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鎮民臉色大變,一句話都不說,扔掉藍皮小本本就拼命的擠了出去,消失在人群之,有粗漢不明所以,一個藍皮本本如何能叫他這般恐懼,真是奇怪,走到近前撿起來上下左右端詳一番也沒弄明白個所以然,索性嗤的一聲將藍皮本本撕成兩半,然後唰唰幾下就把本本撕了個粉碎。
「揍他,老平生最恨這種把快樂建立在別人痛苦上的人。」
說罷那粗漢,帶頭掄起銅缽大的拳頭砸向那蹩腳記者,一頓拳打腳踢,任憑他如何出言恐嚇,求饒都無濟于事,鎮民打了個痛痛快快。
翻回頭來再說于三和,他最終也沒在專列的廢墟找到吳孝良,還有不少燒焦的尸體壓在廢墟之,誰都不願承認,吳司令的遺體一定在這些燒焦的尸體當,看著眼前一片慘狀,于三和欲哭無淚,如果不是為了對此事有所交代,他早就舉槍自盡了,專列毀了,隨車的移動電台肯定也跟著一起毀掉,這個鳥不拉屎的小鎮肯定沒有電報機,更何況就算有也不能用,這麼重要的機密情報,如果用民用電台發出去,幾乎就等于通電全國,他不會做這種蠢事。
但司令遇刺的消息必須盡快送回山東,于三和知道,目前山東軍實權實際上掌握在一個叫澹台繼澤的老頭手,這個人平素極為低調,看似不起眼但手權力在山東卻大的沒邊,從工業建設到軍隊物資再到教育沒一樣他不能管的,更重要的是目前駐防在濟南的五十七師則奉吳孝良命令,在他進京開會期間听從澹台繼澤調遣。
所以澹台老頭掌握著整個山東軍的樞,吳司令能如此信任此人,那麼這消息就必須立刻送給他,絕不可告知其他帶兵將領,比如楊效歐,董海濱等人,這些人在吳孝良活著的時候會堅定的站在他一邊,可一旦吳孝良不在人世了,這些人難保不會做出什麼出格的舉動,萬一消息被泄露事情只會朝著最壞的方向發展,到時候山東軍的大好局面就的隨著內部的分崩離析而毀于一旦,甚至被其他軍閥吞並消滅也未可,所以,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必須找到合適的人,做出合適的應急策略。
這個人于三和選定了吳司令親自任命的山東軍二號人物澹台繼澤,電報什麼的最不可靠了,只好派人快馬加鞭趕往濟南,他這里必須在第一時間將所有尸體都就地掩埋,談後帶著其余人盡快離開此地,連夜向北,離南京越遠,形勢敗壞的可能就越低。
「裘十,帶十個你最親信的人稍口信回濟南就說……記得必須親自告訴澹台繼澤本人,其他人一概不得透露。」
「是。」
這裘十是淞滬要塞防御戰時跟隨他活下來的為數不多的幾個老部下,這次護衛吳孝良來南京,于三和特意將他也調了來。
裘十應聲離去,于三和只覺得身好似被抽空了力氣一般,整個人都搖搖欲墜,但他咬牙堅持著,他知道自己此刻不能倒下,該善後的工作還有很多沒有完成。
當初在淞滬要塞防御戰最危險的時刻,于三和都沒如此刻這般絕望過,等清理完所有尸體,又就地掩埋做好標識後,太陽已經西斜,于三和拖著疲憊的身,帶著專列幸存者離開了這個無名小鎮。
很多隨從的高級參謀都是沒主意的人,此刻對這位他們有些人平素並不太放在眼的警衛隊長卻言听計從,關鍵時刻參謀果真名副其實,除了能參謀參謀,連放屁都不響。
于三和也沒空和這些參謀們糾纏,乖乖跟著走的一切好說,不肯就範的一律采取強制措施帶走。
他們的理由也很光明正大,吳司令的尸體還沒辨認出來,總不能和大家伙埋到一起就算了,但于三和也的確是沒有辦法,這里距離安徽戰場很近,老蔣的人滲透進來很多,如果等他們的人大舉趕到發現沒有吳司令的蹤影,必然就會知道吳司令遇害的實情,所以他要在山東軍可靠的軍隊來保護現場之前,盡可能快的離開這個肇事地點,同時散出風聲去,就說吳司令受了輕傷,他會一路護送其北返濟南,並且為了傷情好轉,沿途無論武一律不見。
但風聲還是擴散了,據說是親歷車禍現場的《南京晨報》記者從江蘇帶回來的第一手消息。
