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所提到的一些歷史人物,通常都是有必要的;或曾經讓筆者喜歡過,或者曾經受其或多或少影響的。※就隨心所欲的記錄著,留在自個兒的書里也是一種驕傲及感念吧!
玄奇的水晶建築物,是魔俠的心中源處。此時,心源處的守護者魔俠─荷馬說道︰「但丁,外面幾個臭蟲,怎麼不一起鏟除呢?」
魔俠─但丁回笑道︰「太弱者,不值得出手。」
魔俠─黃帝接話道︰「說的好,太弱的細菌,不算威脅,這些小病菌練練手的資格都沒有。」
荷馬(?μηpo?,約前9世紀-前8世紀),相傳為古希臘的游吟詩人,生於小亞細亞,失明,創作了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者統稱《荷馬史詩》。
目前沒有確切證據證明荷馬的存在,所以也有人認為他是傳說中被構造出來的人物。而關於《荷馬史詩》,大多數學者認為是當時經過幾個世紀口頭流傳的詩作的結晶。
兩部史詩組成的荷馬史詩,語言簡練,情節生動,形象鮮明,結構嚴謹,是西方第一部重要文學作品,荷馬也被稱為歐洲四大史詩詩人之一或之首(另外三人為維吉爾、但丁、米爾頓)
維克多、雨果在《莎士比亞》(williamshakespeare)一文中寫道︰「世界誕生,荷馬高歌。他是迎來這曙光的鳥。
荷馬史詩不但文學價值極高,也是古希臘公元前十一世紀到公元前九世紀的唯一文字史料,反映了邁錫尼文明,所以這一時期也被稱為「荷馬時代」或「英雄時代」。
《伊利亞特》長15,693行,敘述希臘聯軍圍攻小亞細亞的城市特洛伊的故事,以希臘聯軍統帥阿伽門農和猛將阿基里斯的爭吵為中心。集中描寫了戰爭結束前五十天發生的事情。
《奧德賽》共12,105行,敘述伊塔卡王奧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後歸國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集中描寫的是這十年中最後一年零幾十天的事情。
但丁、阿利吉耶里(義大利語︰alighieri,1265年-1321年9月14日),義大利中世紀詩人,現代義大利語的奠基者,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人物,以史詩《神曲》留名後世。
但丁,全世界最偉大的作家之一。恩格斯評價說︰「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志的,這位人物就是義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英國作家安德魯、諾曼、威爾遜評價說︰「但丁是歐洲最偉大的詩人,還可以說他是中世紀最偉大的詩人。但很多非義大利籍讀者避開他的作品。由此他們失去了獲得最偉大的美學、想像、情感和智力體驗的機會。」
黃帝,為《史記》中的五帝之首,遠古時期中國神話人物,中國歷代皇帝多為黃帝設廟祭陵等來取得象徵的統治正當性,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標志性人物,被稱為中華民族的祖先。
有學者以文獻證據認為是始於晚清知識分子的推動下,從中國傳說時代的三皇與五帝中月兌穎而出。成為漢民族以至為中華民族的祖先。
黃帝和炎帝並列的說法例如炎黃後裔、炎黃子孫也成為了漢人以至全體中國人自稱的說法之一。
然而炎帝及蚩尤的神話起源不僅止於漢族,亦包括苗族和朝鮮族。從人類學的社會演進觀點的推測,神話中的炎帝及黃帝可能為遠古部落聯盟共主。
根據《山海經》,炎帝在阪泉之戰敗給黃帝而後蚩尤糾集炎帝的部屬再於涿鹿之戰敗給黃帝。
關於黃帝、炎帝和蚩尤關系的學術討論上。目前結論是中國遠古文化並非來自單一來源,而黃帝、炎帝和蚩尤比較可能代表三種不同地區的遠古文化,和考古學找出的各地的文化系統相符,如遼河文明(紅山文化)與黃河文明(仰韶文化)、長江文明(良渚文化)。
《史記》記載黃帝姓公孫。名軒轅,《路史》記載黃帝姓公孫。《國語》則記載黃帝依姬水而成長,因此為姬姓。
崔述認為公孫是諸侯之孫的稱謂,並不是姓,且上古時代不存在這種稱謂,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國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亦有帝鴻氏、帝軒氏、縉雲氏等後者加以解釋史料之稱。
早前炎帝與黃帝結盟對抗蚩尤,後炎、黃二帝展開阪泉之戰,黃帝取得勝利,最後黃帝在涿鹿之戰擒殺了蚩尤。獲得勝利,統一了中原各部落。
戰後,黃帝率兵進入九黎地區,隨即在泰山之巔,會合天下諸部落,舉行了隆重的封禪儀式,告祭天地。突然,天上顯現大螾大螻,色尚黃,人們說他以土德為帝,故自稱為黃帝。從此,黃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終確立。
炎帝,傳說中,中國上古時代神農部落首領的名稱,從神農開始至其後裔子孫,也是各部落聯盟公推的天下共主,因以火德王,故稱炎帝。
神農部落末代首領炎帝,姜姓,烈山氏,距今四千年以上生於烈山(今湖北隨縣烈山)。以後炎帝和黃帝兩大部落融合,形成華夏族。
炎帝和黃帝曾有姻親關系,為神農之後。據載,「昔少典氏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炎帝部落在黃河中下游流域發展,而當時在今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居住著以蚩尤為首的九黎族(有說獨苗族),雙方因部落發展而發生長期沖突,炎帝不敵而退至今河北省一帶。
據說因炎帝部落屢次被封王,而造成黃帝部落不滿被炎帝部落統治,後又與軒轅氏族姬姓之黃帝進行三次激烈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流傳記載下來的第一場大規模的戰爭,稱為阪泉之戰。
面對著統領熊、羆、貔、貅、貙、虎為圖騰部落的強大對手,炎帝終告不敵,與之結盟並歸順之,黃帝代炎帝而為天子。
炎黃聯盟不斷擴展,歸順之部落越來越多,但蚩尤始終不服,雙方勢同水火,蚩尤帶領著九黎,與聯盟大戰於涿鹿(今河北省涿鹿村),是為傳說時代的第二場戰爭,稱為涿鹿之戰。
最後蚩尤被打敗。從此姜氏族便與黃帝在中原安定下來了。「炎黃子孫」一詞是中國學者對中華文明的始祖炎帝和黃帝的追溯和尊奉。
據《山海經、海內經》︰「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共工生術器,術器生方顛,是復土壤以處江水。
共工生後土,後土生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炎帝是農神,始教天下播種五谷,嘗遍五谷,這是炎帝與神農氏淵源;炎帝又是火神、灶神,始教人民摩擦生火而熱食,用火來鑄造金屬器具,因此炎帝的後代後祝融這樣的火神。
據《山海經、北山經》,白嘴赤足的精衛鳥是炎帝的小女兒女娃所變。據《路史.後紀四》,蚩尤也是炎帝後裔,並驅逐炎帝及其後裔榆罔,並與黃帝大戰於涿鹿。不死戰神形象的巨人刑天,是炎帝的部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