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讓他做一個忠臣該盡的義務吧!」
「請皇上三思啊。」眾大臣說道。
「下旨吧。」
劉啟枕在竇太後的肩上,禁不住淚流滿面。
待晁錯被人押走的時候,晁錯還不知道發什麼了什麼事,然後見到了景帝劉啟,晁錯終于明白了些什麼。
劉啟正在煮茶,他煮的很用心,因為他知道,晁大夫或許再也沒有機會喝到了。
「陛下這是要下定決心了麼?」晁錯問道。
「嗯,雖然很艱難,但還是下定決心了。」
「這會是我喝的最後一杯茶了吧。」晁錯倒是很淡然,「自從老父親去世之後,我也想著,什麼時候有機會能再見到他。」
「或許真的有陰曹地府,年紀大了,老愛多想,會再見到老父親吧。《削藩策》一出,我就做好了千夫所指的準備,陛下不用替我可惜什麼。」晁錯望向了窗外,雨還是在下,「還記得陛下還是太子我還是你老師時候,那天也是一個下雨天,我給陛下講治國要實行無為而治,陛下一听就懂,我就為有一個如此聰慧的學生欣喜不已,如今您果然成為了一國之君,漢朝現在實行仁政,就足以看出陛下宅心仁厚。我沒什麼好擔心的,只是可惜沒有親眼看到削藩實現。實乃一大憾事。」
「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可惜啊,有時候,對的卻是錯的,錯的卻變成對的。」景帝無可奈何道。
「或許是這樣。但我還堅信,對的到頭來還會是對的,錯的到頭來一定還會是錯的。」
景帝內心一震,說道︰「這杯茶就當是用來踐行吧,說來慚愧,學生從未為老師斟過一杯水。」或許是怕晁錯擔心吧,劉啟補充道︰「你的家人我一定會叫人好生照顧,晁大夫放心一路走好。」
雨還在下,晁錯已經被人押往東市,被腰斬。
群眾拍手叫好,場面好一個大快人心。
只有一些人暗自神傷,劉啟已經向吳王劉濞妥協,不知道朝廷撤回《削藩策》之後,諸侯願不願意就此罷手。
歷史也許就是如此殘酷,為了一些人的利益,損害另一些人的利益,各方妥協,然後一些人被當做棄子。
大局在前,其他的嘛,誰知道?誰在乎?
這章兔崽子寫的很沉重,畢竟把,我總是喜歡看完美喜劇大結局,可是,歷史呵,從來都不是喜劇結尾。真是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