蔣正繃著臉,一份還散發著墨香氣的《南京晨報》就放在桌前,不過他卻興奮起來,雖然晨報將吳孝良的死訊咬的死死的,但沒有任何證據,哪怕有一張照片也會將說服力大大提高,手下人辦事,越來越不靠譜了,看來必須將組建特情部隊的事提上日程了。
「賣報,賣報,軍事委員會委員、山東省府主席,淞滬抗戰功臣于昨日在江蘇被炸身亡。」
這一聲聲報童的叫賣聲,有如一顆顆重磅炸彈扔進了人群,人群立刻就炸開了鍋。
「真的嗎。」
人們的第一反應是在這不可能,一定是謠傳,但報童反復吆喝,確定沒錯,他們偶被勾起了強烈的好奇心,紛紛掏錢買報。
《南京晨報》只是一份在南京當地發行,並且發行量很一般的報紙,但今天卻賣的月兌銷了,報社不得不臨時加印了三次,但仍舊供不應求。
南京街頭徹底亂套了,這消息的威力甚至要遠超過一枚重磅炸彈,街上三五成群的人聚在一起。
「吳司令怎麼可能在專列上被炸死,小日本的槍林彈雨都挺過來了,能死在自家人手里,不可能,不可能。」
「報紙上說的可是確鑿……」
「國人干的嗎》也不盡然,日本人也恨透了武將軍的……」
這一回南京警察也學乖了,見到街頭有出現騷亂的苗頭便立刻組織了警察上街維持秩序,同時建議南京警備司令部立刻發布戒嚴令。
很快,有可能爆發的騷亂被撲滅在萌芽之,但善良的南京市民們更多的是相信了《南京晨報》的消息,因為這是一份有著身後國民黨背景的報紙,這份報紙幾乎可以形容為便衣私服在新聞界的高官大佬,所以盡管它的知名度不高,但其所發表的言論和新聞卻都帶著強烈的政治意味,和異乎尋常報社的準確性。
市民們竟不顧南京警備司令部的戒嚴令,自發走上街頭,悼念這位曾為民族和國家做出不朽貢獻的年輕上將,經過口口相傳,他過去在東北的所作所為再次被放大,收復綏東和蒙古的功績再次被擺到台面上,再加上剛剛取得勝利的淞滬抗戰,一樁樁一件件,人們驚訝的發現,這些功績自鴉片戰爭爆發至今近百年竟然是無人能出其右。
民族英雄不外如此,收復失地,打擊外敵,不計個人得失,當今國又有幾人能及,于是,吳孝良頭上的光環由國最年輕的上將晉升為民族英雄,人們對于英雄的崇拜是盲目的,更何況這個英雄是有血有肉昨天還距離他們如此只見的人呢。
一時之間,南京城上下各界除了一干黨政公署以外都無一例外的沉浸在悲痛之,各界人士紛紛撰紀念這位為國家和民族做出過卓越貢獻的年輕上將。
噩耗很快傳遍大江南北,胡適等各界名人亦是紛紛撰以示紀念,其有一位名氣並不高甚至很多人都沒听說過的人,這個人叫毛潤芝,一篇章大氣磅礡,先是對吳孝良的半生功績給予充分的肯定,然後到半途話鋒一轉,一針見血的指出此事件背後必有陰謀,而國民黨當局對于將軍的遇害不聞不問,這其大有深意,在對其譴責的同時,又大力呼吁盡快立案調查,揪出真凶,好讓將軍英魂瞑目。
這是第一篇將矛頭直至國民黨央乃至蔣正的章,雖然此人籍籍無名但卻在各界掀起了軒然大波,很多人這才反應過來,是啊,直到現在南京方面也沒對將軍遇難這件事做過明確的表態,甚至對此事的發生還裝作不知道而不聞不問,更有傳言說這是國民黨內別有用心之人造的謠,有自稱了解內情的人透露,吳將軍的確遇刺,但只是受輕傷,目前正在返回濟南途,據說這些消息來自武將軍的警衛隊長。
人們迷惑了,不知道到底該相信哪個消息。
但隨即三張照片的登報,又徹底坐實了關于吳孝良已經遇難消息的真相,現場一片狼藉,那片廢墟怎麼也看不出曾是將軍的專列,幾十具燒焦的尸體排成了行,猙獰可怖,已經無法辨認。
據稱這三張照片來自吳將軍遇難地附近小鎮的居民,據稱他親耳所听,吳將軍已經遇難,並且遺體就在那幾十具尸體當,可吳將軍的警衛隊長不知出于什麼目的,而是將所有尸體就地掩埋,帶著人匆匆北上。
照片與消息一出,全國嘩然,人們所熟知的吳將軍是照片上英俊瘦消的年輕半身戎裝像,而今卻成了一具具焦尸的其之一,這又如何讓廣大國人接受。
悲痛與惋惜倏忽間便匯聚而變成了憤怒……