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體內的人已經適應了艦炮的巨響與大地的震顫,不會再因為日軍的炮擊而緊張,可這一次炮擊的時間似乎比以往長了不少,于三和覺得蹊蹺,在他的了解,日軍戰術最為死板,很少會有波動,可這回炮擊竟然超越了此前的半個小時,這絕對不是巧合,沒準是日軍再次發動登陸突襲的前兆。
想到此處立即抓起桌上的電話,一通猛搖後,急促的說道︰「通知南北段灘頭,立即進入一級戰備狀態,日軍有可能在今夜偷襲。」
電話那頭傳來,既驚訝又緊張的聲音。
「團座,剛接到通知,日軍已經開始發動突襲。」
果不其然,于三和心事重重的掛斷電話,盯著桌上要塞地圖發呆,僅僅半分鐘不到,便偏頭問副官,「咱們的求援電報第五軍回了沒有。」
副官眼一片黯然,「沒回,恐怕那邊戰況也不妙……」
于三和雙手按著桌面,因為極力克制自己的憤怒情緒而渾身發抖,好個張白明,我第團扼守這吳淞要塞,往遠了不說,只說這眼前近處,也為他淞滬防線牽制了相當大一部分的鬼,如果吳淞要塞陷落,第一個倒霉的就是他的第五軍,憑他堂堂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竟看不出此關鍵所在嗎。
「團座,吳司令電報。」
于三和大感驚訝,他們奪取吳淞要塞原本就是臨時起意,而且死守要塞更是在原作戰計劃上見不到的,換句話說,他和五十七師師長李澤軍的一系列決定已經注定第團會成為一顆棄,盡管在主管上難于接受,但這就是他親自選擇的路。
「念。」
「吳淞要塞乃京滬戰場至關重要以及不可或缺之一點,務求守住,如此日軍才不至全力進攻南京與上海……我會電請第五軍分派援兵,助你等守住要塞……」
于三和沒想到,來自新成立的京滬警備司令的電報竟是一紙命令,他感到一絲興奮,自己在吳淞要塞的犧牲司令是知道的,並且司令認可了他的行動是整個戰役至關重要不可或缺一環,也就是說一旦頂住日軍進攻完成了任務,整個戰局將會出現逆轉性的結局嗎。
想及這個問題,他由肯定變為了猶疑,區區第團兩千人再加上原要塞不足一團守軍能夠守住這里嗎,戰斗僅僅才進行了一天他就打光了最為精銳的一個營,他第團渾身是鐵又能碾幾根釘,怎能經得起如此劇烈的消耗,可又一轉念,司令信任咱,國民都看著上海戰場,他張治保存實力龜縮在防線內,咱山東軍可不是孬種,決不能讓小鬼佔了便宜去,就是整個團全打光了又如何,腦袋掉了不久是碗大個疤瘌嗎,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決心下定,他來到掩體的觀察創前,試圖觀察一下江面上的敵情,但江霧比之白天又加重了許多,連霧軍艦開火的火光都有些若隱若現。
于三和不知道,此刻與他相望的江面上,一艘排水量達三萬噸以上的鋼鐵巨艦正虎視眈眈。
由于,上海戰事膠著,淞滬戰場指揮官第師團師團長植田謙吉將指揮乏善可陳,導致上海戰事糜爛,反而七丫口處取得了戰略性的突破,支那國第一道防線業已被摧毀,首都南京已經隱隱在望。
已經全面倒向軍部的內閣為了加速南京上海戰役的勝利,派來了陸軍大臣白川義則大將接替植田謙吉指揮整個南京上海一線的戰斗。
剛剛抵達上海,便遇上了吳淞要塞之戰,所以白川義則乘座艦長門號戰列艦直驅吳淞江口,大霧與江水漸淺,便只好停在距第三艦隊幾艘巡洋艦三海里處遠遠觀測戰場。
白川義則立刻召見了第三艦隊指揮官野村吉三郎將,向他了解吳淞口要塞戰斗的具體情況。
村野吉三郎是懷著極為羞愧與復雜的心情登上長門號戰列艦的,最初他只打算利用隸屬于第三艦隊的海軍陸戰隊解決掉要塞,加之海軍大炮掩護,整個戰斗預計在天黑後便會結束。
的確,戰斗在能登呂號載機艦以及平戶、伏見等巡洋艦的趕來後發生了逆轉,支那要塞被打的幾乎沒有還手之力,連炮台也有兩門八寸炮徹底被摧毀,但問題就出現在接下來展開的登陸戰,他做夢也沒想到,上千人的海軍陸戰隊在經過一個小時的登陸戰後,竟然損失過半,戰況之慘烈遠超出預計。
野村吉三郎幡然醒悟,無論如何也得需要陸軍的配合了,于是立即電請淞滬指揮官植田謙吉將派遣援兵,植田也不含糊,立刻調了第二十四旅團乘兵艦前來支援,誰知這一打打到晚上,損失同樣慘重,最後也沒將吳淞要塞打下來。
召見命令是在半夜突襲發起之後下達的,野村雖然是海軍,並且海軍與陸軍天然對立,但在白川大將面前竟然氣場全無,原本想表明立場的他,徹底舉白旗投降。
「野村君,給你的部隊兩個鐘頭時間,如果還打不下來就立即撤退。」白川義則抬手腕看了下時間,又接著道︰「三點一刻,長門號將對支那要塞進行炮擊。」
「哈衣。」
野村吉三郎心頭一震,長門號的大炮可遠非出雲艦能比,它擁有四座雙聯裝十寸艦炮,也就是說它一次齊射便可以打出八枚近數百公斤重的炮彈,如此恐怖的火力,就算把整個吳淞要塞都夷為平地也不為過,看來吳淞炮台今夜指日可下,戰斗已經沒他的艦隊什麼事了,想必天亮之前第二十四旅團的步兵們就可以在要塞的廢墟上集結,然後直搗張治第五軍的側後方,與新近剛剛補充到上海戰場上的第十三師團前後夾擊。
野村將越想越興奮,白川不愧是皇國陸軍大將,剛剛坐鎮到吳淞口,整個淞滬戰場的局勢,竟然大有撥雲見日之感。
不過,白川大將卻問了句讓他莫名其妙的話。
「野村君,想知道支那將軍氣急敗壞是什麼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