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皇商 第九十一節︰最初的試驗

作者 ︰ 癸卯年

「邵牧這麼著急是要去哪?」朱沖見王詡匆匆用過早飯之後就要出門。王詡解釋道,「出來久了,恐怕家人記掛,所以,就不多叨擾朱兄了。錢和契約的事,容邵牧回到杭州再著人來辦。」被王詡如是一說,朱沖老臉微紅,急忙擺手澄清道︰「朱某只是想多留邵牧今日,一盡地主之誼。既然邵牧執意要走,那朱某送邵牧。」二人走來到了朱宅門口,王詡便止步道︰「不勞朱兄多送了。」朱沖拱拱手以示作別,目送著王詡登上了馬車。王詡坐著馬車離開了朱宅不遠,便囑咐馬車夫朝著蘇州知州府而去,沒有找到蘇槿兒之前,他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夠安心回杭州的,而蘇槿兒的事也是不能給朱沖說的。王詡剛一下馬車,便听身後傳來兩聲熟悉的聲音。「公子!」轉身一看,正是丁強和石勇。「公子,你沒事正是太好了,擔心死我們了。夏老爺和夏家的幾個少爺們都著急得報了官了,夫人也急得昏過去好幾次。」石勇見著王詡竹筒倒豆子一般,說個不停,而身後的丁強則是一臉喜悅地跟著直點頭。「夫人她現在怎麼樣了?」還沒有找到蘇槿兒,王詡可不想冉兒也跟著出什麼事。「多虧了那個杏林院的李老,現在夫人情緒好多了,已經沒有什麼事了,姜麼一直在照顧著。」石勇知道冉兒在王詡心中的地位。听著冉兒無事,王詡心頭也就松了不少,「你們怎麼從知州府衙出來?」石勇一模腦袋,笑著說︰「是馬先生請了轉運使大人和提刑司大人幫的忙,弄了告示找公子,讓我們發到各個州縣去,馬先生也來了。既然公子安然無恙,那小的就去把告示要回來。」「嗯」王詡點點頭,他本想讓官府幫忙找蘇槿兒,但是見到了丁強和石勇有了可用的人,而起考慮到其中牽扯著各方利害,還有綠林水匪,遂打消了這個念頭。王詡離開知州府衙門,找了一家清淨的酒樓,坐在了一個角落里,丁強被派去找馬華來,而坐在他對面的石勇則逐一告訴了他這些日子杭州的事,從石勇的話中王詡知道了現在已經把黃家的生意徹底了消化掉了,而工學院也按照他當初的設想,進行了轉變,學成的學子們被統一組織起來,開始建造設計各種什物,玻璃的制造工藝也越漸地成熟,產量也跟著上來了。但最讓王詡感到擔憂的是,火器的研究卻是一直滯後不前。「本來夏家的幾個少爺想去找公子的,但是,夏老爺說有馬先生找官府幫忙,他們幾個人也不頂用,還是留在杭州處理生意更好。」石勇說著,又補了一句,「任遠任公子也很是擔心。」任遠的輸誠這對王詡來說無疑是一個最好的消息。「公子!」馬華一進酒樓,就迫不及待地朝著王詡走來。王詡笑著站起身來攀住馬華,「讓馬先生擔心了。」「沒事就好,沒事就好。」馬華不住地感嘆,對于王詡這個他選定的「璞玉」,通過長久地接觸,他和王詡已然形成了利害共同體,或者是說輔佐的關系。「先坐下來再說。」王詡拉著馬華坐下,馬華流露出的真實情感讓他頗為感動。兩人落座後,王詡毫無保留地將今日自己發生的事全部說給了馬華。「公子對那朱沖了解多少?」馬華听王詡說起藥材生意,不禁問道。王詡知道馬華是為自己擔心,淡然一笑道︰「不多,但是料想他若要害我,就不會救我的命,之前我已說過,現在我是他最好,也是利益最大的選擇。」「夏家那邊和生意上的事我已經听石勇說了個大概,我有一個想法。」王詡思量著,如今的江南,陳家靠山吃海,李家種田納糧,消化了黃家的產業自己可以算是一家獨大了。「公子請講。」馬華認真地听著。「我們在杭州所做的一切,都可以照搬到其他地方,比如說蘇州、揚州、壽州和江寧府。」王詡整理著思路,想著這些天的事,繼續道︰「報社就在這幾個大的州府開設,不僅可以賣報賺錢,還能為我們收集消息,無論是官府的消息還是江湖綠林的消息,當然這些消息是不見報的。而書院呢,也要開設,但不同于杭州文工結合的書院,其他地方的書院要把文學院和工學院分開,文學院育人知禮,傳播經世致用之學,多少錢我都願意貼補。工學院則是解決很多人的生計問題,將手藝人和匠人組織在一起,淡季給予補貼,旺季則賺錢,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好工具什物的改進和研究,當然組織匠人也要讓他們自願才行。」馬華捋須呵呵一笑,「旱澇保收的事誰不願意,而且公子有了工學院,出產的東西在價格和品質上都是一般匠人無法比的。久而久之,他們不依附都不行吶。」王詡卻是搖頭,「這些事只在大的州府能做,其他的州縣我們不做,也做不了。」王詡明白,雖說宋朝商業極為發達,但是也還沒有到後世的程度,有很多限制,比如運輸、稅收、原料等等,所以這些東西只能在相對發達的州府開展,而其他相對落後的州縣還要靠著游散的匠人和商人。「錢莊也要跟著開設到這些個地方,原本為酒商買酒的那個一套就不再繼續了,本來我也只是想試試,既然黃禮幫我試了,成效不佳,我們就不再趟這個渾水了。」馬華輕撫著茶杯道,「黃家的生意如今都是我們的了,既然公子不再做這個,那麼讓夏彥將寄存在兩浙陸其他幾個州郡的錢拿回來應該不是問題。只是,馬某想來,公子定然有其他的打算,是也不是?」王詡指著馬華道︰「知我者,馬先生也。」「把錢莊開設到這幾個大的州府。那麼原本只局限于杭州的票號就能流通開來,不僅在杭州可以用,在蘇州、揚州這幾個大的州府也可以用,當往來于這些大州府的商人們體驗到票號的好處的時候,就自然而然地會選擇用票號,如此一來,票號就能通行于江南。」「好!」馬華猛然一拍桌子道︰「公子此法甚妙,這幾個大的州府法度完備,防治也好,而且商貿往來甚廣,不比那些個貧瘠的州縣。並且只有幾個大的州府管理起來很不會很麻煩。」听完馬華的話,王詡忽然想起了錢莊本身的業務,「錢莊還在放貸嗎?」「這是自然,放貸乃是錢莊主要的賺錢手段。」王詡喝了一口茶,潤了潤說的發干的嘴唇,「取利是多少?」「七、八分,有甚者是九到十分。」這個數字讓王詡驚詫萬分,他之前一直忙著票號的事,和夏彥在一起那麼久,都忘了問錢莊的利息是多少了,如今听馬華一說,才知道竟然驢打滾可以如此之高,這比後世的高利貸的盤剝都還要嚇人。「那青苗法的取利是多少?」王詡忽然想起了王安石這個弄得民怨沸騰的法案。「青苗貸利錢是兩分,‘夏料’是正月三十日前借,夏收時還,‘秋料’是五月三十日前借,秋收時還,兩項借貸都是兩分利。換算成年利,也才四分。不過元佑元年就停止執行了。」馬華不知道王詡為什麼忽然問起青苗法來。年利四分,到了地方不知道會變成多少,還有強行攤派,這一來二去,不惹民怨那才是有鬼了,王詡覺得市場的東西,就應該交還給市場。「放貸的利錢必須降低,待蘇州、揚州這幾個大的州府錢莊做好之後,也讓夏彥在這幾個地方同樣施行。」「降低到多少?」「年利一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皇商最新章節 | 大宋皇商全文閱讀 | 大宋皇商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